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合肥地区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路径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773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 时代诉求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先后颁发了《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 年 8 月)等系列文件,强调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首次强调班主任老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试行)》(2012 年),其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特别提到“能力为重”的问题。因此,面对当前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和伴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对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理论完善

  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班级教学和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能力研究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普通高中既是学生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的艰难时期,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比较而言,高中班主任与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既有共同性一面,又有特殊性要求。特殊性方面恰恰需要探索和研究,以此来不断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专业化水平,从而增强班级德育丰富性和精准性。相对来说,任课教师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育人活动,往往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而班主任育人工作不分课上课下,其影响活动不存在时空界限。加之,今日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变化,“互联网+”及其技术发展,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就使得班主任必须具备相应的育人能力,提高德育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看,班主任比一般科任教师更应具有德育能力。不难看出,班级教育管理中的缺位与对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忽视是有密切关系的。

  为此,本论文从研究德育能力角度反思德育困境及其改善问题,将具有完善理论的意义。

  (三) 实践呼唤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主要场所。班集体是学生最基本的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可信赖的人,是距离学生最近、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群体,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不仅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需要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人格、情感、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的特殊任务。

  面对高中生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特别是学生逆反心理增强、说而不服现象增多、教育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多数班主任感到德育压力大。高中生(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在信息化社会中被称为“网的一代”,有初步的独立自主意识,张扬个性,但某些想法还不成熟,易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勿庸置疑, 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在高中生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品德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素质和德育能力。高中生成长面临的许多新困惑,适应这种挑战,需要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和方式不断改进、德育能力不断提升。实践证明, 一个专业素质好、德育能力强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就高, 成人成才的可能性也就大。

  因此,本文选题无论从全日制或寄宿制普通高中班主任专业成长,还是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和学生品德发展的角度来说,此项研究都具有必要性和适切性。

  二、文献综述

  除出版的班主任着作和专业性刊物外,笔者还通过“中国知网”,以“德育能力”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 40 多篇,以“高中班主任”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近 100篇,笔者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如下。

  (一)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研究

  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名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1934年《中华苏维埃小学校教育制度暂行条例》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个班学生在 40 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1952 年,我国正式设置班主任岗位。随着班级建制的完善,班主任也就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名称。有了班主任,对班主任研究就没有停止。班华在《人民教育》(2004 年 15 期)刊发“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谈到班主任专业化的问题,此后,有研究者试图参照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提出教师德育专业化概念和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有些没有反映教学能力与德育能力的差异,有些没有突破德育教学的限制,成了仅仅探讨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从学术期刊来看,目前专业性期刊有《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杂志,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教育理论刊物,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好方法,班级管理技巧及班主任心得体会。从着作来看,出版的优秀班主任书籍有几十种,如魏书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等,最近出版的系列班主任丛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班主任兵法》《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教师专业发展》《给年青班主任的建议》《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 99 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等。

  这些有关班主任书籍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创作的,针对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总结出大量的经验,这些书籍对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帮助。

  从国外来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和《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详尽阐述班主任职责和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德育方法的改进,使德育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一种教育形式。英美等国家没有班主任的专门设置,有生活指导者、学生管理员等类似的称谓,对学生的德育能力往往取决于学校对教师德育能力的个性化理解和他们自身的教育条件,具有心理辅导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等。如英国教育家赫斯特(P.H.Hirst)、哈里斯(Alan Harris)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道德知识方面的要求。道尼(M.Downey)和凯利(A.V.Kelly)提出教师要熟悉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教育能力。前苏联涅德巴耶娃在谈及“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的问题时认为,教师应该具备 12 种能力,如组织教学能力、课堂纪律维持能力、师生合作能力、班级环境营造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尽管她没有直接指出哪些能力是教师的德育能力,但是,绝大部分能力都是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只是这些能力之间区分的标准不明确,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也相当松散,没有构成相对系统的德育能力结构。此外,小原国芳、乌申斯基等教育家也对班主任人格魅力和德育能力方面曾有些研究,普遍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取决于教师人格和教育能力。

