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内容及特点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对"公众"的研究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公共关系主体来说,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公众,系统的分析和认识公众对象,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公共关系的目标、策略和方法,才能合理选择公共关系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使公共关系工作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并且切实有效。
3.1 学校公众关系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学校的目标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其组成和特点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分类具体分析。
3.1.1 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的构成及特点。
学校内部公众包括校长领导团体、中层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管理即是员工关系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开展管理活动和传播沟通活动,提高学校内部凝聚力,形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士气和对学校、工作的忠诚感。员工关系是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是通过日常实践累积完成的,它是学校内部最重要的公共关系。学校内部公众是学校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内部公众相较于外部公众具有稳定性、密切性、可控性等特点:
(1)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校内部的公共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学校关心员工,保障其应有利益,学校内部员工积极工作,以学校的利益为最大利益,公共关系工作面对内部公众就保持基本稳定。这种稳定性应是学校内部公关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学校内部公关工作长期、连续地进行才得以巩固。
(2)密切性是指学校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内部公众与学校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内部公众对学校的情况较外部公众更加了解熟悉,同时内部公众的利益同学校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目标的实现。
学校可以利用这种密切关系,使员工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3)可控性指与外部公众关系相比较,内部公众更容易控制。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行政关系来控制和调节内部公众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员工与学校之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员工本身也有一种自我控制能力。
内部公众的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可控性是由稳定性和密切性决定的。学校如果内部是相对稳定的,便易于协调和控制。同时,如果学校内部的公众关系较为密切,信息沟通便易于反馈,也是内部公众具有可控性。
3.1.2 学校外部公众关系构成及特点。
学校外部公众主要是指关乎学校生存发展的目标公众,包括学生家长、社区、政府、媒介、国际公众等。学校日常对外的人际交往蕴涵着提升人际关系质量、提升学校形象、累积信誉和声誉的机会。学校对外部公众的管理要积极争取外部目标公众的理解支持,为学校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学校形象。
公共关系作为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的艺术,不是一个公共关系部门和几个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并不懈地努力。对于学校来说,公共关系管理达到目标的原则和要求是:
(1)从内到外--通过教职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向外部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通过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关切和对学校的热爱共同达到此项目标,即"全员公关"--学校的每个人都是公共关系成员,都是学校形象的一线解说员和信誉的创造者或破坏者。
(3)每件事情每个时刻都是公关,即"全程公关",全程经营。把每一次与外部公众打交道的机会都公共关系化,都看作是提高学校形象的机会。
(4)开放经营。开放经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校向市场开放,向社区开放,向家长开放,在此过程中管理好学校的资源,计划好发展的每一步,让学校的固有资产增值。外部公众关系及其传播的管理是学校公共关系和学校营销的交集--外部公众关系管理包括关系经营和市场营销。另一个含义是向社会开放学校和教育,开放其内容和方法,尤其是见识的开放,智慧的增长要靠学校与外部力量的合作。
3.2 学校事务管理内容及特点。
学校事务管理是围绕公众关系建设的主题对有关事务进行管理,为人服务,为学校远景目标服务。一般分为问题-机遇管理和危机管理。
3.2.1 学校问题-机遇管理。
(1)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的精髓有两点:一是及早识别对于-个组织具有潜在影响的问题;二是精心设计用以缓和或者利用其后果的战略反应。这是公共关系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8]
."问题管理的方式由早期的被动式或攻击式处理,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的引导--即将人类行为的发展方向引导至对组织有利的方向,问题自然解决。基于此,学校问题管理的有效形式应实行项目管理和分类管理,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W.霍华德·蔡斯在 1976 年提出问题管理定义的同时,指出了问题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主要包括确认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先后顺序、选定项目战略、实施行动和传播项目、评估效果等。也可以这样概括问题管理的流程:识别问题和趋势-评估议题的影响、确定管理的先后和轻重次序-确定战略-设计计划-实施计划-评估。
(2)机遇管理。
学校机遇管理是指对学校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利用契机(或威胁),提升学校品质和形象,同时伴随风险管理。机遇管理对包括学校在内的任何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把握得好,会使学校形象提升幅度很大;把握得不好,则会危及学校的信誉和形象。
3.2.2 学校危机管理内容及特点。
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所学校大大小小的危机每时每刻有存在。《公关圣经》中给"危机"的定义是:突发情况,是毫无预期的事件突然发生,而且必须专注地立即行动和处理。问题发展到学校需要采取行动的限度就是危机了。危机发生频率很低。它是影响组织或个人未来的决定性阶段。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严重性、不利性和关注性的特点。
"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对危机事件做出的所有反应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包括危机预警系统与方案的事先制定),以消除危机对学校的各种不利影响。一旦危机发生立即行动,让损失最小,让形象尽快恢复,让学校化险为夷。学校危机管理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了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报告系统、公共关系处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危机善后机制三个部分。"[29]
危机中一定要处理好学校和新闻媒体、目标公众的关系。
包括学校组织在内,危机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危机是突发的,但危机管理却是有计划的,需要预见性、预测性。危机事件也可以当作项目来管理,指向明确。危机管理是一种紧急事务管理。但一定以目标公众态度为重心和线索,做好事前事后的工作,沟通是其重点工作。危机管埋相对而言更多的是事后投入,而日常管理和问题管理相对的主要是事前投入。
"在现代公共关系学和危机管理学中,危机公关和公关危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术语。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外的不良因素,所引发的的危机事件,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处于生存发展危机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这种状态如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甚至威胁组织的生存,因此称之为公关危机[30]
."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管理,即指组织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损害和威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公共关系的策略,使组织重塑公众形象、恢复社会信誉,规避危机、控制危机、消除危机和恢复重建的活动过程。
学校突发事件必然给学校的公共关系管理带来一定损害,因此,学校应急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是学校处理危机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
3.3 学校形象管理简述。
良好的形象的形成和维持是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公众关系的经营是核心,而相关传播沟通事物的管理则是其途径和手段。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学校形象就是学校公共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和终极目的。
