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效益比较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6 共459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养牛历史,但是牛的养殖一直都是当做农业生产劳动工具来使用,肉牛的商品化起步的较晚。这方面与西方国家发达的肉牛产业相比差别还比较大。由于我国历史上牛的养殖主要是为了役用,这就造成了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缓慢,结果是我国牛种大多数出肉率比较低。泌阳县是河南省的一个肉牛养殖大县,其养殖规模常年居于河南省前列,其肉牛养殖模式在河南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牛的养殖不再是为了役用,养牛正在成为农民的新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泌阳县肉牛养殖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以前以一家一户的养殖为主的情况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很多地区出现了无牛户甚至无牛村,农户散养肉牛的情况在一步步减少。其次,肉牛养殖专业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肉牛养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一些具有丰富养殖经验和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养殖户发展成为养殖专业户,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益。第三,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个人或者企业投资于肉牛养殖业,以个人名义或者以合作社形式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这种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做后盾的肉牛规模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效益。
  
  泌阳县是一个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县,拥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但是近年来其养殖规模却是在不断下降,笔者通过实地的调研,发现经济效益的变化是影响肉牛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泌阳县肉牛养殖发展逐渐演变为这三种基本的养殖模式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县肉牛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各自肉牛养殖收益情况,进一步通过对比得出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的不同。希望能够探讨出各种养殖模式的合理养殖规模,以及未来更加适合泌阳县实际情况的的高效的肉牛养殖模式。
  
  泌阳县是河南省肉牛养殖的大县,其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对其研究具有代表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养殖户选择不同的养殖规模是当下各种养殖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之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收入,而且对于整个肉牛业发展来说,可以提高产业效益,这也是肉牛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泌阳县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规模的肉牛生产模式进行规模效益分析,希望对新形势下河南肉牛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合理化、有效的建议。本论题以此为契机,对泌阳县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进行研究。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状况。
  
  牛的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肉牛养殖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这段时期,肉牛产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总体的收入不高,再加上与猪肉相比牛肉的价格较高,导致了牛肉的消费比重占整个肉类消费的比重较低。在关于肉牛的研究领域,对于肉牛业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关注在其他畜禽养殖业,有关肉牛研究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关于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研究。
  
  陈幼春(1998)、孔凡真(2004)通过对我国目前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研究后发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牛肉生产国之一,牛肉总体产量不断增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牛肉的消费量愈来愈大。我国的肉牛养殖区与一些地区相比,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尤其是在饲料费、雇工费、出栏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为肉牛养殖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牛肉的产业化程度与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王明利(2008)通过研究发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养殖方式已经大大制约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其结构的优化和由传统的散养到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的转变已经势不可待。从我国典型的肉牛养殖地区调研后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总体上我国肉牛养殖的效益水平有所提升,但其增加幅度在整个畜牧产业当中依然偏低。
  
  左玲玲(2000)提出,在中国广大的肉牛养殖地区,肉牛的饲养主要以单个农户分散饲养为主,使用的主要是低精饲料,这种养殖方式下虽然养殖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养殖周期比较长,饲养水平也比较低。
  
  (2)关于肉牛养殖成本效益研究。
  
  李红燕(2000)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在肉牛的养殖成本方面进行全面的核算,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对影响盈利的不同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解成本中影响纯收益的主要成本项目,总结影响总成本的各种因素,从而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水平。
  
  王桂霞(2006)从国内肉牛产业发展程度较好的吉林省的研究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下几个因素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吉林省肉牛养殖规模程度比较高;其次,吉林省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尤其是作为精饲料原料的玉米,产量大,价格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的饲料成本;最后,吉林省较发达的肉牛屠宰加工业基础雄厚,大大的推动了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其市场结构不完善,肉牛质量档次不高等问题也是当前整个肉牛养殖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3)关于肉牛养殖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肉牛养殖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这些因素,不同的学者对影响肉牛产业效益程度的因素也有不同的见解。根据张慧玲和高启贤(2011)的观点,好的肉牛养殖品种才能够取得好的收益,一个优良的品种决定了牛的产出能力、饲料投入与牛肉的产出比。在日常生产中有效的管理、良好的经营方式、对于先进饲养技术的使用情况和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都是影响肉牛产业效益的重要方面。
  
