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民宿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09 共436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起源于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意大利于 1865 年成立的“农业与全国旅游协会”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则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起源于西班牙。20 世纪 80 年代后步入稳步发展的成熟期,更加规范化,显示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民为游客提供食宿等服务,使游客在乡村中从事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英国学者 Bramwell and Lane 认为乡村旅游不单单只是基于农业,而是多角度的。国内学者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世界旅游组织于 1997 年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异于城市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购物和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2.1.2 民宿、特色民宿与酒店

  探讨如何发展民宿业,首先要弄清楚民宿的定义,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何郁如、汤秋玲认为以民宅内套房出租给游客而未办理营利事业登记又实际从事旅馆业务者而称之为民宿。潘正华指出民宿的主体是指农民利用其房屋空余的部分房间,将整栋或分栋的房屋出租给游客暂时居住的行为,而民宿的客体即指游客。郭永杰认为民宿是自用私宅将一部分空置的起居室以副业方式经营的住宿设施。其性质与一般饭店、酒店不同,游客可享受经营者所提供的当地土特产,并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郑诗华研究得出民宿是观光地,可供游客住宿的设施,并且有执照者、能够提供当地特产或自制料理、有家庭氛围、劳动力以家族成员为主、以顾客自我服务为主。林宜甲认为民宿必须先定位是否是酒店业,民宿的管理经营上需要有个组织,民宿不仅仅局限于房屋内,还结合了周边资源,不管是自然的、人文的资源或本身即有资源的特色。综上所述,可以将民宿定义为位于旅游观光地,将民宅内部分功能区以副业方式经营提供给游客住宿、餐饮之用,以家庭成员为经营者和劳动力,并结合周边资源共同经营的住宿设施。

  清楚了民宿的定义,还需要理清民宿和酒店的区别,只有将民宿同酒店及其他形式产业区分开来,正确定位,才能够发挥出民宿自己本身的特色。根据简玲玲的民宿评鉴指标的研究中可以整理比较出两者的差异。

  (1)经营方式方面,民宿业为副业经营,酒店业为专业经营;(2)使用空间方面,民宿使用的为住宅空余的空间,而酒店为专用营业空间;(3)民宿使用的房舍为自用住宅,酒店无特定规定;(4)民宿所在区位多为乡村地区或风景区,酒店则在大城市或着名风景区;(5)客房数规模方面,一般民宿为 5 间以内、特色民宿为 15 间以内,酒店则无上下限定;(6)民宿与环境关系比较紧密,强调结合自然环境,体验当地风土民情,周边环境资源利用率高,酒店则通常不主动提供旅馆以外的服务,较少利用周边环境资源;(7)从与当地社区关系来看,民宿与当地居民、团体互动性高,而酒店通常少与当地居民、团体互动;(8)民宿的硬件设施简单,满足基本需求即可,酒店作为专业化经营则需要多重设施提供给游客;(9)服务人员方面,民宿由经营者家族服务,强调浓厚的人情味与家的温馨感,酒店由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强调标准化的服务;(10)民宿的服务项目较少,酒店较多。

  由此可见,民宿与酒店虽然都提供住宿设施与服务,但在规模、专业程度与服务项目上是有所差别的。酒店在设施密度与服务项目上高于民宿,而民宿在与环境资源和与社区的关系中则更为紧密。其中二者最明显的不同便在于与当地环境及社区的关系上。酒店是商业体,资金较为充足,相应的更重视硬件设施与服务标准,如此可促使游客尽可能在其酒店内消费,同时酒店利用外界的资源相对较少;而民宿是副业经营,在经济上同酒店相比相对弱势,通常需借助于周边环境,诸如临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提供当地生产、生活的各项体验,与附近的社区形成共荣共生的情形。因而在发展民宿的战略中,除了住宿基本设备及服务设施外,当根据民宿与酒店的差别,加入资源特色的导入与利用,并且应关注民宿与社区发展的紧密度。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是 Vernon1996 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这基础之上逐步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在生物学范畴里,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这一概念引入到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中时,最先应用于产品,之后又扩展到企业和产业。众所周,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和获利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同生物的生命历程一样,也经历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亡,产品生命周期就是反映了一个特定市场对某一特定产品的需求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里的产品生命指的是产品的市场生命,而不是产品的物质生命,它是以销售额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额的变化来衡量的。20 世纪 70 年代 William J.Abermathy 和 M.Utterback 共同提出 A-U 模型,80 年代由 Gort 和 Klepper 提出 G-K 模型,90 年代 Klepper 和Graddy 提出 K-G 模型,使得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各个分支的矛盾和融合中逐步迈向成熟。产业的生命周期是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产业的生命发展周期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判定目前永嘉民宿业处于哪一期,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更好的规划今后的发展路径,制定发展战略计划。

