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岁月的的长河奔流不息,犹如人生旅程的写照。曹操,就像一个千古绝唱,为各朝各代为人们所唱响,历经千年,余音绕梁,久久回荡。纵观中国历史,人们对曹操的态度有所不同,无论是个人评价标准还是社会阶层的差异,曹操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发生变化。史学家以是否推动历史发展的角度评判曹操,文人士大夫从道德角度出发,以自身愿望塑造曹操形象,呈现出曹操形象流动的变化。
曹操形象发展的纵向脉络,与历史发展交相辉映。自陈寿的《三国志》开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其形象呈现出流动性发展。
魏晋时期的曹操,诚如陈寿《三国志》中所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历史中的曹操志在平定天下,扫荡群雄,恢弘志气,其英雄形象可见一斑;然则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曹操的形象得到丰富和发展,不仅曹操的军事才能得到赞颂,而且曹操性格的缺陷也得以披露,曹操的性格弱点开始也得到史学家的非议;至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录有不少曹操的故事,作者的创作意在突出曹操假谲之行,而淡化曹操的任人为贤。可以说曹操的形象在魏晋时期是一个起始阶段,其正面形象还是位于主导方面。但是到了唐宋时期,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唐代诗歌、小说、宋元时期的话本,杂剧 ,其主导思想为一贯的拥刘贬曹,其间蜀汉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被文人和百姓所热情歌颂,而曹操却成为了与蜀汉的对立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仅无谦誉之词,甚至含有讥讽之句,这也和当时人们推崇蜀汉为正统有关。这个时期,曹操的形象的塑造得到了很好的承接和发展,为后是文人进一步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明清时期,曹操形象跳出了历史的舞台,进入到文学的视野,使得曹操脱离了历史原型,文人开始有意识的塑造曹操的形象,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化的曹操逐渐取代了历史上的曹操,其性格更加复杂,一方面作者肯定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另一方面也赋予曹操"乱世之奸雄"的性格特征,曹操形象更加饱满鲜活,其形象也日益丰满。毛氏父子的《三国演义》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曹操形象经过毛氏父子的削删曾改,由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转变为一个单一的国贼、奸雄的典型。曹操的形象被定型为"奸雄"的代表,并一直影响后世,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基本史籍:
[1](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2](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M]中华书局,2005 .
[3](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1982.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56.
[5](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东坡志林[M].中华书局,1981.
[6](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M].中华书局,2005.
[7](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
[8]三国志平话[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9]王季思。全元戏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0](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明)罗贯中着,(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M].中华书局,2006.
专着: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中华书局,1997.
[2]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1999
[3]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4]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社会科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三国演义研究集[M].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6]吕思勉。吕着三国史话[M].中华书局,2006.
[7]马植杰。三国史[M].人民出版社,1993.
[8]张大可。三国史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3 .
[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M].中华书局,2004.
[11]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M].中华书局,2006.
[12]张作耀。曹操传[M].人民出版社,2000.
[13]刘世德。刘世德话三国[M].中华书局,2001.
[14]李艳捷。三国演义与三国史实[M].中国文史出版社,1959.
[15]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6]曹操论集。三联书店[M],1960.
[17]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18]陈平原主编,吴国钦、李静、张筱梅。元杂剧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9]涂秀虹。元明小说戏曲关系[M].研究三联书店,2004.
[20]周文业,邓宏顺。《三国志演义》文史对照本[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硕士学位论文:
[1]高希中。历史与道德:曹操评价的学术史考察[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1.
[2]蔡光南。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两大基本类型[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3]凌云峰正统观念与曹操形象的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7.
[4]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期刊论文:
[1]沈伯俊。重提旧案论曹操[J]. 明清小说研究,2010 (4)。
[2]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J].中华文化论坛, 2007(3)。
[3]张生筠。曹操其人及历史评价[J].三国演义学刊,2002(3)。
[4]郭云鹰。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J].三国演义学刊,2002(2)。
[5]黄耀东。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J]. 学术论坛,2006(12)。
[6]廖国辉。探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
[7]竺洪波。"功首流芳":《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另一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4)。
[8]陈铁民。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6)
[9]唐富龄、王旻。版本不同实质未变-也谈罗、毛本中曹操形象的基本倾向[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l)。
[10]傅隆基。曹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的演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1]陈松柏。渐进,形象塑造不可或缺的里程---曹操形象塑造艺术论之四[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
[12]陈松柏。比较, 增加了曹操形象的复杂性与生动性[J].零陵师专学报,1996.
[13]傅隆基。曹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的演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4]陈松柏。细节,脸谱化的油彩--曹操形象塑造艺术论之三[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5)。
[15]李燕捷。 曹操行刺董卓事源自何来[J]. 文史知识, 1997,(11) .
