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0 共380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每个企业都会存在存货内部控制系统,而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在当代企业中又普遍存在。分析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多如牛毛,研究起来相当复杂,并且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论文接下来将介绍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为论文接下来的写作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1.1 内部控制的要素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然而,无论计划制定的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执行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于计划不一样的现象。企业要想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从下面五个要素入手: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多种内部因素的总称,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起着影响与制约的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涵盖了治理结构,组织和责任的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防欺诈系统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部分组成。它能及时识别与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推动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寄托,作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与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相结合,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评价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能够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包括信息的收集系统以及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方面的沟通系统等。其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使这些信息能够采用恰当的方式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传递和运用。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健全性和合理性的评估与监督检查,汇总成书面报告并据此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监督检查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等。企业自我的内部控制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上五大要素构成了内控的完整体系。TM 超市在内部控制应用中,应在准确、充分理解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全面考察企业上述五大要素的各方面,分析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确认这些制度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实施。

  1.1.2 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六方面:

  (1)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市场经济更是一种法制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最低标准,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那么全面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将是空话。内部控制首先就是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发现和制止违法的不良行为,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经营与发展。

  (2)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财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的领导层熟知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总体发展规划。所以财务信息是否真实,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求明确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对各项业务执行程序的控制,有效避免财务信息出错和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3)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或缺的首要基础。所以企业的资产是否安全,将会直接干涉到国家、企业乃至股东和职员的自身利益。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资产的使用、处置需要严格按照授权审批制度执行,这一举措能够有效的对企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等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的防范各种因此而产生的舞弊行为,为企业减少不该有的损失,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其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进行提前预测、有效识别、认真分析、合理应对,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从采购、生产、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加以控制,尤其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薄弱和缺陷环节的合理控制,能够最大范围地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风险。

  (5)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通过内部相互制约达成目标,使企业的生产、销售、财会等部门相互制约和配合,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作用。还能通过各部门的授权审批制度,使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权限,使企业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当各项业务实际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互相推脱的事件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再者通过实施严格的考核管理,能够真实的反映工作过程,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及热情,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的效率。

  (6)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延伸、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等现象的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始终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用合理的内部控制手段,采用专业的会计技巧,进行各岗位职责分工等措施,使企业的各部门信息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高效流转,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传递到企业各部门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快速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推进,帮助企业更高效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2 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1.2.1 存货的含义

  提及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首当其冲的当属存货的定义。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准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达到出售的目的仍在生产的产品,以及为生产提供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针对存货事先制定的一套内部监控制度。目的在于保障企业存货的安全与完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2.2 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目标,存货内部控制也不例外,企业内部能否实现对内部存货的科学管理将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体来说,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现经营目标。

  第二、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

  第三、确保存货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有存货内部控制目标,在日常的企业内部运营中,存货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存货业务发生错误,降低企业成本,避免浪费,不仅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达到了以效益为中心,也达到了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1.2.3 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

  企业运营的载体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倘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将不是一个好消息,企业要想正常运转必须建立科学健康的存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因为任何企业内部存货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很大的风险,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必须明确企业内部控存在的风险,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1)采购预算安排不合理。企业内部在采购过程中可能由于预算安排不合理或存在漏洞造成对市场的预估不准确,从而造成存货的积压,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压力,甚至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生产带来浪费,进而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

  (2)采购不科学。所谓采购不科学主要是由于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当或者对采购价格了解不彻底导致采购的物资价高质不高,另外对采购物资验收的不科学也会造成存货积压,为企业生产带来风险。

  (3)存货管理存在漏洞。存货管理存在漏洞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企业日常管理内部,常常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保管不妥当造成存货积压,使存货贬值或损失给企业正常运行带来相当大的运营风险。

  (4)发货领料控制不严格。在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发货领料如果控制不严格的话将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的又一源头,企业内部由于对发货领料环节控制不严格导致物资外流是企业利益蒙受重大受损,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5)缺乏必要的存货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如果缺乏必要的存货信息管理系统的话,容易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紊乱,企业很难掌握内部存货信息,企业内部信息的空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企业内部存货信息与市场脱节,没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造成企业内存货积压,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隐患和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一个健康的企业必然有其内部存货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是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员工关注的焦点,因为企业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管理者和员工的切实利益,企业内部经常由于发货、存货、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失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漏洞和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所以企业内部必须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客观上抵御市场运营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挑战,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