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

高氏揉捏法联合覆脐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伤食泻53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5 共2232字
标题

  小儿伤食泻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从 2011 年 7月-2013 年 7 月采用高氏揉捏法配合覆脐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伤食泻 53 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伤食泻患儿 10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3 例,男 33 例,女 20 例,年龄 3 个月~1岁 36 例,1~3 岁 15 例,3~7 岁 2 例;对照组 53 例,男36 例,女 17 例,3 个月~1 岁 38 例,1~3 岁 13 例,3~7岁 2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腹泻”(非感染性)诊断标准[1]和现行高校《儿科学》教材[2]:大便次数增多,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味,一般无脓血。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可伴呕吐。大便常规可见脂肪滴及少量白细胞。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泄泻食滞肠胃证[3]:大便清稀或如水样;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腹泻后痛减;纳呆,嗳腐吞酸;舌苔垢或厚腻,脉滑。

  1.3 纳入排除标准 ①符合小儿腹泻的西医诊断标准及食滞胃肠型泄泻的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 3 个月~7 岁。排除伴有其他内脏疾病;病程超过 2 周;治疗部位皮肤破损。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先用高氏揉捏法:①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顺时针方向揉腹 5~6min(图 1)。②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揉 2-3mm,频率 80~100 次/min(图 2)。③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在脾俞、胃俞、三焦俞,点揉 2~3min,先左侧后右侧(图 3)。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两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余四指放在拇指前方,四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 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重复提捏 3~6 遍(图3)。1 天 1 次,每次 25~30min.高氏揉捏法治疗结束后采用覆脐止泻散(药物:川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干姜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每次 3g,盛于纱布袋内,用 6cm×7cm 敷贴固定于神阙穴,1 天更换 1 次,5 天为 1 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覆脐止泻散,用法、疗程同上。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改善。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4 讨 论

  《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小儿“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乳食无度,过食肥甜及生冷瓜果,都易损伤脾胃;脾胃受伤,不能腐熟水谷,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食积泄泻。

  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清顺教授承担完成的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研究成果,操作简便,方便实用。传统捏脊疗法的主要推拿部位为背部的督脉,高氏揉捏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任脉(神阙、中脘)、足阳明膀胱经(胃俞、脾俞、三焦俞)和足阳明胃经(天枢、足三里)等经络腧穴,通过近治和远治作用,要而不繁,调动上述诸条经络之气,共奏健脾和胃,消食理气之功。天枢穴位于脐旁 2 寸,为止泻要穴,《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枢穴在脐中两旁……一揉此以止泻。”近年研究[3]表明,针刺天枢穴对治疗便秘有效,推测其有较强的双向调节作用。敷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方法简单,毒副作用小,解决了小儿给药困难这一问题。神阙穴,“阙”指重要之处,神阙穴为先天之蒂,后天之气舍,属人身至要之处。神阙穴又是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腹正中,上连心脏,中经脾胃,下通肝肾,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故有脐通百脉之说。覆脐止泻散出自吴震西的《中医内病外治》[4],由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干姜、川椒等五种药物组成,药性温热,小茴香理气和胃,《本草汇言》指出:“小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起镇痛和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吴茱萸散寒、止痛、止呕,《本草纲目》云:“开胃化滞,治吞酸。”《本草经疏》载:“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以上诸药均有助于肠道蠕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五味药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类药物在促透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促透剂研究的重点之一[5],这些药含有的挥发油类成分,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吸收。胃能“腐熟水谷”,人体的消化水谷的过程好比“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表明腐熟之动力源于火。《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谓:

  “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候身肌肉,与足阳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精微,灌溉诸经。”小儿脾胃未充,遇伤食积滞好比用小火煮大锅菜,自然不宜煮熟,诸证由生。现以温热行气之品敷脐,加以揉捏助运,诸证渐消。本研究证实,高氏揉捏法简单有效,配合覆脐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伤食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4.

  [3]耿涛,林容枝。深刺天枢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63-265.

  [4]吴震西,吴自强。中医内病外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6.

  [5]李杨,王阳,刘科攀。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社,2011,34(6):474-47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儿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