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65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的重心都在农村。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仍有 6.7 亿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50.3%.在这样一个农村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近一半程度的泱泱大国里,农村的发展建设便凸显的尤为重要。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将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带入了一个新纪元,改变了传统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农村建设,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人居生活的环境与设施建设等要素加入了农村建设的日程之中。

  对此全国上下纷纷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各省市的农村地区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型农村建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自2005 年开始,我国先后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如: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广州花都农业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浙江玉环观光农业园等等。

  这些生态农业园大都是采用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园区内进行农业的生产规划和布局,将农业生产、自然风光、高科技示范生产、休闲娱乐及生态环保等要素融为一体,最终实现环境与人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新课题的指引下,辽宁锦州地区政府也在积极探寻着本地农业发展的新途径,近几年来,辽宁锦州地区一直扎实稳步的推进着当地农村的基础建设与各项事业的发展。据 2007 年数据统计,锦州政府建立了 100 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01 个、高标准养殖小区 170 个、新增有机绿色食品认证49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8 个。在 2011 年,锦州市制定了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打造”五大“产业结构。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培育”五大“运营体系。三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工业化进程。

  是围绕中心乡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五是围绕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的。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之后,锦州市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重要性,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政策的扶助下,2003 年创建的锦州松山生态园目前已发展成为辽西地区最大型的生态景观农业产业之一。锦州凌海市大凌河西八千断面上游湿地工程在 2012 年顺利竣工,该项目是通过滨水湿地系统的建设,打造了兼具生态环境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的绿色长廊。

  发展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既要认清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建设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也要明确这样的建设是以“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相融合的产业。既要明确把握锦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又要结合当地人居文化特点和具体现状制定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相和谐的生态景观农业战略。认清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的发展策略。

  本文作者明确认清了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带动地区经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深知锦州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景观农业的带动。并且上至地方政府,下至地区农户,都对生态景观农业的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因此,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实例的分析,结合锦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地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最终能够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建设和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所谓乡村生态景观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和农业景观为核心,由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构成的生态环境综合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理论的概述、总结及分析,笔者认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含义是: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实际上是在农业发展中融入乡村生态景观规划的理念,以自然生态景观的维护为前提,协调发展乡村农业景观与乡村人居文化景观的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更是提高农村及城镇人民生活质量及改善生活环境的根本方法。此外,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这样一个可以有效的、灵活的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城乡差距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农村景观受损、人居环境质量差等诸多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去认真思考及积极实践的。

  (一)本文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对今后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的开发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开发可以说是生态农业、景观农业与旅游业的大融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下,要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综合乡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更深层次上关注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和景观建设、当地独特文化传统的保护、社区参与乡村景观农业发展的决策和利益分配的保障,将乡村生态景观农业产品化与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目的真正结合起来,才是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开发的更高阶段。

  辽宁锦州地区从历史角度看,一直都是一个具有高度军事价值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时间推移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交通便捷、依山靠水的现代化都市。因此,针对锦州地区如何开展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以及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对传统农业如何影响,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总结,本文从发展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参考国内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的实例,来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本文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对今后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身于一体的新型休闲产业逐渐兴起,而其中以农业、乡村民俗、自然风光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景观应运而生。乡村生态景观农业主要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产业。乡村是集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复合产品。锦州地区依山傍水,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地位,有必要做好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和研究,这对于实现锦州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是推动锦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不仅能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更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环境。

  并且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就会,吸纳流失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再此繁荣、缩短城乡差距。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中,农村的变化也是不容忽略的。能够发生这样一系列的乡村巨变,国家的政策导向便成为了最重要的推进力。虽然我国目前的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事业起步 ,相对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较晚,暂时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建立了一定基础的。

  刘永刚在文章《景观农业综合产业发展分析》(2014)中提出,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生态养生的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生态农业的提出与发展,渐渐衍生出生态景观农业的概念。在人们的审美观、对生活水平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植入农业生产中,构建特色独具的景观农业产业,在市场经济体质中是非常具备发展前景的。

  王海英等人的文章《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3)一文中指出,生态农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业发展中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生态农业是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在农业中的灵活运用。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效益相结合融入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模式。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普及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应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

  在张勇,汪应宏的文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乡村生态文明的审视》(2013)中提出,在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打破生态平衡、破坏可持续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违背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目标,引发了一系列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景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在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认识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问题,采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及治理对策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孙旭鹏,张玉钧在文章《北京生态景观农业旅游的实践初探--北京密云石城镇捧河岩村为例》(2012)中明确提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的模式也逐渐向多元化展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健康生活关注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逐渐发展成旅游的热点模式。而景观农业则是刚刚兴起的新型旅游模式,景观农业是指运用农作物的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这是一种将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以及审美性相结合的农业形式。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因为优越的地理环境资源和良好的农业资源基础,成就了北京发展景观农业的基础。北京密云县石城镇捧河岩村坐落在白河沿岸,由五个自然村落组成,依山靠水有着先天发展生态景观农业的优良潜质。

