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零浪费设计理念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29 共679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零浪费的服装设计研究
第2部分 零浪费设计理念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绪论
第3部分 零浪费服饰的起源与演变
第4部分 多样化的现代零浪费服饰
第5部分 可持续时装设计面料的选择
第6部分 零浪费设计与实践
第7部分 服装的零浪费设计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服装业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球每年的纺织服装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但服装业兴盛的背后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浪费。不论是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浪费,或是服装被丢弃后产生的固体垃圾,数量都是触目惊心的。浪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生产方式,并且这些浪费的材料多半以不适当的方式被处理,所带来的结果是恶劣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的紧缺等问题。

  为此,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当可持续发展被提上日程,逐渐有设计师和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时装业的可持续性上。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逐渐明确,未来的新型可持续生产方式也被提出并逐渐被接纳,而从我们目前摇篮到坟墓单向式的生产阶段到未来完全可持续畅想式的生产方式还有很长的过渡时期。作为对时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零浪费时尚,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升级再造、重新构造和零浪费设计,这三种设计方法都对消除服装纺织品浪费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和学者投身进来,共同创新,早日达成时装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1 浪费的单向时装系统
  
  创意的 T 台、动感的音乐、美丽的模特以及绚烂多彩的时装,台前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时装界的蓬勃发展。不可置否的是,纺织服装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服装的发展向来被重视。2006 年,WTO 公布的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贸易额达5300亿美元[1],2013年,我国的服装贸易出口金额超过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2].

  然而这光鲜数据的背后,鲜少有人了解生产造成的污染和使用后产生庞大数量的固体垃圾。如今的时装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单向线性的模式--从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简称 C2G),大致过程如图 1 所示,该模型源于 19 世纪中叶,伴随着巴黎当代时尚界的出现,几乎毫无变化地延续到今天。人们从自然界提取需要的资源,设计制造成服装产品并销售,消费者在穿着使用后丢弃,弃置的服装被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最终进入“坟墓”阶段[3].【1】

  
  当今服装品牌尤其是快时尚品牌的飞速发展并占据着服装市场的主流,服装废弃物正以不可预估的速度增长。2012 年中国内地主流快时尚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 16%,约 2亿人[4],国内外诸如 ZARA、H&M、ME&CITY 等快时尚品牌正侵占着我们的衣橱和审美,其突出的特点是生产速度快、生产周期短、更新频率高。快时尚的饥饿营销使得消费者购买和淘汰服装的速度加快。在快时尚看来,服装好似蔬菜,我们每天都需要补充和更新,才能维持永恒的“新鲜”,才能跑在时尚的前端。同时,伴随低廉的价格和令人堪忧的质量问题几乎使快时尚服装成为一次性用品,“用即弃”则成了快时尚的典型消费模式[5].

  在快时尚潮流的背后,除了服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弃用的纺织服装垃圾正成为又一项大问题。生产一件服装时布料的利用率平均为 85%,其余的绝大部分还未被使用就已经被丢弃[6].此外,为了节约成本,快时尚品牌大多采用廉价面料,如化纤、人造纤维等不可降解或难于降解的化学材质,弃置后的服装进行填埋或焚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环境负担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年全世界使用的纺织品超过 5600 万吨,按照约 70%的废弃率计算,则每年产生的纺织废料接近 4000 万吨。[7]

  根据北卡罗莱那查罗特的南部纺织再循环中心的调查显示,每年超过 2500 万吨的服装在美洲实施填埋处理。[8]

  而这些纺织废料主要是纺织过程中的下脚料;生产过程中的废纱、回丝;裁剪所剩的碎布料;居民生活中丢弃的服装及纺织品等。[9]

  要想解决每年数千万吨的纺织服装垃圾,我们就必须作出改变,而改变的第一步是了解服装从设计到生产到弃置的整个过程及其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影响。服装从设计到弃置的过程被称为服装的“生命周期”.在服装的生命周期中往往伴随着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10].如图 2 所示:

