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案例描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73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案例描述

  2.1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概况。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起于凤凰山附近区域,于双水碾上游汇入沙河,地跨新都区、郫县、金牛区及成华区,整条河道处于成都北门,全长 6.9 公里。当地百姓常说凤凰有九尾,即意指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支流众多,且地理分布情况复杂。成都市凤凰河二沟贯穿成都北门城乡结合部,上游起于凤凰山浅秋地带,河道平均宽度 3-5 米,深度 1-3 米;整条河道无清洁水源,还保有少量农灌功能,平常收纳各类地表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旧河道未改造前,河道淤积,过水面狭窄,汛期常产生河道拥堵、河水上岸等汛情;两岸居民院落大多位于沿河低洼地带,雨污管网、垃圾收集清运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极差;河道出口位于沙河自来水二厂、自来水五厂和成铁水厂上游。

  2.2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历程。

  2.2.1 府南河模式阶段。

  二十一世纪初始,成都市政府对沙河沿线 10 条支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河道治理以府南河模式为主,即以三环路为界,对包括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在内的 10 条沙河支流进行治理,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改造河堤,拓宽行洪渠道;拆迁安置,提升居民生存环境;完善雨污管网,解除内涝隐患;修建大型生态湿地,进行初步的生态治理的实验和探索。

  虽然当时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和府南河整治前的情况有许多不同,但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当一致的共性。1、治理前,两条河道都年久失修,河道由于淤积,河堤破损,两岸民房侵占等种种原因,造成河道过水断面不能满足防洪的基本要求,时不时产生水患。此时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三环路内河道最窄部位不到两米,河床平均深度不到 1 米。2、两岸居民沿河修建房屋,河道防洪通道完全被居民房屋阻塞,有部分河道的两岸紧临居民房屋。3 两岸均为居民自建房屋,各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没有完善的雨污水管网,垃圾转运点少且不方便居民倾倒,使得污水沿河倾倒,垃圾沿河抛洒。4、两岸居民生存空间狭小,常常是一家几代人居住在狭小的空间内,府南河两岸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 10 平方米,凤凰河两岸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 16 平方米,而且房屋间距小,房屋密度极大。5、两岸未形成成熟的雨污水管网系统,仅有少量房前屋后长期自然形成的排水明沟,汛期暴雨时常发生内涝灾害。6、除汛期外,河道水质很差,长期污水横流,散发恶臭气味,蚊虫、老鼠大量滋生,周边卫生状况极差。

  由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和府南河整治前存在的相同情况,该阶段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治理采取了府南河模式。1、对两岸居民进行拆迁安置,即按规划将河道保护区内的居民进行拆迁,将沿河居民安置到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生存环境良好的安置房。拆迁安置完成后,所有入住安置小区内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达到或超过了 35 平方米,供电、供水、垃圾转运、污水排放、小区保洁、小区绿化等配套均按计划完善,消防、治安问题迎刃而解,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提升。2、按规划形成河堤并按设计对河道进行疏淘。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原本为天然雨水沟渠,后逐渐演变成为农灌供水渠道,近年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河道城区及城乡结合部部分的农灌功能渐渐丧失,造成河道失修,严重的影响了河道的防洪能力,整治前因河道拥塞,河水上岸涌入居民房屋的情况每年都时有发生。整治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无论是河道宽度,还是堤岸高层均有了极大提升。河堤按府南河河堤形式建成,即直立重力式河堤,河堤平均高度约 3 米,河道宽度在 3 到 5米之间,河道防洪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3、按规划形成了防洪通道和河堤绿化带。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整治段形成了通畅的河道防洪通道,在大部分河段两岸均建成了 3 米宽的混凝土通道。在河道防洪标准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河道的防汛抢险能力也同步提升,防汛车辆、人员、物质能无障碍到达防汛险情发生位置,在对城市防汛安全提供了物质保障的同时,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同时在两岸建成了绿化带,绿化带以灌木结合乔木的形式,既起到隔离警示作用,又将原本脏乱差的垃圾堆,变成了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4、建成了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生态湿地,在河道生态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国河道生态治理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生态治理的模型建立了很多,生态治理的实例也开展了一些,但要么效率不高、要么以打造景点为主。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生态湿地较好的做到了,低投入,小面积,低运行成本,低维护成本,高效率的对适量来水进行了湿地生态化处理,是生态治污的一个典范。

