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成本效益与规模效益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6 共46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成本效益的相关概念。
  
  肉牛养殖成本是各项现金、实物和劳动力等主要构成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是肉牛养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成本总和。在这些成本当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物质费用、服务费用以及投入的人工成本,然而其中的物质费用和服务费用又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下面分项来说明:
  
  2.1.1物质费用和服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直接费用。
  
  1)犊牛进价。这是指从外面购买或者养殖户(养殖场)自繁自育牛犊的费用成本。外面购买的牛犊的成本是指从购买一直到进入养殖圈舍之前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包括购买价款和运输费等。对于自繁自育的牛犊来说,其成本是按相同时期相同种类牛犊的市价或者实际的养殖成本来核算的。由于分开计算牛犊和产品肉牛的成本,牛犊进价应除掉牛犊的养殖成本。
  
  2)精饲料费。指在精饲料实际加工过程中,投入的玉米、麸皮、豆饼等原料以及其他一些种类的添加物所花费的成本。外购的精饲料成本按购进的全部支出计算,包括购买价款和运输费等,自产自用的精饲料按同类产品的市场价计算确定。数量则是按照在喂养肉牛的实际过程中所耗用的饲料数量来计算的。耗粮的数量则是指在养殖过程中所消耗的精饲料按照一定的兑换比率兑换成粮食的数量。在精饲料的计算过程中,大米、小麦和玉米的比例按实际耗粮量来计算;按统一规定的折粮率来核算稻谷、面粉、麸皮和豆饼及其油籽饼等这些成分构成比例;然而混合伺料和配合词料的计算则是根据含粮比例。此外,非精粮饲料以及粮数量含量极低的精词料则是不计入耗粮的数量的。
  
  3)青粗饲料费。指实际耗用的野草野菜、稻秆和种植的各种青稞饲料的成本与费用。对于外购的青粗饲料的成本费用来说,其是按照实际的购买价格加上各种杂费后来确定的,然而对于自产自釆的青粗饲料来说,其则是按照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确定的,而对于不能按市价计算的青饲料,依据实际花费和保护价来计算确定。
  
  4)饲料加工费。指的是自己加工或者是委托其他人加工饲料的费用。在这中间,养殖户加工饲料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算作他人代工,这部分费用按照当地饲料加工的平均收费水平来决定;而对于较大数量的饲料加工,生产者自己的付出和雇工花费的成本不在饲料加工费用之中,另计在相关费用当中。
  
  5)水费。指在肉牛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所有的养殖环节所消耗的一切生产用水。
  
  6)燃料动力费。指在整个肉牛养殖过程中所实际耗用的电、煤以及其他燃料动力产生的费用。但生产者自己加工饲料产生的的燃料动力费用,若按做他人加工来计算,那就不重复计算。
  
  7)医疗防疫费。指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为肉牛和场地卫生防疫防病的支出。
  
  8)死亡损失费。指肉牛在正常的养殖情况下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其费用计算标准为:一年中,平均每头肉牛死亡时所耗费的各种直接成本和社会平均死亡率的乘积。其中规模养殖户,一般按照平均死亡率计算,不能取得该数据的,可以按照实际死亡率计算。而对于散养农户来说,如果不能取得社会平均死亡率,那么其死亡损失费就可以不予以计算。
  
  9)技术服务费。指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牛户为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增强业务理论水平所花费的而费用。
  
  10)工具材料费。所消耗的与肉牛有关的工具器械和低值易耗品等产生的实际费用。对于其中金额较大的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可以在其实际的使用年限内分期平摊。
  
  11)修理维护费。指一年中维护修理与肉牛养殖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圈舍的实际支出费用。对于其中的多业和多品种所共同承担的费用,则应该根据实际的产值或者实际的工作量来进行合理的分摊。对于一次性金额较大的修理费用支出可以在实际使用年限内平摊。而养殖户自我维修所产生的费用则计入家庭用工。
  
  12)其他直接费用。指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费用以外,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
  
  (2)间接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指与肉牛养殖的整个周期,所有投入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折旧的费用。
  
  2)税金。指养殖户依法缴纳的与肉牛相关的各种税务支出。
  
  3)保险费。指养殖户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所购买的与肉牛有关的保险费用。
  
  4)管理费。指肉牛养殖过程中实际支付的与组织和管理养殖活动发生的全部支出。这其中包括与养殖活动有关的差旅、市场信息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上缴的各种管理费用支出。
  
  5)销售费。指养殖户在肉牛销售过程中所支出的包括差旅费、运输费等费用支出。如果是养殖户自己在肉牛销售过程中产生的用工费,那么这些费用就计入家庭用工费用中。
  
  6)财务费。指与肉牛养殖时候办理贷款的利息和其它的办理相关手续产生的费用等。
  
  2.1.2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指在整个肉牛的养殖过程中家庭用工的折价和雇佣劳动力所支出的一切费用。
  
