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广义的会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展览会、会议、节庆活动、赛事活动等。而狭义的会展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公司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s)、协会会议(Conventions)和展览(Exhibitions)。通过整理与归纳,国外对会展业的相关研宄较为成熟,基本上涵盖了广义会展和狭义会展两个范围的相关内容,学者们通常将某个城市或地区的会展业及其关联带动的产业作为研宄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研宄方法对会展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会展目的地选址以及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与动机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而国内会展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区域会展业发展以及会展空间集聚等方面。
一、国外会展研究综述
(一)会展业带来的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会展业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极强,一个区域会展业的繁荣能够有力盘活该区域住宿、通讯、餐饮、交通、金融以及其他相关的特色行业等,并且能够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尤其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后迸发出的经济影响力引起了人们对会展业的关注,因此对会展业带来的经济影响相关研究成了国外会展研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对会展旅游的研究占据了相当地位。
Oppermann指出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一个最兴旺的组成部分,会展旅游的组团规模大,团员的消费档次高,而且每次会展旅游的停留时间较长,季节影响还小,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Braun、Burgar以及Lee等学者也都一致认为会展旅游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5.7].Braun还进一步指出会展活动带来的总体影响力要远远超出会展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会展活动的产业关联性极强,其每一美元的花费都会引起更为广泛的经济带动效应,直接影响到零售、住宿、餐饮、交通、娱乐、商务和社会服务等部门。如果算上会展业在这些部门产生的间接收入,会展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当是会展本身的2?3倍。Lee更是强调会展旅游不但有利于会展举办地的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回头客和口碑效益能够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会展中的大型活动,尤其是像奥运会、世界杯之类的体育活动,虽然持续时间只有短短几周,但其影响会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政治影响,其中又以经济影响最为直观。Choong-KiLee指出对于那些主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城市、地区和国家而言,大型会展活动是产生丰厚经济收入和为主要经济效益做出贡献的重要来源[8].
Paul则认为大型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国家收入和外汇收入,还可以带动包括酒店、餐饮、机械和设备的租赁服务、航空运输以及零售商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9].但Ayele也指出对大型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必须采用结构严谨的研究方法,否则大型会展活动的经济影响水平很容易被高估[1.].Dwyer则提出如果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会展经济影响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产业之间发生的互动关系,就容易忽略会展对举办地经济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会展对提高举办地生产总值和就业的影响被夸大1“].Johan认为就大型体育赛事在推动旅游人流量增加方面而言,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大型活动参与国、主题类型以及举办时间是否为淡旺季的影响[12].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也有许多国家申请和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所投入的成本远远超过大型活动所带来的好处。
鉴于会展业能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寻找会展业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原因的相关分析成为了研宄重点。其中定性研宄方法主要有概念框架、描述性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例如Hiller提出的互动机会模型[13]、Kasimati提出的乘数概念[〗4]等;定量研宄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及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判别分析、联合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Braun可谓是第一位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法测算会展经济影响的学者,利用乘数和产业关联的方法去估算会展业产生的经济影响。Kim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会展业的产出、就业、收入、税收和进口等指标对韩国会展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比较了会展业与其他出口业的乘数效应、创汇率和替代效应,最终得出会展业是高产出行业,对韩国经济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15].为了验证这个结论,Kim在2009年又再次评估了会展业的经济影响,确定了会展业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Arnault通过分析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在准备和执行阶段的费用支出及其对萨克森州整体经济产量、就业、增加值、发展潜力的影响来研宄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Gelan则指出估算会展业的经济影响应排除与会展无直接相关的因素,包括人员、收入、支出等[17].而Dwyer提出了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去估算会展业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通过综合考虑会展业及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评估。
