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建筑硕士论文 >

城市防护结构及各个组成体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9-03-25 共336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案例分析—平舆县人防工程规划

  笔者有幸参加平舆县的城市人防工程规划,本次论文借助本规划的过程,对人防工程规划的内容给以更详细的介绍、描述。同时分析了对于一个县级城市来说其本身防护的的特殊性以及人防规划的重点。

城市防护结构及各个组成体系

  

  5.1 规划范围、期限及人口。

  根据平舆县中心城区城乡发展的要求,同时考虑上位规划《平舆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本规划期限为 2017 年至 2030 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 2020 年,远期规划至 2030 年,2030 年后为远景规划。

  人防工程的主要控制区域为中心城区,其范围东至现东环路以东约 1350 米处,为古槐街道小刘和小徐社区的范围;南至现南环路以南约 3580 米处,至清河街道南刘和冯寨社区的北部用地范围;西至清和大道以西约 4400 米处,至郭楼镇的郭楼、岳庄和县农场的用地范围。北部则基本以产业集聚区和现北环路为界。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内总用地规模为 61.98 平方公里。规划远期,平舆县中心城区规划人口为 49 万。

  5.2 人防工程防护分类。

  通过对平舆县战略地位的分析,同时结合《平舆县防空袭预案》,平舆县中心城区规划为乙类人防工程建设区。

  5.3 城市防护结构分析。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平舆县的城市布局结构规划为为“一城、十区、中心集聚、六轴”的空间格局。“十片区”指主要由传统城区构成的古槐分区、清河分区、东皇分区、行政新区拓展区、城市新区拓展区、西北产业片区、西南产业片区、东南产业片区、城东分区和城南拓展分区;“中心集聚”分别为位于传统城区的城市商业服务业中心、新老城区交界处新政新区拓展区的城市行政办公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新区拓展区的城市商务市民活动中心和商务中心、和城市东部的市场贸易城市商贸中心。“六轴”为依托城市主干道路形成的三纵三横的城市主要拓展轴线。其中三纵分别为阳城大道(现西环路)、清河大道和陈蕃路—建设街—迎宾大道;三横分别为工业大道—东皇大道、车舆大道、新南环路。

  

  防护片区的划分有如下几个原则:1)结合行政区划,2.)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如河流、水系等),3)根据城市主要开发方向,4)根据道路交通和重要目标分布等。根据平舆县实际情况,中心城区可按照行政区划或自然条件划分防护区。一般情况下,可按照行政区划作为主要划分原则,划分为 3 个防护区,与 3 个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一致,可便于管理。但根据平舆县自然条件分析,古槐街道跨越小清河东西两侧,两侧主要靠桥梁进行联系,桥梁为战时的薄弱环节,一旦桥梁,古槐街道就不能形成独立的防护分区,不利于战时防护,因此防化片区的划分以主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以小清河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个防化片区。根据《平舆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中城市布局结构及自然地理特点,按有利于形成城市总体防护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心城区形成“一核两片区多节点”的人防防护结构。

  一核:新老城区交界处新政新区拓展区的城市行政办公中心及周边商业服务中心为核心防护区。

  两片区:以小清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防护片区。

  多节点:位于传统城区的城市商业服务业中心、新老城区交界处新政新区拓展区的城市行政办公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新区拓展区的城市商务市民活动中心和商务中心、和城市东部的市场贸易城市商贸中心。

  

  5.4 组织指挥体系。

  (1)组织指挥关系:

  平舆县设置县、街道两级指挥体系。战时平舆县人民防空指挥部接受所属地市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的指挥,同时指挥下属两个街道人民防空指挥部。

  (2)指挥体制:

  平舆县人防指挥部设指挥长 1 名、政治委员 1 名、副指挥长 2 名、指挥长助理 3 名。指挥长县长担任、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民武装部长担任,指挥长助理由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担任。平舆县人防指挥部下设组织指挥组、抢险抢修组、疏散组、治安组、消化防化组,物资保证组、医疗防疫组、政治工作组。战时根据防护片区的划分,设置东、西两个街道人民防空指挥部。

  5.5 通信警报体系。

  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是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的基本手段。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障迅速准确地传递和发放防空袭警报信号,建立起多手段的警报报知系统和灵敏可靠的指挥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