  2.2.2 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民宿的发展路径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识别民宿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项目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民宿种类、民宿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创新能力、旅游者的购买行为等。

  幼稚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创新能力较大,民宿经营者主要目标是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经营者对民宿的服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民宿定位、市场开拓、服务创新上有非常大的余地,经营者对于民宿行业特点、民宿行业竞争状况、旅游者偏好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民宿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民宿定位逐渐定型,经营者对民宿行业特点、民宿行业竞争状况及旅游者偏好已比较了解,行业进入壁垒提高,民宿的种类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都不高,民宿定位已经成熟,民宿经营者对民宿行业特点、民宿行业竞争状况及旅游者偏好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进入壁垒很高。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成熟期可以划分为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在成熟前期,几乎所有行业都具有类似 S 形的生长曲线,而在成熟后期则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行业长期处于成熟期,从而形成稳定型的行业,第二种类型是行业较快的进入衰退期,从而形成迅速衰退的行业。

  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和需求率都下降,竞争者数目减少。按衰退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衰退:一种是资源衰退,即由于生产所依赖的资源的枯竭所导致的衰退;另一种是聚集过渡性衰退即因经济过渡聚集的弊端所引起的衰退。

  2.3 民宿发展的积极意义

  2.3.1 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民宿发展在乡村旅游中体现的重要作用是能使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民宿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带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拓宽了农民致富的路子,拓宽了农民收入来源途径。旅游民宿的发展,使一大批贫困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地区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是脱贫致富道路上做出的一种实事就是、因地制宜的明智选择。同时,对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也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力素质。旅游民宿的发展,为闲散的劳动力打开了宽广的就业之门。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旅游目的地的农民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休闲服务,从而找到就业机会。

  三是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大城市发达的工业文明辐射下,其附近的郊区县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农业文明阶段,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其面对周末假期、民俗节日、庆典活动等节假日时有着稳定而庞大的城镇居民市场。

  尤其是 2008 年起,国家假日办重新调整了节假日,从而给乡村游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市场。民宿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大城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差距已逐渐缩小。

  2.3.2 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是旅游目的地本身存在的传统文化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游客离开居住地到乡村旅游的最大因素就是城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自然景观、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多个方面,因此传统乡村文化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组合中是核心的地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健康、淳朴、简单的生活,这正是传统乡村地区独具魅力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说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乡村旅游注重传统事物和传统价值,将旅游活动和游客融入乡村生活之中,能够为游客营造一个安静、自然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氛围。

  二是有助于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国外有许多研究案例表明,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的一些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很少被人知道,渐渐式微。正确的乡村旅游开发不仅没有破坏掉乡村的独特文化,反而更好地保留了历史传承,使得乡村文化获得新生。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能够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增强乡村的归属感。事实上,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会逐步认识到乡村文化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进而加以保护开发。一些乡村文化和历史传承等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法之一就是让它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一部分。

  三是可以促使乡村的多元化发展。旅游民宿的发展在使乡村人口多元化的同时,还会使乡村的农业活动、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培养了本村的经营人才,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乡村旅游能使乡村走出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吸收外部的长处,输出自身的独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3.3 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政府对乡村民宿的政策扶持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民宿的开发使得人们重新开始重视乡村环境,如对田园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促使农村农业、工业生产向无公害、无污染的方向转变,加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小城镇景观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让乡村的居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经济收入的来源,从而促使他们自觉的维护和爱护环境。民宿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可以用来更好的保护文物遗产、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