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新媒体手段的应用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3-28 共898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四、新媒体手段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一系列新媒体在新的平台上再次裂变衍生,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但也应当看到这种形势之下,也为广播的蜕变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够把握住这种机会,无异于是广播界的一次"文艺复兴".可以想见,将来的广播将更加的包容、更加的多元、更加的时尚。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林格伦院长在谈到传媒的发展历程时说,当电视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广播的末日到来了。但现实是科技的进步为广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广播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被更多的人喜欢和接受。应当感谢这些技术的进步,广播才有机会打破原有的限制,在技术、地域上的突破为广播提供了全世界范围展示的平台。而且,广播的瞬间性的遗憾,也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弥补,现在的广播内容可以在网络上回放,分享。

  广播媒体在使用技术手段丰富节目方面始终都走在传统媒体的前列,互动性也是广播除了"伴随性"之外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早在 80 年代,书信是广播获得听众反馈的主要方式;1986 年"珠江模式"之后,全国电台相继效仿,热线电话一时间风光无限;90 年代末期,网络论坛的火爆同样吸引了广播媒介的注意,各个节目纷纷在论坛中注册自己的账号,开辟板块;进入 21 世纪,短信平台曾长时间霸占着广播互动方式的头把交椅,但随着"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的火爆,短信平台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广播在互联网的时代,与"两微一端"的合作更加主动,也为自我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空间,争取更多的受众。

  (一)微博对节目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 2.04 亿,网民使用率为 30.6%[5].

  笔者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电台"得到的结果是 223640382 个(截至 2016 年3 月 6 日),可见广播和微博的互动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作为里程碑式的"微博元年"--2010 年,这一年里微博成为许多重要新闻的第一发布平台。方舟子遇袭事件、宜黄拆迁女维权事件、李刚事件等,第一发布平台都是微博。让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的影响力。

  广播脱口秀节目之所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视角和互动性,因此可以看到大量的广播脱口秀节目在微博互动上都下了很大功夫。由于广播脱口秀的个性化色彩较为浓重,也是节目与受众接触中,人格化的将主持人的本色还原,因此广播脱口秀节目的微博普遍不以节目为单位,而是以主持人个人的形式开办账号。黑龙江台《PS 早安秀》的两位主持人在新浪微博都有申请账号,分别是"993 宋微"、"庞伟 DJ",中央台《海阳现场秀》节目就以主持人"海阳"开辟新浪微博账号,除了主持人私人微博内容之外,还将节目信息的发布、互动贴、活动召集等节目、活动内容发布在微博平台,使得听众在节目之前、之中、之后和活动里都能与主持人展开互动。

  1、 节目信息发布平台。

  移动互联的融媒体时代中,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听众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他们需要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因此,广播脱口秀节目就需要在节目之外将节目的信息及时尽早地传递给受众,微博这个平台恰好是受众移动互联的重要终端软件。以往的节目预告,只能是在其他节目时段中插播,这样又占用了已有的节目时间,也不能将节目的亮点尽量地呈现。

  但是微博可以不限制受众接受信息的时间和地点,只要是打开关注,就可以看得到,这种方式给受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选择。另外,微博的表现形式更丰富,音频、视频、图片、网页链接和文字等都给信息生产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作基础。

  尤其是其操作便捷,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部电脑,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编辑工作,能够真正地做好快捷有效。

  还以黑龙江电台的《PS 早安秀》为例,在 2015 年 6 月 5 日在节目开始之前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又是一年高考时】FM99.3 龙广高校台早 7 点《PS 早安秀》陪你高考,和你回顾那年高考的青春时光;2015 年我省有 19 万 8 名考生参加高考,为残疾考生开辟绿色通道;中高考期间,哈尔滨机关事业单位九点半上班。"这是《PS 早安秀》的节目预告,将节目的互动话题,重点的选题,播出时间统统交代。在文字设计上注重简洁、悬念,激发网友深入关注的欲望,进而促进收听。

  由于有了节目前的微博预告,当期节目从开始阶段就进入到热烈互动的状态,而不是需要通过节目一步一步的深入,由主持在广播节目中将话题解释清楚,话题的展开才渐渐炒热气场。在当期节目中,听众就自己孩子参加高考的陪考经历、对考生的祝福、听众集体的高考回忆形成舆论场,节目讨论的热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主持人在设计这期节目时的预期。这样的节目预告使得节目在开始之前就与目标受众接触上,增加了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时间,延展了互动空间。

