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狐精故事中的狐形象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2 共125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摘 要

  《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一经问世,便成为"风行天下,万口传诵"的经典小说。对这一经典的研究,无论是古之大家的点评,还是时下学者的专着研究,都成果硕然。

  其研究意义与价值也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其中对狐精故事、狐形象的研究,亦是这一经典研究的魅力之一。

  狐精故事、狐形象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到了蒲松龄笔下才真正实现人形、人情和人性的完美结合。笔者通过文本细读,以数量统计为手段,得出:《聊斋志异》中狐精故事共计 84 篇,占全部篇目的 1/6.故本文拟从这些狐精故事中的狐形象一途入手,先以历史发展为依据,总结出《聊斋志异》之前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的四大特点,即:祥瑞之狐、妖魅之狐、祭坛之狐以及人性之狐。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整理出《聊斋志异》狐精形象对前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在:善幻化、善蛊媚、能预知、初显人情方面的继承;以及在:人性特征的融入、人类情感的凸显、人狐关系的改造三个方面对以往狐精形象予以的突破。

  在继承和创造的基础上,蒲松龄笔下的狐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特征,还体现了人情、人性、人狐关系的复杂性。以人形、人情、人性为基础,笔者从爱情、友情、侠义、才智、作祟五个层面解读了《聊斋志异》中狐精形象:使狐形象具有了敢爱敢恨之情、肝胆相照之谊,对人情予以张扬;划分了厚德仁行的侠狐、作祟害人的恶狐,对世间善恶予以评判;蕴含了足智多谋之才华,博采众长之学识,儒雅而才通古今,反映了作家朴实的文学态度。

  结合历史文献,进而探究作者在这一作品中生动塑造狐形象的内在原因,挖掘其形象背后作者矛盾、孤愤、治世的独特的创作心态,既是作者深邃情感的寄托,也是自我生活状态的呈现,更是文人情怀的表达。这不仅完成了深入挖掘蒲松龄与狐形象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对狐形象的深刻解读,以至于通过狐精形象来读透,乃至读懂蒲松龄。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形象;蒲松龄;创作心态

  目 录
  
  摘 要
  
  引 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价值
  
  第一章 狐形象的记述演变
  
  第一节 祥瑞之狐
  第二节 妖魅之狐
  第三节 祭坛之狐
  第四节 人性之狐
  
  第二章 蒲松龄对狐形象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蒲松龄对狐形象描写的继承
  一、善幻化、有人形
  二、善蛊媚、祸害人
  三、能预知、有学识
  四、显人情、人狐恋
  第二节 蒲松龄对狐形象描写的发展
  一、人性特征的融入
  二、人类情感的凸显
  三、人狐关系的改造
  
  第三章《聊斋志异》狐形象描写的多样性
  
  第一节 爱情之狐
  第二节 友情之狐
  第三节 侠义之狐
  第四节 才智之狐
  第五节 作祟之狐
  
  第四章 由《聊斋志异》狐形象的描写反观蒲松龄的创作心态
  
  第一节 矛盾心态
  一、宣扬个性与维护传统之间的矛盾
  二、批判科举与追逐功名之间的对峙
  第二节 孤愤心态
  一、坐馆生涯之孤苦
  二、仕途坎坷之悲愤
  三、社会弊端之惆怅
  第三节 治世心态
  一、宣扬孝、悌的人生观
  二、倡导平等、自主、忠贞的婚恋观
  三、歌颂至情至真的友情观
  四、颂扬知恩图报的道德观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