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基于融媒体的广播脱口秀成长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3-28 共220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回望脱口秀的发展历程, 20 年多年来,脱口秀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蜕变。这其中广播脱口秀由于其传播媒介的特殊性,更具研究价值。作者本人从事广播行业近十年,在广播脱口秀节目的主持和摸索也有 4 年的经验,其主持的《PS 早安秀》节目获得中广协创优节目一等奖,开创了本地早间脱口秀的先河,随即引发了当地早间节目脱口秀的风潮。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业内的理论探讨,将广播脱口秀放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发展脉络和媒体特性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并结合受众环境的变化,从媒体环境学的角度找准创作的对象。在新媒体方面微博和微信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媒体表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人们纷纷开始运用自媒体传播平台,探索脱口秀节目发展的新路径。本文也着重探讨了广播脱口秀节目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传播载体上的发展潜力,以及发挥微传播的资源价值,探索新的传播服务方式和盈利路径。

  在媒介技术不断革新的 21 世纪,各类媒介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一方面为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广播脱口秀节目要可持续、创造性地发展,就需要完成从传统专业媒体到多媒体、多平台互动传播的转型,并且在传播内容上完成从粗制滥造的娱乐化到专业化的升级。作为传播者,只有牢牢把握微传播的发展态势,运用科学的理念和策略,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打造出被受众欣赏和喜爱的高品质脱口秀节目。

  于本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本文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彬。大众传播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1
  4 王菲。媒介大融合。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5 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6 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美国广播电视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钱峰。广播栏目与广播主持。暨南大学出版,2012
  8 黄匡宇主编:《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9 詹姆斯 G. 韦伯斯特,帕特西亚 F. 法伦,劳伦斯 W. 里奇。视听率分析: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 2004
  10 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斌翻译。商务印书馆,2001
  11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
  12 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脱口秀一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2000
  13 衣彦旭,崔艳。浅谈广播"脱口秀"节目的现状和发展。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8
  14 栾轶玫。广电媒体的融合化生存。视听界。2010,(02)。
  15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国际新闻界。2006,9:51
  16 张晓婷。"脱口秀"在中国的发展和走向。青年记者。2007,107-108
  17 赵婷婷。秀外慧中--"脱口秀"主持人必备能力。声屏世界。2007,(7):44-45
  18 余方静。中国的脱口秀:在夹缝中生存的现实困境。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
  19 宋慧媛。论"脱口秀"在中国本土化中的表现特点。山西大学,硕士。2010
  20 王瑶。微信与微传播。传媒观察。2013,2:39~41
  21 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新闻实践。2013,8:08~10
  22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科教导刊。2012,219~220
  23 陶艺音。微传播特征初探。新闻世界。2012,2:56~57
  24 安德鲁·科雷赛尔。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的未来。中国广播。2012,(03)。
  25 周严,彭兰。试论微传播的性质。中国新通信。2013,4:2~3
  26 黄志强。对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中国广播。2012,(07)。
  27 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新闻爱好者。2010,(03)。
  28 高贵武。脱口秀的拓展空间与新闻信息的另类消费。新闻与写作。2010,(4):23~25
  29 齐立森。网络"微内容"的传播学分析。新闻爱好者。2009,6(2):65
  30 丁廑。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2)。
  31 张晓婷。"脱口秀"在中国的发展和走向。青年记者。2007,(14)。
  32 陈力丹。 新媒体对广播业及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广播。2014,(02)。
  33 刘晓峰。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主持人素质的新要求。青年记者。2013,(08)。
  34 李静。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
  35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62
  36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46
  37 Eric Vanstrom.New Media and Popular Imagination:Launching Radio, Television,and Digital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Film Quarterly. Berkeley: Summer 2007. Vol. 60, Iss. 4; pg. 82
  38 Geoffey C·Nicholson.Keeping Innovation Alive.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6):27-32
  39 David. The Visible hand: Money, market, and media evolution, 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8,(4):26-31
  40 Oliver and Ohlbaum. The European broadcasting.International Media. 2002,(3):18-24
  41 William G Mayer.Why talk radio is conservative.Public Interest. Washington: Summer 2004. p. 86
  42 Colin Fraser,Sonia Restrepo-Estrada.Community Radio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 Houndmills: Dec 2002. Vol. 45, Iss. 4; p. 69
  43 Colin Grimshaw. Marketing. Turn on, tune in - then what? London: Oct 27, 2004. p.17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