  至此,成都市凤凰河二沟 2000 年以来的第一次治理宣告各项目标基本达成。

  2.2.2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阶段。

  2.2.2.1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提出。

  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21 世纪议程》,确定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要求参会各国结合自身的相关情况,制定各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 年,《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由国务院颁布,确定了我国的又一个国家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行动计划或者也可称之为纲领,用于指导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对国家在各个领域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是要使国家全方面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做到经济的发展与资源保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使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能得以保存,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最基本要求是:健康的经济发展要以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为基本条件。我国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

  在使人民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成长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又要保护好生活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不对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责任人以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负责。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国民社会发展中,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尤其强调经济活动应对资源、环境有利、有正面作用的,要给予积极鼓励,对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甚至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经济活动,则需要抵制。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的开展在三个方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一是符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对应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治理,即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工程建设,在河道治理中要善于采取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技术、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手段。其中第二条就是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这个主题。就成都市凤凰河二沟而言,其府南河模式治理考虑了洪涝治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设沿河绿化景观等因素,的确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正如府南河整治一样,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前期治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生态环境这个主题,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不足。由于没解决好水环境的问题,使得成都市凤凰河二沟虽然形成了优美的河岸硬件环境,但河道污水治理未跟上,河边时不时的飘荡着阵阵恶臭,依然让人无法亲近,整治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符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水资源作为人民日常生活最不可缺少的生活基本资源,一直是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处于成都市自来水水二厂、自来水五厂和成都市铁路水厂取水口的上游,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成都市生活用水质量,更是政府,同时也包括广大市民考虑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以改善和保障水资源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为切实改善河道水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世纪一零年代由成都市水务局主导,全市各区县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实施,其主题为治理河道水环境,提升河道水生态质量。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做为第一批重点河道也包括在其中。

  本次治理重点突出,目标简单,有以下一些特点。

  2.2.2.2 参与部门单位众多。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的牵头部门为成都市水务局,即成都市市政府下达河道综合治理指标,成都市水务局会同各区县地方政府水务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综合治理计划,成都市水务局对各区县综合治理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参与此次综合治理市级部门单位包括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河道管理处、市府南河管理处、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各区参与部门单位包括新都区、成华区和金牛区政府、各区水务主管部门直至乡镇、街道办事处,沿河道两岸,军队、各企事业单位团体。

  2.2.2.3 排污口进行全面治理。

  分期分批,按轻重缓急下达排污口治理计划,要求各实施主体限期,按指定排污口进行治理。到 2012 年底,要求对三环路内所有排污口完成截污治理;三环路以外的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入河道;人工湿地满负荷运行;三环路外侧新建截污管道,临时将附近无法通过市政管网输送到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转送到周边目前污水处理量不饱满的区县污水处理厂。

  2.2.2.4 适当开展末端治理。

  对乡村河段,无配套污水管网部分(即各类无法截污的各支流污水)进行末端治理。1、充分利用生态人工湿地,将绝大部分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处理。2、进行截流,将污水引入污水管网,由传统污水厂处理。3、少数居民聚居区,暂时无法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将居民污水就近集中,建小型或是微型污水处理设施。

  2.2.2.5 协作共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过程中,各责任行政区,积极协商共同营造合作共赢的工作局面。合理利用相邻行政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部分分流。该措施既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置率,减少新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又能对污水逐步分流,减少主管网的压力,提高主管网的污水处理能力。在各个方面面临僵局的时候,能相互站在对方的立场,为解决问题努力,并不相互推诿。

