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
银行作为现代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家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稳定高效的银行体系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和长远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经营及治理的好坏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未来发展,还对国家宏观经济、企业和个人影响深远。
股权结构是股份公司的总股本中,不同股东的股份比例及其性质属性。作为财务理论和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股权结构通过影响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效率和市场价值。合理有效的股权结构不仅有助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最终有利于提升所有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自 1990 年 12 月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通过股权改革上市,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转向现代化经营管理,逐渐向国外的先进银行学习。1991 年 4 月 3 日,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我国第一家上市银行。2010 年 7 月 15 日,中国农业银行在沪市成功上市,这是我国最后一家实现上市的五大国有银行。截止到 2012 年底,我国共有 16 家商业银行在沪深两地上市。得益于股改上市、行业的规范和逐渐严格的监管,我国的银行业在经营治理和服务水平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报道,依据一级资本排名,2012 年世界十大银行中,中资银行占据 4 席,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居第 3、6、9 和 10 位。
但是,根据 WTO 的承诺,我国已在 2006 年底前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并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181 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 209 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超过 2.15 万亿元,相比 2010 年增长了 23.6%,与加入 WTO 前 3730 亿元的资产规模相比,年均增长率达 19%。相较于本土银行,外资银行在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经营效率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股权分置改革的缓慢,我国已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许多银行存在着股权集中度较高、股东过于单一和限制股份过多等问题。因此,研究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对其的影响,有利于上市银行和准备上市的银行明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1.2、研究意义
本选题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本文首先回顾和归纳了银行经营绩效和股权结构的相关文献;然后在收集和整理上市银行年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对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笔者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上市商业银行明晰自身的经营绩效,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对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与分析,有利于各银行认识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营绩效,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丰富了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区别其他学者采用的多个年度数据加权平均计算或仅仅一个年度的数据,主要采集了最近 3 个年度的数据,并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排名,形成各银行不同年度经营绩效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有利于上市银行,从行业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充分的比较。因此,在数据处理上,本文提供了一种相对差异化的视角来研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国外的学者开始对银行的绩效进行研究。尽管在银行的绩效研究上,要晚于其他类型企业,但是学术界仍然取得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特别是在定量研究方面,融入许多计量的方法与模型、统计学和数学的知识。国外的学术界在银行绩效的研究要明显早于我国的学术界,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始趋于完善和成熟。在具体研究上,国外学者已进入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并重,数量指标和非数量指标相结合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学者在该方面研究的各种经验和方法,来改进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
关于绩效的研究,Rueket、Walker 和 Roering(1985)认为,绩效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是效果,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来衡量;其次是效率,可以用投资报酬率和税前利润率度量;最后是适应性,可以用产品销售率及一定时期内成功上市的产品数量来评估。Farrell(1957)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即 DEA)的方法来评价商业银行的效率,它的原理是通过最大化利润计算出利润效率,或通过最小化成本计算出成本效率,然后通过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衡量银行的效率。Banker 和 Maindiratla(1988)在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估计成本函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银行的绩效与投入的资本要素呈正相关关系。Altunbas、Molyneux 和 Evans(1995)通过运用随机成本边界方法和傅里叶函数,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方面研究了 1989-1997 年期间许多欧洲银行的经营状况。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银行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与规模较小的银行相比,规模较大的银行从技术进步获得的学习收益较高。Demirgue Kunt 和 Huizinga(2000)采用计量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世界上几千家银行的数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金融结构的变化及发展显着相关,由于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银行的绩效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银行的绩效和金融结构的完善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Altan Cabuk、Serpil Canbas 和 Suleyman Bilgin Kilic(2004)选取了 40 多家土耳其商业银行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多个财务指标,并提取出几个主要因子,以此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初步搭建商业了银行的预警系统。
在企业经营绩效和股权结构的关系方面,上世纪 30 年代,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Berle 和 Means(1932)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关系。因此,无股份或股份较少的企业管理者可能无法使企业的绩效最大化,所以他们与中小股东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许多学者对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文献和实证结果,但是关于它们是否存在显着相关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研究成果。许多学术界的成果表明:企业绩效和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化的关系。Shleifer 和 Vishny(1986)通过实证模型研究股权集中度提高的动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越好。Altunbs、Evans 和 Molyneux(2011)通过研究德国的部分商业银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私有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上存在一定的优势。
部分学术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绩效和股权集中度存在负向变化的关系。O’Hara(1981)通过研究公有银行和私有银行的绩效,其研究结果表明:和国有银行相比,私有银行在经营绩效上更有优势。La Porta(1999)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大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存在矛盾,大股东由于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在追逐自身利益时可能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所以,股权相对分散的企业在治理水平和经营绩效上,比股权集中型的企业存在一定的优势。
另一些学者却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企业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 U 型的关系。Stuz(1988)对企业内部股东的股份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其股份比例上升的同时,企业的价值先上升,然后下降,整体上呈现出倒 U 型的趋势。McConnell 和 Henry(1990)以 2000 多家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托宾 Q 值和内部股东股份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控股比例的增加,托宾 Q 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 U 型的关系。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并不相关。Larry H.P. Lang和 Raymond W. So(2002)通过研究 900 多家上市银行,并进行数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大多数银行的国家股份比例高于公众股份比例,而国有股份的变动并不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
1.3.2、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国内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及其股权结构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而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开展的时间更晚一点。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体系建立的时间比较晚;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大改革始于上世纪末,且上市时间普遍较晚,许多银行的财务数据的获取较为困难。夏冠军(200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后,认为银行的绩效和股权结构间存在明显相关的关系。袁云峰和张波(2004)运用平衡计分卡和服务—利润链的思想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为评估商业银行的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谭磊和张旭(2009)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 年 8 家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并提出了市场价值指标的概念。赵旭、蒋振声和周军民(2001)在研究商业银行的绩效,治理效率和市场机构的关系时,运用了 DEA(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利润率和市场集中度及市场份额负相关,治理效率对银行绩效有显着影响。