  (二)关于德育能力研究

  从占有的资料来看,就内涵而言,有的认为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班主任的一种心理倾向;有的认为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班主任的德育“技术”运用并达到德育目标的能力,有人认为德育能力是班主任素质的组成部分等等。汪刘生在《教育研究》(1986 年 2 期)刊发“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一文,从班主任认知过程、意向和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讨论了班主任的能力素质,这是我国早期对班主任德育能力进行的探讨。

  戴锐教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 年)刊发“德育能力综论”一文提出:所谓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努力和全部知识、经验和个人威望, 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使之朝向德育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按其功能分, 既包括认识能力,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按其内容分,具体包括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掌握德育规律、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德育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了解并正确评价德育对象的心理品质和操行的能力,控制德育环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段洪和张兴在《德育与班主任》一书中指出,班主任的素养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具体内容,这是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

  就外延而言,有的认为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应该包括班主任本身的基本文化素养、良好的人格特征、道德和科学素质及对学生和德育工作的热爱;有的认为班主任的德育能力素质应该包括道德与文化素养、科学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有的认为德育能力应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德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德育科研能力。

  班华教授还提出班主任应具备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能力,并且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德育活动的能力。这里所谓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

  台湾学者提出“教、训、辅”三位一体班主任发展模式,班主任侧重对学生学习、生活、职业辅导。香港学校对学生德育全员参与,提出教师参与辅导模式,针对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抉择和难题,通过全校性的协助,使他们得到帮助,促进其发展。内容为学业、事业、个人与群体发展方面,这其中将班主任德育能力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特别需要班主任整合和利用德育资源的能力。

  对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现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指出社会学知识是教师德育能力的基础知识。我国教师缺乏社会学知识,导致对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认识不足,对道德的社会性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道德发展的认识存在盲点。

  有的学者调查认为教师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和心理辅导的能力比较弱。有的学者认为教师德育能力欠缺表现在德育观念因循守旧,德育方法简单粗暴,德育过程缺少情感投入,言语表达缺乏说服力,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

  综上所述,德育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缺乏、观念落后和实践不够三个维度。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策略,学者有如下认识:有的学者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情感效应和加强德育科研、创新德育方法角度提出提升德育能力策略;有的学者从转变育人观念、提高人文素质、创新教育方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几个方面提出策略。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培养教师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教育社会学必修课程和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来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有的学者指出德育能力的提高不仅依托思想认识单方面、也不依赖于学科教学专业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提高指向“处理偶发事件”等实践操作层面。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德育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而且也必须重视德育能力的实践锻炼。

  总之,从文献研究来看,对德育能力的概念已有界定,适应教师、师范生、班主任、高校辅导员等,对于提升德育能力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德育素养等理论方面,但是,对德育能力的现代特质和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特殊性研究不够深入,通过个人主体实践提升德育能力研究不够系统完整,等等。笔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目前高中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特点,着重探讨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德育能力现状,提出通过自主实践提升德育能力的策略几方面内容,以求大家来讨论并给予指正。

  三、研究价值及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需求的急剧变化,如何进行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成为高中班主任工作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为适应高中生成人成才的需要,班主任德育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这既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又要回应学校德育实际的迫切需要。

  (一)德育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构成因素

  班主任专业发展是班主任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知识视野、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

  它既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班主任专业成长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规范性阶段,即从新手逐步成长一名合格班主任过程;个性化阶段,即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自己的特色过程;特色化阶段,即成长有辐射影响力的班主任过程。

  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的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2012 年,我国颁布《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试行),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中,强调“能力为重”,这不仅指教学方面的能力,也指德育方面的能力。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构成因素中,德育能力无疑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二)德育能力是班主任德育专业化要求

  班主任专业活动是一种道德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品德影响起重要作用。***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班主任德育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应具备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包括德育知识、德育情意和德育技能等。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一个时代命题,是一个社会由经验型教育向高品质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

