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通过前面几章的阐述,本文已经将中国国际时装周秀场中大部分设计的不确定性纳入到文化建构与社会因素分析之中。最后,本章对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代表的北京时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尚有些浅见,试图对北京时尚秀场文化的未来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分清主次,内外兼修
在唯物主义辩证法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这对哲学范畴通常用来表征诸种矛盾在矛盾体系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哲学范畴。我们通常会说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必有而且只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是指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谈到这一原理内容的原因是,当试图归纳中国国际时装周、或者说北京时尚秀场文化的欠缺之处时,从矛盾的方法论角度进行批判显得较为贴切。
从设计表现手法看,要“先实后虚”,这要从中国审美意识说起。中国美学从古典时期的发端之际直至现在伴随始终的美学范畴多为“气”、“象”、“味”、“神”、“意象”、“风骨”、“气韵”等。[49]在这种审美意识作用下的中国设计师往往更加注重“抽象感觉”,而对“具象功能”有所忽视,这一问题在上文说到的以及一些没有提及的设计师作品中都有出现。特别是当设计师以“山河”、“词画”等这一类壮阔诗意的事物作为灵感启发的时候,更是特别容易陷入一个“心潮澎湃,一气呵成”的创作境界。服装设计表现,主要矛盾是对审美与功能的把握与控制,次要矛盾是艺术创新与表达,任何一种服装表征手法都不能只以“意境”为先导,令设计作品流于艺术作品的边缘。
从政策方面看,要“软硬兼施”.根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记载,“2006年初,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文化创业产业和建设‘时装之都’的规划部署,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开始共同筹集时尚设计园区”.行业响应政策的首步行动是打造时尚产业园区,而并不是从服装设计行业抓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确不错,但从外至内的行动顺序怕的是“器利而事未善”.推动时尚行业的发展,主要矛盾是服装设计的创新突破能力,次要矛盾是设施及平台的建设,想要做到“软硬件”的兼备不能仅是体现在时尚园区是否完善上的。北京时尚秀场的文化提升,只有通过提高设计创意能力才是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外在形式的改变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一切虚假繁荣现象的。
2.吸收国际经验,提高影响力
时尚是一种文化,但归根结底是一种产业。在经济与人文并存的世界,如何令时尚文化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其一,将巨大的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资产。注重传承高级时装的传统价值,为整个巴黎时装业带来的是远高于高级时装本身的经济价值与行业地位。其二,提高制做行业的整体标准。
米兰之所以处在时尚行业的领先地位,与这个国家整体的制作水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三,不要忘记设计的商业价值。纽约时尚周的成功首先来自商业上的成功,创意非常重要,但是创造商业上的成功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应该能够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发展它。其四,为设计人才提供广阔空间。英国时尚协会(Britain Fashion Council)的目标是联手业内资助人提升英国时装设计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为了能够找到、发展、培养有才华的设计师,BFC 有多项机制为毕业生的成功铺路,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给英国时尚设计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巴黎、米兰、纽约、伦敦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我们要做的是在吸收与借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
3.寻找城市精神,发展时尚文化
有学者认为“对于每一个时装周而言,他们的成功因为在他们特定的环境里有着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这种存在形式移植到另外的地方去可能存活性比较小。理解每个时装周成功背后的精神主旨是最关键的问题”[50].因此,对于北京时尚秀场文化来说,在理解国外时装周的精神主旨的基础上,寻找到自己的城市精神则显得更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北京时尚文化建设的特色。
贝淡宁(Daniel A. Bell)在《城市的精神》一书中的核心观点认为“重新发现城市的精神是哲学和社会学的的重大任务”.贝淡宁用“重新发现”而不只是“发现”的用意在于强调一个城市承受全球化压力的独特精神。北京作为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是日新月异的国际化所不能承受之重,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价值与精神的缺失,以及面对缺失流于表面的粉饰。一个城市的精神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也演绎着时代精神,并且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体现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从这一角度出发,北京的城市精神应显示出其历久弥新的从容。
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代表的北京时尚秀场文化在这座城市中诞生、发展,相信没有人可以否定它在十几年之间的成长与成熟。然而,不能忽视的伴随着社会发展,北京时尚秀场上的设计从起初的不知所措到如今,可以说仍然有有些许的“流离失所和不知去向”.对于很多人来说,提到四大时装周,脑海里多少会浮现出几个形容词,比如巴黎时装周的“奢华高端”、纽约时装周的“休闲都市”、米兰时装周的“时髦摩登”、伦敦时装周的“先锋前卫”.当然,想要奠定这几个形容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则如巴黎,用了 104 年,伦敦最少,也用了 30年。无论如何,时间长短不是评判标准更不是借口理由,将浮躁的“国际化”追求转化为对一种内心精神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与现代多元化相结合,历久弥新的城市精神便会凝聚在北京时尚秀场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8.
