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

油气资源税费现状与调整建议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1 共365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油气资源税费对于国家是一种参与调节油气资源收益分配的重要方式,并且两者紧密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油气资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油气资源稀缺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现行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与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一方面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从 1993 年以来,资源税采用的“从量定额”计征方式,根据实践经验,这种计税方式并不能够使资源税随着油气企业收益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油气资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提升的特殊情况下,油气资源价格中的资源税比重过低,这样就不利于资源税发挥其调节和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更加不利于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发展利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发展,我国于 2010 年 6 月在新疆率先开展了油气资源税费的试点改革,在同年的 12 月,西部 12 省区也展开了试点改革,油气资源税的征收终于由“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定率”的征收方式,也就是说将油气资源产品的价格与比例税率相乘。通过这一段的实践,改革的成效明显,是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税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有了可观的改善,同时增强了地方民生保障以及环境治理等各种能力。按照“十二五”

  规划纲要的要求,改革的成效是令人欣喜的,从价计征的大方向也是正确的,2011年 11 月油气资源税从价计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但是从价计征的施行也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许多新的问题也明显凸显出来,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

  为此,要研究现行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及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合理科学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

  1.1.2 研究意义

  研究油气资源税费制度可以更好地迎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科学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现实意义。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现实意义有三:第一,使油气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得到完善,让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变得更加合理。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维护油气开采秩序,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开发效率,合理处置中央与地方的收益分配,使得油气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更加完善。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使油气资源保持稳定发展。劣等油气资源以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并没有在现行的油气资源税制度下得到鼓励。通过税费改革,首先,可以鼓励油气企业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推动对劣等资源的开发,提高油气产量;其次,可以限制高消耗低产量以及依靠优质资源片面追求利润的资源型企业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最后,油气资源的采集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可以推动油气资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油气环境保护机制得以完善,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发展和谐共处。油气资源作为资源税重要征收对象,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规律,因此,从油气资源的开发角度提出更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是尤为重要的。

  (2)理论意义。研究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理论意义有二:首先,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理论研究为资源税的正税清费提供了基础;其次,深化对于油气资源税费的研究可以为资源税费的改革进步提供依据向导。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述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国油气资源税在逐步发展完善,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物权理论”作为这些油气资源税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资源所有者的利益。其中 1931 年,霍特琳就提出了国家通过资源税的征收做到控制调整资源的利用开发。目前世界油气资源税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对资源税租金的理论研究

  资源租金税的征收现在只在几个国家实施,贴近于递进所得税的计征方式。

  资源租金税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两个观点:一部分研究学者指出油气的经济行为相对简单,同时油气的开采在栅栏收益率方面实现更简单。所以为了对所有人进行补偿,征收油气资源的期权合约费是合理的;而另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对这种税的征收相对复杂,交易费用不仅较高,而且认为租金税只是一种补充,通过对期权合约费制度的完善来实现级差收益。

  (2)对油气资源持有者收益和分配的理论研究

  专家学者主要依据地租、收益分配以及财产收益理论开展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出自外国研究人员,并且多是早期成果,而国内学者对此少有研究。对于资源所有权利的实现,有些国家通过征税的方式,而有些国家就是通过对开采者期权合约费用的收取来实现的。税收的征收包括一般税和特殊税,后者是国家针对不可再生油气资源的保护采取的措施,从而能为政府带来一定的经济补偿。其中斯雷德通过建立税收模型,分析了征收税费与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1.2.2 国内研究述评

  油气资源税费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油气资源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其稀缺性影响,所以对油气资源税进行研究的学者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税费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论指导作用,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税依据的研究

  在 2010 年新疆改革试点没有施行前,很多学者都认为以销售数量作为依据很不合理。随着 2011 年改革在全国施行,“从价计征”取代了“从量计征”,但是对于计税依据仍然没有做出改革。其中杨志勇(2011),认为资源的保护实质是要提高税负.先福军(2011)多次提出以资源的基准价格作为计税价格,来计算油气资源税.杨兴(2013)在文章中也提出将实际开采量作为计税依据的重要性。

  (2)油气资源税税率的研究

  油气资源税税率的研究是学术界最为激烈的内容之一。油气资源税在 2011年与全国推行,税率也设定为 5%-10%的浮动税率,暂按照 5%执行。徐晓亮(2010)提出税率的制定应当加入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综合考虑税率的设定.

  李强(2013)认为税率的设计要考虑综合减征率的影响,建议将税率提高到 6%.

  王甲山(2013)在文章中提出油气资源税税率应当发挥级差调节功能,对不同品质资源设定相应的税率。

  (3)收入分配的研究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的收入大幅增加,相比之下中央的收益减少,学者们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马长海(2013)提出中央与地方应当按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王甲山(2013)认为有资源税应当作为共享税,并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分成,例如经济落后地区“地方多拿,中央少拿”,经济发达地区降低地方抽成比例。张海莹(2013)在文中提出油气资源税费改革实质上是中央将利益移渡给了地方.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俞发合理对于油气资源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以建立合理完善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为目标,通过国内油气资源的现状阐述以及现行油气资源税费的运行分析,从现象到本质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1.3.1 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运用了归纳总结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在文章的不同章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归纳总结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国内外油气资源税制度,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欠缺,并且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二,理论研究法。文章的第二、三部分主要运用此研究方法,对油气资源税理论进行阐述分析,进一步剖析现实中的问题。

  第三,实证分析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于本文第四部分。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改革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进步与问题。

  1.3.2 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 5 章,其中第 1 章为绪论,其余 4 章为正文部分,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 1 章 绪论分析,这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且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状况做出总结。

  第 2 章 油气资源税费的理论概述,通过对油气资源税费的理论支撑进行研究,以理论作为依据,对油气资源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进行效益分析。

  第 3 章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客观分析。本章依据 2010 年和 2011 年的油气资源数据,对中国的油气资源状况和世界资源水平结合分析,突出油气资源在我国的严峻形势和油气资源税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

  第 4 章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一段时间的实践,阐述我国油气资源税费运行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效,再根据实践中仍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

  第 5 章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优化建议。这一部分针对油气资源税费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的优化意见。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点

  根据油气资源税从价计征给企业增加的税负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条件,通过计算企业的利润差异,制定了又能实现石油特别收益金目的,还能照顾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长远发展的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目前油气资源税包含在资源税内进行统计,致使油气资源税的具体数目不易得到,笔者也查阅了各地的年鉴和税务网站,并且亲身致电询问,均未能达成目的,所以后文中的一些数据是根据收集到的真实数据进行测算,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是测算的总体趋势以及结果有一定保证,并且测算的逻辑关系顺畅准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税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