  1.当服装被还原为自然资源的纤维形态时,其培育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源、肥料;2.从纱线到纺织品的阶段除了织造设备需要的大量能源外,面料的染整过程还涉及大量化学品和水资源的使用;3.设计阶段主要消耗有设计图纸,制作服装样板和样衣所用的一系列材料,但设计作为引导后续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影响后续过程的关键;4.面料到成衣的阶段平均产生了 15%的浪费,并且伴随着电能、光能和纱线、金属配件等其他材料的消耗;5.运输仓储阶段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运输设备,涉及到碳排放和能源的消耗;6.销售阶段的主要消耗包括服装包装所需要的纸张、塑料,以及店铺陈列所需的各种道具及光能、电能等;7.销售后的阶段往往不被关注,然而消费者使用阶段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洗衣机的单次耗水量几乎和洗澡所用的水量相等,加上大量化学洗涤剂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8.弃置阶段的纺织品往往被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造成土壤和空气污染。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纺织废料的回收进程落后,据统计,中国每年纺织服装废物超过百万吨,而综合利用率却不足 0.1%.对服装生命周期的分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我们开始质疑目前这种服装生产方式并且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形势的发展态势下,可持续发展被提出并受到关注,一切似乎还是及时的。

  1.2 可持续时尚的定义
  
  20 世纪 50 年代,致力于社会变革以缓解全球贫困的大背景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初理由。

  而当我们不断面临种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界都在试图寻求一种对其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据统计,最新的数据显示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定义有 70 多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11-12]

  上世纪 80 年代,世界观察研究所(the World Watch Institute)创始人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首次提出“可持续性”,后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Brundtlan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我们目前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一种发展”[13],这也成为目前“可持续发展”最权威并被广泛接受的解释。

  随着可持续发展被提上日程,生活中,我们慢慢发现服装的卖点由最初的款式、版型逐渐加入了生态、环保等词汇。在美洲、欧洲等国家,由于股东压力,零售商至少必须“看起来是绿色的”,这样的结果是可持续的深层涵义已经变得空洞。此外,加上人们对于“可持续”的误解或片面理解,“可持续”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为回收或环保。由此,在厂商和消费者的双向作用下,“可持续发展”一度被劫持用于商业用途,成为品牌“绿洗”的工具。[14]

  那么,可持续发展究竟该是怎样的呢?从布伦特兰的解释中,不难看到可持续发展由三个要素构成--人类、发展以及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则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操控者,而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拿一件有机棉 T 恤来说,从材料上看它是一个可持续产品,但如果是由工人深夜加班来缝制,并且从世界各地空运到国内市场进行贩售,我们能说它是可持续的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件服装的可持续性不仅是使用天然纤维,还包括使用无污染的面料染色、后整理等加工工艺,利用可持续能源来进行缝制、运输、展示、销售等过程,以及使用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法律制度的人力资源等。时尚界学者琼·法拉(Joan Farrer)认为,对于可持续时尚最直观的视觉描述是挤奶凳模型(图 3),[14]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就如挤奶凳的三条腿,它们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并且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就服装产业而言,其供应链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其中涉及许多不同的人员、技术和过程,而以上种种都与人的思想素质(主观)以及社会生产技术(客观)相关。单就技术方面来说,我们目前的服装生产方式还有相当大的不足。2002 年,麦克唐纳(WilliamMcDonough)和布朗嘉特(Michael Braungart)在合着的书籍《从摇篮到摇篮: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and things)》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简称 C2C)。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中,不存在“废弃物”的概念,废物就是宝物(Waste equal food)。而要想实现变废为宝,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把废物转换为宝物的“循环流”.在麦克唐纳认为,循环流应该被分为两种--生态循环(Biological Circle)和工业循环(Technical Circle)。产品的可降解部分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转化为无害物质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提供培育新原料的生态养分(Biological Nutrient);而如塑料或金属等不可降解的材料属工业养分(Technical Nutrient),它们被回收和处理并转换为新的工业原料,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循环中。[15]

