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新世纪以来国产爱情类型片的时代与文化成因(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1206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节 现实观照与文化反思

  如今,中国仍旧处在日益革新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人的日常生活与情绪情感都在发生着变化与调整。“作为意识形态神话,类型电影必须反映当前社会的主流心理和道德信仰,并为社会性匮乏提供虚拟的满足之道,或为现实性危机提供替代的解决之途,意识形态才可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入观众心中,使观众生发一种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10]

  而作为贴近现实生活,爱情类型片的创作者们则更应该于社会经验和个人生活中提取具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艺术素材来展现情感体验,通过成熟的类型特征、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来创作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爱情片,符合时代发展脉络,关注社会性热点话题,尊重观众的文化记忆与观影习惯,打造具有中国本土情怀和民族特色的爱情类型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不断增强国产电影的现实观照和文化内涵既是推动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动力,也是推动电影类型化向成熟、专业逐步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作为类型片的重要组成,爱情类型片更需要紧密贴合当代社会现实状况和个体的生活情景,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真挚的情感传递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与充满正能量的人文关怀,引起普通大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在文化反思中彰显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时代精神和民族品质。“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不同文化观念相互冲突,不同思想体系相互汇流,不同社会形态相互交错的时代。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纷繁复杂的世态令人目不暇接,千奇百怪的事件让人瞠目结舌。”[11]

  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形态趋于多样,无论是国产大片的强势还是近些年中小成本爱情片、喜剧片的异军突起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文化意义,“小妞电影”热潮、青春爱情片热潮等就是在多元复杂的时代文化中逐渐兴旺的电影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爱情的观念、实践、理想都不同程度地打下时代的烙印,积极、健康、美好的真挚爱情给人向善的引导,爱情片则因为表现这些内容而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12]