  实际来看,尽管节目的风格不同,微博的设计也不尽相同,想要在有限的字数和图片内吸引受众都绝非易事。只有简单明了,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最终反作用于广播的都是成功的微博帖子。

  2、 听友留言互动平台。

  在新浪微博的界面中,每条微博的下方都有"收藏"、"转发"、"评论"、"点赞",在博主的页面还有"阅读量"一栏,所以可以量化地看到网友互动关注的全部数据。

  这种互动方式既有短信平台的单向"点对点"(听众到主持人),又有论坛听众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转发",还可以将帖子进行更大范围地推广,在转发的过程极有可能带有转发者的评论内容,信息得到多角度的解读,这种解读有时会远远超出信息发布者的想象,这种几何倍数的扩散效果和病毒效应是巨大的。除了"阅读量"这个数据是只有博主可以看到,其他数据都是透明公开的。可以说,这种方式的互动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趋势。微博的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传播特征,极大地促进了电台节目的收听效果。

  仍然以《PS 早安秀》为例,每天在节目的运行过程中,发布"直播互动贴",这种互动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留言者可以看到彼此之间的留言,有一定的社交功能,类似早期网络社交方式的论坛,但由于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更具便捷性。除此之外,转发所产生的偶发性更使得节目信息的传播具有不可知性,也就更可能激发新的创意点。

  以《PS 早安秀》节目为发端,龙广高校台在新浪微博开设"微电台",目前在黑龙江区域也是第一家。节目受众可以在新浪微博的客户端直接点击相应选项,就进入到电台的同步直播,这为一部分非本地无线电广播信号覆盖区域的人,以及设备上不具备收听条件的听众提供了收听的可能。"微电台"的互动留言区域"边听边聊"将互联网收听和互动两个内容在同一个节目中集合,受众不再需要同时操作多个终端,一站式地解决受众的需求。

  3、新闻线索征集平台。

  国内的广播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相对单一,主要是来自党政机关的信息发布、指定行业的通信员的信息提供、听众新闻热线,信息源较少,而且速度慢、效率低。微博则拥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源,一位听众在事发现场拍下照片,附上文字就可以@相关电台,记者就可以判断新闻价值,决定是否前去采访。近几年,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就不乏有微博是第一消息来源。2016 年 2 月,发生在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天价鱼"事件首先是在微博上发酵,进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才将这一事件放到大众媒体之上得到广泛的关注,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得以解决。

  这在微博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信息传导方式,一方面,普通民众有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维权的途径平台;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闻线索来源,而且这种新闻线索更接地气、更生动活泼。

  广播脱口秀节目看起来和新闻采访、新闻线索无关,但是节目的采编、播发都必须与时代同频,因此作为被广泛使用的移动互联信息平台,新浪微博中的关注点就为广播脱口秀的选题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持。以《PS 早安秀》2016 年 3 月 27日的节目编排为例,在节目播出前晚,主持人搜索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时候发现,#李小璐遭骗捐#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达到 4822 万,远远高于上榜的其他话题。

  查阅此话题的页面,发现正反观点的争论相当激烈,有痛骂骗子认为以后不再为类似爱心事件捐助的;有人认为好人好报,要坚持慈善,哪怕被骗子利用的。

  主持人敏锐地观察到,这是一个大众都有强烈参与欲望的话题,而且话题接近受众的生活,观点双方还有冲突,内容涉及到孩子就更加容易引起早高峰送孩子家长们的共鸣,所以决定第二天的节目互动话题果断换成"李小璐遭骗捐,你还会坚持奉献爱心吗?"不出所料,在节目播出时,微信平台的互动量明显地超出往常,听众都充分地表达了各自观点,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延展出更多的案例,使得节目的互动不局限于李小璐的事件本身,而是更有故事性,不就事论事。最终节目的观点落在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来弘扬正气,温暖这个社会是需要每个人奉献自己的能量。这就是结合微博的大数据,为节目提供了准确的选题,切中受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才能将节目办得更加深入人心。

  4、节目二次传播平台。

  当前,大量的电台 APP 像喜马拉雅、蜻蜓、考拉、优听等都与新浪微博合作,可以将电台节目的链接分享到微博上,因此电台的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的,而是可以按照受众的习惯在个人设定的时间、环境中收听。以中央台《海阳现场秀》主持人海阳的微博为例,主持人将节目中的"时事乱侃"环节剪辑后上传到"荔枝FM"平台,再将链接分享到其个人新浪微博账号上,使得节目在播出之后,仍可以找到精华的重播,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同时将节目的播出时间无限地延展,从而完成了节目的二次传播。