  杨贤钦、莫柳忠等(2009)分析了直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因素,认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肉牛经济总收入和养殖成本的影响,提高养殖效益,就必须从根本上增加总收入,降低养殖成本。经济收入的增加不仅仅主要依靠肉牛的出栏总量以及每头牛的出栏时的重量,而且还要注重对肉牛副产品的开发,比如牛皮等;成本的产生是发生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所以要降低养殖的成本,就要全盘把握整个肉牛的养殖过程。
  
  田露、王艳华和张越杰(2011)调研吉林省肉牛养殖户后发现,影响农户肉牛养殖户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出售时候肉牛的重量、实际的市场价格、饲养时购买的牛仔成本,喂养过程中精粗饲料的投入情况。同时,当养殖户喂养达到50-99的养殖规模时,其规模效益才达到了最大化。
  
  在养殖成本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上,吕品(2009)发现养殖成本中除了精饲料,其他因素对产量均有显着影响。这个结果促使养殖户降低犊牛(架子牛)和青粗饲料成本,增加牛场产量;粗放的养殖方式和传统的散养方式也必须改为集约式的规模化养殖。
  
  1.2.2国外研究状况。
  
  (1)在肉牛生产成本收益方面的主要研究。
  
  约翰·W·朗沃斯(2003)通过对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模式下肉牛的养殖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了规模养殖收益和风险共存的理念,在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总收益的同时也可能使财务面临更大的风险。而饲料价格和架子牛价格则成为了影响肉牛养殖收益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在规模比较大的专业育肥场比较常见。
  
  澳大利亚学者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处于不同规模水平的肉牛养殖模式普遍发展缓慢,并且都在较长时期内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其盈利空间就比较小,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养殖场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以上种种情况从根本上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肉牛产业带的发展。痛定思痛,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例如改变当前条件下的肉牛供应各环节之间的现有利益分配格局,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肉牛的养殖在整个牛肉供应链体系中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政府对肉牛养殖的扶持力度也要进一步的加大。如若不然,我国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如果牛肉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牛肉就将很难成为普通百姓的大众消费产品。
  
  (2)关于肉牛生产成本收益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肉牛生产成本收益方面的主要研究:约翰·W·朗沃斯(2003)通过对中原、东北地区的一般散养户、肉牛养殖专业户和大规模专业育肥场不同生产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养牛规模户的收益比散养户的收益要高得多,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大规模专业育肥场肉牛养殖收益水平主要受饲料、架子牛价格影响。
  
  1.3研究的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论文写作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搜集、整理、鉴别相关的文献,最后通过对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针有对性的研究,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客观认识。
  
  1.3.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样调查,以书面的形式搜集所需要材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获得最准确和最真实的数据材料,为即将进行的论文写作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理论和与论题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后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前形势对肉牛饲养模式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解决问题。
  
  1.3.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肉牛养殖发展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运用相关理论概括和进一步的推理。在研究中先分析、后归纳、最后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再运用规范分析对不同的养模式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做论述。
  
  1.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的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泌阳县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立足于以肉牛养殖业现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肉牛产业不同的饲养模式为研究重点,通过对不同饲养模式的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泌阳县肉牛饲养模式的发展从成本效益方面做一个尽可能客观、全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肉牛养殖相关方面的文献,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相关的经济理论理论。关于相关物质和服务费用定义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部分:对河南省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概括的介绍。
  
  第四部分:对泌阳县的基本情况和泌阳县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不同的肉牛养殖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效益。最后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
  
  第六部分: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泌阳县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1.4.2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本论文以泌阳县肉牛养殖的调查事实为基础,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泌阳县不同规模肉牛饲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笔者发现关于对肉牛产业发展研究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大范围内以宏观角度对进行研究。而本文的研究以县域为着手点,搜集到关于泌阳县肉牛业发展的一些最基本的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其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思路等展开分析。本文通过对泌阳县不同肉牛养殖模式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分析,探究适合泌阳县的肉牛养殖模式以及影响肉牛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
  
  当然由于研究资料、时间、精力和本人知识背景的制约,本研究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对泌阳县肉牛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现状进行分析时,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在对于数据的分析时不够专业,大部分只是做了一些对比分析。第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调查的范围不够广泛,数据资料的差别也比较大,在运用相关的分析时采取了各个档次的平均数据进行分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