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护理硕士论文 >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158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3 章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构成比较
  
  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成循证护理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 54 例。两组患者疾病构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42 例,稳定型心绞痛 1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49 例。循证组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男 34 例,女 20 例,年龄 44~78 岁,平均 60.5±6.5 岁。常规组患者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其中男 36 例,女 18 例,年龄 44~76 岁,平均 59.7±7.4 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构成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3.1.1、3.1.2)。【1】

  
  3.2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冠脉病变程度及部位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3.2)。【2】

  
  3.3 两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循证组心律失常、低血糖和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 3.3)。【3】

  
  3.4 两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负性效应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组患者出血血肿、排尿困难、迷走神经反射、腰背酸痛、低血压、入睡困难、肢体活动疼痛及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口愈合不良、造影剂反应及腹胀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的实施能够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见表 3.4)。【4】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比较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血压异常情况进行监测:

  治疗前循证组的血糖异常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循证的血压异常情况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循证组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常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循证组的血压异常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循证组的血糖异常情况和心电图异常情况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心电图及血压异常情况的发生(见表 3.5)。【5】

  
  3.6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安全因素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安全因素进行比较,循证组患者心绞痛、未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不严、未掌握运动方法、空腹血糖低于正常以及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后胸闷、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循证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见表 3.6)。【6】

  
  3.7 两组患者早期活动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早期活动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开始床下活动的时间、术后 24h 的 6min 步行距离以及出院前 1d 的 12min 步行距离进行比较,循证组开始床上活动及床下活动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循证组术后24h 的 6min 步行距离及出院前 1d 的 12min 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能力(见表 3.7)。【7】

  
  3.8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在病情进展告知评价及术后病情进程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术后健康教育评价及护士工作总体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前健康教育评价及护士服务态度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士操作技能评价以及护士沟通技巧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见表 3.8)。【8】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护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