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

石门禅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108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茶文化既包含了对茶本身的种植、采摘、炒制、品尝、鉴赏、茶道技艺及用具甚至用水方面的研究,也包括了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茶俗及其所对应的物质载体的研究,还包括了不同类型茶道所表现出的不同类型的茶文化精神,以及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的体现的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在其流传过程中,又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了诸多流派,这些各型各色的茶俗、茶事、茶艺,反哺了茶文化的内涵,提高了茶文化的社会价值。

  (2)禅茶,或称茶禅。两种概念常常被人混淆,其实,两者在含义及所指上并无很大区别。在用法上,茶禅更偏向于禅法精神的描述,就如文字禅、书禅等,而禅茶则更侧重于形容物质方面的茶叶制品。禅茶是指在寺庙中的僧人自行种植、采制、饮用的茶。最初的用途是在参禅念经的过程中提神。后常用于供佛、待客等,最后发展成为寺庙中常用的饮品,也是上佳的赠客结缘的礼品。

  (3)禅茶文化,或称茶禅文化。是由茶文化与禅文化在发展中逐渐融合而成,其功能渐渐演变成一套套庄严肃穆的茶礼仪式,最终成为了禅门中一项重要活动,即禅茶茶道。禅宗在植茶、饮茶方面的推广及茶道美学方面的传播,使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茶文化也因有了禅文化中"吃茶去"、"茶禅一味"等充满禅机的精神氛围而拥有了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合而为一。

  (4)禅茶文化旅游,是指以禅茶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主题,将禅茶发展历史作为旅游景观打造的参考依据,将禅茶茶叶制品包装成旅游纪念品,同时将"茶禅一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旅游活动融合在一起,在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上更专注于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体验的一种新形式的文化旅游。禅茶文化旅游因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禅修体验成就了茶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2.2 理论基础。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在 1987 年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在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34].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加深,人们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了社会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迎来了高速成长期,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急功近利导致的过度性、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所导致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危害到我们以及我们下一代的正常生活。旅游业在很大一部分上依赖自然环境生存,但是在缺乏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的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开发下,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难以修复的损害。

  旅游业的发展,应该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尽量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造成破坏,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开发、重复开发。而文化旅游业,在文化的发掘上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文化内涵本身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文化产能不至于枯竭,源源不断的创造出相应的社会价值。

  2.2.2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可追溯到 1912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他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的发展存在生命周期,而创新就是促使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新的循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市场,而生命周期也同样存在于旅游产品中,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35].

  一般而言,创新理论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涉及观念、内容、信息资源的创新等方面。而特色茶文化旅游,如禅茶文化旅游,正是对茶文化旅游及佛禅文化旅游的创新型应用。

  2.2.3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理论是由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定义为"企业为消费者创造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活动".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分为产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阶段,体验经济阶段四个不同的阶段[36].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体验经济最终将取代或已经取代服务经济,成为当今经济形态的核心主导。随着体验经济理论的深入发展,旅游者对获得自身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的需求愈发强烈。旅游业,因其新颖性、差异性,天然有着体验经济的基因。文化性既是旅游业的灵魂,也是体验经济的核心。所以,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注重体验性的特色文化旅游恰逢其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最好时机。

  2.2.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 1943 年首次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上、安全上、情感与归属、受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五个不同需求层次。一般来说,需求满足的顺序是由低到高来逐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以后,对于参与性、体验性更强的旅游需求也迅速产生[37].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产品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安全条件下,应该进一步设计出对应不同需求层次的相关禅茶文化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各类型游客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多样化需求。

  3 石门禅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

  SWOT 战略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在上个世纪提出,主要包括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威胁分析,及针对以上分析所做出的战略等。对于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及发展而言,SWOT 法经常使用来帮助旅游产业进行战略选择。在对相应旅游项目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展开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最大化发展其优势、修补其劣势、利用其机遇、化解其威胁,进而制定出最优战略组合。