  麦克唐纳提出的这种新兴的生产方式无疑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然而,纵观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生产技术还未能达到完全实现 C2C 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由 C2G 向 C2C 转化的过渡时期,我们需要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3R”(再生 /Reuse、减量 /Reduce、循环/Recycle)理念是其中的一种[16],即使许多人质疑 3R 理念只能减慢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速度,延缓地球末日的时间,而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但笔者认为,在完全达到C2C 的发展阶段之前,一切能够帮助延缓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都可以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围中。

  1.3 零浪费时尚系统
  
  在 C2C 模式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存在废弃物,即零浪费(Zero Waste)。零浪费思考的出发点是如何减少废物的产生,甚至将浪费减少到零,而对于服装来说,最大的浪费非面料莫属。为此,时尚界的许多设计师和专家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服装的生产模式,创造一种全新的零浪费时尚。从零浪费时尚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可持续时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任何致力于消除服装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纺织废料的设计生产方式都可以属于零浪费时尚。在对服装生命周期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纺织废料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纺织废料产生于成衣销售前的阶段,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卷轴尾端面料、纺织色板、瑕疵面料、裁剪剩余面料以及工厂滞销的布匹等,这部分纺织废料被称为消费前纺织废料;与其相对的是消费后纺织废料,主要包括使用后弃置的一切纺织服装产品等。

  相比而言,消费前纺织废料因为还未被使用就被丢弃,其具有的价值更高,并且不亚于全新的面料。目前主要的零浪费时尚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升级再造、重新构造及零浪费样板(图 4)。

    1.3.1 升级再造

    升级再造主要指将消费前纺织废料进行回收利用,重新设计并改造成更高价值的产品。我们在生产时,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期望的产品上,而忽略了被遗弃在裁剪房地板上的布料碎片,这 15%的面料浪费似乎已经成为一项生产浪费的固定标准。以英国为例,裁剪剩余的布料浪费每年约有 10 万吨[14],数量之大难以想象。

  面临这样的情况,许多设计师决定开始改变。台湾设计师刘美惠就是其中之一,她所创立的品牌 Victim Fashion Street,所有服装都是利用回收来的古董布料,将其拼缝并利用碎布做成各式各色的花朵点缀,缝以维多利亚风格的蕾丝,最终制成一条条复古时尚的连衣裙(图 5)。[17]

  深圳大学设计系的陈晓穗教授也是升级再造的身体力行者,她收集裁床上剩余的白色面料,将大块面料拼缝,小块面料则裁剪成条,做成流苏装饰在服装上,形成了极富立体感的优雅上衣(图 6),[18]展示了升级再造的无限可能性。历史上也有对消费前纺织废料进行升级再造的例子,我国明代时流行的水田衣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最初发明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在进行升级再造设计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所要设计的服装是独一无二的定制服饰还是批量生产的成衣,明确对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设计的具体方法、风格和面料。升级再造的关键在于如何对面料进行适当的改造,我们可以利用拼缝、交织、立裁等多种方法将不完整的面料拼凑组合成完整的设计。最常用的升级再造的设计方法是拼布,设计师们将回收来的布料分类,挑选出相得益彰的面料进行组合,裁剪成各种规则形状,并将它们拼缝起来,有的直接作为新的整块面料裁剪成服装,也有的则作为服装上的图案。时至今日,拼布已经从废物利用的定义中脱胎换骨,超越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上升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度。

  对消费前纺织废料的利用不仅能帮助减少每年成千上万吨的固体垃圾,而且利用这些布料作为二次设计的原材料又减少了对新设计材料消耗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经过升级再造的新产品,其价值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产品,不仅仅因为它是从“垃圾堆中挖掘出的宝物”,它的更大的价值在于设计师在再循环设计过程中植入的知识应用。

  1.3.2 重新构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废旧纺织品,如窗帘、床单,以及许多已穿用过的废旧服装,如二手服装、废弃成衣、服装样品等,加之人们对时尚日益增长的渴望,许多几乎全新的过季服装被当做垃圾送往堆填区,不可估量的资源被浪费了。重新构造的设计方法由此而生--将消费后纺织废料进行回收、解构及重构从而使其转变成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了日常家居、生活用品、服装等各种类型。此举不但能够大大减少堆填区的负荷,同样也可以减少对生产新产品的天然资源需求,与升级再造有异曲同工之秒。

