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国内外农村特色城镇化的经验及借鉴
5.1 国外城镇化建设经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依靠小城镇建设把农村和城市相联,也就是最初形成的城镇化,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展。
5.1.1 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镇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处于工业黄金时期的日本,采取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方式,在亚洲地区首先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通过政府引导,增大投资和增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实行町村全面合并,实行了振兴产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人口向城市化的进程。
5.1.2 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德国城镇化
德国城镇化建设遵循了“小的即是美的”原则,总体的原则是所有城镇全面的一体均衡化发展。城乡高度一体化,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之间实现了“等值”,政府掌握宏观调控,有效地对各地楼市统一管理。还通过职业教育支撑制造业,用坚实的产业化支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5.1.3 突出特色功能和发挥市场作用的美国城镇化
美国城镇化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的作用,小城镇依据所处的不同位置,实施不同产业特色分类,分为城市边缘区的农业地带小城镇、小城镇和郊区小城镇三种特色类型。重点突出了特色功能和注重宜居、宜业环境的创造,注重科学规划的引领,注重城镇功能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5.1.4 新村运动的韩国城镇化
韩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大力发展城镇化,上世纪 60 年代起,实行了以城市为中心、以集聚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区域综合发展战略;70 年代,形成了以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区;80 年代以来,形成了以西海岸和东南沿海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增长,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后期演化成了大城市人口分散到周边小城镇,形成了多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5.2 国内城镇化建设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1978 年,中国人口约 9.6 亿人,城镇化率约 18%,城市人口约 1.7 亿人;到 2012 年,仅用了 30 多年,中国城市化率就达到了 52.6%,城市人口超过 7 亿人。城镇化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镇人口增加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聚集、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加快发展的过程,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对于发展区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国内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代表模式。
5.2.1 苏南地区模式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
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指派负责人的模式,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聚区,提升了城市带动农村的辐射作用。
5.2.2 珠江三角洲模式采取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方式
珠三角模式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以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本相融合,进而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5.2.3 上海地区模式采取了一个核心,网状多点协调发展的方式
上海的城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上海市提出的“九五变化看市区,十五变化看郊区”和“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计划,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建设 11 个卫星城的新城,围绕新城建设 22 个中心镇,在中心镇的周围建设 129 个一般镇,打造了上海城市建设主要向郊区进行战略性转移,推进和实施城郊一体化战略。通过“一城九镇”和宅基地置换试点,上海市郊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郊区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道路。,最终在上海国际大都市里形成协调配套的城镇网络体系。
5.3 对牡丹江特色城镇化的启示
研究借鉴国内外地区成熟的城镇化的特点和经验,对于牡丹江地区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来说,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国内外的城镇化发展建设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规律,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立足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发展,合理避免同质化竞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过程,不仅仅是建几栋房子、修几条道路、搞点亮化的问题,而是应推进基础设施、政府服务、产业、人口、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要考虑城际资源的合理配制。
城镇化是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新转型,而是通过相应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特征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为此,在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按照“点状开发、适度集聚”的要求,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并建立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市场化良性互动机制,加快推进产业、要素向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内聚外迁”,积极推进“小县大城”战略。同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整村整体流转、村庄整体搬迁集聚为抓手,以建设现代文明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为重点,有效促进农村居住由凌乱分散向集中有序、村庄布局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土地利用由零碎粗放向规模集约转变。其进程一般沿着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轨迹发展。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