  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觉遵守教师的专业伦理,还必须责无旁贷地掌握必要的品德心理、现代德育理论,具备对学生进行合适的间接德育甚或适时开展直接德育的专业能力。

  当今的教育已经从让孩子“有学上”的阶段逐步过渡到让孩子“上好学”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重视、呵护、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使之成为品德优秀、精神强大、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一代新人,而非仅仅能够进行简单读、写、算,或者仅仅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与对教育品质更高需求的历史性变革相对应,当然必须是教育的历史转型--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追求,进而是教师的历史转型--教师必须从一个经验型的“教学”工作者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德育能力等更全面的专业能力的专家型“教育”家。

  (三)班主任德育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除了传授学生生存于世的知识,还要传授应有的道德、行为准则和品质,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血液”融入学生成长之中,融入班级德育、学生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阶段既是学生体质增强、学习任务最重时期,也是自主发展、个性形成、完成生命底色的最关键时期。从学生思想认识上来看,一是过分欣赏自我或敌视社会,另一是把社会理想化,缺乏个人自信心。一项调查表明,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均值高方差小;在价值观方面差异大,学生均值低方差大。高中生成长压力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竞争,七成多学生曾有情绪低落、烦躁情绪、不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以及逃避和破坏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学生偏压抑的心理特点。自杀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学生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的现象并不少见,校园暴力也时有发生,这说明学生心理十分脆弱。但反过来说,学生是受教育者,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用简单教育方法必然会出现德育的无力与尴尬。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自己心理发展需要的人,那么,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是班主任工作应当考虑的。班主任主要工作是抓德育,是学生“精神关怀者”.为此,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爱因斯坦曾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指出: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对于离开家庭和父母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最平凡的教育者,是高中生人生理想的引导者,是良好习惯的塑造者,更多承担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和教育任务。教育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相对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学生品德形成对社会和个人更显重要。教育是不可逆向的,不可以重复再来的。一次的教育不当,无论成长性的损失,还是创伤性的损失,对学生成长来说,就是永远的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1%的失误导致 100%的失败。因此,班主任全面了解全班每个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不但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德育能力不仅对学生现时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四)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需要

  一般地说,班主任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促进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陈如平在《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报告2012》中提出: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大致围绕着普及、提高和多样化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的,呈现出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多样化发展不断推进、特色化办学更加凸显等诸多特征。2011年,安徽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4.5%.无论何种类型的高中,在班级管理上是基本相同的,即在培养目标上都造就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有效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质量保障,而班主任德育能力又是高中班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场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扮演着多种角色。班主任工作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对高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民主法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这是班主任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因此,在学校教育和质量管理中,充分认识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重要性,把握班级和谐德育“细脉”,更好地发挥班主任实践育人的作用。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在访谈班主任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包括教师卷和学生卷,用来进一步了解目前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现状,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更多文献资料,尤其搜集班主任德育能力成功的部分案例,用来探讨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力求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笔者选取安徽省不同市、县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 10 所学校,其中包括省级示范高中 2 所,市级示范高中 3 所,普通高中 3 所,农村普通高中 2 所,分别抽取高中三个年级部分班主任与学生,发放教师卷 300 份,回收班主任卷 280 份,有效回收率 93.3%,学生卷 500 份,回收学生卷 490 份,有效回收率 98%,系用 spass17.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文献研究法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德育”为关键词,检索文献 1903 份,阅读最新班主任德育能力相关书籍 20 多本,同时,借鉴国外涉及教师德育能力的资料,进一步探索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策略。

  3.个案研究法

  选择一些德育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如合肥六中等,以高中优秀班主任教师群体为样本,开展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研究,用于诊断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自我提升的典型案例。

  4.访谈法

  笔者围绕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设计 10 个访谈提纲,准备在访谈过程中做详细记录,分别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段若干名班主任,年龄分别在 35 岁以下、35-50 岁、50 岁以上进行访谈,探寻不同年龄层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办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班主任德育论文班主任论文高中德育论文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