  但二次传播还不仅限于将节目的录音重新地放到新浪微博的平台上,还有主持人在微博中晒出节目的歌单供听友分享,比如北京音乐台的主持人白杰就将自己节目中的歌曲统统分享,达到了节目的二次传播和线下增值服务。听众如果在节目中听到好听的音乐,则可以通过微博的平台得知音乐的详细信息,同时增加了微博的粘性,使得一部分听众养成了微博跟随歌单的习惯,从而增加微博的关注度和活跃度。

  5、节目活动召集平台。

  由于微博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受众提供了信息服务,因此微博粉丝的关注度很高,用户粘性大。这些都构成微博账号的号召力,再配合上电台活动组织中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线上的活动组织就水到渠成。这种活动召集的方式较之以往,更节省广播线上时间,有效、快速、低成本,在活动方面为电台开辟了新的空间。

  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为例,2014 年的"龙广植树节"就大胆使用微博,配合电台宣传在微博平台发布召集信息,辅助 400 电话后台的数据统计,完成活动的召集。并在活动进行中,带队主持人个人微博,龙广官方微博用图文的方式直播整个活动进程,与网友顽皮互动,为龙广微博宣传做出标杆,其后的爱心节、啤酒节、二月二歌会等活动的微博活动都以此模式开展。

  具体到广播脱口秀节目,除了线下活动的召集宣传之外,还可以开展线上的活动。以往广播节目的活动主要是以线下为主,节目中的评选受限于广播单一媒介展示的局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不能充分展开,因此线上节目的活动很难开展。有了微博这一节目的扩展平台,可以讲活动与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微博的承载手段较多元,可以调动的元素较多,更能充分地展示参与活动受众的信息,同时还可以随时查阅。

  以《PS 早安秀》为例,2015 年 1 月份,节目组抓住时下颠覆搞怪的恶搞风,在新浪微博上开展了"选丑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听众通过自我的消解及观看比赛中其他听友的自我恶搞,完成负能量的转化,在哈哈一笑中释放压力。主持人则在节目中宣传本次活动,引导听众在微博中上传自己的图片,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完成节目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

  以上关于微博与广播脱口秀节目的结合是主要应用的几个手段,在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节目线下活动的宣传、主持人创意视频展示、节目片花的分享、节目内容的未完话题延续、主持人平日动态等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听众来说,这是与主持人全面互动的良好平台,同时,由于粉丝之间的留言互相可见,还增加了听众之间的社交,使得平台对于用户的粘性更大,情感的投入更多。

  (二)微信对节目的影响。

  即时通讯工具微信(WeChat)是在手机移动终端使用的应用程序,由腾讯公司在 2011 年 1 月 21 日推出,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帮助使用不同通讯运营商、不同操作系统的受众可以无障碍的沟通,该程序在信息内容方面不局限于文字,像图片、语音和视频都是可以发送的内容,同时客户端还提供诸多插件丰富服务体系,其中"朋友圈"是使用最广泛,社交性最强的插件。微信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了市场,经过几年的市场养成,微信的使用者年龄也丰富起来,一大批中老年用户的加入,使得微信成为国民应用。从数据上来看,我国九成以上的智能机都安装微信应用,平均每个月的活跃用户超过 5 亿,微信公号超过 800 万。 从这样的数据基础来看,广播以微信作为互动方式是极具群众基础,由便捷有力的。

  通过公众平台的后台,微信已经可以与直播间音控台无缝对接,在节目中播出听友的文字、音频已经成为众多脱口秀节目的参与方式,听众在广播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得到了更多的承认和成就感,也增加了听众参与的热情和用户粘性。

  1、参与成本的降低。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末,中国手机用户中通过移动网络完成网上冲浪的比例接近九成。较之以往的电话参与方式,微信参与方式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几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话费负担。微信从问世以来就对三大电信运营商造成极大的威胁,跨界革命也由此推演开来。

