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大量日本人到中国旅游,并撰写了不少游记作品。这些游记详细叙述了作者的游览行踪、沿途见闻及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历史沿革、地理状况、风俗民情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献。这些游记中,有部分与三峡有关,它们以纪实的形式对三峡的山水形胜、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记载,体现出来华日本人"异域之眼"的独特视角,这为我们研究三峡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材料。
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来源、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论文中涉及的日本游记做一简介。
正文第一章论述近代日本人来华热潮的涌起,分析近代日本人三峡考察的动机,旨在为后文讨论日本游记中的三峡考察提供文学和历史背景。
第二章探讨近代日本人对三峡山水形胜的考察。主要涉及他们对三峡的险滩,如新滩、人鲊瓮的记载,以及对瞿塘关之战略地位的考察。
第三章分析了日本人游记中所体现的对三峡历史文化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三峡栈道文化、纤夫文化、巫山文化的考察。
第四章探讨了近代日本人对三峡名胜古迹的考察,包括对夔州八阵图、黄陵庙、白帝城及屈公祠的考察。
结语部分总结清末日本人三峡考察的特点,他们的观察视角不同于我国传统文人,如这些游记中关于三峡险滩、瞿塘峡战略地位、夔州盐业以及三峡纤夫与栈道文化的记载,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近代;日本;游记;三峡;考察
目录
摘要
绪 论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近代日本人游记简介
1 近代日本人来华热潮及考察动机
1.1 近代日本人来华热潮
1.2 近代日本人三峡考察的动机
2 三峡山水形胜
2.1 新滩
2.2 人鲊瓮
2.3 瞿塘关
3 三峡历史文化
3.1 栈道文化
3.1.1 孟良梯
3.1.2 夔峡纤道
3.2 纤夫文化
3.3 巫山文化
3.1.1 巫山神女
3.1.2 文化遗迹
4 三峡历史遗迹
4.1 夔州八阵图
4.2 黄陵庙
4.3 白帝城
4.4 屈公祠
结语
参考文献
笔者认为,可将从1945年解放至今的韩国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可分为20世纪六十年代的胎动期、八十年代的奠基期,以及九十年代至今的专业期三个阶段。这虽是笔者的个人见解,但这样的划分不仅与韩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相吻合,同时还与国际秩...
孔子是我国儒学思想的代表,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正是由于这位大家四处游历,进行儒学的传播;到了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才具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到了后来的程朱理学,儒家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丝绸之路、东渡、...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征入伍,辗转于中国和东南亚,由于自身的战争经历,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是战争和战后日本社会。《脸上的红月亮》是野间宏初期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重反战意味的作品,战后的男主人公北山年夫和女...
1853年之后日本幕府解除了锁国禁令,明治维新接踵而至,短时期内欧美人大量涌入日本。地处亚洲东隅的日本在思想、政治与社会诸层面的变化,引起了欧美人的广泛关注。曾经一度代表日本与外部世界交流主渠道的中日文化往还,让位于欧美诸国与日本的接触、体...
日本汉文小说《大东世语》是日本江户(1600-1868)时代中期著名儒学家兼汉诗文泰斗服部南郭(1683-1759)的代表作品,约成书于正德三年(1713),刊行于宽延三年(1750),主要辑录了日本平安(794-1192)、镰仓(1192-1333)两朝的人物轶事。在体例上,《...
一、Seminar演习模式Seminar一词源于德语,翻译为研讨小组,讨论交流会等中文。1737年,德国着名学者格斯那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开设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教学法引入大学中。后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用,现已成为世界...
一如果换个角度,也许可以把日本列岛想象成位于海底的巨大山脉的顶部,其实地球上其他大陆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支撑日本的山体过于脆弱,日本是个有着很强宿命感的国家,这,便是它的终极宿命。脆弱的山体带来无尽的灾难,可以说与整个日本史同行的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本国也未能幸免。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和物资匮乏的生活,日本的文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战后派无赖派以及第三新人派作家先后登上文坛。作为战后第三新人的代表作家,远...
文学是具有世界性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与其他国家文学的不断交流中发展壮大。日本作为中国的一个相当特殊的邻居,从经济到文化对中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五四时期,中国文学处于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大环境之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奠基部分...
生活在日本平安时代晚期到镰仓时代早期的歌僧西行法师(俗名佐藤义清),以他传奇的经历与两千多首脍炙人口的和歌,在日本家喻户晓。而对于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则几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远不如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声名显赫。就是在日本古代文学中,他也无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