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洪氏姐妹电视剧的编剧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6-23 共38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韩国洪氏姐妹电视剧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引言  第一章】洪氏姐妹电视剧生存语境及话语背景 
【2.1】洪氏姐妹电视剧对经典文学的解构   
【2.2】洪氏电视剧无厘头文化的跨国“嫁接” 
【第三章】后现代语境下洪氏姐妹电视剧人物创作分析 
【第四章】洪氏姐妹电视剧对中国偶像剧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洪氏姐妹电视剧的编剧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经济时代,消费主义意识日渐强大,大众文化甚嚣尘上,宏大的理想主义和形而上话语对日常生活的束缚逐渐松动,影视的价值和意义发生了新的转向。洪氏姐妹作为韩国编剧中的佼佼者,顺应时代潮流,创作出带有强烈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电视剧作品。

  韩国在经济、政治大发展的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行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政府可以将电视剧等文化产业鲜明地定位为大众文化产业。这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洪氏姐妹的创作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她们的作品中频繁闪现。经典文学改编成影视剧是影视圈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否“忠实于原着”几乎成了衡量一部改编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叛逆的洪氏姐妹却要打破常规,将各种经典为己所用。在后现代主义的指导意识下,洪氏姐妹对经典文学的人物形象进行大胆地解构,宏大的叙事主题消失不见,元叙事也随之隐遁无形,代表小人物形象的小叙事逐渐浮出水面。经典文学中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在她们的剧作中“脱冕”成了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一切崇高都在嬉笑中轰然消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无厘头文化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得到发扬光大,深受香港电影文化浸染的洪氏姐妹将无厘头元素别出心裁地运用到自己的电视剧创作当中,这种跨国“嫁接”并没有因此水土不服,反而“笑果”更佳。电视剧是叙事艺术,它的成功离不开编剧对人物形象的精心雕琢。根据爱·摩·福斯特的划分理论,他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这两种人物形象在洪氏姐妹的刻画中充满了解构主义色彩,韩剧中千人一面的“灰姑娘”形象在她们的创作中改头换面成了坏坏的“灰姑娘”,深情款款的白马王子也“脱冕”成了令人捧腹大笑的小人物。带有复制性的配角人物形象与大批量、高速度、一次性的快餐式生产--消费类型最适应。这种漫画化的人物形象简单直接容易辨认,每一部剧都存在这种类似的人物形象负责搞笑,他们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韩国,洪氏姐妹所创作的电视剧收视率长盛不衰,在中国同样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她们的作品鲜明而大胆,大胆解构经典,颠覆常规,不断地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而我们大陆偶像剧多年来一蹶不振,始终沉溺于“抄袭”、“山寨”日韩及港台偶像剧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洪氏姐妹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应该能给大陆偶像剧的创作带来一些启示作用。


    致谢

  毕业接近尾声,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句号,心中难免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感谢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点缀了我的生命,感谢在这所美丽的校园我所遇到的良师益友,正是你们亲切的关怀和鼓励,让我得到新的进步和成长。

  感谢我的导师王秀荣老师,感谢这三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王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在学业上予以细心的指导,而且在很多为人处世之道上也给予我谆谆教导。在论文开题之初,王老师从题目的切入角度,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很专业的指导,使我能够早日切入重点,少走弯路。对我这个有点“偏僻”的选题,王老师一方面严格要求我,时时提出问题,使我的思考不断地迸出新的火花,另一方面王老师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按照自己的研究思路继续探索,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我完成论文期间,王老师不顾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仍旧披星戴月为我修改论文,想起此情景,我不由再一次热泪盈眶。王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用一生来学习。

  感谢我的导师胡辛老师!胡辛老师是我们南昌大学的骄傲,是所有江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女性同胞们的骄傲!笔耕数十载,着作等身,桃李芬芳。

  除了拥有杰出女作家和优秀教师的身份之外,胡老师近几年开始学习国画和陶瓷艺术,其作品得到了多位画家、陶瓷艺术家的高度评价,胡老师也成为江西文艺界横跨文坛和画坛的奇女子!胡老师虽已年近古稀,但对文艺创作的热忱丝毫不输于年轻人,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胡老师的飒爽英姿是我们永远的指路明灯!感谢胡老师!感谢胡老师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感谢张升阳老师、肖玉梅老师,你们的教学精神就是我以后工作学习的榜样。张老师为人豁达,平易近人,经常和我们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肖老师和蔼可亲,对我们更是关怀备至,像一位温暖而慈祥的母亲对儿女嘘寒问暖。感谢何静老师,何老师教学认真,是我们这些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感谢王小娥老师和蔡海波老师,常常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与我们感同身受,喜我们所喜,忧我们所忧。在学习上,你们是我们的老师,在生活上,你们是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感谢这三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们的每一次鼓励和帮助都让我铭感五内。最后要感谢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位专家评委,你们宝贵的意见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进一步完善我的论文。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无法完成我的学业。

  人生天地间,聚散匆匆,感谢每一位曾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参考文献

  一、 论着:

  [1] 胡辛。电视艺术十二讲[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洪天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张法。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6]王潮。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7]朱立元主编。20 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M].第四卷。复旦文学出版社。2000.

  [8]【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金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桂青山。影视剧本创作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M]编辑部选编。美学文艺学方法论[M](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12] 陈池。韩国[M].中国重庆出版社。2004.

  [13] 李胜利 范小青。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4] 【美】道格拉斯·凯纳尔、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

  [15]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6] 王晓玉、杨海燕、崔彩梅。影视文学写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7]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 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20] 【德】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董祖祺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21] 【俄】巴赫金。巴赫金个集[M]第 5 卷。白春仁,顾亚铃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2] 李简瑷。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奇观[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3] 谭亚明。周星驰现象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

  [24]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 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26]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理论术语汇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7]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译。中匡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8]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第三卷。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9] 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0] 林少雄、吴小丽主编。影视理论文献导读[M](电视分册)。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1] 黄会林、周星主编。影视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 倪学礼。电视剧剧作人物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3]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34] 刘晔原。电视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5] 刘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M].中国传媒大学。2008.

  [36] 【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想。华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二、论文:

  [1]韩国文化是拌饭文化[J](对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副教授李旭渊的采访)。新民周刊。2005(11)。

  [2]促使“韩流”实现产业化[J].韩国中央日报。2001(8)。

  [3]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J].中华读书报。2001(7)。

  [4]【美】L·西格尔。影视艺术改编教程[J].苏汉译。世界电影。1996(1)。

  [5]【美】杰·瓦格拉。改编的三种方式[J].世界电影。1982(1)。

  [6]李振潼。论文学名着的电影改编[J].电影艺术。1983(10)。

  [7] 房威。电视剧<豪杰春香>和古典小说<春香传>的关联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5)。

  [8]程群。宏大叙事的缺失和复归[J].史学理论研究。2005.(1)。

  [9] 陈林侠。论后现代语境中电影叙事的先锋困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2)。

  [10] 杨红菊。中国青春偶像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唐都学刊。2004(20)。

  [11] 刘硕。与青春有关的命题创作--对近年来中韩青春偶像剧创作的比较及思考[J].当代电影。2010(20)。

  [12]赵培。编剧创一剧之本居一剧之末[J].《法制晚报》。2005(6)。

  [13]邓煜,何静,王小娥。 日韩偶像剧叙事元素论析--兼评 24 集青春偶像剧《聚沙》[J].南昌大学学报,2008.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