  以黑龙江台《PS 早安秀》为例,在 2012 年节目开播之初,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方式仍是短信平台。听众如果和电台节目互动,一条短信最多可以写 70 个汉字,费用是短信费 0.1 元,信息费 1 元,合计 1.1 元。电台会与短信平台运营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信息费,这也是短信平台时代,电台的一项营收,如果是互动火爆的节目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彼时,微信平台方兴未艾,个人间的微信还没有普及到今天的程度,但频率决定放弃短信平台的收入,为更符合时代精神的微信平台让路。龙广高校台作为黑龙江第一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广播频率,将微信公号的名字定名"高小微".随着微信平台的引入,《PS 早安秀》的节目互动量由短信时代的百条级别,一下子跃升到千条级别。受众只需要支付流量的费用,甚至在 WIFI的条件下免费与节目互动,而且字数不受限制。省去了互动的费用,让受众卸去了负担,只是专注于互动的内容,而不再担心高额的费用。电台方面虽然损失了一部分收入,但增加了听众的粘性,使得这一部分受众专注于这个公号,为公号后续的广告位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个微信公号目前的粉丝量也达到了 16 万,可以说基本涵盖了节目的主要受众。

  2、参与方式的便捷。

  广播语音互动时代的娇子,当之无愧是电话,电话的互动使得广播的音响内容更加丰富,受众的情绪等信息得以充分展现,对于基于声音的传播媒介是相当丰富的一种补充。同时,这种即时性也得到满足,参与者与主持人直接对话,这种无时差的碰撞常常能为节目带来精彩的火花。但是电话参与的弊端也相当明显,首先是直播间电话线路有限,你的电话未必能够接进直播间。其次,听众的参与时间固定。听众需要在电话这端等待导播将电话切入直播间,即便参与者使用的是手机,也需要听众在规定的时间才可以参与。

  微信则与电话相比优势突出,微信参与,只需要输入语音就完成整个参与过程,不需要额外占用时间。微信与微博相比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微博的参与方式需要操作的步骤也较多,输入文字,选取图片等等,微信只需要按下语音键讲话就完成语音的互动,对于移动人群这一广播主要受众,是相当便捷的。

  还以《PS 早安秀》为例,节目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来参与,每天听众按下语音键就与直播间联通。由于早间节目的受众普遍都是在移动中,比如私家车、公交车、步行等,节目始终希望与听众保持状态上的同步,从而让听众在内心情感上接纳主持人,但在直播间中的主持人很难做到和运动中的受众一致的节奏。微信语音则可以通过声音、语气、音调、气息、背景音等因素,展示听众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个人状态,比如在走路赶车中的受众发来的微信语音就和乘车人的语音有很大不同,正展示了受众在不同环境中奔向工作岗位的脉搏。

  3、参与渠道的多样。

  微信的基本功能强大,即便是个人用户端,也可以发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这些都是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的。尤其是语音,表意更清晰,更生动,类似于此前的广播记者连线,充满着现场感。而广播脱口秀节目中的参与环节,有时候需要听众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语音的灵活生动为这种展示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以中央台《海阳现场秀》为例,除了文字、语音、视频之外,还借助了其他软件平台的出口,为节目留住粉丝,将听众在互联网的时间保留在节目的微信之上。在图 2-14 中,我们可以看到"海阳"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可以参与节目,以及日常的微信推送之外,还有底部的互动按钮。其中就包括"现场秀"、"微社区"和"快点我".在图 2-15 中可以看到展开后的页面,"现场秀"页面是节目和优听 APP 合作的节目精华重播,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时下最流行的"弹幕"功能。其在音频播放的同时,听众可以结合内容,甚至是与内容无关的发言,所发表的留言都可以在屏幕上出现,一般来说是从右至左快速飞过似子弹,因此得名"弹幕".弹幕所带给受众的新鲜感和上屏幕的优越感,更符合广播脱口秀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或吐槽或暗语,创造出一个二次元空间。

  "微社区"则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部落·微信社区"合作,类似于早期的网络论坛 BBS,但其从微信为入口,直接筛选了听众。而且,所设置内容都与节目息息相关,使得节目的听众群体可以在这一平台中完成网络社交。另外,由于"微社区"的自主性,话题的设置可以由听众来设置,更赋予了参与者的主人翁角色,这就使得用户更忠于这一平台。

  "快点我"按钮进入就看到产品的售卖。产品都打上"海阳同款",由主持人的信用为产品背书,从而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尝试。

  4、参与欲望的满足。

  广播是充满着神秘感的传统媒体,听众对于广播电台和广播主持人总是充满着好奇和想象,正如一千个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是小说,或者有声读物,这种想象会充满乐趣,但如果拍成影视作品,形象就固化了,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拍成影视剧之后遭到原著粉丝痛骂的原因。

