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版权法论文 >

全媒体环境下图书版权保护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3 共94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全媒体出版下图书版权问题探析 
【绪论】全媒体环境下图书版权保护探究绪论 
【第一章】图书全媒体出版与版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我国图书全媒体出版存在的版权问题 
【第三章】解决图书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新媒体背景下图书版权困境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选题缘起

  文字产生后,出版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由最初的在甲骨、金石、竹木上刻字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产生后纸质出版物的兴盛,再到上世纪 70 年代由数字通讯技带来的数字出版形式,出版活动始终伴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发展着。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早期数字出版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我国进入信息互联网时代。2008 年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第一大国;2014 年,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总书记在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实现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全媒体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应运而生且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全媒体意即全部的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同媒体各有利弊,并且呈现出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趋势。与强调数字化互动传播的新媒体不同,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它包含所有的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更强调传统及新兴的各种媒体之间的兼容并蓄,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讯息资料以全媒体形式通过不同媒介同时快速传播,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最适合的媒介获取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量。全媒体的发展趋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图书全媒体出版”顾名思义是指图书以传统纸质出版的同时以数字形式在各种新兴媒体同步出版。与传统图书出版相比更强调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同步出版。

  2008 年底,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票房热卖的同时,其同名原创长篇小说也在长江文艺出版社进行纸质出版,在中文在线网站进行数字出版,并可通过移动梦网进行手机阅读和通过汉王电子书手持阅读器阅读。被认为是我国“‘全媒体’出版第一书”,并列入当年中国出版业十大事件之一。据悉,该书以全媒体形式出版发行后,销量增加了 50%,同时为出版社带来两倍效益。随后陆续又有《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我的兄弟叫顺溜》、《越狱》等一系列以全媒体形式出版的图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越来越多的出版业者开始积极地涉足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成为大势所趋。

  然而,在全媒体出版发展似乎欣欣向荣的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持观望态度,大多数图书出版者对全媒体望而却步。一方面是由于全媒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例如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全媒体出版是在原有的纸质出版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形式的数字出版,使得图书版权保护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数字出版和阅读的便利也使盗版行为更易发生。全媒体出版的版权保护如果不到位甚至会对纸质图书的盈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版权问题可以看做是影响图书全媒体出版的一个突出问题。直面难题,对图书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全媒体出版时代图书出版如何有效地解决版权问题是本文力图研究探索的方向。

  (二)研究背景

  1. 全媒体发展背景

  纵观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人类经由原始的口语传播时代到后来的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广播电视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传播活动从人类的语言产生起就在不断地发展着。且这个发展进程并不是革故鼎新的过程,而是各种传播方式相互叠加的过程。新的传播方式的兴起弥补了先前的不足,各种传播方式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在各个传播阶段中产生的媒介也是出于取长补短的目的。例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的出现曾带给传统媒体难以逾越的寒冬,但时至今日,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言论已被证实是错误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多样化进程会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媒介会根据时代需求不断涌现,届时,媒介的新旧之分也只是相对的概念,各种媒介在发展中融合,媒介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和谐。新媒体以技术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效果中的不足,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同时传统媒体可以为新媒体提供更为成熟的内容支持。媒介之间相互整合,媒介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全方位发展的形态,“全媒体”发展形势呼之欲出。

  全媒体与之前出现的种种媒体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其“全”,它全部包含各种媒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童子问易》一书中对“全媒体”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数和象在天、地、人之间变动和周流而建立的备包有无的媒体形式”[1].可见全媒体是将现有的所有传统、新兴媒体包揽一身的集大成者。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概念,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感官能力的延伸。照此概念理解,全媒体也可看做是将人类的各种感官能力的延伸集合起来综合调配的媒介。即全媒体试图通过整合现有的所有媒体来覆盖人体各种感官的延伸,打造全方位的感官媒介。

  被称为“数字麦克卢汉”的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发展越来越人性化,他提出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新的媒介是对旧媒介的某种功能的补救和补偿,进而使得人类的传播技术趋于完美。遵照此理论,全媒体取众媒介所长,补众媒介之所短,必将使得传播效果更加趋于完美,全方位的感官媒介也将成为未来媒介的发展趋势。

  全媒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媒介形态多样化。各种媒介的使用者都可以摒除媒介使用的限制而参与到全媒体使用之中,这就使得信息发布和传播、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各种媒介使用者都能以全媒体使用者的身份不受媒介限制、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自由地发布和接收信息。全媒体将所有媒体集合统筹传播信息,必将使信息的传播量程几何倍数增长。因而可以看出,像全媒体这样个性化,集成化的媒体形式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图书全媒体出版现状

  “图书全媒体出版”顾名思义即图书以全媒体的形式进行编辑、复制、发行。在现阶段主要是指图书以纸质出版的同时在各种数字设备上进行同步出版[1].

