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针织服装应用苗绣图案的创新方法及未来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30 共32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针织服装应用苗族图案的创新方法及未来发展
  
  4.1 苗族刺绣图案的再设计
  
  4.1.1 传统图案与波普艺术相结合
  
  通俗文化在艺术之中的灵活运用与有机结合形成了波普艺术,这种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艺术文化开始通过符号和标志而变得更加具象。

  将波普艺术的思想、内容与传统苗族刺绣图案艺术加以结合,有利于苗族刺绣艺术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让民族瑰宝以更加大众化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和喜欢。

  4.1.2 传统图案与解构主义相结合
  
  通过现代主义词汇、语言的运用,来重新构建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从批判的角度对现代主义的艺术和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突破传统设计原理的禁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创新。利用分散的思想观念,注重打碎、叠加、重组,强调个体,突破总体与一致而制造出分散式和不明确的感觉。

  对于苗族原有刺绣图案的打碎、重组、突破在过程上极为复杂。既要保留民族图案的原始性,又要创造出新的造型和视觉感受,对图案的再设计是很大的挑战。甚至可以只提取苗族图案的某一部分进行应用,与特定的肌理效果相结合,将设计重点放在局部图案和组织做融合上。

  4.1.3 传统图案的新组合方式
  
  在苗绣图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非常漂亮的单独具象纹样,也有很简洁大气的抽象几何形纹样,这些纹样在苗族刺绣中往往是分别出现的,以不同的刺绣方式来完成的。

  新的组合方式指的是将不同画面中出现的刺绣图案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例如,我们可以将具象的动物图案与抽象的几何图形重新组合排列呈现在画面中。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使用,在服装中体现更多姿多彩的图案效果,也使得原本单独的图案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4.2 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的肌理装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借鉴
  
  4.2.1 绳结法
  
  用一根或者多根绳线编织而成的结就是编织的一种手法,结的形状具有多样性,编织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设计的装饰之中。我国绳结编织工艺历史悠久,其中比较有民族特色的有花色结扣,这种结扣是通过绳线进行花式盘绕、打结来形成不同样式的样式,为服装的外形锦上添花。使得服装看起来更具有立体性、趣味性与多样性,增强了设计的总体视觉效果。

  绳结法可与打籽绣法相结合,在服装表面织造出颗粒效果的肌理感。以此来代替苗族图案中类似于点状的图案装饰,把立体的肌理结构和平面的图案相结合。如图 4-1,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绳结法,但是采用了线绳的形式在针织服装上做立体装饰,该图为毕业设计作品之一。在圆润的嵌花边际上用纱线勾出花瓣状的曲线,改变了其外轮廓。

  4.2.2 褶裥法
  
  由面料的褶皱、波纹等装饰线或结构线构成的一种工艺装饰就是褶裥,它是利用布料的垂坠性与质地的柔软,表现出的一种自然的褶皱,能够起到装饰整件服装的效果,同时还能发挥修饰形体的重要作用,使设计的服装更具有神秘性与典雅的风格特色。褶皱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服装的立体感和节奏感。经常被设计在服装的腰部、肩部、胸部。褶皱配合上人体的动作能够体现服装线条的律动,使得服装更具审美价值。

  褶裥在梭织服装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针织服装中的运用则主要是通过编织方式、纱线变化、组织结构以及工艺变化而形成面料的皱褶效应,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及丰富的肌理感受。凹凸肌理感比较强的褶裥效果比较适合用来表现前卫和时尚的风格,较小的褶裥或肌理感不是很明显的织物通常适合用来表现经典风格。

  褶裥法可以很好地表现线条的立体感,以此来代替苗族刺绣图案中的一部分线条。

  4.2.3 拼接法
  
  拼接设计是把不同形状、不同面料、不同颜色的布料贴附于服装的某个部位,使用手缝加以固定,并且形成一定的轮廓,这是加强服装立体剪裁效果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合理、艺术的拼接,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布料组合在一起,使得服装在设计上更加具有特色,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拼贴、叠层、混合等手法加强服装在局部的立体点缀与修饰,也可以先对服装进行破坏,然后再重新进行拼接,能够为服装增添一丝生动,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苗族刺绣图案中有很多大色块的拼接,可以使用拼接法将其抽象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在色块的接缝处进行特殊处理,得到立体的效果。提取苗绣图案艳丽的色彩,在毕业设计作品中实现了大色块拼接的效果,如图 4-2.