  2.2.2.6 清洁水源的引入。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上游段河道地处浅丘,比降较大,超过 100 比 1(即每 100米河道落差 1 米),水流速度较快,河道不残留死水,在完成截污工作后,河道水质明显得到改观,水体发黑发臭的情况基本被杜绝。而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中下游段地势平坦,河道比降大大降低,平均约 1000 比 3,河道流水速度极为缓慢,尤其到了沙河出水口,由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出水口高程低于沙河该段实际高程,产生壅水,在上游来水较小的情况下,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河水进入沙河较困难。适当引入清洁来水首先即可提高河水流速,增加河水自净能力。其次,有效稀释少量被污染河水。从两方面入手,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的情况的发生。目前,通过多方努力,在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生态湿地下游引入清洁来水约 0.5 到 1 个流量(即每秒 0.5 到 1 个立方,一天约 4 到 8 万立方)。加上人工湿地每天净化的上游来水,每天人工湿地下游约有 6 到 10 万立方的清洁来水,基本能做到水清无味。

  2.3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的内容。

  2.3.1 不断创新河道综合治理机制模式。

  改由市政府统一治理,为由市政府制定治理目标、要求,指导各区县属地政府分部治理。

  2000 年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首次治理即府南河模式阶段。由于府南河治理的成功,市政府将包括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在内的 10 条沙河支流的治理任务直接下达给府南河建设指挥部,由府南河建设指挥部负责全面实施。府南河建设指挥部是建设府南河时期由市政府抽调政府各部门单位人员组建的临时机构,由分管副市长直接管理。该模式沿袭成都市干道建设指挥部模式。该模式在旧的行政模式下能极好的适应大规模市政建设项目,有效率高,快速,执行力强的优势。

  但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等 10 条沙河支流的情况就与府南河及城区主要干道的情况就有了较大区别。1、涉及治理工作的总体量远小于后者。这十条河道平均宽度不超过五米,堤防高度很少有超过 3 米,河道水量小,总流量不到 10 个流量。

  而府南河治理段河道平均宽度超过 50 米,堤防高度超过 5 米,河道日均流量超过30 个流量。2、每条河道具体情况不同。府南河主要为城市景观和城市防洪主要通道。这十条河道有的为农灌渠,有的为排洪渠道,有的完全成为污水沟,有的还要承担供水功能。3、各条河道作业面很小,难以大规模同时推进。府南河治理是由于旧城改造占治理的较大比重,居民安置的工作面大,且开展顺利,府南河两岸形成了宽阔的作业面,各项工程的开展很少受到施工作业面的限制。而这十条沙河支流治理期间,拆迁工作开展的难度已经很大,对资金和土地的需求量按比例远远超出府南河治理时期,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作业面。4、这 10 条河道的受关注程度远低于后者。沙河十条支流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每条河道影响的范围远低于府南河,无论是从景观性,还是防洪功能,均远远低于地处城市中心的府南河,市民、政府对这十条河道的关注程度不高。

  正是由于这其间的区别,府南河模式未能在这些河道的治理中继续大放异彩,反而在实施完工程措施后,遗留下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河道污染严重,由于河道周边污染源未的到有效治理,河水发黑、变黄或是呈米汤装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河水时常散发臭味,被市民举报的情况时常发生;周边环境未能有效管理,由于未能及时确定已建设施的管理维护部门,治理后的河道周边又有向天然垃圾场发展的趋势;由于污水管网配套未跟上,造成排水不畅,河道周边不时有污水散流。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河道治理工作未能与时俱进,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发生的变化,探索新的思路,相应的改变工作方向,采取先进合理的新技术。

  道"水清、无味、有鱼"的目标,有效改善水源环境,我市在 2010 年开展的了新一轮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将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列为第一批重点治理河道。为避免府南河模式的不足,更有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次治理工作完全摒弃了以往河道治理的模式。即不是凭空搭建一个新的临时部门,而是建立以专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有多个相关部门参与的新型专业化平台。市政府抽调以市水务局为主的市级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水环境治理推进组,下设办公室和雨污办。水环境治理推进组办公室设置在成都市府南河管理处(其前身为府南河建设指挥部),雨污办设置在成都市排水设施管理处。水环境治理推进组负责对河道治理的监督、指导、协调、考核工作,各区、县(市)负责对属地的水域环境进行治理。