[3]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4] 陶东风。 文化研究在中国--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5] 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 时髦的身体[M]. 郜元宝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6] 郭海燕。 浅析中国服装表演业的开端[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1.
[7] 朱焕良。 服装表演基础[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8] 戴岗。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服装表演[D] . 苏州大学,2008.
[9] 韩永。 皮尔·卡丹:导演模特入侵[J]. 中国新闻周刊,2007,45.
[10] 郭海燕。 浅析中国服装表演业的开端[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1.
[11]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 徐亮,陆兴华译。 商务印书馆,2003:15.
[12] 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2.
[13]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 徐亮,陆兴华译。 商务印书馆,2003:24-25.
[14] 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8.
[15] 吴永红。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服装设计[J]. 纺织导报,2010,10.
[16] 刘翠霞。 表征与建构:两种理念还是一种实践?--研究的方法论之争[J].科学与社会,2013,1.
[17] 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
[1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6.
[19] 罗贵榕。 全球化浪潮中文化领导权再审视[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5.
[20] 徐国源。 现代性议程与“大众”主体身份的文化建构[J]. 东吴学术,2013,4.
[21]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 徐亮,陆兴华译。 商务印书馆,2003:253.
[22] 都岚岚。 后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D]. 清华大学,2008.
[23] 珍妮弗·克雷克。 时装的面貌[M]. 舒允中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67.
[24] 陶然。 女性主义与服装--时装摄影、时尚杂志、女性服装设计师视野中的女装[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5] 李银河。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31.
[26] 胡婧超。 20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D]. 河北师范大学,2013.
[27] 张世英。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8] 吴晓枫。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 装饰,2003,2.
[29] 刘象愚。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0] 殷文。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 青岛大学,2007.
[31] 于文秀。 当下文化景观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7:7.
[32] 陶东风。 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J]. 中国文学研究,2014,2.
[33] 同上。
[34] 让·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35]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 徐亮,陆兴华译。 商务印书馆,2003:3.
[36] 倪娜。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服装设计影响之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2007.
[37] 周宪。 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J]. 学术研究,2005,4.
[38] 周宪。 视觉文化读本[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71.
[39] 马尔科姆·巴纳德。 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 王升才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42.
[40] 马尔科姆·巴纳德。 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 王升才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27.
[41] 朱佳木。 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 周年[N]. 人民日报,2014-9-25.
[42] 程裕祯。 中国文化要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87.
[43] 同上。
[44] 董立清。 消费社会人的价值观的偏失与重建[D]. 北京交通大学,2012.
[45] 同上。
[46] 肖劲蓉。 论服装中设计元素的符号化[J]. 纺织学报,2010,11.
[47] 周宪。 视觉文化读本[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36.
[48] 王德胜。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J]. 文艺争鸣,2003,6.
[49] 叶郎。 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50] 克非、赵平。 世界五大时装周何以雄踞潮流之巅(上)[J]. 中国服饰,2009,1.
第4章阴阳世界观在玉雕用途中的体现4.1玉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玉石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作用,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以用来治病保平安。在李时珍着名的传世之作,中医界的重要着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着玉石具有缓解心中烦...
第5章古代盥洗室对现代的启示5.1影响古代盥洗室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盥洗室是建筑单体或群体的一个附属空间,或独立或从属。影响这个空间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衰与朝代更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直接影响到盥洗室的发展。第二,...
第三节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体现出多样化,擅于运用光线和镜头,最大程度的突出画面的纪实感;在诙谐幽默的表现中充分运用喜剧元素;在社会发展及商业利润的驱使中开始启用偶像明星参与代言。一...
本文从晋中气候、地形地貌入手,进行实地考察与人文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 探讨晋中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建造技艺、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基于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现状,分析晋中民居产生的原因、建筑形制以及价值,实现传统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创新。...
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和互联网的渗透,动漫行业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传统动漫企业努力完善动漫市场,产业链下游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一词,指的是人类对其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通常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一个通过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来推动全世界知识产权...
摘要时尚秀场中的服装设计千变万化,风格各异,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从1997年至2013年间共计839场发布会,以每场发布会35个造型的平均数计算,近3万套服装设计作品在秀场上进行展示。服装设计师出于灵感的设计为何如此,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并不...
4.3契丹文图形化的创新设计研究文字源出图像,两者间有着潜在的意义关联。文字形态的塑造可以像图像般地构架描绘,而图像的塑造正是文字和图像在神情神态上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文字和图像的视觉表现力。不仅如此,文字和图像在传达过程中也...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各行各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服装产业也逐渐开始复苏。随着棉纺业的迅猛发展,1983年12月1日,国家取消布票等纺织品消费限制性凭证,宣告...
第二章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云南抗战音乐运动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并且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城民族统一战线,把日寇驱逐出中国!在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