(二)会展目的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会展业的发展在为会展举办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提升举办地的形象与知名度。Lee通过评估模型评价了世界杯对韩国旅游形象的影响,得出世界杯提升了韩国的旅游形象,大力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了影响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Crouch和Louviere也指出得益于会展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方政府都采取政策支持、项目推荐等各种方式来支持当地会展旅游的发展,而在会展旅游全球性迅速发展的同时,会展举办地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19].Oppermann指出会展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活动,会展参与者和旅游者通常不参与会展地点的选择,而会展组织者在会展选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Clark、Evans和Knutson同样认为协会会议策划者在会议组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本行业的专家且掌握了相对更多的信息,在会议城市最终选址决策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对会议城市有着分化的形象和意向[21].Robin则分析了会议和展览组织者对会展举办标准的差异[22].了解会展组织者如何选址有助于会展目的地有针对地发展会展业,有利于会展业在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会展目的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是会展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会展目的地选址的研宄主要从实证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等来总结归纳出会展目的地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GoF和WZhang将会展目的地选址影响因素分为会展设施因素和目的地因素两大类Crouch和Louviere则构建了会展目的地选址过程的概念模型,提出了会展选址过程可以分为会展前计划、可选会址分析、会址决策、会展举行以及会后评价这5个阶段。Lai通过对澳门亚洲博览会的研宄,分析了参展商和参会代表对目的地的不同选择,并将其所选择的重要性属性分为专业会议服务、额外会议机会、会议配套服务、住宿、成本和形象等6大类。虽然学者们对会展目的地选址的研宄不尽相同,但基本上一致得出了会展目的地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会展设施、目的地可达性、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目的地形象以及吸引力等,区别主要在于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不同。
Hu和Hiemstra指出价格是会展目的地选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组织会展的相关部门应将价格策略作为会展目的地选址竞争的关键[24].Crouch和Louviere通过对澳大利亚会展业选址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样得出价格是会展目的地选址首要影响因素的结论。Fortin和Ritchie以及Alkjaer则都认为服务质量是会展目的地选址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5_26],并建议会展举办地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质量,既能保证会展的顺利举办,又能提高会展举办地的形象,从而吸引旅游者再次旅游以及拓展潜在市场。Eddstein和Benini以及Qu则认为会展设施和目的地可达性是会展目的地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27_28].
而Oppermann对15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比较,认为会展设施、客房住宿供给和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会展规模的差异对会展目的地选址标准具有显著差异,且是否具有会展举办经历也会影响会展目的地选址。
会展目的地选址的研究也有一些受到了其他理论的影响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其中”新经济地理学“中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会展目的地选址的研究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形成机制包括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等,JinX和Weber K关于集群对于展览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集群可以解释展览目的地吸引力的空间分布,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方法,测度了展览业中的集群效应[29].
(三)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和动机的相关研究
会展活动成功与否重点在会展活动的主题、目标、设施、交通等内容)于会展活动的服务对象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及能否满足会展活动服务对象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说研宄会展活动服务对象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能够针对性地组织高效的会展活动,从而让会展活动带来庞大的人流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机遇。
Witt提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_、Ryan C提出的零售模型[31]以及Breiter[32]提出的运用重要性一绩效理论等等都对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进行了预测研宄。Var认为了解会展旅游者的参会过程将有助于会展组织者和目的地营销工作者预测参与会展的人数并制定出相应营销策略[33].Crompton指出参与会展活动的动机包括逃避、兴奋或激情、事件新奇性、社会化和家庭团聚等5类Severt则将参与会展活动的动机因素归纳活动与机会、关系网络、受教育机会、目的地可达性和产品与交易等5个方面UmS和SonmezSF则认为仅仅分析参与会展活动的动机因素是不够的,限制因素比动机因素对决策是否参与会展活动的影响更大[36-37].Zhang指出费用支出成本(如交通费、住宿费和汇率等)和时间机会成本(如放弃参与会展活动的机会进行其他活动等)是参与会展活动的两大限制因素,并指出一个会展是否成功依据的是举办的会展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38].会展活动(主要指商业性质的会展活动)的服务对象大致可分为参展者和观展者两类,由于参展者和观展者在会展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两者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和动机也都不同。
Smith将参展者的参展目标分为包括参观新产品、寻找新的供应商、观察产业发展趋势、教育和培训自己的员工等内容的非购买性目标和以购买决策甚至下单购买为主的购买性目标两大类[39].Tanner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参展者的目的分为推销型与销售型,其中推销型包括了展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吸引消费者、增加媒体曝光率、强化公司形象等,销售型包括了联系关键顾客、寻找新顾客、获得产品订单并与其他参展者进行接触和交流等[4.].Rice和Almossawi也采用因素分析的研宄方法提出了参展者的不同目的,将参展目的细分为竞争/咨询活动型、市场开发型和销售型,其中竞争/咨询活动型包括了跟踪竞争者并收集竞争者的信息、寻找新的客户、开展市场调查以及与老客户进行互动,市场开发型包括强化公司形象、推销新产品,销售型则是在现场直接进行销售[41].