  (1)市场前景和政策环境

  随着无线网和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普及,人们利用手机等手持阅读终端在零碎的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数字阅读已逐渐融入人们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同时带来了“国民阅读率”的上升。人们可以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地搜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再因为时间、地域、搜索便利等条件而限制阅读活动。数字出版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的极大解放,但并不意味着数字阅读会因此而取代传统纸质阅读。纸质图书质量佳,阅读质感好,利于收藏,便于深入阅读,更适宜于读者的阅读习惯等特点,使得纸质图书在数字出版洪潮中屹立不倒。事实证明,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有更多选择阅读的权利,促进图书销量,同时更加有利于二者发展。图书全媒体出版就是将纸质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相互促进,以其多渠道、同时间出版的特点吸引更多读者,提高图书阅读量。势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一些列政策也为全媒体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生的文化业态;2009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培育现代化的出版传媒企业;2010 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发展数字出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11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012 年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全媒体发展列为重点,提出加快出版发行产业的全媒体转型步伐,努力开拓多领域的数字化产品;2012 年 9 月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完成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1].这些政策的提出表明国家对出版产业转型的重视和扶持,预示数字出版的重要地位,也为全媒体出版提供了支持。

  2012 年 11 月 22 日,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文件及辅导读本的纸质版图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电子图书版本同步发行。且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等各大媒体网站上都有实时专题报道,还开设微博互动专区,全方位的资讯构成了全方位的出版[2].这是我国政府官方文件首次尝试以全媒体形式进行出版发行。显示出政府对全媒体出版的支持与重视。

  (2)出版题材和内容

  现阶段我国图书全媒体出版活动多为迎合市场欢迎的题材,集中在言情小说、军事小说、励志小说、儿童文学等。当前我国图书全媒体出版有很多内容是来源自于相关影视作品的文字衍生品,且由于很难有一家出版企业有能力在全部媒介渠道同时进行图书出版,因此,出版模式多为传统出版商与数字出版商联合出版,共同开发。例如“全媒体出版第一书”《非诚勿扰》就是同名电影的原着图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进行纸质图书出版,由中文在线进行数字图书出版,并通过汉王、移动梦网等图书阅读渠道进行同步出版[3].热播美剧《越狱》的同名小说,是由上海译文社联合中文在线等数字出版商及中国移动、汉王等数字阅读平台运营商进行全媒体出版。由电影《十月围城》改编的小说《十月围城前传》,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对其进行纸质出版,同时由中文在线对其进行数字出版,从而实现全媒体出版。着名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同名原着小说由作家出版社联合中文在线等数字运营商进行全媒体出版。2010 年的电影《孔子》,其图书全媒体出版由中华书局联合中文在线、中国移动、汉王等多家出版商合作完成。还有诸如悬疑电影《午夜心跳》、财经电影《美元是张纸》、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和 2013 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天台爱情》等相关影视作品都同时进行了相关衍生图书的全媒体出版。这类型全媒体出版的图书都是由纸质图书出版商联合数字出版运营商共同发力而进行的图书全媒体出版。由于借助影视作品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获得了广泛关注而成为畅销书,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除了影视作品所衍生的图书全媒体出版,受欢迎的电视娱乐节目同样具有进行全媒体出版的条件。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就对全媒体出版进行了尝试。在节目热播的同时进,以全媒体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的衍生品,主要包括以电视节目为核心的图书、手机游戏、书籍、电影、动画片等[1].具体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爸爸去哪儿》以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为核心进行集图文、影像、游戏等全方位开发于一体的全媒体出版,有别于以往的影视作品衍生品和网络文学全媒体出版等形式,拓宽了全媒体出版的题材和内容。同时也预示着全媒体出版形式处于不断地发展中,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地吸收新的媒介。并且出版内容也不再是简单地复制平移,而是针对不同媒介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出版,对出版内容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修改,以更加个性化的手段突出媒介的使用特点。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图书全媒体出版的形式主要是以同一图书内容为基础,以纸质出版和力所能全的各种数字媒介出版为载体的出版形式。并且这种形式还在不断地进行着市场化、人性化的修改进步,出版载体也在不断吸纳扩充。从出版效果上看,全媒体出版带来了全方位的受众市场,实现了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介、不同出版形式间的受众共享,及大地增强了内容的传播效果,且日益为市场和政府所重视,必将成为日后的主流出版模式,对图书出版的市场前景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意义

  对图书全媒体出版的版权问题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1. 理论意义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2008 年国家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从此,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2014 年 12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首次明确提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自此,我国知识制度建设历经七年发展,由起初建设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目标转向“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

