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结语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等级社会的独特产物,只要封建经济基础没有变,那么丧服制度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二十世纪初,随着几千年封建制经济基础的动摇,一系列封建上层建筑也趋向解体,丧服制度也自在废除之列。宣统二年(1911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在这部效仿西方制定最早的专门刑法典中,原《大清律例》"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守丧制度的律条、规定丧服服饰的"丧服总图"等均被清除殆尽,作为礼制和法制层面上的丧服制度从此寿终正寝。
如何评价这一独一无二的、影响我国长达数千年的丧服文化现象?当然,从阶级本质上分析,丧服制度无疑是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是封建君权、父权、夫权、族权统治下的等级结构最集中的体现,也正因此,丧服制度才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而走向解体。但是,是不是由于丧服制度不再存在而禁止了人们对死者的的哀悼呢?作为礼俗层面上的丧服制度是否有其在调理人之哀情上的积极作用呢?我们研究它,不是想让他重现当今社会,搞历史的倒流。我们更多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丧服制度在调理人情上确实有其积极的价值所在。特别在当今社会,合理分析丧父制度有助于和谐社会,顺应人性本质,淳化社会风气。
丧服制度最初发端于人们对死去的亲人的哀痛与敬畏,周朝统治者把它与宗法制度联系起来,开始注入"尊尊大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极力倡导与完善,丧服制度开始进入礼制层面,最终形成《仪礼 丧服》的经文。自汉迄清末,丧服制度一直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并被极力法律化,丧服制度开始进入法制层面,并且服制原则在法律中的影响与体现在《唐律》中达到了最高水平本来丧服制度自始至终是民俗生活内部的事情,但由于国家权力的干预,丧服制度就获得了国家强制力推行的效果。丧服制度的研究内在地要求我们既关注成文化的礼制与法制,又关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服丧实践,也只有从法律社会史的角度进行,才可能获得深入、系统、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其内涵。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1] 沈家本。历代刑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程树德。九印律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与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 陈寅格。隋唐制度渊源路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 万绳捕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安徽:黄山书社,1987.
[6]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 罗志渊。近代中国法制演变研究[M].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74.
[8] 荆知仁。中国立宪史[M].台湾: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
[9]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2002.
[10]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治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1] 丁凌华。中国丧服制度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2] 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二、古代典籍类:
[1] 王溥。唐会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
[2] 社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胡培翚。仪礼正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5] 万斯大。宗法论·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6] 夏燮撰。五服释例·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7]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 魏微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3.
[12] 刘沟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4] 张廷玉等。明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15] 郑樵。通志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 窦仪。宋刑统[M].上海:文海出版社, 1974.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三、期刊类:
[1] 吴丽娱。关于中古皇帝丧服"权制"的再思考[J].中国史研,2014(4)。
[2] 张宁。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政治内涵--父为长子服斩衰的讨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4)。
[3] 马晶。丧服制度法律化的意图--以《唐律疏议》中丧期禁忌事项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2014(4)。
[4] 邹远志、陈戍国。丧服视角下所见两晋朝廷对于旧君故吏关系的控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5] 李玉洁。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定型[J].河南大学学报(哲社),1999(4)。
[6] 林索英。汉代以前的丧礼探讨之十--哀情的抒发:丧居的生活[J].孔孟月刊, 1996(12)。
[7] 林素英。汉代以前的丧礼探讨之十三--亲族的妄网路:丧服制度[J].孔孟月刊,1996(3)。
[8] 李向平。西周春秋时期士阶层宗法制度研究[J].历史研究,1996(5)。
[9] 刘家和。宗法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2007(1)。
[10] 黄瑞璃。"三年之丧"起源考辨[J].齐鲁学刊,2008(2)。
[11] 刘志琴。 礼制与等级观念[J].文史知识,1988(6)。
[12] 丁鼎。试论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形成和确立[J].社会科学战线,2002(1)。
[13] 张伯晋, 福津。"准五服制罪"于唐代法律中之流变[J].法制与社会,2007(2)。
[14] 郑定,马建兴。略论唐律中的服制原则与亲属相犯[J].法学家,2003(5)。
导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进行考察,对婚姻法制中变迁内容较多、独具特色的几种主要法制在这两时期的适用情况加以分析,呈现民国婚姻法制基本变迁的脉络及本质。另外,本文的论述还将结合彼时的社会现状,以期对...
中华法系发端于夏商,而形成于隋唐,期间西周和汉朝的法律制度为中华法系的产生奠定了基本框架,而《唐律疏议》的完成则标志着中华法系的最终确立。本文便在此以时间为序对一些笔者认为我国法制史上较为经典的制度进行剖析,以阐述中华法系的精髓之所在。一...
第三章宋代房屋租赁纠纷的解决机制宋代房屋租赁市场发达,参与房屋租赁市场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也是人数众多,为适应这种局面,引导房屋租赁业的发展,宋代官府加大了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干预,如上面提到的保障性措施之要求订立房屋租赁契约、调控房屋租赁价格...
一、问题的提出依据相关法律,中国当代的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法律解释四种形式,但是任何一种法律解释都没有一种统一的文本形式。以最主要的司法解释为例,其文本形式十分繁杂,各类司法解释的名称就多达十余种。①毫无疑...
第3章: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特征功夫熊猫的热播,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元素风潮,其中的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惜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它已然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其无可争议的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当前世界环境下,我国传统文...
引言孟子云:食色,性也。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推动历史进程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据甲骨文及金文记载,早在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用火加工食物,这标志着中国的先民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迈入了吃熟食的文...
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罗马嫁资制度,通过罗马法的传播对各国的婚姻财产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传统习俗,我国在短时期内,彩礼和嫁妆婚俗仍将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出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但由于中国独有的婚嫁习俗十分复杂,因此,要建构...
陈焕镛为中国近现代植物学研究事业奠基人之一,自幼在美国求学,后入哈佛大学,于1919年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回国之时,即只身一人前往海南岛采集植物,其为采集海南岛植物第一人。自1922年起陈焕镛往南京任教于金陵大学,后因与外籍教授不谐而转入东南大...
仁是孔子思想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但是,在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当中,有几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需要深入探讨: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二是孔子之仁的内涵是什么?三是在孔子法律思想当中,仁的核心地位是如何体现的?笔者不揣冒昧,就此发表...
作为民事矛盾化解的主要路径,诉讼和调解已然成为了各大法系化解民事矛盾的共同选择,而商事纠纷的处理也是不例外的。19世纪末清朝尝试了新政,在社会各个领域仿效西方,中国法律及习惯的范围逐渐成形,包括《大清律例》、习惯和习惯法、情理等,形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