  近些年来,国产爱情类型片越来越注重观照当下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日常、情感生活,也就是通常来说的“接地气”.《非常完美》、《失恋 33 天》和《北京遇上西雅图》都是典型的小妞电影,也都是在讲女性失恋后的生活状况和情感变化。《非常完美》借助主人公苏菲丰富的想象力和漫画式的思维来营造浓浓的浪漫气息和美妙意境,只是影片中的爱情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探讨爱情命题。作为国产小妞电影的一次尝试,《非常完美》借鉴了好莱坞“小妞电影”的类型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本土意味和现实观照,以至于令人感觉过于理想化和梦幻,这也贴合像苏菲一样有着公主梦的年轻女性观众的浪漫情怀。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发展还是画面造型无不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浪漫化的想象、场景、对白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但理性一点的人就会发现,在这些浪漫元素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夸张美化和理想化修饰。《失恋33 天》则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得以杀出重围,创造黑马神话。影片选取了人们情感生活中“失恋”这个较为敏感但是很“接地气”的话题,以深切关怀和充满温情的现实主义风格描摹出女性遭遇恋人“劈腿”、闺蜜背叛、爱恋破灭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之后的真实情感困境和生活境况,也涵盖了不同人群的爱情观、婚姻观的纠葛矛盾,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回应。主人公黄小仙也很“接地气”,长像一般,收入尚可,脾气不小,自尊爆棚,十分贴近大都市生活中那些整日为工作忙碌奔波,为爱情心碎流泪的白领女性形象。而黄小仙所遭遇的情感变故也并非是远离现实,不合逻辑的。男朋友陆然一直以来无视自己的自尊心而一切以黄小仙为大,这也就造成一种潜在的心理不平衡的矛盾渐渐积累,当一次又一次黄小仙把话说绝了而伤透了陆然的心时,陆然选择了与黄小仙的闺蜜走到一起,这种看似有些报复倾向的“出轨”,实则却是真实的内心抉择,当一颗受伤的心碰上一个温暖的怀抱和理解与体谅,那么这颗心的方向就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与《非常完美》一样的是,影片安排了王小贱这样一个可以救赎女主角的人物,只不过王小贱并不是爱情片里通常意义的“白马王子”形象,而是“毒舌”唠叨又贴心周到的男闺蜜形象,他有着多面性与复杂性,他与黄小仙的关系也是斗嘴斗法不断,然而随着黄小仙的失恋,他们的关系似乎也更近了一步。黄小仙和王小贱的工作是婚庆策划,影片中一场8 分钟相亲大会也是对现实中的男女面对婚恋困境时无奈的真实写照。黄小仙和王小贱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正是现实世界中人们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这也是影片可以用小清新式的感动来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缘由。《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独立的爱情故事,而且也折射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赴美生子”就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现象,美国宪法规定“凡是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就拥有美国公民身份,享受一定的公民权利”,这就使许多无法在中国合法出生的孩子具备了成为美国公民的潜在条件,选择赴美生子就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赴美生子”引出来的月子中心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而诸如同性恋、“小三”、拜金等更是贴近当今社会与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国产小妞电影经历了一个从《非常完美》的浪漫主义到《失恋 33天》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现实关怀的变化革新,这也将会是国产小妞电影乃至爱情类型片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除“小妞电影”愈发关注起现实生活和社会性话题之外,青春爱情片在对残酷现实的真实展现方面更胜一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首当其冲,让一股浓郁的青春怀旧之气蔓延开来,无论是对于正在经历青春的学生们来说还是已然踏入社会成家立业的人来说都是有着深切认同感的情感体验和足够的观影吸引力。影片中柯景腾和沈佳宜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人们身边,走过那段美好年华的人都曾经历或者见证过如此的青春,这就成了电影朴实无华却能感人至深的关键砝码。之后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又将这把青春之火传递了下去,大学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懵懂青涩的爱恋与暗恋以及多年以后的残酷现实和唏嘘不已都使得影片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而更为耀眼的是影片创造了超过 7 个亿的超高票房,足以说明这种类型的爱情片市场潜力十足。《同桌的你》更像是一个部记载着 80 后成长成熟的影像回忆录,从抗议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大游行到美国“9·11”事件再到“非典”特殊时期无不直截了当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而男女主人公也是从小相遇相识直到长大后相知相恋再到错过分开,影片就在不断地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中讲述爱情的美妙温馨与现实的冷酷无情。这三部影片的共同之处就是结尾处男女主人公都没能走到一起,《那些年》和《同桌的你》以男主角参加女主角的婚礼,而女主角嫁作他人妻作为结束,但这两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观感是尽可能以一种平静的释怀来回忆和纪念逝去的爱情,而将更加复杂的内心情感变化交由观众自己去任意发挥,或惋惜遗憾,或直面现实,或体味成长。《致青春》以开放式的结局来完成全片对于逝去了的青春和记忆里的爱情的阐释与解答,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成长也是伴随着青春的远去才收获而来的。《致青春》和《同桌的你》情感转折都发生在男主角出国,而且都是去美国实现梦想。“美国梦”在这两部影片中成为割裂爱情的重要因素,而在影片所展示的年代里,美国确实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立志干出一番事业之后再来完成终身大事的男青年们,但这就使得“美国梦”与“爱情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难以平衡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冲破情感的束缚后,也就成为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破灭的开端。影片中“美国梦”所隐含的意义不仅是有情人两地相别的情感隔阂,更是在探寻如何在爱自己和爱对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全面客观地审视自我的内心情感和理想信念,在成就梦想与坚守爱情之间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青春岁月里有很多的选择,伴随收获一同到来的是需要舍弃一部分珍贵的东西,有舍有得的体验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也是青春年华中最好的历练。青春爱情片即是将青春里的美好和现实中的残酷交织在一起,为人们保留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与回忆的同时,又真实客观地揭示出现实生活里的种种无奈和难以取舍,鼓励人们铭记那些不会忘却的情感体验,并始终坚定着爱的信念,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艰难困阻。

  国产爱情类型片的很多故事片段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即便是《画皮》和《画壁》的魔幻爱情片也是在讲述“三角恋”这个最为常见的现实情感问题。源于生活的现实是国产爱情类型片能够引起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基础,贴近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爱情片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和认同,而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和对文化价值的反思则是国产爱情片在当前国内电影市场中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也是能够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和大众文化需求的类型特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爱情与婚姻论文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