  探究图书全媒体出版的基本理论以及图书全媒体出版版权方面的基本问题,深入分析版权问题及对策,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版权人和读者的利益,保护文学艺术,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目标。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普及,全媒体出版在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并展现出极大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入到全媒体出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全媒体出版奠定以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全媒体出版的概念界定,二是对全媒体出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对全媒体出版的前景进行展望。然而这些研究中针对全媒体出版的版权问题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在对全媒体出版面临问题的研究中进行简单介绍。本文试对全媒体出版的版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借鉴成功经验等挖掘出对新形势下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更深层次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理论研究中针对图书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的空白。

  2. 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媒体出版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出版商来说,全媒体出版一方面可以拓宽图书的宣传渠道,拓宽图书阅读群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销量,增加销售收入。对于读者来说,全媒体出版的方式,最大范围地拓宽了阅读渠道,满足了不同阅读习惯读者的需求,极大的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添加了极大的助力。然而没有健康的版权保护环境,全媒体出版不可能真正健全发展。对图书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可以有效促进全媒体出版产业的良好发展;拓展多渠道图书出版、阅读;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作者们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全媒体出版属于近几年的新兴事物,自 2008 年非诚勿扰全媒体出版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因此,笔者选择 2008 年至今有关“全媒体出版”的专着和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专着类

  目前发现关于“全媒体”的专着共 18 本。其中图书 13 本,论文集 5 本。

  (1)图书

  王庚年的《全媒体技术发展研究》,从技术角度对“全媒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析。郝振省的《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整合营销》,认为在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共存的时代,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需要相互借力,整合营销才能实现共赢发展;因此也就有了“全媒体整合营销”的概念。秦艳华的《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介研究》,主要分析了全媒体环境下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体的手机所表现出的传播特征。以全媒体为时代背景着作的图书主要有傅荣的《全媒体时代的法语报刊导读教程》,以“全媒体”为时代背景研究思考了“法语报刊阅读课”.张从明的《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岳山的《全媒体采编与应用》,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教材。陈勤的《全媒体创意策划攻略》主要讲述了全媒体背景下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的创意策划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案例解析。还有曲婧的《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朱金平的《全媒体时代的报网融合》、程大立的《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等都是全媒体背景下不同方向的研究。此外关于全媒体的书籍还有罗清平的《应对全媒体时代》,黄志祥的《中国全媒体融合成都实验》,三湘华声的《全媒体实践》。

  (2)论文集

  以全媒体为研究背景的论文集主要有中国电影博物馆编写的《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生态》,是 2011 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研讨嘉宾论文的汇编,主要研究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创作走向和观众需求进行等问题。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征集汇编的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论文征文选集《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面对挑战的思考》,主要研究了全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问题。卓培荣编选的《全媒体时代与传媒战略转型》和刘光牛的《全媒体时代传播策略创新》,是新华社内部工作者对全媒体时代新局面下新闻工作的思考研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汇编的《南方传媒研究 23-全媒体破局》,站在传媒从业者的角度分析了“全媒体”这种新兴媒介方式、其带来的冲击和应对之道,以全媒体时代业界从业人员面对的实际问题入手,见微知着地提出对全媒体的思考与分析。目前没有发现关于“全媒体出版”方面的专着。

  2.论文类

  在知网上以“全媒体出版”为主题进行搜索,共得到 324 条结果。其中博士学位论文 3 篇,硕士学位论文 23 篇,会议论文 16 篇,期刊 237 篇,报纸 42 篇,辑刊 3 篇。按学科分类查看发现其中出版类的共 239 篇,新闻与传播类的 35 篇,其他学科共 50 篇。从发表时间上看,发表数量多集中在 2008 年以后的时间,2008 年至 2014 年共有 266篇。

  这些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全媒体出版”概念的辨析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关于全媒体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几种学说。

  蒋玉龙在《出版社全媒体出版研究》中指出我国学界目前对全媒体的定义分为人民大学彭兰教授的“营运理念说”和北京政治学院周洋老师的“传播形态说”两类。所谓“营运理念说”侧重以媒介运营角度理解的全媒体,即包括新旧媒体的整体出版运营模式。而“传播形态说”是指侧重从传播手段理解全媒体,即各种媒介进行融合后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方位传播信息的“跨媒介”.

