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55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国内黑色幽默电影的特征探讨
绪论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研究综述
第一章 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2.1 - 2.3 荒诞的剧情安排
2.4 2.5 视觉造型与蒙太奇
第三章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审美特征
余论/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余论: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文化价值

  前四章,我们分别从产生背景,发展流变,叙事和表达以及其在观众中所引起的审美共鸣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作为完整探讨的体例,黑色幽默电影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几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下面,我们将从总体的情况出发去大致梳理一下,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我们知道,电影是最为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正是因为其大众文化属性,注定了它被广泛利用的命运:不论是资本主义世界,还是社会主义阵营,人们都会以它的生产、流通与传播来传播各自的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20 世纪 30 年代的好莱坞,因为"造梦"的巨大成功,不仅缓解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的恐惧,而且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正常秩序;同样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因为一大批左翼电影的产生,唤起了民族和"家国意识"的觉醒,进而使大批热血青年奔赴抗战第一线,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因此,我们认为,当一批电影都具有相似创作理念,相近表达方式以及相同哲学意识的时候,其所产生和传播的文化就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并进而深入人心,在某一阶段,甚至较长的时期内,经过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带来大小不一的影响。那么,当代黑色幽默电影又有怎样的文化效力呢?

  首先,对于电影创作自身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电影艺术界的脚步远不如经济领域的步伐大,大多是循着原来的现实主义道路缓缓而行。《黑炮事件》的公映,犹如铁桶一般的屋子打开了一扇窗户,不仅为后来年轻电影人的开拓创新树立了标杆,也为中国大陆电影建立成熟完善的开放现实主义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黑炮事件》作为中国黑色幽默影片中的先声性作品,它"写的不是英雄,它通过一个近似荒诞的故事,写了一组人",立体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个横剖面;而《甲方乙方》采用的片段式的幽默、滑稽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普通老板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待和绝望都通通化作笑谈;最后《疯狂的石头》则将主题向荒诞化、戏剧化的趋势引导,运用多线性叙事结构,将"反英雄"的平民救世主以悲观嘲讽式的幽默和超现实的象征性讲述方式,体现了一个绝望与希望并存的主题。

  这样一种系列的、集合的电影生产,不仅丰富了电影自身的文化阵地,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开明的社会时代的到来。

  其次,对于国家、社会的影响。多元意识形态的并存是一个国家、社会正常、和谐秩序建立的基本保障。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其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文化治理的理念:也即在保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塑造的同时,释放多元且积极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必要抓手。黑色幽默电影的文化主旨就在于从那些貌似正常、正确和人们崇尚、膜拜的各种社会世象中,发现其反逻辑、反智性、反人性的东西,以昭示于天下,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国家、社会的治理体制与机制,以及反思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行为的正当与否。

  再其次,对于个人的影响。前面我们曾反复提到的黑色幽默的哲学基础,旨在传达出这样一个命意:它的解构主义策略。尽管存在主义要素在黑色幽默中起到情感诉求的作用,但以存在主义为开端的黑色幽默,实在是以现象学为底色,以探寻人的纯正意识可能性为根本指向的一种文学艺术流派。它最大且最明确的思维路径是,为了达到认识的正确性而解构一切。这样一种解构策略,在当代中国黑色幽默电影中也反复出现--赵书信因明哲保身而带来的一系列误解和滑稽,充分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年累月的"革命"中"练就"的胆小和迂腐的个性;姚远们为那些"富贵的想尝试贫穷,明星想体验平凡,小平民想做巴顿将军,守不住秘密的厨子想成为守口如瓶的铮铮铁汉" 量身订制的"梦想一日游",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无知与无助……总之,从这样一些黑色幽默式的人物的身上,我们会看到自己"意识"根基的飘浮与游离,进而解构自身,甚至解构更大的历史单元与社会单元,以达到对真相的揭示。