同时,其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评价银行的经营绩效。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单项指标方法,多指标加权的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关于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方面,我国的学术界也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我国从 2004 年起,逐步启动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上市公司存在着许多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我国股票市场距离股份全流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国内的学术界侧重于研究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关于企业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许小年和王燕(1999)实证研究 1993-1995 年间 300 多家上市公司后,得出结论:企业经营绩效和股权集中度、国有股份占比及法人股份占比呈正相关关系。李维安和曹廷求(2004)通过实证研究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后,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越好。邵曙阳(2005)通过研究 11 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机构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刘云海(2001)通过研究 15 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后,发现国有股的比例越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越低。朱建武(2005)则运用基于 EVA 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的关系,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EVA 值越低。郑德埕和沈国珊(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越低。
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的股权结构与经营效率表现出倒 U 型的关系。张红军(2000)通过实证模型研究了 300 多家上市公司,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托宾 Q值越高;而法人股比例上升时,托宾 Q 值则先增加,后下降。吴淑琨(2002)研究了 1997-2000 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后,发现随着股权集中度上升,企业的绩效先增加,后下降;国有股份比例及流通股份比率和企业绩效也表现出同样的相关关系。
一部分学者的研究显示:企业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不太相关。高明华(2001)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得出研究结论: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不相关。曹廷求(2004)通过研究 11 家银行在 2001-2004 年度的财务指标,得出了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无显着关系的结论。
1.4、文章结构及研究思路
1.4.1、论文框架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企业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及二者相关关系的文献。然后依据我国上市银行 2009-2011 的年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因此,本文的主要框架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经营绩效及股权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研究思路。第二章重点阐述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绩效研究的理论和股权结构的理论。第三章先回顾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然后通过财务指标,分析上市银行的经营现状和股权结构状况,并进行对比比较。第四章是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上市银行三个年度的经营绩效,通过回归分析验证经营绩效和股权结构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在前面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提高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优化股权结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阐述研究的不足之处。
1.4.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的方法。首先通过回顾和归纳文献整理出关于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方法,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的研究现状。然后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基本现状和股权结构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回归分析研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笔者主要使用 SPSS 和 Excel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处理和分析。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总结,形成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1.4.3、创新之处
(1)本文研究的银行包括所有的 16 家上市银行,数据涵盖 2009 至 2011 三个年度。同时,财务指标的选取区别于其他学者,银行的数量及数据指标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
(2)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分解为不同的截面数据的方法,对 16 家银行不同年份的经营绩效分别评价。同时,对不同年份的银行绩效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别排名,便于对 3 年内各银行的经营绩效做出综合评估及趋势判断。在回归检验中,不仅运用参数检验,还加入了非参数检验,检验上市银行的股东性质和经营绩效的关系。
(3)在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上,得出了新的结论: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并未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即第 1 大,前 5 大和前 10 大股东股份比例的增加和减少,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不会有显着影响;第 1 大股东的性质与银行的经营绩效显着相关,第 1 大股东是非国有股东的上市银行,其经营绩效要优于第 1 大股东是国有股东的上市银行。
结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工业炉窑节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通过构建该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对2008年至2011年我国工业炉窑节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概述总结盈余质量的有关理论,并提出自...
第四章、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4.1、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在本章中,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的对象是在沪深两地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研究数据从各银行20092011年的年度报告整理得出(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披露质量也日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作为广大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盈余信息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若盈余信息质量存在...
4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实证分析4.1样本的选取与数据说明本文以2012年中国证监会(CSRC)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分类标准,选取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40家公司,剔除数据不...
第二章、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的理论综述2.1、银行绩效评价的理论综述2.1.1、银行绩效的含义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或个人可以被衡量的工作行为和结果。本文所研究的绩效主要是组织绩效中的企业绩效。企业的绩效评估,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定量方法,结合...
3.3、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和主要股东性质两个方面。其中,股权集中度用第1大、前5大和前10大股东股份比例进行衡量;股东性质用第1大股东是否是国有股东进行衡量。3.3.1、股权集中度分析由于农...
上市筹备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其重要性不低于战略转型。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把握正确的上市筹备方向,合理地规划各类指标,进而获得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可灵活地规避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1.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陈蕾。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2010.3.陈宏明,胥思。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
绪论0.1研究背景。商业银行因其担任着对货币资金和信贷业务进行运营和管理这样的角色,其需要担负的风险也相应地增加。商业银行身为金融大市场的重要一员,其资产的安全稳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是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
第五章、对策与建议5.1、关于提升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5.1.1、推动业务创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可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所以,银行的主要营业收入也来自于这些业务。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依靠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根据银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