Munuera和Ruiz指出无论是小型消费展还是商业展览,观展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拓展人脉和寻找供应商,而发掘新产品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因此举办展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引发商业活动[42].Godar则将观展者分为了现实购买者、潜在购买者和非购买者三类,还对每一类观展者的动机根据长期与短期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并依据每一类观展者的需求向参展者给予了不同的对策[43].Breiter和Milman通过调查问卷观展者的参观理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参观理由构成按照比例依序分别是机会网络61.1%、学习新产品47.1%、展览者品质40.2%、展览所在目的地37.3%、先前经验36.4%、继续学习的机会28.3%、展览者数量22.5%以及其他11.2%144].Bongkosh和Judith的研宄结果则显示观展者参与会展活动的动机与目的主要包括获取购买资讯、有吸引力的主题、媒体报道的鼓动等[45].
二、国内会展研究综述
(一)城市或区域会展业发展相关研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会展业的发展也是从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一线大城市开始,随之扩大到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展这一新兴产业能够反映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综合经济水平以及促进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发展等的特质。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会展研宄也多从城市或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宄等方法来分析会展能够给城市或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城市或区域如何培育和促进会展业的发展来获得更高的价值等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可分为经济影响、产业发展和竞争力三个方面。
1.会展经济影响相关研究
周常春以昆明旅游交易会和杭州旅游交易会为例对城市会展业产生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了对比研宄,指出旅游交易会在两个城市都表现出对住宿业的显著经济影响且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商务型旅游客人146].李彦丽和张葳则借鉴份额转移法、相关乘数研宄成果以及经济竞争指标稱合分析方法等研宄得出了 2007年津洽会对天津市宏观经济、产业带动以及经济发展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包括产业带动系数达到1:4.7,每增加1元投入量就能创造3.19元的综合效益,对天津经济发展的竞争力预计将提高近2.79倍等,从而得出了会展的举办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动力催化作用的结论[47].
罗秋菊等以广交会为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法来评估广交会对广州市的经济影响,推算出一年两届的广交会的经济带动效应占广州市全年GDP的3.96%,并得出了参与者对广州的经济拉动作用依次为采购商、参展企业、参展个人、承办方、交易团,广交会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依次为商务服务业、住宿业、批发和零售商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餐饮业等以及拉动效应最小的产业部门如印刷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建筑业等的结论[48].
胡平和杨杰通过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指出上海会展业经济拉动效应为184,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品牌国际展的经济拉动效应更为显著,并且展览会对展览搭建公司和住宿餐饮业有很大的经济影响作用。
学者们以成功的会展实例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会展给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也验证了会展这个绿色的朝阳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国际大型活动的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学者们带来了大量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研宄数据,极大扩展了对会展经济影响的相关研宄。
姜同仁和钱杰用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往年奥运会对主办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京津冀“地区将产生积极的推动效应,主要表现在刺激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地区影响力三个方面【49].张学良通过对往年世博会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相关分析,总结出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果因关系、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三种模式,并指出世博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综合效应、牵引效应和联动效应这三个效应来实现的[5G].徐蕾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具体分析2010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的影响,指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会成为上海经济的强大助推器,促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拉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联动发展,还能带来上海城市知名度提升、居民素质提高、生活环境优化等无形效应.