3.3.1 学校形象概要。
学校形象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不仅取决于组织自身的行为,也取决于学校与公众的及时交流、学校行为对公众的影响的大小以及公众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无论是资源还是资本,都表明同样的事实: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学校在竞争中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学校形象与学校实象。
为了透彻说明学校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这里必须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学校实象。
学校实象是指学校品质的实际状态,即学校管理、运行、质量、服务、竞争力、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实际状况和学校管理的实际水平。学校实象是学校形象的基础,学校形象是实像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和投影。
F=F'.学校形象和学校实象一致或基本吻合;表明学校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沟通工作准确到位,公众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F>F'.学校形象低于学校实象,即公众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比学校实际情况要低。说明公众对你认识不够或有误解、错觉。这种情况是由于缺乏沟通意识造成的,这种情况下的学校急需开展公共关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F<F'.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大于学校实象。学校组织布公众心目中出现的是虚像和放大了的投影。对于公众而言,这是一种假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众认知程度的加深,假象会破灭,继而会导致组织形象坍塌,信誉毁灭,对学校实象有全盘否定的危险。
学校形象塑造不仅是公众从印象、态度到舆沦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更是学校实象的运行过程。学校形象塑造的主题就是努力使观众的评价准确反映学校实象,实现二者的统一。
学校形象和学校实象构成学校形象管理的两个有效维度。学校形象是站在外控制点角度评价学校的结果,是用公众的眼睛作标尺的结果。学校形象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如生源市场份额、融资程度、优秀师资的流失率和学校的吸引力等。公众是否决定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是否决定捐资给你,优秀教师是否决定去你的学校就业,这时候学校形象是最重要的砝码。
(2)学校形象的形成过程。
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学校形象即公众心目中对学校组织的认知(目标公众+非目标公众)与定位(目标公众)。这一过程包括:学校组织通过各种活动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把有利于学校组织的信息传播出去,而公众则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最终获得并形成心口中的学校形象。一般把组织形象的形成总结为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三个步骤。
3.3.2 学校形象的特点。
学校形象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学校形象的整体性。指学校形象的构成及其表现具有整体性。学校形象是以整体性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由从名称到文化、精神的诸多因素构成的;是学校的外在特征、风格和内在文化的和谐统一,是社会公众的视觉、听觉感受、行为体验的统一;学校形象通过学校教职员工的形象、学生形象和环境形象得到体现;学校形象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累积过程,形象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行动和表现的统一。
第二,学校形象具有主观性。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识相评价的形成过程具有主观性,学校形象与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公众行为有密切关系;学校本身在塑造自身形象过程中,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学校自我设计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学校形象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形象的实际状态,即学校实象是客观存在的,成为学校形象的原型。二是学校形象的形成过程具有客观性--学校形象是学校开展系统的管理活动和沟通活动,对公众实施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通过社会公众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
第四,学校形象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其动态性和主观性来说的。动态性指组织形象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虽然学校相对于不同公众会呈现出不同的主观感受,但相对是稳定的。公众对学校的大致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当下,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涨的时代,网络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逐渐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变得无所不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陡增,加之其年龄跨度大、社会阶层日益丰富,言论自由开放度的提高使...
当前, 我国已将产教融合提升到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基本制度的高度, 总体政策环境已经形成。产业在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 亟须高校的智力支持与创新贡献, 参与驱动力正在强化。...
一、公共关系的内涵何为公共关系?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在这里,我们给公共关系的下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相关公众的...
3自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构建3.1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构建要素。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主要由公共关系主体、客体、传播媒介和目标四个要素构成。1)以政府部门为引导作用的公共关系主体。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但是活动...
高校危机管理可界定为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同时也具有持续性的管理过程。它是高校针对产生在学校内部的危机事件的产生、发展、消亡等各个阶段的特点,在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的指导下,对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和已经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进行预防、监督、调查...
0引言当今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上至国家进步下至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闻宣传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企业新闻宣传就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服务。当前,工程施工领域进入门槛低,工程施工企业数之不尽,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项工程利润降低...
5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策略面对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对学校公众关系管理、学校事务管理、学校形象管理都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5.1学校公众关系管理策略。根据前几章的分析可知,学校公众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不论对内部...
公共关系学作为公共选修课, 是一门以管理科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的, 研究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公关手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现代化和网络化。...
为了协调和改善相关公众关系,媒介组织需要进行必要的传播沟通活动,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扩展媒介组织的影响力。媒介公共关系的出现,意味着新闻传播理念和相关营销模式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发生了转变。媒介公共关系经过长期的发展,逐...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异常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任何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全世界的媒体和受众面前,受众也可以第一时间关注事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截然不同的传播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