[16]胡先凯。《三国演义》曹操形象新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17]王理。《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J]. 北方论丛,2000(2)。
[18]纪德君。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9]王同书。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24]鲁红平。《世说新语》曹操形象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5]马智全。 《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J].社科纵横,2006(5)。
[26]吴代芳。论《世说新语》刻画的曹操形象及其发展[J].郴州高等师范专科技术学校,2001(4)。
[27]李阳萍。论"三曹"形象在《世说新语》中的塑造[J]文学理论,2010(10)。
[28]赵义山。论元散曲中三国人物的文化形象社会科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1(3)
[29]梁建邦、张晶。《三国志》与两晋南朝小说野史曹操形象之比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0]马宝记、朱雨生。"英雄" 与"奸雄"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同形象的美学内涵[J].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补学版),1994(4)。
[31]杨仲义。曹操并非奸贼的典型-谈《三国志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复杂组合[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1)
[32]周寅宾。《三国演义》对反面典型曹操的塑造[J].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33]牟月敏。《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塑造手段[J].沈阳师范大学[J].2012(11)。
[34]钟志强。曹操的被误解与再理解--兼谈曹操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面[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5]董红梅。曹操形象的多维解读[J].中州学刊,2009.
[36]贺根民。读者维度的曹操形象与文学接受效应。 [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9)。
[37]于朝贵。试论曹操形象的审美二重性[J].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38]宋战利。曹操历史形象的演进[J].文史百题,2010(3)。
[39]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J].安徽史学,2011(2)。
[40]刁美林。古人眼中历史人物曹操形象的演变[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
[41]余如忠。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变异[J].台州学院学报,1997(5)。
[42]赵明剑。试论曹操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的转变[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4)。
[43]李小红。从《三国志》到《鼎峙春秋》: 曹操形象嬗变及其原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
[44]刘绍恒。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
[45]王洪娟。变形与还原--- 文学与历史视野里的曹操形象[J]. 长城,2011(10)。
[46]陈颖。曹操的历史,历史的曹操[J].成都大学学报,2010(6)。
[47]吴代芳。历史的曹操和文艺的曹操[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2)。
[48]赵明剑。试论曹操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的转变[J].学术探索理论,2011(4)。
[49]傅安辉。艺术无禁区巨笔写巨人-从曹操形象被否定谈如何看待历史剧[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9)。
[50]雷勇。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蕴[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5(4)。
[51]张 晶,余琼从《三国志》中的曹操才略看当今领导艺术与科学[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7)。
[52]郑秀真。论《三国演义》中的大智者曹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4)。
[53]段艳辉 陈可培。罗幕士对《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创造性阐释[J]. 沈阳大学学报2010 年(5)
[54]刘丽玲。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为人、用人之道[J].理论界,2009(4)。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最主要的着作形式,但它并不只限于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的范围,好的诗话在此基础之上还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王夫之的《姜斋诗话》正是如此耐人解读并令人青睐。它是一部着名的文学理论着作,是清代...
一、引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对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历史事实,一直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诸葛亮斩了马谡,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马谡是病死或自杀。笔者注意到,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物故一词。《三国志》里的《马谡本传》提到马谡的...
李商隐(813-858),是中国爱情诗创作上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前人的诗歌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商隐的诗歌被历代评家视为侧僻、难解。元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11901257)就曾叹道:诗家总爱西昆好,...
《诗经》作为原典,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往学者们多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恰恰打开了读者与《诗经》时代社会生活沟通的大门.本文将从情感角度对《周颂闵予小子》组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了解其中更为深层的文化意蕴及《诗经》时代...
\郑珍,字子尹,1806年出生于贵州遵义的一个儒医之家,卒于1864年,清代诗人,经学家,古文家,在绘画、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清史稿》称他为西南巨儒。他在少年时代就充满豪迈之气与宏伟之志,《和渊明饮酒二十首》道少志横四海,夜梦负天飞,二...
河东裴氏产生于春秋时期,崛起于两汉之际,发展并鼎盛于魏晋隋唐之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涌现出众多名宦,文武兼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族获得了强大的政治优势。此外,作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衣冠大族,它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优...
宋代的宗教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的一大转折。赵宋王朝是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的朝代,社会的苦难成为滋生宗教的温床。。其间佛道俩教虽有冲突,但总体上呈现了一种兼容并蓄、文化共融的特征。受此影响之下,成书...
自明中期始,诗坛的主流是前后七子的齐气与公安、竟陵之楚风交互称霸,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角逐之中。而在江南一带,仍然有许多文人在强势主流话语之外保持独立的吴蟎特色。明代中后期诗坛实际上是在三种不同地域诗学的相互抵抗、相互包...
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
2古典诗歌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是竹的故乡,又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竹植被的种植范围辽阔,种植竹的历史悠久,竹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为竹能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创造了先决条件。中国人发现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