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优化审计课程教学的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3214字


论文摘要
  审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在审计教学中存在着课程难度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固然与审计学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有关,但未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未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对现行审计课程进行改革,以符合时代对审计人才的要求。

  一、审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从大的方面来说,审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属于管理科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与审计学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审计学的学科属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审计学的边缘性和综合性

  边缘性学科是以两种学科或多种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或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或由于运用一种学科或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或运用于另一种学科对象而产生。综合性学科是指着眼于特定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或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如:常见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会计审计、又要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还要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学、投资学、金融财务与审计学等内容的结合环境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在与审计等相结合时,形成了环境审计学。显然,它自身既具有边缘性,又具有综合性。

  2.审计学的实践性与相对性

  由于审计的经济法律环境在不断发展,企业财务舞弊的方法不断变化,因此,审计的内容与对象推陈出新,从最早的查错防弊到资产负债表声计,再到会计报表审计现代审计对象已向管理领域发展,审计的模式也不断演变,由最早的详细审计到初步转向抽样审计,再到制度基础审计,现代审计界又开始提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的理论与方法是实践的总结,审计的概念与理论是针对审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至今审计学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逻辑框架,因此审计学教材的编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理论存在很强的相对性,审计的理论知识因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审计的实践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高素质审计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经验的积累,审计理论只是审计知识的一角,而且审计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容易被理解。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审计理论,容易感到审计理论的晦涩与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审计课程教学的思路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审计教学内容应随着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现行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为依据,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为主,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

  应根据审计实践专家访谈中确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审计实际工作的具体任务设计任务案例,并在任务设计中大量使用审计工作底稿。由于审计工作底稿来源于审计实践,更具可操作性,所以有利于学生掌握从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到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全过程的操作技能。

  此外,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金十七着的《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陈艳红着的《小艾上班记》。

  在每个章节结束以后,随机找学生就以上书籍谈 5 分钟的读后感。实践检验,只要学生用心去读了以上辅助教材,都可以大幅度提升对审计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领悟程度。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审计教学中,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做法,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师生互动。例如,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就能够办好地体现审计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运用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能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角,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而且更主要的还在于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锻炼思维,提高能力和素质。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准备材料、开展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需要学生事前进行自学预习、独立思考、做好准备,事中踊跃发言、发表观点,事后撰写总结分析报告,提炼学习成果。

  通过一系列步骤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等能力。

  演示法与讨论法的默契配合也能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笔者在“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的关系”项目教学中,在讲授审计重要性概念后,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是不是金额越大的项目,重要性水平越高?”问题二:“重要性的概念是从审计师的角度还是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定义的?”问题三:“规模越大的企业,重要性水平是不是越高?”问题四:“注册会计师能否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在讲完审计风险以后,展示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审计目标靶心模型图(如图 1 所示),并说明符号的含义:图 1 中的靶心 A 点代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提供的”绝对保证“,由于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审计师如果提供”绝对保证“就要承担趋向于无限大的审计风险;距离 A 点无穷远处的审计风险趋向于零。围绕圆心有若干个同心圆,分别代表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假设只有二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审计师对两种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线段 AB 和 AD 分别代表审计师所确定的两种审计重要性水平,由于AB>AD,所以 D 点的重要性水平要小于 B 点的审计重要性水平。由于 D 点距离 A 点更近,所以 D 点的审计风险大于 B 点。

  论文摘要

  图 1 可以直观地表明:(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审计人员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 并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3)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有弹性的,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环境,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用友审计实验室、电子表格软件(如 Excel 或 WPS 表格)、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努力为教学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环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笔者曾利用 Excel 电子表格演示某被审单位三个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利用报表进行财务趋势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过后要求学生也利用 Excel 制作审计工作底稿,自己动手设置财务比率公式计算结果并实施分析性测试。实践证明,上机软件操作能帮助学生快速领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和总体审计策略的关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只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考核重在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并通过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应努力尝试以项目为导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的考核方式。通过平时作业、业务操作、实训报告等方式的考核形成重要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依据,特别强调上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项目应由学习项目、个人综合考核、上机实践、个人平时考核四个部分构成。

  (1)学习项目考核应以学习单元中的职业能力训练为考核依据。如审计职业认知、审计计划工作安排、风险评估与应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等相关项目的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赋分权重约为 20%.

  (2)个人综合考核应以学生完成综合测试的情况为考核依据。综合测试的题型以概念、判断、选择题、案例题为主,赋分权重约为 40%.

  (3)上机实践考核以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的综合表现为考核依据。重点考核利用 Excel 电子表格制作审计工作底稿和进行分析性测试的能力,赋分权重约为20%.

  (4)个人平时考核以学生回答问题及平时考勤情况为考核依据,赋分权重约为 20%.

  总之,应结合院校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教学努力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能帮助他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春峰。创新审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财会月刊,2007.1.
  [2]李秀珠。关于案例教学法与高校审计教学的若干思考。经济师,2004.4.
  [3]张静。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中国大学教学,200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