  4.2.4 镂空法
  
  服装上的镂空一般呈几何状,这样的镂空设计可以使穿着者显得更加神秘、性感,通过多层镂空的叠加设计还可以创造出一种蕾丝的质感,使得服装穿起来尽显华美精致大气。

  通过纱线的粗细、质感变化搭配出不同的组织结构可以形成织物的不同的漏空效果,比如薄厚、疏密、虚实等具有通透感的效果,如集圈形成的凹凸网眼效果、移圈形成的网眼效果、脱圈形成的梯脱效果、抽针形成的浮线效果以及多种组织综合运用形成的仿撕裂效果等等。

  镂空法可以用来实现叠加层次和颜色的效果,从而丰富服装图案的色彩,并且产生一种叠加的空间感。

  在毕业设计中局部用到了漏空的手法,之后又用手工钩浮线的方式将其填补完整。如图 4-3.在镂空的部位隐约透出皮肤的颜色,给整体造型增添些许性感。

  4.2.5 装饰法
  
  针织服装的面料使用的是纱线线圈串套手法织成,因此线圈与线圈之间拥有较大的缝隙,这时候可以利用较大的缝隙与装饰物的配合让服装增添更多的美感。

  这种手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段,可以用钉珠、镶嵌等等方式作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服装结构上过于单一的缺点。

  如图 4-4,在毕业设计作品中局部用到装饰法,采用了贴钩花和辅料装饰两种手法,目的是在视觉上增强图案夸张醒目的效果,使服装的设计点也就是焦点全部集中在胸前,也适当地让服装拥有更多的色彩。
  
  4.3 用针织的立体肌理抽象化表现苗绣图案
  
  前一小节论述了如何运用外力在针织服装中表现苗绣图案,本小节讨论的是基于针织服装本身可以实现的肌理效果,如何将苗绣图案抽象化表现出来,既有工艺上的挑战,又能保留苗绣图案的趣味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苗绣图案的再设计。如图 4-5,在这个织片上我摒弃了利用手工来表现苗绣图案的方式,而是采用直接织造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毕业设计主题“SCALE”(鳞)。由于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苗绣图案中的鱼鳞,所以试图让织片呈现出层层叠叠的效果。

  因为织片数量较多,每片的面积较小,所以将圆顺的轮廓改为三角形,尽量在技术上降低难度。如图 4-6,另一件毕业设计作品采用上半身提花,下半身拼接肌理的方法,进一步抽象化表现鱼鳞的效果,并在最大程度上将其进行改造,尽可能做出丰富且新鲜的感觉。
  
  4.4 接缝与刺绣结合的创新手法
  
  挑花、平绣、辫绣、绉绣、打籽、锡绣等针法都是苗族刺绣中经常使用的针法。

  挑花技法:这是苗族刺绣中最为常见的针法之一,一般按照绣布的经纬线来入针,一般情况下这种针法又分为十字挑花、平挑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前者是指在经纬线的总体结构上,呈十字交叉的形状来进行刺绣,应用较为普遍。而后者指的是沿着纬线或者是经线,从构图的需求出发来入针。

  平绣: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单针单线刺绣,线迹均匀,丝路平整,完成的绣片图样平滑光亮。

  辫绣:先将图样平铺在面料上加以固定,然后将编好的彩色丝线辫条按照图案纸样的轮廓由外向里一圈一圈整齐的平铺在纸样上,最后用一根同色丝线加以固定,钉牢。与平绣相比这种方式更具有浮雕和肌理的效果。

  打籽绣:这种绣法需要先将纸贴于绣布之上,随后利用缠丝线钉在花纹的周边,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再在框架内进行刺绣。入针时,要保证回针在布面之上,以丝线绕针两、三圈,再插入布,打成结,使画面呈颗粒状。

  在应用上,可以将刺绣手法与针织服装的缝线相结合,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缝合手法。

  将装饰的重点由大面积的图案转向特定部位的特殊装饰,呈现出与图案为主不同的全新的视觉效果。

  在手法上可以选择直接使用刺绣方式进行装饰,或者使用手工方式进行毛线绣和其他材料的装饰方式,目的在于重现苗族刺绣的特点,而不局限材料的使用。在毕业设计其中一套作品中,用到了手工缝合侧缝的技法,如图 4-7.采用了类似平绣的手法,用纱线进行之字形的来回钩拉,以固定前后衣片。并使用橘色来填补绿色的空隙,力求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