  各区、县(市)按照市政府模式分别成立以水务系统为牵头部门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具体工作分解到村、镇、街道办事处。使纷繁复杂的各项河道具体治理工作既能落到实处,又能保证存在的的问题能及时统筹协调。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不长,但地跨新都区、金牛区及成华区,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各区之间有许多问题需要协调。水环境治理推进组成立了联络员会议机制,该机制使得水环境治理推进组将各区县众多需协调的问题,即时解决,避免了问题的搁置,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相互推诿现象,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

  2.3.2 深化河道综合治理内容。

  2.3.2.1 大力开展源头治理。

  在众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常常讲要从源头抓起,这"源头"二字本来就是从河道而来的,河道治理更该讲从源头抓起。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最初治理是按市政府一刀切的办法决定的,即三环路内(中心城区区域内)。虽然河道两岸的环境是固定的,但河道内的水是由上而下的。对河道局部进行治理,尤其是仅仅对河道的下游进行治理在理论上都存在极大的问题,而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则同样是如此。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府南河模式治理工作实施完毕后,由于未能对河道污水进行源头治理,使得治理段上游来水依然黑臭,已治理段污水仍然下河,河道被污染的情况未得到改观。此次治理目标范围确定为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全线,并形成以河道为中心线,覆盖到河道两岸所有可能影响到河道水域环境的区域。

  2.3.2.2 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泛。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河道两岸的企事业单位,部队,政府机关等点源及农村面源都在此次治理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外部污染源的影响,河道本身是很难发生污染情况的,要治理好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河道水环境,首先要解决河道两岸的污染源。其中,第一部分为点源污染治理,即对所有全部或是部分排污到河道的两岸的居民,企事业单位,部队,政府机关逐一实现雨污分流,并将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要治理的数量极多,按目标要求完成难度很大。第二部分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由于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在农村的辐射区间较广,且农村面源污染源存在较强的分散性和隐蔽性,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面源污染不易监测,治理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困难。

  2.3.2.3 治理工作以生态性为主导。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以生态化治理为治理工作开展的主导方向。首先,河道走势按原有天然形成的河道走势不变。其次,河床形态未延续府南河模式治理段的高坎形式,在原有河床按防洪要求清淤。最后,河岸堤防采用自然土堤。在保证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基础上,尽量确保河岸生态性。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进行河道污水生态化治理实践,建设并充分利用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生态湿地进行河道污水治理。使得人工湿地既发挥污水处理功能,又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漫步的生态游园。

  2.3.2.4 严格治理标准 限期达标。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标准明确而严格,既便于河道各责任区划按标准实施,又利用对治理的最终结果进行考核。即截止 2012 年底,沿河各行政区必须做到 1、所有排污口不能有污水下河,2、所有出口断面必须到达考核标准,即出口的水不能低于进口的水质标准。3、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河道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要达到城区河道管理水平。

  2.4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的效果。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综合治理已经阶段性的告一段落,各项具体治理措施到位,得到较为明显的效果。1、河道周边污水的到有效治理,点源污染基本杜绝,污水下河现象很少出现。截止目前为止沿河排污口治理合格率超过 99%,仅有 1 个排污口少量排放。2、乡村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明显,鱼塘废水、养殖场直排污物下河现象得到彻底清理;零星聚居区生活污水,先处理合格再下河。3、生态湿地下游大部分河段全年多数时间水质能达到地表 3 类水标准。4、河道各管理部件责权明晰,各行政区之间管理无缝连接,包括河道清淤、河床保洁、河岸绿化管养、防洪通道维护等工作有序开展。5、周边垃圾收集、转运配套得到完善,大量垃圾积存过夜的现象基本不再发生。按照水清、无味、有鱼的生态标准来评判。目前,生态湿地下游全年绝大部分时间能做到水清、无味;还未能发现有常驻鱼群。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防洪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