  规划期内,逐步建成完整的与战时防空指挥要求相适应的人防指挥通信保障平台,实现通信网络互联互通。

  (2)警报系统。

  ①战时建立以户外音响警报网为主,以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和机动警报网为辅的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

  ②警报站的建设以消除规划区内警报盲区为原则,其覆盖范围为城市建设用地。

  ③单个警报器服务半径为 600 米。

  ④警报器宜结合学校、大型场馆、高层建筑设置。

  ⑤现有固定警报器 6 台。至规划期末,达到 65 台,确保音响警报覆盖率达到 100%。

  

  5.6 人口疏散体系。

  (1)疏散对象与比例。

  根据平舆县实际人口、地域、经济等情况,考虑到平舆县现在的人防工程建设情况,结合《平舆县人民防空袭方案(2018 年)》,确定人口疏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 45%(早期疏散 30%、临战疏散 15%),紧急疏散 55%。早期疏散对象以老弱病残幼和科研人员为主,主要采取自行返乡、投亲靠友方法进行疏散;临战疏散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无业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无“三坚持”(坚持生产、坚持工作、坚持斗争)任务的人员为主,采取集体组织向城区外的乡镇疏散;紧急疏散以人防指挥部、人防专业队和留城“三坚持”人员为主,主要以城区现有的防空地下室、人防工程、简易工事、应急避难场所、避难点进行疏散掩蔽。

  中心城区需疏散的人口数为:49×45%=22.05(万人)(2)疏散人口安置。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为 49 万,早期疏散人员 14.7 万,以投亲靠友为主;临战疏散人员 7.35 万,按照安置接收地每 2 人接收 1 个中心城区疏散人员进行统一安置。疏散人口的安置地区优先选择在平舆县域内交通方便的乡镇及所属的农村,安置地区附近应没有重点目标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设施,并尽量安排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水库河流的上游的原则。综合上述因素,本规划初步设定统一安置人口疏散到距离中心城区 7-15 公里的郭楼、玉皇庙、万冢、庙湾、杨埠、双庙、万金店、西洋店、辛店。

  

  (3)疏散集结站规划。

  根据人口的分布密度和疏散干道的布局来选择,集结站附近应交通方便,便于临时集散人群,每个集结站的服务半径不大于 1500 米,应远离重点目标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设施。疏散集结站的分布密度应与居住区密度相一致。

  平舆县居住用地主要在中心城区中部、北侧、东部,西侧、南侧有大片区域为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内外来务工人员为早期疏散人员,本地务工人员战前将回到城中居住区进行疏散。因此疏散集结站多分布于城市中部、北侧、东部,西侧、南侧分布较少。

  本规划结合城市绿地、学校、客运站设置疏散集结站共 15 处,分别为人民公园、县体育场、舆新广场、陈蕃公园、东皇公园、城东公园、中央(森林)公园、怡馨园广场、兴盛园、城西公园、舆兴公园、平舆二高、太任公园、带状滨河公园等。

  

  (4)疏散干道规划。

  平舆县的疏散干道以主干路为骨架,形成网络状的疏散干道系统。疏散干道、疏散集结站、疏散地域相互配合,形成集合(集结站)—输导(次干道)—疏散(主干道)—安置(疏散地域)的疏散格局。

  本规划确定战时疏散主干道有:(东西向)北环路、工业大道-东皇大道、车舆大道、南环路、绕城南路,(南北向)西环路、阳城大道、清河大道、陈蕃路-建设街-迎宾大道、古槐大道、东环路;疏散次干道有:(东西向)创业三路-五里路、丰产路-解放街-平和大道、文化路、永兴路、黄河大道,(南北向)鸿业大道、德馨路、交通路、园区四路、中原路。

  本次规划对被列为疏散干道的道路提出建设要求,主要是防止城市遭空袭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倒塌造成交通堵塞,影响疏散通行能力。城市建设中应改善重要的交通节点,尽量在其周围设置较大的开敞空间;同时建设一定的迂回道路,保证桥梁中断后主要干道的畅通。

  

  (5)疏散基地。

  疏散基地应选择在城市外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足够的面积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和配套建设,以确保对疏散人口的组织指挥和生活保障。疏散基地是设置在城市人口的主要疏散方向上,用于保障一个或多个疏散地域的场地及设施。战时作为城市人口疏散的指挥中心、保障中心;平时作为防空防灾宣传教育、防护技能训练(培训)场地;城市重大灾害状态下,也可作为城市防灾避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建筑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