2.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自我国会展业发展起步至今己经成为我国会展业占有绝对地位的核心城市,这三个城市无论从展馆建设、产业集聚、市场环境等的硬件条件,还是从政府支持、人才资源、推广营销等的软件条件均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学者们对会展业的研宄,尤其是对会展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研宄也多以这三个核心城市或以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会展集聚区域为对象进行。
刘婦、符纯洁和韩雷以”钻石模型“作为基础理论,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七个会展城市的2002-2008年会展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探讨各大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最终结果表明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人力资源充足程度、会展业市场竞争环境、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三大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52].刘春济和朱海森从政府、市场和企业等角度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产业的合作策略,提出区域会展产业应当协调发展的观点[53].张娟通过对会展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54].
杨越在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法估测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整体经济影响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比较2008年奥运会投资对北京相关产业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了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GDP、就业和涉及的核心产业的影响刘大可和李美以北京的展览市场为研宄对象,分析了展览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得出展览会对举办城市具有多个层面的经济影响,既包括由展馆和组展商获得的直接收入,也包括因展览会的举办而带来的搭建、装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收入,除此之外还包括因展览会而促成的本地产业的贸易以及由展览会而带来的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且展馆的收入能够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1:8的扩散效应[56].王轶等通过对首都会展业与区域经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首都会展业对区域经济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零售业、旅游业和就业等方面有明显的驱动效应。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当地会展业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会展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57].
胡斌和王春雷结合实际,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会展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8].谢丽佳和郭英之通过采用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模型(IPA)的研宄方法,对上海会展旅游的26项感知项进行了评估与总结,从而为上海会展业未来工作重点和营销资源配置提出了参考建议[59].谷永芬和龙小雨指出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会将使长三角区域经济串联起来,推动区域内部从浅度合作到深度合作,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并将有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改变当前的产业同构现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同时加快区域内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整合,形成良性循环。
李铁成和刘力在对广州会展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广州会展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提出了针对广州会展产业发展的六大策略[61].
3.竞争力相关研究
一个产业在某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以及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发展某一产业均是建立在这个产业是否具有优势竞争力以及这个城市是否拥有发展这个产业的基础上的。同样,会展业的发展与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竞争力也是密切相关,而城市的竞争力与会展业的竞争力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表现极为明显,这些城市会展业的发达与城市竞争力的独特优势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对会展竞争力的研究离不开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事实上学者们也多以城市为立足点来评价分析会展业的竞争力。
赵秀芳和赵萍通过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城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区域交通及地理区位、场馆设施建设等六大方面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62].胡平从我国各省区展览馆位序和经济适应程度着手,引入展馆位序比和展馆经济比,采用四象限法把我国不同省区的展览馆发展分成竞争潜力大一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大一幵发不足型、竞争潜力小一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小一开发不足型等四种发展类型,并从提升区域会展竞争力的视角提出了相应对策[63].王述珍、庾为和李智玲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城市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构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会展竞争业绩、内部资源条件、外部产业支持等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164].马勇和陈慧英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构建路径进行分析,构建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大层次组成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打分及各项指标权重计算,最终得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进行等级划分[65].孙玲和林辰提出会展业竞争力主要受经济环境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环境竞争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大城市会展业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强化经济环境竞争力优势,拓宽外资渠道,并增强会展与旅游之间的协调性,大力提升会展业竞争力[66].
张俐例、周丽丽和庞华以加拿大学者提出的GEM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构建了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并在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相应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研宄方法获得关于广州会展业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定量论述了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状况[67].卢晓对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指出”企业机构“、”竞争和战略“ ”会展人力资源水平“、”会展企业创新能力“等指标得分较低,是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建设大型场馆、强化产业扶持等相应措施_.
