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少儿歌曲对儿童教育的积极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06 共281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少儿歌曲的教育意义和发展对策

  一、少儿歌曲对儿童教育的积极意义

  毋庸置疑,少儿歌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少儿歌曲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它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少儿歌曲还能丰富少儿的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促进少儿身心健康

  首先,优秀的少儿歌曲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部少儿司司长罗英曾指出,少儿歌曲肩负着塑造下一代人的民族性格的重任。许多少儿歌曲的内容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包括乐于助人、尊师爱幼、孝敬父母等。这样的少儿歌曲能够帮助成长中的小朋友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观念。

  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好妈妈》、《一分钱》。潘振声创作的众多少儿歌曲都具有美育的作用。他认为,少儿歌曲在伴随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是美育的一种良好手段。

  26他的作品《好妈妈》就是以孝敬母亲为主题,告诉小朋友母亲上班很辛苦,要学会关心母亲,照顾母亲,由此出发进一步关爱他人。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可以正确引导少年儿童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其次,少儿歌曲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增加知识。

  少儿歌曲与其他音乐类型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教化功能。许多少儿歌曲的歌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创作者们希望寓教于乐,能够在传唱过程中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比如沈心工的《英文字母歌》、《成语儿歌 100 首》、《静夜思》等。小朋友有爱玩的天性,教育者已经认识到通过打压孩子的天性,逼迫孩子学习的方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因此,在欢快的歌曲中巧妙地插入文化科学知识,比死记硬背更加有效。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小朋友感到有趣好玩,不枯燥不厌烦。李大钊曾与他的女儿一起唱《小动物》,以此启发女儿认识各种动物,观察这个美妙的世界。例如《打电话》: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

  喂喂喂!

  你在哪里呀?

  哎哎哎!

  我在幼儿园。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

  喂喂喂!

  你在做什么?

  哎哎哎!

  我在学唱歌。

  这首儿歌生动地表现了两个儿童打电话的场景。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是人类一生中模仿欲望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样的儿歌就帮助了儿童学会打电话这件事情。第三,优秀的少儿歌曲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更有创新精神。

  音乐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最抽象的。它不像文学,有具体的文字描述;它也不像美术,有直观的图片展示。音乐需要听众依靠听觉,用心灵感受,这就需要听众发挥想象力。而这一点恰恰符合少年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成长发育阶段,少年儿童还没有被既定的社会思维所限制,这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带给人更多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也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文化财富。少儿歌曲能够帮助少年儿童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这对于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分有益。比如《蜗牛和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呐,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鸟儿不要笑,等我爬上他就成熟了。

  这首儿歌在歌词上运用了大量 a 音,节奏跳跃,与歌词所描绘的拟人场景相契合。儿童在学唱这首歌时,既能感到歌曲的美感,同时引发他们对动物、植物的好奇,在脑海中展开联想。周作人曾说:"儿歌重在音节,多随韵结合,义不相贯。"的确,少儿歌曲富有逻辑跳跃性的特点,这就为培养儿童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完善教学体系,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

  中国少儿歌曲的萌芽--学堂乐歌,就是在学堂里诞生的音乐。因此,少儿歌曲天生就与学校紧密相关。三十年代,乐坛上的"黎锦晖现象"值得关注。黎锦晖创作的作品在当时的学校广为流传,备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但是《麻雀与小孩》、《老虎叫门》等歌曲却被"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认为俚俗不堪。教育部明令禁止演唱《毛毛雨》等歌曲,禁止学校采用这些歌曲为教学使用,甚至有学者评论"黎锦晖式的音乐充满了小学校园,恶化或腐化了小学生的纯洁心灵,散播了坏的种子于民众间。"本文无意对此作出判断,但是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认出,社会各界对于少儿歌曲与学校的关系有着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少儿歌曲的传播推广主要依靠学校教学,也就是说,少儿歌曲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共同构成中小学教学体系。相对于其他课程,音乐课有自身的功能和特点。首先,音乐教学担负着少年儿童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重任。音乐课便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音乐课上,老师通过各种音乐类型,其中就包括少儿歌曲,将美的特质传递到学生的感情、思想和心灵中。其次,音乐教学,特别是少儿歌曲的传唱,对于其他课程在知识传授上的教学目的有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音乐相比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更容易作用于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优秀的少儿歌曲可以把学生的道德情操上升到崇高的境界,能够塑造和建构完美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关这一点上一小节已有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也至关重要。早在1996 年我国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以填鸭式为手段的教学现象,教育界已经认识到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而少儿歌曲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它的传唱和推广势必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创新意识等各个方面。因此,当前的义务教育想要真正得到完善和发展,绝对不能忽视少儿歌曲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开发大脑,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文化生活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掌管语言,主要控制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右脑掌管视听嗅觉,被称为"艺术脑".我们对音乐、绘画的欣赏能力就是由右脑控制的。右脑发达的人具有更强的活力、激情和创造欲望。因此,音乐可以极大地刺激右脑神经,有效地开发儿童的右脑,使左右脑发展平衡。而且这种开发越早越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经过音乐教育的儿童,长大后的 IQ(智商)、EQ(情商)、CQ(创造力)均超过未开发右脑的儿童。

  少儿歌曲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少年儿童通过学习演唱少儿歌曲,能够极大地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有限的生活得到延伸。这也符合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少儿歌曲的创作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少年儿童服务,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帮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现在的少年儿童并不缺乏对音乐的接受,从流行歌曲的关注,到古典乐器的学习,音乐对少年儿童的生活无孔不入。但是在这些音乐类型中,少儿歌曲却难寻踪迹。但实际上,少儿歌曲比流行歌曲、古典乐器更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

  我们应该加大少儿歌曲的创作和传唱,发挥它的长处和优势将少儿歌曲真正融入到他们的艺术生活当中,使他们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