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锦州地区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338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锦州地区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现状
  
  4.1 锦州地区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阶段
  
  4.1.1 结构单一的“农家乐”式阶段
  
  “农家乐”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早期观光农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为农民增收开辟的新途径,主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核心内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

  锦州地区的“农家乐”从 1993 年左右开始发展,虽然相对起步较晚但也因为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形成过快,各方面法规政策的不够完善,锦州地区形成的农家乐模式大多结构单一,均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产品为导向、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农民作为主要的经营主体将自己的农田、果园或花卉园等进行简单改造,作为旅游项目提供给游客休闲度假,游客们可以在农家院内进行观赏、采摘、品尝农家野味等活动。此种经营模式通常显现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初级的特点,并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锦州地区的各大知名景区周边,如,笔架山、医巫闾山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锦州地区的农家乐逐渐兼并联合,逐渐向大户主导高品质的经营阶段转化发展(表 4-1)。【1】

  
  从 1993 年至 2003 年,这十年期间出现的“农家乐”式经营模式虽然在初期给农民带来一定可观的收益,但是随着管理不善随之而来暴露出一系列问题:1.由于当地农民对经营模式的认识不够,政府没有起到主导地位的作用,因此大多“农家乐”大多是农民自筹自建,独资经营的。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场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2.由于缺少系统科学的设计规划,城市化现象日趋明显。当地农民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培训,缺少对“农家乐”经营的正确认识,只重规模,渐渐背离了乡土气息和乡村习俗。3.文化底蕴缺乏,经营内容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吃饭、打牌、喝茶”等内容,使得农家乐渐渐丢失掉了健康、绿色、回归自然的本意。4.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由于预先没有充足的准备预案,因此当人流大量涌入乡村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及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力度不足,乡村环境的破坏日趋严峻。

  4.1.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园”式阶段
  
  随着“农家乐”式阶段发展中不断暴露出的各项问题矛盾日趋严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并不断对其进行改良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因此, “生态园”便是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出的新模式。锦州地区的生态园种类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形式:1.旧式“农家乐”的升级版。原有的农家乐在经过重新定位后,突出了农家乡土民俗的特征,变得更具有乡土气息。2.与高星级酒店相融合,成为高端的消费场所。3.与主题公园、风景区相融合,借助公园及景区的特点吸引游客。4.利用尖端科技打造科技生态园,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吸引客源。

  从 2003 年开始,锦州地区政府便已充分认识到环境整治对锦州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寻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型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出现为地区农业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截至目前,锦州地区生态园的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风景区周边的旧式农家乐在地方政府的治理下迅速升级,重新定位改善了经营的核心内容,并同时建立了多个大型的景区生态园、高端酒店生态园,如锦州松山生态园、北镇春天生态园、三角山生态园、笔架山生态园等等。
  
  4.2 锦州地区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4.2.1 锦州松山生态园的发展壮大
  
  锦州市松山生态园最初仅是一个绿色生态餐厅,在当地政策的指引下,到2003 年,已经发展成为了今天辽西地区一家大型的生态园林。园区坐落在锦州松山新区占地 3000 多亩,并且途径 102 国道,总投资近 2000 多万,主要经营项目包括农耕体验、观光度假、钓鱼等多项内容。松山生态园主要向人们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业产品,鼓励人们参与健康身心的农耕活动,并为生活忙碌的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聚会、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是很具代表性的将农业与高端酒店相结合的生态园林模式。

  进入 2013 年,锦州松山生态园又推出了新型的“生态餐厅”理念,主要包含“智能温室生态餐厅”、“钢结构大跨度生态餐厅”、“异形温室型生态餐厅”三种形式。主要利用温室技术搭建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在生态园区内构建多主题、多样物种群落的样态,展示给人们不同样态的自然环境,在异域风情中感受热带雨林、东南亚风情、江南水乡的景致中享受美食。

  4.2.2 兼具生态环境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的湿地工程
  
  锦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面积湿地的地区之一,分别是大小凌河口湿地、黑山绕阳河湿地和北镇新立湿地。随着我国对生态景观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用以保护湿地。锦州市政府也针对湿地保护分阶段制订了保护计划和相应的工程。2004 年锦州凌海市成立了“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 54168 公顷;2007 年 8 月,黑山绕阳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也被锦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面积越达 91906 公顷;截止 2009 年,北镇市新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宣布成立,锦州市湿地总面积可达 11.5 万公顷。

  2012 年,锦州凌海市将湿地工程建设与生态温泉旅游相结合,建设以养生温泉为主,搭配红海滩观光、游览船观光、垂钓、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农业开发项目,力争在 2-3 年实现 200 万人次/年的接待量,以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大有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大有温泉生态城、凌海花园文化产业园温泉开发项目、沈家台镇汤池子温泉度假村等。2013 年 8 月 20 日,锦州北镇医巫闾山湿地温泉旅游区正式运营,该景区占地面积 30 平方公里,拥有 1000 多公顷尾田,近千亩棉花,有丹顶鹤、白鹭等243 种野禽和近 34 种野生鱼类。

  湿地对维持保护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或未开发资源的保护伞,这种特殊的能力也被称为湿地功能。另外湿地除了对人类、环境保护、净化等功能外,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旅游、科研教育功能。在北镇新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后,锦州政府还在北镇市建立了闾山湿地风景区,人们乘船驶入,可以看见国家级的珍惜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鹭等动物自由的翱翔天际,也可以看见芦苇丛里穿梭自如的鲶鱼、黑鱼这样的野生鱼类,接天连地的荷花美景也是世人所罕见的。因此,锦州市政府将这种可贵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相结合,起到了共生互惠的作用。

  4.3 锦州地区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特点
  
  4.3.1 以优美环境为依托,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农业
  
  锦州地区目前的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大多是以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依托的,如以“天桥”闻名的笔架山风景区;坐落在国家自然风景保护区北镇的医巫闾山;以“湿地”独特景观著称的三大自然保护区等等。它们都以自然环境为基本平台发展成为旅游景区,具备休闲娱乐、度假观赏等功能,同时结合地区的农业特点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农业生产活动和地区生活风貌。可以说锦州地区的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是依赖于自然特色景观而存在的,因此对旅游观光有较大比重的依赖性。

  4.3.2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偏重旅游业的推广经营
  
  目前锦州地区的所建立的生态公园,或是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都是融合了简单的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旅游观光产业的经营模式。如锦州松山生态园将农业种植园与酒店观光业结合,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中的住宿、参与、娱乐等活动项目;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项目也是将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旅游度假结合,为人们提供科普学习、观光度假的休闲场所。 因此,总体来说锦州地区的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初期仅仅是融合了少部分的农业生产、生活活动,大部分的重点内容均放在了旅游观光产业上。而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仅是作为一种特色存在,更多的核心经营是以旅游业为重心进行推广,主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度假、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以锦州松山生态园 2013 年的各环节所占的收入比例为例(表 4-2,图 4-3),便可看出其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餐饮、娱乐、宾馆住宿等环节。【2】

  
  4.3.3 以中小型规模为主、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快
  
  截至目前,锦州地区的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尚出于初始阶段,在发展项目中还暂未有大规模综合性较强的发展项目,多数属于中小型规模式的发展。无论是以国家级的风景区为基础建立的生态园区或是湿地公园,还是以风景区为中心周边分布的“农家乐”庄园,都是以农家生产、生活体验为中心的单一结合模式进行经营。

  随着锦州地区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转型脚步也随之加快,截止 2013年,锦州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443.75 亿元,同比增长 11.7%,已经列居辽宁地区的第二名。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