  本文的 SWOT 战略分析主要面向石门各方面资源状况及禅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等方面,目的在于针对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开发广度、深度不足等问题,通过SWOT 战略矩阵的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理论,指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战略发展方向。

  3.1 优势分析。

  3.1.1潜在旅游客源丰富。

  随着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枝柳铁路、石长铁路在石门交轨,以及宜张高速、宜来高速、安慈高速、S308、S304 等干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石门公路铁路完成了纵横交贯,石门旅游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基础支持。在以常德、张家界为主轴的旅游协作框架内,石门东临常德、长沙,南接桃花源、张家界、凤凰,西接鹤峰、来凤、恩施、龙山,北通五峰、长阳、宜昌,处于大湘西旅游圈、大三峡旅游圈、洞庭湖旅游圈及楚文化旅游圈、巴文化旅游圈多重交汇点[38].

  (1)石门作为"张家界国际旅游圈"和"大三峡国际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有利于连接和承载大湘西、大三峡旅游圈的发散客源,随着与各景区良好对接关系的建立,石门将吸引和接收来自周边几大旅游区的辐射性客源。

  (2)据 2010 年与常德和张家界对比的统计数据,石门 2010 年的旅游接待总量仅是常德市的 1/70、张家界的 1/100.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石门旅游发展与常德、张家界和三峡的旅游客源市场有较大关联性,因此,从他们的市场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未来石门的旅游市场空间广阔,客源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3)此外,在来湘的外籍游客中,日本及韩国游客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张家界及长沙市、湘潭市等,石门则位于这两大旅游圈的中点位置。而石门独有的禅茶文化,正是日韩茶道的起源,随着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完善,相信"禅茶祖庭"的文化品牌将对部分对中华文明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日韩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长途出行主流选择的背景下,独特的禅茶文化及宗教文化旅游将吸引广大海内外的大量茶文化爱好者及宗教信徒。

  3.1.2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石门由于其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历史,自古已来就有"蛮夷"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由于其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各级统治者常以"不治治之".石门在历史进程中曾归属不同郡县,西周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西晋属天门郡澧阳县,南朝陈代由天门郡改称石门郡,改澧阳县为石门县,而正式有石门之称,迄今已有 1700 多年[39].

  石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渫水、澧水河畔 6000 年前的遗址遗迹,证明了这里形成过早期的农耕文化[40].有着以夹山寺为代表的"禅宗、禅茶、禅隐""三禅"文化、以添平土司衙门为代表的土家文化、以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青铜打击乐器,"巴人编钟"、"錞于乐舞"的虎纽錞于为代表的巴楚文化、以陈振亚、王尔琢、红二方面军遗址旧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还有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第五大民间传说的"桩巴龙传说"等,使石门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

  深厚的人文资源及历史底蕴,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的创意灵感,同时也有利于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文化灵魂的塑造。石门有矿都、桔城、茶乡之称,具有丰富的旅游商品。高山茶叶、石门蜜桔、石门奇石、中国岩刻画、节节高玉米乳饮品、竹木制品、山野菜、中药材等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具备打造特色旅游商品的价值。

  3.1.3自然生态资源独特。

  石门宛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湖南北部,素有"湘西北绿谷"、"天然氧吧"之称,石门也是武陵山区往洞庭湖平原延伸的地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北地区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海拔两千多米,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主峰距离洞庭湖约 100 千米。石门气温温润,雨量充足。由于地貌特殊,光照、温度、降雨地域差异性明细,使得石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繁多的动植物品种。

