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曹操从英雄形象到奸雄形象的演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395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岁月的的长河奔流不息,犹如人生旅程的写照。曹操,就像一个千古绝唱,为各朝各代为人们所唱响,历经千年,余音绕梁,久久回荡。纵观中国历史,人们对曹操的态度有所不同,无论是个人评价标准还是社会阶层的差异,曹操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发生变化。史学家以是否推动历史发展的角度评判曹操,文人士大夫从道德角度出发,以自身愿望塑造曹操形象,呈现出曹操形象流动的变化。

  曹操形象发展的纵向脉络,与历史发展交相辉映。自陈寿的《三国志》开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其形象呈现出流动性发展。

  魏晋时期的曹操,诚如陈寿《三国志》中所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历史中的曹操志在平定天下,扫荡群雄,恢弘志气,其英雄形象可见一斑;然则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曹操的形象得到丰富和发展,不仅曹操的军事才能得到赞颂,而且曹操性格的缺陷也得以披露,曹操的性格弱点开始也得到史学家的非议;至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录有不少曹操的故事,作者的创作意在突出曹操假谲之行,而淡化曹操的任人为贤。可以说曹操的形象在魏晋时期是一个起始阶段,其正面形象还是位于主导方面。但是到了唐宋时期,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唐代诗歌、小说、宋元时期的话本,杂剧 ,其主导思想为一贯的拥刘贬曹,其间蜀汉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被文人和百姓所热情歌颂,而曹操却成为了与蜀汉的对立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仅无谦誉之词,甚至含有讥讽之句,这也和当时人们推崇蜀汉为正统有关。这个时期,曹操的形象的塑造得到了很好的承接和发展,为后是文人进一步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明清时期,曹操形象跳出了历史的舞台,进入到文学的视野,使得曹操脱离了历史原型,文人开始有意识的塑造曹操的形象,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化的曹操逐渐取代了历史上的曹操,其性格更加复杂,一方面作者肯定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另一方面也赋予曹操"乱世之奸雄"的性格特征,曹操形象更加饱满鲜活,其形象也日益丰满。毛氏父子的《三国演义》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曹操形象经过毛氏父子的削删曾改,由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转变为一个单一的国贼、奸雄的典型。曹操的形象被定型为"奸雄"的代表,并一直影响后世,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基本史籍:
  
  [1](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2](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M]中华书局,2005 .
  [3](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1982.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56.
  [5](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东坡志林[M].中华书局,1981.
  [6](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M].中华书局,2005.
  [7](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
  [8]三国志平话[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9]王季思。全元戏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0](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明)罗贯中着,(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M].中华书局,2006.
  
  专着: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中华书局,1997.
  [2]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1999
  [3]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4]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社会科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三国演义研究集[M].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6]吕思勉。吕着三国史话[M].中华书局,2006.
  [7]马植杰。三国史[M].人民出版社,1993.
  [8]张大可。三国史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3 .
  [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M].中华书局,2004.
  [11]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M].中华书局,2006.
  [12]张作耀。曹操传[M].人民出版社,2000.
  [13]刘世德。刘世德话三国[M].中华书局,2001.
  [14]李艳捷。三国演义与三国史实[M].中国文史出版社,1959.
  [15]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6]曹操论集。三联书店[M],1960.
  [17]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18]陈平原主编,吴国钦、李静、张筱梅。元杂剧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9]涂秀虹。元明小说戏曲关系[M].研究三联书店,2004.
  [20]周文业,邓宏顺。《三国志演义》文史对照本[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硕士学位论文:
  
  [1]高希中。历史与道德:曹操评价的学术史考察[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1.
  [2]蔡光南。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两大基本类型[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3]凌云峰正统观念与曹操形象的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7.
  [4]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期刊论文:
  