  第四,其实,黑色幽默不仅存在于当代,也不仅起源于西方。作为一种流派或者学说,它只是第一次比较集中且持续地被人们所关注而已。结合当代中国黑色幽默电影,我们认为,它不仅是当代电影某种风格的表达,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部分表达。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与互构的关系。毋容置疑,当一个时代,或一个社会产生激烈巨变的时候,黑色幽默的思想灵光就会电闪雷鸣、异彩纷呈……因为,人们总想在变化中找出那些不变的因素,并在不变中应对那些变化,这之中所蕴藏和激发出的悲喜剧效果就会愈加突出。正如荒诞派戏剧大师尤奈斯库反对将悲喜剧做绝对分界那样,他认为"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只不过是同一情势的两个方面,……我发现这两者是难以区别开来的。"也有人认为真正的喜剧比悲剧更富有悲剧性,因为喜剧,按鲁迅先生所说,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只是直观地向人们展示滑稽和荒诞,却不告诉人们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才让人感觉到更加的无助和绝望。同样,真正的悲剧也应该具有相应的喜剧性,"因为,如果悲剧要表现被征服的人、被命运压碎的人的软弱无力,那么它就是承认了存在着某种宿命、某种命运、某种主宰着宇宙的不可理解而纯属客观的法则。但人的这种软弱无力、我们努力的这种徒劳无益在某种意义上,就会显得具有喜剧性。"所以,尤奈斯库认为真正喜剧性的东西往往是可悲可叹和无可奈何的,而真正悲剧性的东西又总是荒诞不经和滑稽可笑的。这也就是历史与人性的法则。而可笑与可悲的是,这个"法则"每当面临大转折时又总是被我们一再地验证着!

  黑色幽默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的嘲讽与对人性自我的反思与升华,在"黑色幽默电影"中,"黑色"代表的是黑暗的现实社会,亦或是人们面对世事无常时内心的无奈与绝望,而"幽默"则是作为一副调和剂,让人们在绝望的处境中对现实的荒诞进行讽刺时,心中仍然保持着希望。

  最后,我们认为既然黑色幽默作为文学艺术流派来自西方,当然就会打上西方的烙印。这烙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二时西方社会现代与后现代社会基础,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对西方社会的普遍影响等;三时西方美学的表现基础。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理性地审视其"先验论"与"不可知论"等,是我们必要的功课;从我国当代社会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出发,去分析其特殊性与普遍性,是我们追问黑色幽默文化价值几何的根本原则;从中国的审美表达与审美习惯出发去反思西方美学的表现手法与手段,则是我们展开进一步创作的必要前提。换言之,我们认为,当黑色幽默这一西方文学、电影流派与中国相遇的时候,有更多的中国思想、中国国情和中国美学元素被认真地引入其间,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黑色幽默电影以更好地为中国观众所喜爱,这便是本论文写作的全部动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专着:
  