  石门自然资源品种齐全、品位较高。温泉、避暑、漂流、峡谷、瀑布、溶洞、奇泉、高山、平湖、鸟岛、桔园、茶山等一应俱全,与宜昌、张家界、怀化等地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性。新潇湘八景之一的壶瓶山,作为全球最重要的 200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以原始生态著称,区内有华中地区最伟岸的峡谷群,壮观的飞瀑群,宜人的高山茶园,珍贵的珍稀动植物基因库、避暑胜地和华南虎活动的踪迹。石门热水溪温泉属高硫温泉,无论是从水温、水量,还是医疗价值考虑,都是华中地区最好的温泉[41].其自然生态资源的丰度和疏密度,利于旅游开发中的科学布局和整合,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生态疗养度假旅游产品。

  3.1.4植茶产茶环境优越。

  石门森林覆盖率高达 66.8%,土壤富硒锌磷等微量矿物元素,给予了茶树近乎原生态的生长环境。茶区因昼夜温差大及湿润的空气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具有发展优秀高山云雾茶天然环境。这使石门成为了湖南省两个优质茶叶生产绿色三角区域之一,也是《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划定的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

  石门以壶瓶山、太清山、白云山山系为中心种植茶树,超过 8000 公顷的高山生态茶园,多种植于海拔 600 到 1200 米之间,天然无污染,具备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条件[42].白云山、渫峰、东山峰、壶瓶山等茶企和产茶基地,出产的茶叶富含锌等微量元素,连续 10 年通过 IMO、NOP、COFCC、JAS 等有机认证[43].

  特别是石门东山峰茶场,由于海拔约 2000 米的独特优势,其所产茶叶 EGCG 含量高达 0.8221%,为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抽样调查全国 39 个地区所得到的最佳数据。

  3.1.5植茶制茶历史悠久。

  石门有着悠久的植茶历史,西晋《荆州土地记》记载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唐代有着茶圣之称的陆羽所著《茶经》记述有:"茶之出,峡州上",其中所述的"武陵七县"和"峡州"即包括了现在的石门[44].中国最早记载炒制青茶的记载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门所著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而北宋《茶录》曾记载石门夹山的石门"拧」茶"为皇室贡品,在由唐至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拧」茶一直被列为皇室贡茶中八大名茶之一[45].唐宋时代出自石门夹山寺的禅茶文化更是远传海外,在海内外各地开枝散叶,成为了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文化遗产。

  清末时期,茶商卢次伦创办"泰和合"茶号,出产"石门宜红"功夫茶,远销海外,出口英、法等国,列中国红茶第二。其分号分庄跨湘鄂二省,有百余艘运茶船,近千匹骡马。同时还铺设了壶瓶山到津市、五峰等地的青石板茶马古道500 余公里,部分古道沿用至今[46].1951 年,政府在石门建立了国营茶厂,收购湘西、湖北等地的茶叶,在石门生产加工后销往国外。

  3.1.6禅茶文化源远流长。

  (1)唐咸通十一年(公元 870 年),高僧善会和尚在石门夹山创建夹山灵泉禅院,禅宗久负盛名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正是他在禅修中所悟得[47].这一"夹山境"也成为了五代禅宗中最具代表性的禅宗境界。"夹山境"不仅仅描述了夹山的自然风光,更是代表了夹山的禅茶之境。善会住持夹山十余年,学法者云集。石门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

  (2)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 1111-公元 1118 年),高僧圆悟克勤住持灵泉禅院,其弟子将其在夹山的"唱说"记录整理,编著了 10 卷本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即时后世所称的《碧岩录》。圆悟大师独特的思想精义及传法方式,形成了夹山寺独有的碧岩禅风,碧岩禅学缘起于此。《碧岩录》被誉为禅宗"宗门第一书",成为了中国禅学的主要典籍。后来,《碧岩录》东传日本,启发了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使他们成为了日本禅宗先驱者,对中原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3)日本当代禅学家秋月龙氓在《禅海珍言》中,以"茶禅一味"为标题写下了一则关于善会和尚的故事,故事说善会和尚喝完一碗茶之后,又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时,善会突然问到:"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不知如何作答。秋月龙氓认为,这则公案便是闻名天下的"茶禅一味"最初的史迹[48].