  [1]沈伯俊。重提旧案论曹操[J]. 明清小说研究,2010 (4)。
  [2]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J].中华文化论坛, 2007(3)。
  [3]张生筠。曹操其人及历史评价[J].三国演义学刊,2002(3)。
  [4]郭云鹰。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J].三国演义学刊,2002(2)。
  [5]黄耀东。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J]. 学术论坛,2006(12)。
  [6]廖国辉。探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
  [7]竺洪波。"功首流芳":《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另一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4)。
  [8]陈铁民。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6)
  [9]唐富龄、王旻。版本不同实质未变-也谈罗、毛本中曹操形象的基本倾向[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l)。
  [10]傅隆基。曹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的演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1]陈松柏。渐进,形象塑造不可或缺的里程---曹操形象塑造艺术论之四[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
  [12]陈松柏。比较, 增加了曹操形象的复杂性与生动性[J].零陵师专学报,1996.
  [13]傅隆基。曹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的演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4]陈松柏。细节,脸谱化的油彩--曹操形象塑造艺术论之三[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5)。
  [15]李燕捷。 曹操行刺董卓事源自何来[J]. 文史知识, 1997,(11) .
  [16]胡先凯。《三国演义》曹操形象新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17]王理。《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J]. 北方论丛,2000(2)。
  [18]纪德君。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9]王同书。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24]鲁红平。《世说新语》曹操形象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5]马智全。 《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J].社科纵横,2006(5)。
  [26]吴代芳。论《世说新语》刻画的曹操形象及其发展[J].郴州高等师范专科技术学校,2001(4)。
  [27]李阳萍。论"三曹"形象在《世说新语》中的塑造[J]文学理论,2010(10)。
  [28]赵义山。论元散曲中三国人物的文化形象社会科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1(3)
  [29]梁建邦、张晶。《三国志》与两晋南朝小说野史曹操形象之比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0]马宝记、朱雨生。"英雄" 与"奸雄"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同形象的美学内涵[J].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补学版),1994(4)。
  [31]杨仲义。曹操并非奸贼的典型-谈《三国志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复杂组合[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1)
  [32]周寅宾。《三国演义》对反面典型曹操的塑造[J].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33]牟月敏。《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塑造手段[J].沈阳师范大学[J].2012(11)。
  [34]钟志强。曹操的被误解与再理解--兼谈曹操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面[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5]董红梅。曹操形象的多维解读[J].中州学刊,2009.
  [36]贺根民。读者维度的曹操形象与文学接受效应。 [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9)。
  [37]于朝贵。试论曹操形象的审美二重性[J].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38]宋战利。曹操历史形象的演进[J].文史百题,2010(3)。
  [39]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J].安徽史学,2011(2)。
  [40]刁美林。古人眼中历史人物曹操形象的演变[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
  [41]余如忠。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变异[J].台州学院学报,1997(5)。
  [42]赵明剑。试论曹操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的转变[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4)。
  [43]李小红。从《三国志》到《鼎峙春秋》: 曹操形象嬗变及其原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
  [44]刘绍恒。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
  [45]王洪娟。变形与还原--- 文学与历史视野里的曹操形象[J]. 长城,2011(10)。
  [46]陈颖。曹操的历史,历史的曹操[J].成都大学学报,2010(6)。
  [47]吴代芳。历史的曹操和文艺的曹操[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2)。
  [48]赵明剑。试论曹操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的转变[J].学术探索理论,2011(4)。
  [49]傅安辉。艺术无禁区巨笔写巨人-从曹操形象被否定谈如何看待历史剧[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9)。
  [50]雷勇。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蕴[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5(4)。
  [51]张 晶,余琼从《三国志》中的曹操才略看当今领导艺术与科学[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7)。
  [52]郑秀真。论《三国演义》中的大智者曹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4)。
  [53]段艳辉 陈可培。罗幕士对《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创造性阐释[J]. 沈阳大学学报2010 年(5)
  [54]刘丽玲。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为人、用人之道[J].理论界,2009(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