  重新构造所使用的纺织废料的变化更多,不仅新旧程度各不相同,材料的大小和形状也更加不规则。由于重新构造的设计材料都是已经被使用过的,我们在选择时需要优先考虑那些仍处于较好状态的纺织品,并且在回收后要注意清洗和消毒,保证面料的干净整洁。

  单从服装的重新构造设计来说,回收的服装大致可分为两类,对于较新或者仅有小瑕疵的回收服装,我们可以针对其问题部位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例如更换破损了的袖子,或者替换过时了的图案等。若是整件服装仅有小部分能被再利用,我们也可以将其剪下并做特殊处理,如对其重新印花、扎染或是绗缝线迹,再拼缝到其他服装上,不仅能使其变得更加美观,同时也提升了面料的耐用性。针对消费后纺织废料的设计,由于原材料属于降级回收,重新构造的设计更注重服装的款式结构变化,突出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师 Liora Lasalle是一位重新构造的女装设计师,而她的设计多数来源于对男性服饰的改造,她将反光材料与深色面料结合,创造出她独一无二的服饰风格[19],图 7 是设计师及她的设计作品。牛仔裤几乎是现代人手必备的单品,但每年的废弃量数目也十分惊人,根据美国的某项统计显示,美国人平均拥有 9 条牛仔裤,而在中国的学生群体中,每人也平均拥有 5 条,并且更新较快。因此,武汉科技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的课题组成员以牛仔裤为研究对象,在校园里回收牛仔裤并以其为材料进行重新设计,最终将废旧的牛仔裤改造成了美丽的礼服长裙(图 8)。

  [20]重新构造也是零浪费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产业链末端的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和再设计,使之返回到新的产品生命周期中,从一定程度上践行了 C2C 的生产模式。

  1.3.3 零浪费设计
  
  狭义上的零浪费设计指的是零浪费样板或零浪费生产,本文主要介绍和探讨的也是狭义上的零浪费。零浪费设计是指从服装款式设计阶段开始就详细规划整幅面料的使用,例如面料上每个服装裁片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从而使面料的利用率最大化,有时甚至可以达到 100%.零浪费设计作为零浪费时尚中的重要部分,其对环境的贡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本会被丢弃的消费前纺织废料被全部利用,服装在消费前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同时降低了约 15%的面料成本,而经济效益与面料利用率成正比;其二,消费前纺织废料的回收分类、再设计和再生产的环节从循环过程中被去除了,资源、能源、人力等许多成本也省了下来。而零浪费服装的价值除了面料成本价值外,其环境价值和根植于设计中的知识价值也应被纳入服装中。

  目前世界各地的零浪费设计师包括霍莉·麦奎伦(Holly McQuillan)、邓姚莉(YeohleeTeng)、娜塔莉·查宁(Natalie Chanin)、刘马克(Mark Liu)等。而着名的零浪费设计师蒂莫·瑞桑恩(Timo Rissanen)认为目前的服装生产过程--由设计师构思设计服装样式,样板师根据款式图绘制相应的服装样板,排料师则在不改变面料形状的基础上将各个裁片排列使面料利用率最大化--是有一定问题的。他认为,正是由于服装生产过程的这种分层制度导致了 15%的消费前剩余面料,如果下决心改革目前的生产方式,使设计、打板和排料过程更加一体化便可解决这一难题。[14]

  零浪费设计虽然具有的可观的潜在价值,但同时对设计师的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在一般的服装生产过程中,三维服装款式决定了二维服装样板,生产过程遵循从设计到制版到排料的顺序。而零浪费设计则不同,特别是在后文将提到的拼图式零浪费样板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同时考虑服装的款式、样板和排料设计,即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师,同时也是样板师和排料技术人员。而这样的高要求却使得许多设计师对零浪费设计望而却步,加之许多设计师对服装环境影响责任感的缺失,使得零浪费的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目前国内的情况更加令人堪忧,几乎没有专门从事零浪费的设计师,也极少会有设计师把环境责任作为品牌设计的出发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