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中信任危机的解决
信息的不对称是所有传统社会从农业化生产向工业化生产变革的必然产物,我国正处在完成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的市场经济社会的时期,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及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同时,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人类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利益格局以及社会关系都处在深度的整合和变革中,加之制度缺失、公平正义缺乏等情况,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信任感充斥在社会各角落,社会风气不断恶化。作为变革主体之一的新生代农民工正经历着这个过程,与城市居民广泛存在的怀疑与猜忌严重影响了社会融入的实现。信任危机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化解和消减彼此间的矛盾,处理信任危机的问题。但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可急于求成,要分清主次,依据问题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信任危机的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打通、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途径与平台,有的放矢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难题。
4.1 加强主体信息公开与披露
既想从合作中获益又想规避信任固有的风险,实现信息对称是必选路径,而为了实现信息对称必须增强相互间信息交流的透明程度,将信息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传递给对方,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将信息公开到所有参与交易各方共同分享的局面。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借助一定平台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在尽可能保证城乡主体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建立较为全面、合理的信息共享平台,不受地域的限制,线下与线上共同作用,效用更大。
4.1.1 线上平台信息公开与披露
在这个信息爆炸与博弈的时代,互联网扮演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战场。线上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整合分散、有限的社会资源,提供规范化的信息服务,帮助改变固有意识形态中控制、强制信息等僵化和传统的一面,拓宽看待、分析问题的视野。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通过个人能力建设、社会网络建设、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舆论环境的改善,”①等方面加以整合,多方位创造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融入的可能性。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时候都是空有一身手艺,找不到求职门路,因此建议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网络的信息发布平台,负责民工流向的研究和劳资双方协调等工作,实现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并将这些组织统一纳入管理网络中”②的尝试;同时,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潜能与自信,引导他们正确掌握、运用互联网的操作技巧,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利用现有的论坛、QQ群、e-mail 等 IT 工具建立城乡间的联络与沟通机制,能够查询发布、更新有关于交往、就业以及法律等应诉的信息与知识。大众媒体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政府可以采取立法形式规范媒体的行为,限制其对于农民工进行负标签化的定义和报道,“应该多宣传与报道一些正面形象,着重报道他们的朴实善良、诚信、忠厚老实等传统美德,重视其在城市中勤劳创业,树立一些创业成功者的形象,改变其不良的社会及媒体形象,进而提升其自尊自信,增强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信心。”
4.1.2 线下平台信息公开与披露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时代必备的交往工具,但是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可能面临技术或资金等方面的困扰,无法完成线上的信息沟通行为。为了给没有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创造信息公开与披露的条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必要的融入障碍。
线下可以通过组织平台的建立来达到效果,组织平台的建立为组织成员提供交流与交往的场所,加强成员间信息交换与搜寻的机会,能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提供互信的机会,是消除对立主体间误会与隔阂的较为有效方式,为成员间的协作或者优势互补创造条件。也是希望实现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充分而有效的社会交往,也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提供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台,融入到良性的社会互动关系之中,既要重视他们的社会主体地位,认识到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要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扰乱和破坏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可将其过分扩大化。以端正、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减少不必要的偏见和歧视。
4.2 有效的信用评价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其实“信任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无处不在,如果忽略信任问题,在信任有保证的时候不注意培养,在信任没有保障的时候不有意控制,就不能充分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幸福。”
虽然信任存在风险性,但它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作用更大,特别是要求信用至上的现代社会,几乎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必须重视信任环境、体系的培育。
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加速信任的确立,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信任危机造成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加速社会融入的实现步伐。但目前信息获取不顺畅成为影响社会融入实现的重要障碍,相关方生产信息成本不同更加重了情况恶化,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信息交换与沟通的过程,最好建立专门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信用评价系统,减少信息搜寻、获取、交换及反馈过程中的无序环节,提供专业化的机会,开辟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将会催生出强大的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尝试建立统一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价系统,类似于银行实行的征信系统,可以考虑与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进行融合管理,建立科学、标准的评价体系与程序,设立信用的等级流动机制以及失信惩罚、守信激励等措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法律规定能够公开的信息,现有征信记录等信息也是可以采集和共享的数据资源,同时加强危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以将评估结果作为考量个人薪酬、福利等要素的重要指标之一,促使信用评价与社会融入联动机制的确立。
4.3 注重主体心理素质强化与心理契约建立
4.3.1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素质强化
心理素质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特别是背井离乡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心理素质的强弱左右着他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程度。现实社会中,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是处在城市的排斥、厌恶和鄙夷与自身的不自信、得过且过的夹缝心态中,而这种自卑感以及自卑带来的羞愧,常常带给个体不愉快的内心体验,无形中就给信任和合作扣上了枷锁,特别是在进入陌生环境后,个人或者组织还可能因为自卑或恐惧有欺骗和撒谎的企图,如此以来,更加速了社会不信任感的扩张,信任危机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要想完成彻底的、真正的社会融入,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养的培养与心理接受程度的提高才是确保其在城市长久安身立业的根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引导性、渗透性强的工具和条件,“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通俗易懂丰富多样的宣传手册讲座实践等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抗挫能力。”①“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心理素质,转变其思想观念,让他们以好的职业状态及精神迈入城市社会,从而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②还应该“在农民工聚居的社区建立农民工心理咨询室和法律援助中心要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围绕农民工所面对的困惑或者心理负担展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力。”③更可以敦促“政府部门还应会同相关企业为已经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的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④这些都是值得实践的有利措施。
4.3.2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建立
从某种意义看,现代社会实现融入就是一个信息传递、交流、反馈的沟通过程,而信息在城乡居民之间的顺畅流动,意味着双方在心理层面建立了信任契约。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融入的社会推崇以契约化为运行机制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注重契约文明。而契约发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交往关系中,提倡以规则、制度、文明的方式定义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是各种社会关系良好互动的前提,更看重信任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要想在这一体系下实现融入,新生代农民工必须在生产、交往等方面以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基准,具有契约精神,坚持健康的信任机制和信任体系,而同时认同城市社会价值观念要高于对城市规则的适应,所以着重强调心理契约的建立。
然而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奉行的信任仍停留在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机制之上,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任体系的要求,旧的约束体制逐步瓦解,新的机制未有效建立,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入任重而道远。
4.4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信号效用发挥
面对社会流动的加剧和社会格局的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主观上的向往、行动上的无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对社会融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改变其固化的形象感,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教养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增加他们自身的附加值,并加以综合利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增加参与竞争的资本。新生代农民工如果希望尽快、全面融入社会,就要正视并接受社会竞争的残酷,成长为能够参与社会竞争的主体。因为“只有当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会逐步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断适应市民化的内在要求。”①“已有的研究也表明,文化素质越高的人,越容易融入城市社会。”②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想法,强化其主动接受工作、技能及法律等实用知识的意识,成功实现后既对个人素养与技能的提高有利,又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他们在职业方向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上有理智、清晰的思考,拥有主动融入城市环境,快速适应城市规则的知识与能力,摘掉过往社会给予负标签的帽子。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信号效用的发挥过程,在社会中进行选择或者被选择时,通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给对方充分、有用的信息指示和信号指证,彰显长处,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信号效用发挥至最大化,减少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为信任危机的解决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