  所以,善会大师的"夹山境",不仅仅描述了夹山"茶禅"之境界,也奠定了"茶禅一味"的基础。而圆悟克勤大师以禅宗的思辨来体味茶的无穷滋味,挥毫写下传世的"茶禅一味",正式提出了"茶禅一味"理念。这一理念,造就了石门夹山的茶禅文化,也引导了日本茶道的奠基。自此,湖南石门夹山作为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成为了誉满东亚的茶禅祖庭。

  3.1.7茶节庆活动初具规模。

  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在夹山修建生态游道,开辟千亩禅茶园,建设禅茶文化广场,建设禅茶文化产业园,整修禅茶古街和碧岩长廊、碧岩牌楼,兴建祖庭禅茶院、善缘茶庄,开发茶道源头碧岩泉,正在形成禅茶文化展示与研究、禅茶文化传承与传播、禅茶文化体验和学习,禅茶品饮和购销,禅茶园地观赏和休闲的茶旅一体化产业链条。成立了湖南禅茶一味茶业公司,并与中国茶业商学院联合在夹山成立了茶业商学院夹山分院,建立禅茶研学旅游基地。此外,夹山寺正在组建茶业银行,征集全国各地的好茶进寺庙封藏,同时举办了"千年禅茶论坛"、茶禅之春等一系列活动。

  自 2003 年,石门县连续举办了十三届"茶禅之春"茶文化活动,其中 2004年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了"挑担茶叶上北京"活动、并在天安门向国旗班旗手敬献茶叶;2005 年以后相继在长沙举办了"湖南石门茶文化高峰论坛";"石门茶叶国际品茗会"、"石门茶醉潇湘"等等大小茶事活动;2011 年,承办了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活动闭幕式;2012 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台湾、湖南石门"日月潭中水、壶瓶山上茶"茶文化活动,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城市 1+1》栏目播出,影响很大。2015 年,石门县又在夹山举办了国际禅茶文化论坛,邀请了 8 个国家和地区的茶人、茶商和茶文化界专家,大德高僧参加,确定了夹山禅茶祖庭的地位。石门县茶事活动常办常新,名声远扬。同时,《夹山茶醉》、《请喝一碗石门茶》、《品茗赋》等一大批茶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也提高了石门茶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石门各类茶节庆活动现已初具规模,通过文化、品牌的造势,为茶产业发展赢得了市场潜力。各类禅茶文化活动的成功举行,推广了禅茶茶道,传递了"茶禅一味"的禅门精神,也推动了石门禅茶文化与石门旅游文化的结合,有力的促进了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此外,石门各地开始相继建立了一批特色的茶馆、茶楼等,这些茶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不但为茶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茶文化节旅游增添了新的旅游项目,丰富了茶文化节的内容[49].

  3.2 劣势分析。

  3.2.1多重文化发掘融合不足。

  旅游的吸引力来自于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差异性,开发旅游产业,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才能不断提升文化旅游自身的竞争力[50].茶文化旅游的开展也同样如此,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石门来说,仅仅对禅茶文化单独进行开发远远不够。

  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茶文化资源与其他各类型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过程[51].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跨文化的结合,就会产生新的旅游文化。然而,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在目前的发展的过程中,尚缺乏禅茶文化与本地其他自然及人文资源的融合,没有形成完整的融合多种旅游资源的创新型旅游产品。

  3.2.2区域间茶旅资源整合不足。

  目前,石门禅茶文化旅游景点还只局限于夹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部及其周边市镇的开发,没有形成相关旅游产业区域内外的联合发展。距离景区较远的东山峰、白云等周边区域同样也是茶产区,它们并没有搭上夹山寺禅茶文化旅游的主线,其自身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处于独立分散状态[52].整个石门地区和地区外茶产地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并没有产生关联,区域间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

  3.2.3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石门的茶园按建立年代可分三个类型。70 年代建立的茶园占现存茶园面积近 50%,属于常规丛植茶园,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管理,产量低且茶叶品质差。

  80 年代建立的密植茶园,占现存茶园面积的 30%,由于种植过密又缺乏修剪,造成严重的落叶问题,影响了产量和品质。90 年代以来新建的密植茶园,生产的茶叶品质极佳,是名优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规模较小。同时,石门年产干茶基本上是初制毛茶,但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设备不配套等原因,年精制加工总量不到 1000 吨,极大的限制了石门茶产业的发展空间[53].