(二)空间集聚相关研究
在空间结构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等重要理论的引导下,学术界将经济现象与时空思维相结合,在不同时间、空间断面上对现象的规律变化与差异比较进行较为深刻的系统分析,旅游业、会展业等均是具有典型时空集聚特征的经济活动。
朱华友对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认为其形成机制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69].
路培聪采用地理分析手段和GIS技术方法对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年内、年际分布和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发展呈波浪形递增的趋势。在年内分布中游客数量变化的幅度总体较小,并在2月、4月、7月、10月出现高峰,最终呈现为”双M“形曲线,充分体现了旅游发展的周期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在空间分布方面,游客数量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呈现为”W“形并有向”U“形转变的趋势,而且游客数量展现出地理集中程度不断提高、省际差异逐步扩大并向东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柴寿升、鲍华和常会丽基于产业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将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功能支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等,并通过定量评价,发现青岛各区市的展览、会议和节事三类业态各具优势,由此提出通过空间功能整合布局,形成”一区四园多节点“格局的观点。
朱海森以德国和香港会展业空间布局的经验为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会展业布局的前提条件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重要观点:会展中心城市的布局需考虑综合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注重城市产业特色,大力发展专业性会展,创造有品牌的会展产品;会展业发展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大型会展中心布局需规范的科学论证[72].付桦借鉴海外会展产业发展经验,提炼和总结出会展产业布局的区位决定理论,并预测了长江三角洲未来会展产业的空间格局走势[73].王云龙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为例,提出会展经济的空间运动形式主要源于离散力和吸引力,空间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会展场馆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而饭店、专业人才等生产要素依次聚散。空间运动路径是由大城市市区到市区外围地带,形成中心至外围的合理布局。翻航和田金信基于不平衡和发展理论产业布局原理,论述了影响现代会展业布局的新因素,提出了会展业未来发展布局的创新模式[75].张谈和郭英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计量分析检验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因素,得出城市级别、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等要素是影响会议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对外幵放程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76].彭学强和王捷二通过对我国专业性展览会时空与产业特征的定量分析,指出区域、时段、展示内容是影响专业性展览会的主要因素,并探索主要影响因素对专业性展览会的影响规律与相关对策方忠权通过问卷调查、空间点格局等研宄方法,对广州市会展企业在1991-2001年间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广州会展企业呈现”单中心“向”多中心“集聚的演变过程,并受到服务设施、整体商务环境、外部经济性、人力资源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78].
三、文献综述小结
综上所述,国外会展业由于发展较为成熟,学者们对会展业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与深入,具有较为成熟的研宄脉络,从会展活动的发生过程可以将研宄领域大致分为为什么要发展会展(即会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影响)、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发展会展(即会展目的地应该怎么选址)以及怎么样把会展发展成功(即参与会展的目的与动机是什么)等三个方面,更为通俗的理解就是会展业的发展能够为地区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会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城市或地区均适宜发展会展业,应在全面了解各方参与会展的目的与动机的基础上才能将会展业发展成功。相对而言,国内会展业由于起步和发展均与特定的城市或区域密切相关,因此对会展业的研宄基本立足于城市或区域进行,且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总体呈现从城市向区域扩展、由单一产业向空间集聚深入的现象。而就会展业的时空分布的相关研宄的整理与分析,国内外对会展业的时空分布研究却相对缺乏,且国内对于会展空间集聚的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某个城市或区域,并未从地区乃至全国的角度对会展业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宄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时空思维的分析框架,结合最新年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对全国范围内的会展集聚现象进行探讨,对中国会展业的整体布局与影响作用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从而为寻求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 会展相关概念
(一)会展的概念