  [1] [匈]贝拉·巴拉兹着,何力译。《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0.
  [2] [法]安德烈·巴赞着,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3] [法]让·米特里着,方尔平译。《电影符号学质疑》[M].北京:吉林出版集团,2012.
  [4] [英]苏珊·海沃德着,邹赞、孙柏、李玥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合着。《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6] [以]海姆芬克尔斯坦着,张爱东、王升才、库宗波 译。《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中的电影银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7] [德]克拉考尔着,《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年。
  [8] [捷]米兰昆德拉着,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 年。
  [9] 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 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1] 柳鸣九。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 王志敏主编。《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13] 郑洞天、谢小晶主编。《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14] 周安华主编。《电影艺术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5] 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
  [16] 陆弘石主编。《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17] 章柏青、贾磊磊主编。《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8] 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 年以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9]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1] 李刚。《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2] 陈捷。《第五代电影:现代性的追求与反思》[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3] 刘云洲。《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4] 周清平。《电影审美: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5] 丁莉丽。《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6]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27] 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8] 李正光。《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9] 劳承万。《审美中介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0]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1] 张廷琛。《接受理论》[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32] 朱光潜。《谈美书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3] 桂青山。《电影创作类型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期刊
  [34] 郭 昌 瑜 . 论 黑 色 幽 默 小 说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和 哲 学 蕴 含 [J]. 成 都 大 学 学报。1991,2:44-47.
  [35] 忤从巨。黑色幽默在中国[J].宁波大学学报。1993,1:45-53.
  [36] 曾艳兵。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14),4.
  [37] 刘加媚。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J].广西师院学报。1994,2:72-77.
  [38] 杨晓莲。黑色幽默派艺术特征探析[J].重庆师专学报。2000,4:39-43.
  [39] 王卓。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与存在主义[J].济南大学学报,2001,6:62-65.
  [40] 梁洪兰。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风格[J].鞍山师范学院院报。2005,(1)。
  [41] 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J].电影艺术。2005,1:118-121
  [42] 修倜。论黑色幽默的悖论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5:155-161
  [43] 安捷。黑色幽默及其对现代派的消解[J].社科纵横。2007,2:97-101.
  [44] 景红梅。黑色幽默的戏剧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99-106.
  [45] 胡清 李姜江。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影像中的表达[J].南通大学学报。2010,5:132-135.
  [46] 郭瑾。浅析西方黑色幽默电影对我国电影创作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1,10:19-20.
  [47] 廖艳君 欧阳璐。在传统与颠覆中呈现审美张力[J].现代传播。2011,2:146-147.
  [48] 米高峰 温炳林。中国特色"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之路[J].电影文学。2011,16:6-7.
  [49] 苗新萍。 癫狂与批判--香港无厘头电影与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精神比较[J].传媒观察。2011,10:37-39.
  [50] 洪潇。黑色幽默赋予国产小制作电影新的生命---浅析《两杆大烟枪》与《疯狂的石头》异同[J].电影评介。2012,125:46-48.
  [51] 樊星。黑色幽默:美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流派的特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91-96.
  [52] 李建峰 骆云梅。 黑色幽默的中国本土化[J].名作欣赏。2012,4:47-48.
  [53] 侯君奕。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特征分析[J].电影文学。2014,9:11-12.
  [54] 黄建新。几点不成熟的思考----《黑炮事件》导演体会[J].电影艺术。1986,5:15-21.
  [55] 徐展雄。利刃般的微笑黑色幽默电影集锦[J].世界电影之窗。2008,4:38-41.
  [56] 袁奕。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中的荒诞艺术[J].文教资料。2013,10:90-92.
  [57] 仵从举。黑色幽默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略说[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32-36.
  [58] 常智勇。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史学价值和文化意义[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59] 杨丽。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小说价值取向[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5-232.
  [60] 王萍。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形式特点探析[J].长城论坛。2013,4:8-9.
  [61] 唐文。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J].文艺争鸣,2014.3:196-200.
  [62] 孙会军 徐姗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在新时期的汉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51-57.
  [63] 陈鸿秀。试论新世纪以来港陆喜剧电影类型与风格的异同[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99-104.
  [64] 杨彬。现代、后现代文学思潮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7-118.
  [65] 沙丹。消费荒诞:晚近中国黑色喜剧的模式与辨析[J].电影艺术。2009,6:67-71.
  [66] 谢仕丽 罗筱 史晓琳 张停 陈力。中美黑色幽默文化的异同在电影中的体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49-50
  [67] 刘琨。论<寻枪>的寓言性指向[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2:93.
  
  学位论文:
  
  [68]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黑色幽默与新时期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6.
  [69] 高伟。冯小刚的黑色幽默[D].山东师范大学。2008.
  [70] 李姜江。悲喜交加的人生笑中含泪的温情--解析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影像表达[D].南昌大学。2010.
  [71] 付蕾。论宁浩对盖·里奇电影的本土化移植[D].西北大学。2012.
  [72] 李晓娜。作为生存态度的黑色幽默--论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品格和价值取向[D].陕西师范大学。2012.
  [73] 李川。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D].西南大学。2013.
  [74] 于浩洋。1997 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幽默典型化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75] 李燕。黑色幽默电影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