  更为严重的是,当地部分茶农为了追求暂时高产,重施速效性氮肥等化肥,致使土壤酸化板结。自上个世纪出现化学农药起,部分茶农为图方便,开始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又未能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采茶作业,致使成品茶农药残留严重,环保检测通过率低,影响了石门茶产业的对外出口贸易。

  3.2.4顶尖茶叶品牌号召力不足。

  石门茶叶品牌的杂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石门茶叶企业各自经营,缺乏区域性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中国十大名茶的调查榜中,昔日千年不断的拧」贡茶了无身影。在国内高端茶叶排行榜上,由石门生产的茶叶品牌寥寥无几,与石门热闹的茶叶生产制造形成了鲜明的落差对比[54].同时,石门茶企经营分散,缺乏对石门的茶文化、茶品牌的推广普及,缺乏强有力的名茶品牌支撑,缺乏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

  3.2.5禅茶文化品牌吸引力不足。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在体验经济和文化旅游盛行的大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而石门虽然在海内外的禅茶学术界有着较大影响,但受到石门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理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突出等因素的影响下,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现在仍处于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还不能与国内一些已经相对成熟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相比。在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时缺乏竞争力。简言之,石门禅茶文化旅游没有充分挖掘潜在客源,对禅茶文化品牌的的开发力度不够,尚未能在庞大的茶文化旅游者中形成有竞争力的口碑。

  3.2.6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满足基本的食宿、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后,将逐步产生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等高层次的需求,而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往往能直观的决定游客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从而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在石门禅茶文化旅游中,还未建立专门对于禅茶文化旅游服务人员的管理机制,缺少对从事禅茶文化旅游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同时,游客在体验文化旅游时开始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不能只依靠游客自身的领悟,还需要专业导游服务人员的引导和讲解,目前,石门还没有针对不同游客需求而专门设计的旅游解说词及禅茶文化旅游线路的专线导游词,一定程度上提现了旅游服务人员专业程度不足的现状。

  3.3 机遇分析。

  3.3.1交通完善与常德经济崛起。

  石门位于省会长沙与张家界中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交通最大端口,是大部分游客从陆路进出湘西、张家界的必经之地。随着近年来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的不断延伸拓展,石门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也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

  此外,随着常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石门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与常德、张家界城市群的联系,并继续推进与相邻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力争在常德与张家界城市圈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起到承接作用,实现石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经济支撑。

  3.3.2国人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健,更倾向于追求能获取更多文化体验的文化休闲旅游。而禅茶文化旅游因其神秘的文化属性,正符合当今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的需求。这种旅游观念的转变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此外,随着近年来黄金周的改革及"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公民的出游方式,本地旅游市场开始火热,这对于近程出游客源量充裕的石门来说,是良好的旅游商机,也是石门发展禅茶文化旅游的市场机遇[55].