传统会展提供了产品交换、人际交流的信息平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顺应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产生的。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学术界对会展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狭义的角度对会展进行定义,即会展称为C&E,会议与展览;第二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背景下,会展被定义为MCE,即公司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协会和社团会议(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第三阶段,随着节事活动、庆典活动等各种事件活动的兴起,会展被定义为MICEE,即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补充了事件活动(Event)如史国祥在《会展导论》中提出的会展是一种形态多样且边界交叉的经济现象,会展并不局限于某几类活动形式,而是随着社会分工和文明程度的发展产生定义外延的。本文认为,会展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用固定或者巡回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展示手工业制品、图书、奢侈品等实物,或提供交流、参观、欣赏等功能的信息平台,包括各类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展览展销大型活动和商品交易活动等。
(二)现代会展的概念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会展己经逐渐脱离原始的市场形式,开始呈现点状集聚,兼具固定或有序流动的活动形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现代会展是以会议和展览等作为载体,通过商流、人流、物流、技术和信息流等方式吸引大量参展商、消费者和旅游者,搭建促进产品市场交易、技术信息交流、商贸旅游作为的公共平台,并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当地产业的发展。现代会展活动主要包括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会展旅游和特殊活动五大部分,这些活动均具有会展的共性,即周期性、流动性、群居性、产业带动性等。
现代会展在我国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会展萌芽期。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举办的会展以宣传展会为主,如全国农业成就展览会、广交会等。这一时期兴建了一批大型展馆,诸如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馆、上海展览中心、北京农业展览馆等。
第二阶段为会展发展期。在二十世纪末,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企业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举办各类综合性的国际国贸易展、技术展,会展由宣传展会发展为经贸展。这一时期,亚太贸易博览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会展被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己初具规模,发展迅猛。
第三阶段为会展成熟期。21世纪以来,我国己相继举办了上海APCE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大型会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己逐渐发展成为会展举办中心,大批高档、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也纷纷建立,会展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本文将现代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展览会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我国会展业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及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专业性展览会是在固定或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日期和期限内,由主办者组织、若干参展商参与的通过展示促进产品、服务的推广和信息、技术交流的社会活动,具有涉及面广、参与性强、影响力大、效益明显的等特点。
(三)会展活动、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会展活动、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是不同阶段的产物。会展活动最初是由社会分工产生的一种简单的市场促销行为,是商品交易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会展产业是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的一个独立产业,主要是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会展经济成为一种集商品经济、展示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第三方经济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从区域会展分布特征来看,会展活动由最初临时、无序流动的市场活动发展成为依托地区相应完善的场馆设施的固定或有序流动的大型展示交易活动。在会展活动的带动下,社会分工继续深化、细化,各类相关会展企业在这一地区集聚,并吸引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幵展不同种类的会展项目,最终形成会展产业。随着会展产业的不断扩张,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集聚和空间分布,同时也催生了会展经济这一新型的经济形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时空分布相关理论
通过对产业在时间与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可探索产业集聚的规律性及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及要素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是区位理论,包括古典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等,而与产业布局有紧密联系的还有空间结构理论、时空思维等,均从地理、时空等角度对产业空间分布、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79].