  通过微信的语音播出听众的声音,听众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成为电台主播的错觉和满足感。这样的互动也增加了听众与广播电台的亲密感,让他把一部分感情投入其中,增加了归属感,调动了积极性。以《海阳现场秀》为例,其节目中参与度最火热的环节叫"哪里有问题?",听众每天向主持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主持人则用幽默的语言和犀利的角度来回复,一问一答如同激烈的语言游戏,同时主持人的回答又不乏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以下将 2016 年 3 月 28 日的节目部分内容选取如下:小艾:微信平台上"三全有点疼"说,我听说现在银行诈骗特别多,去 ATM 机器取款需要注意什么呢?

  海阳:这个嘛,需要特别注意你后面的人,别让他看你的屏幕。

  小艾:对,万一看到密码呢。

  海阳:不是,万一看到你的余额那么点,笑话你怎么办?

  小艾:"三斤葡萄"我女朋友总是向我打听我前女友的问题,怎么办啊?

  海阳:女生只要一开口问关于前女友的问题,无论这个男生怎么回答,女生总会从你的答案中找到下一个问题。来,你随便问。

  小艾:你以前也经常和她来看电影吗?

  海阳:没来过。你看,问完之后这个女的肯定要追问,那你们在家看喽?没15、参与创作的创新。

  微信的基本功能是即时通信,但开发者为其设计了众多附加功能,增加了其社交属性和信息传播属性。同时,由于广播脱口秀的互动性,节目设置参与通道,为节目在进行中实时根据受众反馈做出及时调整准备出技术基础。

  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PS 早安秀》节目为例,在 2016 年 3 月 7 日的节目中,主持人在说到两会新闻涉及棚户区改造时,感慨城镇化的进程和生活水平提升的速度,并说到哈尔滨新城区的旧名。在设计稿件编排的前期,并没有"哈尔滨新老街名"的话题,但在主持人说完一个地名后,勾起听友的同感,进而在微信平台出现了海量的信息,都是关于哈尔滨新老街名的回忆。

  主持人迅速决策,马上换下原本准备好的节目话题,改为"哈尔滨新老街名",并由此引发哈尔滨本地的乡情共鸣,形成舆论旋风。当值导播迅速配合,搜集哈尔滨新老街名的信息,在微博、微信上推出,线上线下由此达到统一,产生多种媒介融合的化合反应。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总结话题,在一番热烈的回忆之后,并没有将话题导向娱乐化,而是与两会报道导向相结合,落点到中国梦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实现上来。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听众在参与话题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回忆和情感,这样的总结就不显得说教味,不显得生硬。

  因此,当微信与节目进行有机融合的时候,不是单纯的工具化,而是重构了广播脱口秀节目的编辑思路和方式。将听众作为客户,重视客户的体验,顺应客户需求是当下广播脱口秀制作人需要在理念上转变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的顺从,我们的创作、创新,纪律底线还是要坚守的,这些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涉及到。

  6、大数据对节目的支撑。

  以往的广播节目对于受众分析仅限于收听数据和调查问卷,这种反馈有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时效性差,收听数据一般都是一周之前的,这对于以前的广播媒体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现在受众的口味变化之快,要求节目做出迅速调整的要求在这种数据支持下是难以完成的。二是数据失真,调查问卷和收听率统计的日记卡都是存在被调查者的主观情绪的。有些被调查者出于面子的考虑,会将一些老牌节目和时政类节目选定,但实际上这些节目他们并未收听,也就造成了数据的失真。

  微信的后台技术平台就为广播制作人员提供了大数据的服务,通过这一平台,就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现有的粉丝人数、性别比、年龄区间、区域分布、关注话题、退订人数、新增人数、消息高峰时段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即时的,可以根据大数据来调整节目,甚至可以设置新的节目,设置全天节目的编排。这些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广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工具,在集体唱衰传统媒体的现今,那些只看到冲击却放任机遇的人只能被淘汰。

  综上所述,广播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彼此共融的,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广播得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信息能够有效送达到更多的人。另外,这种融合还将对广播的制作、传播、体制机制、运行方式、商业模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在传媒业的改革风起云涌之时,各种思潮在广播理论界和实践中碰撞,但历史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今后的广播传输的不再仅仅是声音已是定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