  在孙晶的文章《从传统农业到景观农业》(2012)中提到,传统的农业模式是粗犷的生产方式,而现代农业是在使用高科技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注重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关注农业生产的整体规划及其具有的景观价值。现代农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生态平衡及农业产出物的附加价值。在我国提倡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要注重农村的样貌的改变,还要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将农业的生产与观光业结合,发展休闲农业与景观农业,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改变农村的人居生活环境,和精神文明意识,形成全新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

  北京农业学院的张一帆等人在北京农业学院学报中发表文章《北京景观农业现状及对策建议》(2011)中提出,“景观农业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通过对景观农业相关概念、分类及特点的阐述提出北京景观农业的健康发展应注重四个方面:1.钻研农业文化;2.树立创新意识;3.依靠农业科技进步;4.注重景观的新颖性和亲和性。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方法》(2011)一书中介绍了欧洲一些国家关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一些发展进程。1974 年,成立了以荷兰为中心的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土地多用途研究组”.他们致力于研究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建设的问题,主要内容有:农村土地利用和规划、土地保护和规划、农林业规划、休闲旅游规划、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网络、多功能景观-过去和未来的融合等。

  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村”的理论,不仅注重生活质量还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社区规划设计、能源的可再生、生态建筑、水资源的环保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交通安全网建设、社区规划治理和经济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993 年,以色列著名景观生态学家 Naveh 对景观分类系统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讲景观分为三大类:开放景观、建筑景观和文化景观。其中开放景观包括自然、半自然、半农业和农业四种;建筑景观分为乡村、城郊、城市工业三种。只有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才可算作是一个健康完善的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形态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如:土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景观的开发规划等。因此,景观生态学对于乡村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规划指明了方向。有生态景观设计之父之称的教授麦克哈格(I.Mcharg)在他的著作《设计界和自然》(2006)中提出了自然设计(design with nature)模式,他不仅将景观规划变成了一种资源管理工具,更将其发展成一门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在他的生态规划理论中,强调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固有存在价值,要严密注意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时对其造成的影响,强调人、自然和生物的并存伙伴关系。

  在发达国家对于景观农业的研究起源较早,因此已经累积了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资料,在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尤其如此。编著了环境美学系列丛书的世界著名美学协会会长阿诺德?柏林特在他的著作《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2006)中,着重阐述了农业的景观价值与意义,提倡全体人民应该参与到农园中去,用全身的器官去体会农园的乐趣。美国的德尔?阿伦特也出版了《国外乡村设计》(2010),着重讲述了国外乡村环境的整体规划与乡村生活的农业种植现状等。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日本的著名学者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就提出了实行自然农法(Nature Farming)的理论。原因是冈田茂吉先生很早就意识到过渡依靠化肥增加产量的风气是不可取的,他提出要发挥自然土壤的力量以避免化肥和农药对土地再生能力的削弱。随着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学者总结了大量因过渡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退化的教训后,在日本渐渐的自然农法思想被大众所接受。后期冈田茂吉先生的继承者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建立了民间性质的自然农法网络组织,从而为日本的生态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2001 年日本发起了“振兴 21 世纪土地改良区运动”-“美多丽运动”(MIDORI)。到了现代,日本有学者又提出了多样化的都市农业模式,主要将其概括为三个种类:(1)观光型农业,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建设各样的田园风光,吸引市民参观游玩。(2)设施型农业,即用高科技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生产绿色环保的健康农副产品,一年四季供应给市民;(3)特色型农业,即在一些大集团的支持下建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生产基地,培养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在大量查阅、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著作、文献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实例的分析研究、吸取经验,并通过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查,以 SWOT 分析的方式总结出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终提出与当前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相适宜的发展战略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文献研究法本文将在广泛利用多种渠道,如:市内图书馆、校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及互联网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收集国内外关于乡村生态景观农业、景观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文献,整理出有关生态农业、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的理论,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发展现状,总结优秀实例的发展经验,结合锦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发现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实地考察分析法本文将采用亲自前往锦州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分析方法,考察内容包括:锦州地区的实际地理情况、人情风貌;目前锦州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的情况、乡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锦州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当地人居环境及人们的景观农业意识等。以考察和访谈为主要手段收集一手资料,亲自深入当地感受当地人的文化风貌,以最直观的角度深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3) SWOT 分析法本文将针对锦州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 SWOT 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角度对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做具体分析,找出锦州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