(一)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的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是指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最优空间,而空间内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是指根据区位空间的经济、交通、环境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
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的代表是杜能区位论和韦伯工业论,杜能区位能是从成本最低角度出发,提出农业布局的关键因素是运输成本。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指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力是决定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要将工业区位选址在这三者的综合费用最低的地点。近代区位理论的代表是帕兰德的市场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帕兰德区位论从空间竞争的角度出发,将市场地域与区位理论结合,提出运费率可变对最佳区位选择的影响。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提出了中心地、中心度和中心地功能等概念及其划分依据,并通过一系列分析说明了六边形销售服务区的经济合理性和随着中心地体系的不同机制而改变的结构形态。现代区位理论已经不能仅用几个理论派系进行概括,而是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从宏观上注重动态平衡的薪新的产业空间理论,其研究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空间结构特征、中心地等级体系、城市规模、企业规模、土地利用等各个方面。利用区位理论可以用形象精炼的方式将会展业的时空分布规律表达出来,并通过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等对会展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挖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二)空间结构理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空间结构理论在古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不局限于单个经济客体空间集聚现象的研宄,而是以各种经济客体的空间集聚程度及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寻求各种经济客体的最佳区位与组合方式,相关理论包括空间均衡理论、空间集聚理论、空间一体化理论等。空间均衡理论是指经济均衡在空间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城乡均衡、市场域等各类空间经济分析场合。空间集聚理论是指在空间系统的动态过程中,某些区域吸引了来自其他区域的人口、资金等要素而发展起来,而这些区域相应的发生衰退现象。空间一体化理论是是指不同空间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生产、消费等利益而产生的市场一体化过程,其主要研宄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及由此形成的经济集聚核心和扩散点。空间结构理论寻求各种产业影响要素在空间的最优组合和最佳位置,并且探索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城市或地区的会展布局和各要素相互作用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时空思维
吴光远在《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中提出和解构了 44种思维方法[8i],但是却未提及”时空思维“这一在旅游、会展等产业研宄中极为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时空思维主要包括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两方面,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限制的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时间存在及特征的反映,关注事物历时性的发展变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很强的预见性。空间思维是指受空间因素限制的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存在及特征的反映,是认知空间及要素、解析空间关系和结构,利用空间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并做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
会展活动本身是一个时空经历过程,包括参与者的空间位移,活动的历史长短、硬件设施的空间规划等内容。从时空思维的视角,将会展业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体现会展业在不同时间断面或地域空间下的差异比较和发展演变[82]。并结合季节性集中指数、信息熵等经济指标可对我国专业性会展的分布变化、空间关系和演变规律进行更为全面与深入的探讨,从而为会展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四)会展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现代会展的区位和空间布局受到各类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不同地区或城市会展业的未来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方向。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条件、环境承载力和旅游资源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区位、经济水平、市场条件和金融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与劳动力、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等。
本文在对全国各大地区会展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影响各大地区会展业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参考文献:[1]李伟,马波.中国旅行社业集中度变迁的初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71-75.[2]翟向坤,黄绍梅,李连宇.中国旅行社业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经济,2012,379(3):137-140.[3]Lee,Kwak,Han.Developingabusinessperfor...
中国旅游保险要走协同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合作交流。要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对标世界一流行业标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自身。...
第一章导论1.1研究背景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我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考察中做出指导,旅游行业是需要综合性发展的重要行业,旅游行业要为新阶段人民群众提高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水平提供内生动力。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
5银座佳悦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管理5.1银座佳悦人力资源培训的种类5.1.1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就是提升员工发展素质或晋升的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各个发展阶段相联系,主要包括:(1)新员工入职培训和上岗前培训银座佳悦...
古镇旅游是一种近代兴起的旅游方式,古镇因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世外桃园般的意境,越来越受旅游者的喜爱。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古镇旅游的研究又有突破,参与研究的学科越来越多,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2.1主题公园的研究进展1955年7月,第一座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由于其主题性突出、娱乐性与休闲性并存,适宜不同年龄段的游憩,很快的被大众接受并喜爱。1989年9月,我国第一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深圳...
2理论研究从国内外已有的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饭店员工离职倾向关系的诸多成果来看,集中的研究领域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饭店行业的员工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等方面。本章将从如下角度着手,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和述评,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国的网民人数正在奔向6亿,网民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活动已成为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旋律。旅游业作为一个融合性较强的行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旅游网络营销...
第5章诸城旅游营销策略要保证县域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目标市场,针对具体的客源市场,幵展有计划、有步骤的营销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吋加以解决,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对本地旅游者可以通过开发...
本文选取三清山为研究对象,从携程旅游网、同程旅游网上选取三清山相关的网络口碑文本,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三清山在旅游虚拟社区中的网络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