  同样认同“营运理念说”和“传播形态说”的还有程珊的硕士论文《受众与媒介--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反思》,文章从媒介运营层面和传播媒介形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全媒体之“全”的含义。认为“全媒体”虽未成为传播学的专有名词,但却具有实务层面的意义,新媒介形式的快速出现并且不断变化融合,较以往传统媒介在内容、渠道、功能等各方面覆盖更全面,因此出现更准确描述“全媒体”的概念,准确概括了未来媒介发展的趋势,文章定还定义全媒体的本质是现今所有已有的新旧媒介和将来被不断创造出的新媒介的总和。

  石长顺、景义新在《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中将全媒体概念的学说概括为报道体系说,传播形态说和整合运用说三种类型。

  姚君喜、刘春娟在《“全媒体”概念辨析》一文中将全媒体概念归纳为媒介运营说、媒介形态说、媒介整合说、媒介营销说四种类型。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全媒体。广义上即是媒介传播形态的整合应用,狭义上是指在技术进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体再媒介内容、形态、传播、运营、营销等方面的整合运用。

  除学说论的定义外,车永波在《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一文中认为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的传播形态;并且对多媒体和全媒体进行了区分,认为多媒体只是全媒体的传播手段之一。莫鹏燕在《全媒体出版热潮下的冷思考》一文中对全媒体出版界定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即出版商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通过多种载体给予一定形式的呈现。

  嵇美云、查冠琳、支庭荣在《全媒体社会即将来临一基于对“全媒体”概念的梳理和剖析》一文中认为全媒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的概念”.他们认为在国外鲜有集体的“全媒体”其实是中国出版业界在国内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的背景下自创的概念,全媒体的概念包含了东方整体主义的思想,与国内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赶超”的心态有关。并认为,虽然全媒体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却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靳徐进、石磊在《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一文中认为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也可以称作“复合出版”或“跨媒体出版”,它将同一内容通过多种媒体整合后进行多媒介同步发行。而文心在《全媒体出版时代到来了吗》一文中并不完全认同以上这种概念的界定。她认为全媒体出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将同一内容放在各种不同媒介上出版而忽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特色出版。文章认为全媒体出版应该注重进行深层次、个性化、人性化的开发,出版适应各种不同媒体特性的产品。

  (2)论述“全媒体出版”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对全媒体的发展现状既有持谨慎态度也有持乐观态度的。

  李静丽、谢雨的《“全媒体出版”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对全媒体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概述,并将新旧媒体的优劣势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全媒体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为我国目前全媒体发展机制不够成熟。

  小舟在《全媒体出版在路上》一文中就全媒体时代是否真的到来、全媒体出版模式探索等问题中学者各方观点进行了总结,冷静客观地分析,认为出版业既要有改革勇气,也应该谋定而后动,不能盲目求新求变。

  王青在《全媒体出版之探索》一文中以出版人的角度分析了全媒体出版的这种形式,指出全媒体出版的三点优势,并且十分乐观地认为全媒体出版是出版发展的必然之路。

  陈明子在《全媒体出版的 SWOT 分析--基于《非诚勿扰》全媒体出版的思考》一文中对全媒体出版进行了 SWOT 分析,并认为根据不同载体呈现不同表现形式是全媒体出版发展方向。

  夏天在《全媒体出版之我见》中着重探讨了全媒体出版对出版社进行出版工作各个环节的影响,主要从编辑工作内容、技术升级、出版介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全媒体出版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媒介间内容简单平移的质疑,出版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及版权方面的问题。

  李静静在《对全媒体出版发展现状的思考》一文中对全媒体出版概念、优势、问题、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全媒体出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出版物内容局限性、信息过剩、盈利模式不清晰、版权保护问题、出版特性不明等。

  靳徐进、石磊在《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从出版主体、出版媒介、受众三个角度分析了全媒体出版的优势。提出全媒体出版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多为轻松娱乐化、简单的内容平移、版权问题、盈利模式不明等。并认为全媒体出版是必然趋势。

  张勐萌在《对全媒体出版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思考》对全媒体出版产业链的主导者问题、全媒体出版的业务创新问题和赢利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龙飞在《探索·反思·策略:全媒体出版发展探析》一文中对全媒体出版的优势、问题和解决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现阶段的全媒体出版只是在炒概念,只强调“全”而忽略了整合,全媒体出版对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且目前无足够迹象表明全媒体出版会成为未来出版的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目前关于全媒体出版方向的研究比较热门,相关学术文献数量并不少,但研究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现象,多集中在全媒体出版的概念界定,发展历程,现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上。其中,对全媒体出版的版权问题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是作为全媒体出版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没有出现专门针对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研究的文章。

  (五)创新之处

  研究对象较新。全媒体出版属新兴事物,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发展势头强劲。

  研究视角较新。全媒体出版研究中关于版权问题的研究较少,研究角度较为新颖。

  (六)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文献研究法。全媒体出版是新兴事物,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有许多学者着手对其进行研究,关于全媒体出版的相关文献资料并不在少数。因此,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全媒体出版的学术动态进行整体把握,避免研究课题的重复性是确立本文写作方向的创作的基础。二、实证法。引用我国全媒体出版事件对全媒体出版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描述。三、经验总结法。对我国全媒体出版版权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进行对比总结,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版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