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民族中学艺术教育个案的总结与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06 共400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对个案的总结与思考

  云南民族中学是一所培养民族学生的中学,他们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通过歌舞等文化展演活动,发展民族文化,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民族文化,学生能够获得的民族文化知识仍然是碎片化的,所以尚且不能算达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中学如此,其他学校可能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就更少,这说明在城市中学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还十分困难。

  一、云南民族中学艺术教育的经验总结

  我们不可否认,云南民族中学开展的艺术教育是有一定成效的,这些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之所以能够每年如期进行也表明了该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经验。

  (一)思想上对艺术教育高度重视

  云南民族中学的校领导对于艺术教育十分重视,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学校举办的各项课外艺术活动几乎都包含民族歌舞艺术的内容,并且每逢举办活动校长都会亲自出席,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统一思想认识、身体力行的行动支持才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二)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由于艺术课堂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无法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内容贯穿其中,那么多样的课外活动则为民族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学校除了每年都要开展的以歌曲和舞蹈为主题的民族艺术节、民族歌舞比赛之外,还会定期举办民族操、民族体育节、民族建筑模型设计等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族文化、学习民族知识、参与民族活动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包容,为树立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生在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氛围中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实践,就是激发、调动、培养这种天赋和潜能的过程,使其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云南民族中学艺术教育的不足之处

  当然,艺术教育的发展在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是无可厚非的,但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仍然不相适应,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缺乏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

  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政策,主要反映主流文化的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 88%~90%,而主要反映民族性的、地方性的文化知识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总课程的比例为 10%~12%.但事实上,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中小学并没有设置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尽管其他课程和活动包含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在内,但还是不能代表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其他课程和活动并不可能像民族文化传承课程那样,从设计、进行和结束都围绕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来进行。

  云南民族中学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实践的舞台,但理论知识几乎不涉及,例如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生活习惯、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方面,这些知识应该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灌输,要让学生不仅仅看到表面现象,更要了解表象背后的渊源,从更深的层次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才会使这种兴趣持续长久,继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二)对教师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培训不够

  作为一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学校,并不是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员工都具有少数民族身份,但对师资队伍关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后期培训十分必要。比如有的老师对于少数民族群体本来就有偏见,那么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教育学生去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团结少数民族同胞呢?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要培养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热爱首先要让教师自身对其产生好感并且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教师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因此,对教师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职后培训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关键。而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接受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职后培训的机会却比接受各科教学职后培训的机会少。

  (三)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每个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由于在艺术教育方面分配的资金有限或者说占用很小的比例,许多非常好的想法难以实现,最终不得不扼杀在摇篮里,这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对于学校的音乐课程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少应该具备一间独立的音乐教室供日常授课,一间独立的排练教室供课外艺术活动之前的排练,基本乐器钢琴至少两架,其他乐器种类、数量不限,这样的配置不是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达到的,还不包括举办课外艺术活动时能够用到的小型演播厅一间。

  所以,资金问题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源头性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渠道得以解决,是能否开展好艺术教育的关键。

  (四)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生活之间缺乏互动

  当前的学校教育毕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家庭作为教育的三大因素之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如今,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仍然不能正确的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并不赞成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更何况是让孩子们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孩子们不仅在学校能够有艺术氛围的熏陶,也能在家里享受轻松活跃的家庭气氛。比如学校可以举办评选每周家庭之星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以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为题材的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可以展现本民族的民族特色,非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民族进行学习和模仿,目的是让家长与学生、学校之间产生互动,把学校的学习气氛也融入家庭,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加完整的艺术教育环境,让艺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解决城市中学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困境的对策

  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包括许多方面,下面就结合云南民族中学在开展艺术教育方面的实际经验,针对调研个案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现状的思考和分析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强化学校艺术师资,提高艺术教师待遇

  艺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目前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情况来看,大学毕业后能直接走上中小学艺术教学岗位的人才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艺术教师的需求,大多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往往只重视个人艺术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忽略社会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的其他综合能力方面的使命,四年的高等教育过后综合素质方面无法达到社会对教师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艺术教师的工作,而少部分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高校毕业生往往也会选择薪资待遇较高的艺术培训机构工作,造成学校艺术师资的匮乏。

  应试教育体制下,受传统的"主科"与"副科"观念的影响,艺术类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及待遇( 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津贴分配等)普遍不如其它文化课类的教师,这种待遇上的不公平经常会使音乐和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情绪受到消极的影响。针对艺术类教师待遇普遍较低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艺术类教师在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等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完善教师履职考核体系,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晋升考核范畴,尊重艺术教师的主体地位,以保证音乐、美术、体育课教师在学校的基本待遇,其一能够充分调动在岗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团队,其二可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教书任职,防止教师资源外流。

  另外,艺术类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校应多增加艺术类教师进修的机会和途径,定期开展艺术类教师在民族艺术文化方面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具体的艺术技能,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聘请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进校与老师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本土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亘古不变的教学原则之一,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当地中小学应善于发现和开发身边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区位优势,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起到典型和模范作用。

  例如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彝族的烟盒舞、纳西族的打跳、傣族的孔雀舞等,以及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课外活动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编写少数民族特色的艺术教材、收集利用少数民族器具、学习少数民族乐器等措施都能够有效促进民族艺术在校园中的推广与发扬。

  (三)做好与学生家长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家长的默默付出,校方应多与家长方面进行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互动环节,要让学生家长能够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在艺术教育方面,迫于升学的压力,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是不务正业。比如说有的学生自己对于艺术方面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家长的反对只好忍痛放弃。

  此外,学校与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第一时间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有的学生放学回到家以后不愿向家长提及在学校一天的经历,家长也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学校对于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也能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

  学校与家长相互辅助、相互协调,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促进三者之间的关系融洽。

  以上几点拙见只是笔者对于当今城市中少数民族艺术教育面临困境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句口号,更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到实处,真正建成民族文化强省,实现打造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