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

政府如何运用新媒体化解危机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2 共37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当今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够瞬间对全球产生灾难性影响的事件只有计算机病毒和金融危机,因为互联网和金融都已经构建起了全球性的网络,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深处。由此,可以借鉴麦克鲁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推导方法,得出新媒体在化解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危机。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各样的危机斗争中求发展的历史。无论是西方文化中的"诺亚方舟"解救人类于洪水中,还是中华文化中的"大禹治水",都向世人表明危机是与人类如影相随的,而如何战胜危机,则成为人类永远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大众传媒的产生和发展,为政府化解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武器,使得危机发生时政府无须一一面对每一个公众,实现了危机信息的远程预警、交流和反馈,并通过传媒的议程设置进行舆论引导和政府形象塑造。同时,由于政府危机公关不当而引起的加剧危机发展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因此,政治传播学、舆论宣传的研究成为大众传播学重要的内容。

  进入 21 世纪,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催生了新媒体,使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并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新媒体开放、互动、及时、共享、个性化和发散性的特征极大的改变了媒体格局,并对政府的危机公关产生了巨大挑战。新媒体使得危机信息传播的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给政府反应留的时间更少。因此,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政府应当积极转变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方法,树立全新的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危机公关理念。从"开关振荡"转向"阻尼振荡",达到危机处理的"软着陆";从"封闭"转向"开放",达到危机处理的开明与沉着;从"俯视"转向"平视",从大众的心理和视角出发,深化有理、有利、有节危机处理过程的平等性。

  大众传媒是政治争相控制的工具,新媒体诞生后也被政治立刻纳入控制的框架内。对新媒体的公关和控制,是政府运用新媒体的前提和基础。媒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媒体存在的基础,因此,对新媒体的公共关系成为政府公关中重要的内容,公关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对媒体地位的尊重。针对新媒体的特性,政府公共关系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手段,其中,本文提出的"单媒体公关"不失为一种可取得方式。主要包括针对危机事件中处于议程设置中重要位置的媒体形态公关,针对危机中最有影响力或者传递不实消息的媒体公关,针对个别记者和编辑的公关。

  政府拥有的最大资源是信息资源的全面和权威性,以及对于舆论工具的强制力。因此,对新媒体的控制,政府也可以积极灵活的运用政治权力,特别是针对新媒体容易散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弊端,政府的强制力不可缺少。在危机时期,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新闻检查制度,用法律和行政检查的手段来限制媒体的危机报道。由于新媒体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传统媒体,并且新媒体也有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趋势,因此,新闻检查同样对新媒体产生重大控制作用。对于新媒体的内容和渠道的管控,主要还是在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沟通与发布,视新媒体为大众媒体的"国民待遇",以此来规范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当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掌握了新媒体工具后,就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危机公关。在危机管理中,预警体系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危机管理最高境界就是在危机尚未爆发前化解危机。因此,积极运用新媒体,特别是手机短信,来实现对台风、地震等危机信息的预警,对化解危机具有关键性作用。新媒体及时、互动和个性化的特征,以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是政府危机预警的完美工具。

  随着互联网兴起的电子政务,也是政府解决危机可以借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政府网站,实现危机信息的发布,构建起以政府网站为主干的政府网上危机信息发布体系,并及时举行网上新闻发布会,培养适应新媒体的新闻发言人,由此可以借助电子政务构建起危机信息的发布体系,成功控制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消除网上谣言和虚假信息。

  危机中,政府对新媒体的进一步运用体现于积极利用新媒体的议程设置,来引导舆论,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过设置专题、运用首页大标题、多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并在互动中运用虚拟舆论领袖,对受众进行议程设置,使得受众基本按照政府希望的舆论通道前行。

  总之,新媒体给政府的危机公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政府积极转变观念,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积极运用新媒体进行危机公关,并趋利避害,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郭乐天。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新闻记者。2005.2.23
  [2] 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吉林公安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6.2.109-112
  [3] 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新闻记者。2004.5.27-31
  [4] 赵志立。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传播。2005.2.4-6
  [5] 谢新洲,王秀丽 . "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 新华网。2003-8-19
  [6] 杜涛。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新闻爱好者。2005.1.37
  [7] 方磊,张文卿。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4.49
  [8] 周春燕。基于电子政务条件下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5-128
  [9] 张传芹,方磊,张文卿。构建信息化时代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理论架构。科学学研究。2004.1.54-59
  [10] 陈刚等着。新媒体与广告。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3
  [11] 刘军。试论影像媒体语言的流变。广播电视与教育。2003.2.26
  [12] 刘俊。新媒体之我见。广告大观。2006.6.26-27
  [13]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4-16
  [14] 崔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
  [15] 李小翠,唐俊。新媒体:在关注和热议中前行。新闻记者。2006.3.22-24
  [16] 陆小华。激活传媒。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330-332
  [17] 薛锦霞。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及其应用。商业研究。2002.2.7
  [18] 马琳。我国危机管理研究述评。公共管理学报。2005.2.86-87
  [19] 赵志立。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传播。2005.02.4-6
  [20] 朱光喜,胡璇。政府危机公关初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30-33
  [21] 张巨岩。权力的声音。北京。三联书店。2004
  [22] 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23] 陈力丹,胡森林。传播的禁果效应。学习时报。2004-10-4.6
  [24] Werner,James.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46-249
  [25] M.E.麦库姆斯。详解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新闻研究所年报。1976.86
  [26] 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7] 潘光。"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文汇报。2006-6-4
  [28] 胡心智。信息哲学-E 时代的感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9]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30] 项国雄,吴美娜。从危机管理中审视媒体的公关职能。新闻界。2005.2.80-83
  [31] 迈克尔·里杰斯特。 危机公关。陈宁,陈向阳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6
  [32] 林嘉澍。新媒体变革。经济观察报。2006-6-12
  [33]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20 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05-312
  [34] 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5] 刘建明。新闻发布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
  [36]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
  [37]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的再思考。前沿论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37-139
  [38] 喻国明 .变革传媒。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8
  [39] 赵炜。从伊拉克遇难记者看美国的新闻控制。人民网传媒频道。2005-9-28
  [40] 张长春 ,王小明。英法在突发事件时如何管控新闻宣传。人民网。2006-3-20
  [41] 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展江,殷文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2] 余绍敏。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4.29-31
  [43] 郭乐天。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新闻记者。2005.2.23-25
  [44] 曾原,再谈网络话语权。支部生活。2005.8.26
  [45] 李宏伟。白宫与媒体战火再起《纽约时报》领衔迎战。环球时报。2006-7-6
  [46] 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47] 王来华。"舆情"问题研究论略。天津社会科学。2004.2.78-80
  [48] 周锡生,杨新华,荆克。网络媒体民意集纳功能的建设性作用。中国记者。2005.4.84-85
  [49] 以科技手段辅助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信息化建设。2005.10.50-52
  [50] 奥尔波特,波斯特曼。谣言心理学。刘水平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51] 张长春,王小明 . 英法在突发事件时如何管控新闻宣传 . 新闻与写作。2006.3.27-28
  [52] 李洋。警惕手机短信的负面效应。青年记者。2004.8.32-33
  [53] 赵彦华。首次网上新闻发布会失败了吗?新闻实践。2000.6.35
  [54] 姜进章,谢晶,王方群。浅论转型环境下政府的媒体宣传策略。江汉论坛(增刊)。2006.5
  [55] 王云辉。三部委考察手机短信危机预警 中移动全国推广。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2-25
  [56] 田雨,张旭东,顾瑞珍。解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人民网
  [57] 廖永亮。舆论调控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0
  [58]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 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关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