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对比与现实意义探讨

来源:汉字文化 作者:苗新蕾
发布于:2021-10-27 共394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2篇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2021年最新范文)
第3篇 先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对比与现实意义探讨
第4篇 茶文化与道家的情怀及融通
第5篇 儒家与道家思想对建筑审美的影响
第6篇 道家思想与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三篇:先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对比与现实意义探讨

  摘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更是意义深刻。本文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生命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思想等层面进行对比,找出儒、道思想的差别以及共通之处。通过对二者思想的对比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借鉴古人的思想观念来发展现代社会,总结经验启示来建设文化强国。

  关键词:儒家;道家;仁;道;

  前言

  东周时期,王室衰落后诸侯坐大争霸,社会动荡不安,致使封建宗法制度的“周礼”被破坏,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此时,代表社会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以及有志之士纷纷着书立说来阐述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观点看法,儒家、道家以及法家等学派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些历史背景给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通过对比二者在思想上的区别和互补,立足于实践和时代辩证对待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先秦儒家、道家思想的简述

  (一)儒家思想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的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并为后继者逐渐完善的思想体系,儒家注重的个人修身、社会伦理以及治国理政,对于中国古代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先秦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大概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仁”和“礼”。所谓“仁”,在为人处世上表现为“亲亲”和“爱人”,在治国理政上,则表现为“仁政”、为政以德。儒家思想认为,“仁”是人们入世的一种准入资格,是人们参与社会、进行生活的资格。而“亲亲”是指以人类最基本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孝”和“德”。孔子认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血缘关系中,“孝悌”理念不可或缺,即父慈则子孝、兄友而弟恭;“巧言令色,鲜矣仁”则表明孔子认为“仁”的基础是正直的真性情。从孝悌之义推广到朋友之信,再延伸到君臣,最后达到“泛爱众”,从血缘之爱上升到普遍的人类之大爱,推己及人,这就是“爱人”。在治国理政方面主张德治,为政以德,君王通过德政来使臣民真正爱戴,“礼”旨在人们要重视礼教、恢复周礼,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原则和人文规范。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由其创始人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以及其他学说的精华创立而成的,主张回归自然,在现实社会中都应该以“道”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道”的原意为规律、规则,道是永恒的,是万物产生的根源,是万物之始基,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最根本的特性就是自然无为,万物皆具自身之“道”才能在有无之间流变,“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成,高下相较”。老子指出,“反”是道运行的基本法则,有着完整的辩证法思想。“道”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反对天下无道的战争,人们不需要过多的仪式或礼节,过着质朴无欲的自然原始生活。

  二、先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对比

  (一)道德观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虽然出发点各有侧重,但都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尽管对于其论述各不相同,但主旨都在于提升个人修为。儒家思想把仁爱、孝悌、忠信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和基础,强调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人的修养。孔子认为人的根本道德属性在于“仁”,价值判断标准在于“义”,社会行为规范在于“礼”。比如通过“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等来自我反思,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通过“道之以德”来教化人民,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境界。

  而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道德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认为,“道”和“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要遵循道的规律。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德者同于德”“德善德信”等,无不体现这一点。虽然两家对于道德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二者的核心观念以及价值理念对于人们修身立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法思想

  儒家的法思想面向社会来治理国家和人民,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创造治理方案,为统治阶级服务。对于君王,要进行“德治”,对于社会运行来说,要施行“礼治”,推崇“人治”。“德”在儒家法思想体系中居于首位,他们认为只有民众心中真正认同社会秩序和国家制度,国家才能发展强大。道德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方式,而强制性的法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要通过德治和仁政的教化达到“行措而不用”的效果,要通过“礼”的教化,使民众认同和遵循社会秩序。

  道家的法思想以“道”为基础,提倡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法。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提出法律的提出、发展和治理都需要遵循“道”的自然规则,遵循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道的本质即无为,社会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君主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而当社会偏离“道”的状态时君主应该对此进行纠正,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三)“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对于天人观思想是以“天人合一”为主基调的,实质是天人合“德”。孔子对于“天”的认识主要是从自然之天、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和天命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的,认为“德”是“天”所赋予的,要以德合天地才无往不利。孔子已经认识到自然之天,并且“人”对“天”不仅仅是单纯的顺从,而是已经具有“知天命”的能力了。孟子强调“天”还要与“心”“性”连在一起,以“天”作为根源;荀子则认为“天”一方面还指有意志的天,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儒家思想认为人要“诚”,对“天”要尊敬,尽心尽力才能合“天”。

1.png

  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天人合一”,只不过具体思想阐述有所不同,道家主要以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来代表。老庄的“天”主要指出现实社会环境之外的天然自然,道家讲述的是自然万物生长消逝的普遍规律与人所遵循的道义之间的关系,比如庄子从“齐万物”和顺应万物变化的两个角度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道家强调“人为之人”,从破除人为到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从而达到“与天为一”。

  (四)家园意识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精神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我们在选择安身住处的时候,应该与有道德有品位的人住在一起,如果不这样选择,那我们怎么能是聪明的人呢?他强调仁礼道德在精神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论语·里仁》记孔子语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土”是指现实的土地和家园,而“德”即仁德礼义则是崇高的精神家园。孔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锦衣玉食并没有执念,也不害怕远离故土家园,他们注重于对高尚和道德的追求,向往“外户而不闭”的大同世界。

  先秦道家思想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老庄为人构建的精神家园不拘泥于一方,而是处于天地变化之间,以天地自然为居室,使人得到无限的自由之“道”。他们认为,以“道”为基础,处自然之居可以远离忧愁困苦,可以悠然自得回归精神家园。

  三、儒家、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法制建设

  首先,道家思想遵循的“道”是指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唯物主义理论中的规律不谋而同,都强调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当今法制建设中,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客观规律来提高法制建设水平和能力。其次,儒家思想倡导“德治”,体现为一种伦理本位主义,旨在以道德来引导现实的政治发展。抛开其内涵的“人治”成分,其重视礼乐教化的思想对于加强和推进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人与自然

  儒、道两家思想都阐述“天人合一”的理论,强调人要尊重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顺应“天”。当今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加之资源、能源的消耗浪费,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安全,逐渐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解决的答案,辩证理解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三)精神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明脚步却面临止步不前的危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并不是同步发展的。因此,在物欲横流的诱惑面前,我们如何坚守初心,保持自我和本心,这需要构建自身的精神家园。可以从儒、道家思想中得以启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使自己能够在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求得心灵的宁静与安慰。

  参考文献

  朱熹1983《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严复1986《

  [程树德着,程俊英、蒋见元点校1990《论语集释》, 中华书局。

  [刘新2005《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兰2011《中国哲学史》 (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河上公2013《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0牟复礼着,王重阳译2016《中国思想之渊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宗章2018《先秦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0高阅军2019《先秦儒道两家道德修养论与大学德育教育》,《衡水学院学报》第1期。

  0于盼盼、廖春阳2019《儒家、道家及

  g温丽娟、齐勇2019《道家人生观与儒家人生观思想之比较》,《黑龙江社会科学》 第4期。

  []杨如恒2019《我国先秦文明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山西青年》 第9期。

  []洪媛、许鹏2019《道家法思想和儒家法思想对当代法治之借鉴意义》 ,《现代商贸工 业》第29期。

  g刘宏玉、范炳良2020《浅析儒家人文智慧与道家自然智慧及其互补性》,《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第1期。

  []昝风华2020《论先奏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阴山学刊》第2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苗新蕾.先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对比研究[J].汉字文化,2021(16):187-18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东方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