第二章争议焦点
2. 1关于互联网空间是否是公共场所的问题
2. 1. 1肯定的主张
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传统的关于公共场所的定义,认为公共场所是实体的空间,即供人们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的场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同样给人们提供了与实体空间一样的条件,人们在网上也能工作、交流、娱乐,因此,应当将互联网空间视同为公共场所,将互联网空间秩序视同为公共秩序。
2. 1.2否定的主张
第一种否定观点的认为,刑法未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的定义,也没有任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互联网空间是公共场所,无论是审判的朝阳区人民法院、还是法学学者,将互联网空间解释为公共场所、将互联网空间秩序解释为公共秩序,都不是法定解释,是非正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种否定的观点认为,认定公共场所需要考察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地点因素,公共场所是社会公众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第二个因素人群因素,即公共场所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散场后的影剧院空无一人,没有人群聚集就谈不上公共秩序。网络虚拟空间不符合公共场所的定义,不能歪曲公共场所、公共秩序的本意。
2. 2关于对俳读行为是否适用公诉的问题
2.2. 1肯定的主张
关于本案认定的排诱罪,争议焦点是能否适用公诉程序。徘傍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排读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俳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在此案中,被告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了罗援、张海迪、杨澜等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适用俳谤罪的公诉规定。
2. 2. 2否定的主张
第一种否定的观点认为,排谤罪是自诉案件,不告不理。被"秦火火"排谤的当事人杨澜、罗援、张海迪等人,均没有就"秦火火"的诽谤行为提出起诉。而本案是否达到排谤罪的公诉条件,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无法判定,因此,对"秦火火"按照诽谤罪起诉、并且判决犯俳谤罪欠妥。第二种否定的观点认为,排谤罪是指里造事实俳谤他人的行为,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的行为。在本案中,在"秦火火"转发微博之前,涉及杨澜、张海迪的负面信息已经在网上流传,"秦火火"并非始作俑者,"秦火火"只是在没有查证信息来源的真伪的情况下,转发了该微博,并没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所以"秦火火"不仅不构成俳谤罪的自诉情形,而且不构成犯罪。
2. 3关于俳读信息的制造者和主要传播者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的问题
2.3. 1肯定的主张
在"秦火火"发微博诽傍杨澜、罗援之时,涉及杨澜、张海迪的负面信息已经在网上流传,"秦火火"微博的信息来源正是网上的这些信息。"秦火火"只是有害信息的传播者,并非制造者。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有害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之间,虽然互不认识,但都存在主观故意,客观上都实施了同一种造瑶行为,虽然影响范围不一样,但犯罪要件是相同的,因此,此案中,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之间应当属于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如果对"秦火火"按排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则对该条信息的始作俑者也应当相应地追究刑事责任。
2. 3. 2否定的主张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徘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而对信息制造者与传播者之间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并未明确规定,因此,不可简单地对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按照共同犯罪论处。
2. 4关于认定为寻鲜滋事是否正确的问题
2.4. 1肯定的主张
认定秦志阵犯寻衅滋事罪,是就其在7 ?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之后、编造了政府机关天价赔偿外籍乘客的虚假信息、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而言的。其行为不仅造成了互联网空间的混乱,也在现实社会中引发了不明真相群众的不满情绪,严重扰乱了政府机关的善后处置工作。因此,其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的司法解释,因此,应当认定犯寻衅滋事罪。
2.4. 2否定的主张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造遥必须要"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才能构成寻衅滋事罪。这里的公共秩序,司法解释中并未明确是指互联网空间的秩序,还是指网络外现实社会的秩序。首先,由于网络空间是否是公共场所尚无定论,因此,扰乱互联网秩序,不能简单等同于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次,"秦火火"在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中的造谣行为,只是引发了现实社会中群众的不满,并没有产生群体性事件等实际的危害后果,同样不构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因此,根据此条司法解释认定"秦火火"犯寻衅滋事罪,有欠妥当。
摘要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而自媒体这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使我国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有了新的途径。人们利用自媒体言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
结论我国正处于深度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激烈的社会解构与重构必然带来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微博等平台的蓬勃发展,民意和舆论获得了充分的表达,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因此,不断曝光的虐待儿童行为所引发的巨大反...
二、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前三款均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即使用了暴力、威胁的方法,而第四款中虽然不需要具备暴力、威胁的方法,但必须造成严重后果。纵观整个刑法条文,不乏对暴力、威胁有所要求的罪名,...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科技的进步,网络购物己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极其迅速,交易规模翻番;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通过网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此同时,一些网络购物纠纷也不可避免的随之...
三、境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及启示(一)境外立法经验1、欧盟地区对区域购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欧盟地区电子信息技术起步早、发展快,网络购物已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之中。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欧盟委员会就发起了电子欧洲全部欧洲人的信息社会计划,让科技进步...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从山东曹县帖案到河南灵宝王帅帖案,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网络发帖诽谤案到陕西省首例网络诽谤案,网络...
摘要近年来,P2P网络借贷迅猛发展,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之一,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金融创新向来都是把双刃剑,P2P网络借贷也不例外,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非法集资,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用新帐偿还旧账的潘氏骗局,借贷双方的资金...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问题,从分析犯罪构成要件入手,提出本罪的适用范围和入罪标准,探讨本罪司法程序的启动和开展,希望能为实务部门的实践运用指明方向,也希望能为完善立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刑法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第五章完善我国对证券操纵行为的规制的思考以上从操纵证券市场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国内外有关立法的规制等角度综合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操纵市场行为是一个非常普遍而且危害巨大的行为,因此要完善规制操纵市场的规制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不仅应...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的问题与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在信息网络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有人有意散布捏造的事实诽谤他人,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有人利用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敏感话题,炮制谣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