  3.3.3政府对文化旅游的大力支持。

  (1)2009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0 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国家和政府这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能让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2)同时,石门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建设格局,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意见》、常德市人民政府《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都为石门成为大湘西对接大三峡的桥头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使石门旅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56].石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推进夹山寺、壶瓶山,闯王陵、皂市水库等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扩大温泉度假、土家文化、橘乡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同周边省份联合包装推介,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在常德市、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景点和景区。

  (3)近年来,石门财政开始向旅游业倾斜,拨出各项预算用于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规划编制、品牌创建、宣传促销、商品开发、行业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等。不仅如此,国土、住建、交通、扶贫、环保、新农村等规划项目也开始进一步整合资源,整体联动推进石门旅游的改革发展[57].同时,石门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对接瑞士环境卫生署、香港巨人集团、斯诺斯集团、珠海九州集团、北方集团、省矿业公司、澧水公司、常德市经建投、农建投等知名企业,加大对旅游大中小项目的引进,以带动石门经济的整体发展。

  3.3.4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也成为了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完善发达的现代通讯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加快推进石门禅茶文化旅游进程的捷径。

  (1)石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构建现代信息网络,优化现代通讯网络设施,提高容量时效,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参与联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广覆盖、高效能的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移动办公、远程教育、异地医疗等新兴服务业态。

  (2)石门可以顺应潮流,借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引入智慧旅游等概念,打造与网络实时对接的智慧城市、智慧景区。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配套建设,将石门禅茶的文化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即时对外发布旅游资讯,开展网络营销。利用新媒体宣传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宣传手段,与网友互动,快速的积累口碑,聚拢人气,这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景区景点所无法做到的。随着未来游客对网络依赖性的不断加深,越早开始注重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的打造和维护,就能越早在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占得主动权。

  3.4 威胁分析。

  3.4.1茶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始兴起茶文化旅游。上海自 1994 年起开始每年一届举办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每年一届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福建省的安溪茶文化之旅;云南普洱市的茶马古道之旅;湖南安华的黑茶文化节等等。茶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正在日益激烈化,各个具有茶文化发展基础的景区也在积极谋划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在茶园面积、产茶规模、植茶制茶科技含量、禅茶文化旅游商品、禅茶文化品牌、禅茶营销以及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国内外众多名茶产地及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竞争威胁[58].

  3.4.2旅游业与经济水平相掣肘。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联系。经济发展将拉动旅游产业地位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反之,二者则相互掣时。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好旅游,需要不断更新基础建设并不断维护服务设施,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才能负荷起周期性的投资和建设。

  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也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层面,实际情况往往涉及政策法规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来自企业本身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但不论来自哪个方面或层面,一旦其发展水平无法跟随上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脚步,都将会成为阻碍旅游发展的外在因素。

  3.4.3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也面临这个威胁。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扶持旅游业,许多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了主导性或支柱型产业。纷纷加大对旅游的扶持力度和增加经济投入,这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如生态资源地的大量旅游者的涌入,超过了其本身的承载能力,生长期的幼苗受到伤害,成品茶树的枝叶受损,游客的生活垃圾超出清理负荷等[59].如果再出现经营者疏于管理的情况,就会形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所以,开发和保护不当,会使得不可再生的旅游生态资源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

  3.5 SWOT 战略矩阵。

  根据上述分析,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突出优势为植茶制茶历史悠久、禅茶文化源远流长等,突出劣势有多重文化发掘融合不足、区域间茶旅资源整合不足、顶尖茶叶品牌号召力不足、禅茶文化品牌吸引力不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劣势较为明显,影响较大,解决需求也较为迫切,在制定战略时,应当优先考虑弥补劣势,解决现存的问题,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突出的机会有交通完善与常德经济崛起与政府对文化旅游的大力支持,突出的威胁为茶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会远大于威胁,在制定战略时应当以抓住外部机遇为主。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劣势因素。

  综合以上数据,进行战略矩阵分析(表 3-1),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应该采用WO 战略,即扭转型战略。通过弥补内部劣势,促成外部机会的实现,同时也以外部机会为契机,进行内部的升级换代。最终实现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优先考虑针对石门禅茶文化旅游的劣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解决问题、弥补劣势为目的收集信息。在提出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时,应以扭转型战略为主要方向,以弥补劣势、抓住机遇为核心提出解决方案。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国茶文化论文
返回:旅游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