  1)家庭用工折价和家庭用工天数以及劳动日工价。
  
  家庭用工具体是指与养殖户有关系的亲属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的劳动用工。家庭用工折价则是指家庭用工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按照一定标准折算后所消耗的总成本,其是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的机会成本的反映。
  
  2)雇工工价和雇工天数以及雇工费用。
  
  雇工工价具体是指每个受肉牛养殖户雇佣劳动的劳动力在一个标准的8小时工作日付出劳动后所能够得到的平均所有的报酬。雇工天数是指雇工劳动的总时间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的工作日折算以后的总天数。雇工费是指花费在受雇工人的所有支出总和。
  
  2.2规模效益相关的经济理论。
  
  2.2.1规模经济理论。
  
  遵循一般的经济理论是探讨一切经济现象的根本,对于肉牛养殖规模效益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研究规模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及其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在对于规模经济的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围绕着规模经济成本的概念介绍来展开的。亚当·斯密探究的角度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他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揭示大头针制作过程中通过细分各个工序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经济现象,来说明细化生产工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这个例子可以说是古典解释规模经济的一种。规模化生产能够引起生产成本的节约是边际学派的重要理论。
  
  规模经济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是一个实物模型,它所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是在一定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动力,劳动力)下能够得到的最大使用价值的实物或服务:也就是,在所有的产出一定的前提下,消耗最少的物质和劳动力。或者说是,在同样的产出条件下,在固定资产规模不同的工厂里,它们的消耗也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在同样的消耗水平下,在不同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的工厂中也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就是上面所描述的情况。总的来说,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的问题是工厂规模经济理论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按照这一理论平均成本的下降会引起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下降的过程中企业处于规模经济的时期。相反,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处于上升的阶段,这时候工厂就会处于规模不经济的阶段,用成本-----产出的弹性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即:
  
  EC=(v C/C)/(v Q/Q) .
  
  上式中,EC表示弹性,C表示成本,Q表示产出数量,v C和v Q分别表示产出增加带来的成本增加和产量增加,当弹性Ec小于1时,工厂获得规模经济:而当EC大于1时,工厂规模不经济。
  
  1作为临界点,其含义是MC二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这是关于规模经济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所阐述的理论,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每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固定成本是下降的,这时候由于产量的增加其他投入品的消耗量不断降低,在生产中管理的效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最后在达到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时候,产品的平均成本是最小的。因此,在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阶段,即在EC<1时,规模的扩大将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在平均成本最小时,即EC=1时,工厂的规模则可以称为经济规模。而当EC>l时,工厂存在规模不经济。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生产专业化的效益。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具有较大的规模,也只有在达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才能较大规模的使用专业化的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2)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要想把较大型的生产设备被充分的利用,就必须采取较大规模的生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设备的利用才是高效率的。(3)自动化与专业化是辅助性生产收益增加的要求。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是辅助性生产自动化与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工厂的生产能力必须是达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固定资产的一切的生产能力,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最合理的利用管理队伍,是一切资源的配置达到最合理的状态,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是以当前的这种规模为基础,把工厂的产量发展到最大化,这样的话也能够达到平均成本最低的要求。通常都把这个模型叫做工厂规模经济或者经济规模模型。
  
  2.2.2规模与成本效益的关系。
  
  成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成本另一种是长期成本。从短期来看,企业投入到生产中的生产要素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是固定要素的投入,第二类是变动要素的投入,与此相对应是,在短期的生产中企业的总成本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也即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投入的用来中购买不变要素的支出。变动成本是指临时工人的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燃料费用等,这些支出都是随产量的变动发生变化的。在长期的生产中,任何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没有严格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所有的生产成本都是变化的。长期总成本是指每一种产出水平下能够实现的最低成本,企业要实现最低的生产成本就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到生产的后期,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此时生产成本增加比率会大于产品产量增加比率。长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这一时期产品的总产量。下图给出了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看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表明长期平均成本是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下可能达到的最低平均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LAC曲线呈U形,即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LAC曲线这种特征可以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在初始阶段,规模经济带来平均成本下降:产量超过Q2后,规模不经济又引起平均成本上升。
  
  另外,造成企业长期成本下降的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相关联的产品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各自生产这些产品中的单个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企业采取联合生产方式可以使多种产品共享相同的生产设备进行产生。统一的一次性大量购入原材料,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可以节约进货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运输成本。
  
  
  2.2.3成本收益理论。
  
  (l)成本、收益的界定。
  
  马克思给成本下定义是以商品生产的角度来下的,他认为成本“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cost),一般来说,是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的代价。它包括显性成本(explietcost)和隐性成本(implieteost).
  
  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成本一收益分析原理。
  
  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系统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权衡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具体情况的评价来实现。这种方法通过比较几个方案的社会经济收益的差别,分析论证不同项目的社会经济收益水平。这种分析论证为有效的进行决策提供非常有用信息和极具参考性的意见。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特在其着作中首次出现了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其着作中这种方法叫做“社会的改良”.后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