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

中日鹤纹的文化意蕴与精神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09 共341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通过对 14-19 世纪中日鹤纹的对比性研究,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鹤纹造型多变,布局庄重稳定,色彩艳丽;日本鹤纹造型高雅简练,布局讲究空间感与秩序感,色彩淡薄雅致。明清时期中国的鹤纹多数为皇权贵族所服务,具有威严神圣的特质,鹤纹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技法精湛;而日本的鹤纹自由飘逸,从武士贵族到普通民众均有所涉及,体现出一定的亲民性与随意性。
  
  第二,从中日鹤纹的造型、色彩、布局、结构等方面可以看出中日鹤纹都体现了各自显着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了多元化的审美趋势。中国的鹤纹在传统吉祥历史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呈现出追求圆满、喜悦的纹样风格,而日本的鹤纹在禅学之美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呈现出好涩、悲寂的纹样风格,这种纹样的差异性源于两国的地理差异、民族差异、设计理念及审美意识差异等因素。中国的鹤纹被赋予了多种文化象征寓意,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日本的鹤纹在设计中强调天与地的自然和宏观宇宙的存在从而忽略人的个体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对客观存在的崇拜与敬畏之情。
  
  第三,中日两国同属于亚洲文化,必然决定了彼此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中日鹤纹的寓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图画含义,中日鹤纹除了提供“原型式”的形象外,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象征含义众多,已经与各自的民族文化深深地联合在一起。在现代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展现鹤纹,如何把传统鹤纹设计的符合现代审美规律,使传统与现代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讨的。在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将传统图形的艺术文化形态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中国书目:
  
  1、(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六羽族部三,鹤[M].中华书局,1960.
  
  2、(西周)周文王,伏羲等撰,中国书籍国学馆编委会编。周易,中孚卦[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273.
  
  3、(唐)徐坚等撰。初学记,卷三十鹤第二[M].中华书局,1962.
  
  4、(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十之昆仑山[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晋)陶潜。搜神后记之卷一[M].中华书局,1981.
  
  6、(宋)李昉等撰。太平广记 卷四 神仙四之王乔[M].中华书局,2013.
  
  7、(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八卷鹤部[M].中华书局影印铜活字体,1934.
  
  8、(东汉)班固。汉书·志·地理志(下)[M].中华书局,1999.
  
  9、(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倭官倭岛[M].中华书局,1959:716.
  
  10、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658.
  
  11、佚名着。金伟,吴彦泽译。万叶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839,1022.
  
  12、高汉玉。中国历代织染绣图录[M].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3.
  
  13、郑军,魏峰。中国吉祥图案设计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5.
  
  14、高阳。中国传统织物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15、李雨来,李玉芳。明清绣品[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16、李雨来,李玉芳。明清织物[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17、王军云。中国民间吉祥图典[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
  
  18、姜震山,姜贺。中国古代实用造型装饰图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19、王朝闻,邓福星。中国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0、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4.
  
  21、郑军,徐丽慧。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2、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织绣服饰全集· 织绣卷[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3、黄能馥。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篇 印染织绣[M].文物出版社,1987.
  
  24、宗凤英。中国织绣收藏鉴赏全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5、吴延缪。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26、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33-35.
  
  27、耿宝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M].紫禁城出版社,2005:156.
  
  28、郭玉海。故宫藏镜[M]. 紫禁城出版社,2008:250.
  
  29、徐湖平。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324.
  
  30、孙磊,唐家路。中国吉祥装饰[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31、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2、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日本书目:
  
  1、(日)早坂优子。日本中国の文様事典[M].东京:株式会社视觉デザイン研究所,2000.
  
  2、(日)相贺彻夫《日本の文様-鸟·凤凰·鹤》[M].株式会社小学馆,昭和六十一年。
  
  3、(日)古沢恒敏。纹章大集成[M].金园社,1993.
  
  4、(日)关敬吾编,金道权等译。日本民间故事选[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
  
  5、(日)秋山光和编,常任侠,袁音译。日本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6、(日)藤冈健太郎。染织の美 第 6 号 特集红型[M].京都书院,1980.
  
  7、(日)池上良太。图解 日本の装束[M].东京,新纪元社,2008.
  
  8、(日)弓冈胜美。着物文様図监[M].东京,平凡社,2005.
  
  9、(日)相贺彻夫《日本の文様-松》[M].株式会社小学馆,昭和六十一年。
  
  10、(日)相贺彻夫《日本の文様-竹》[M].株式会社小学馆,昭和六十一年。
  
  11、(日)大庭修。江户时代の日中秘话[M]. 东方书店,1990:31.
  
  12、(日)木宫泰彦。日华文化交流史 第六章 来朝并びに帰化明清人と文化の移植[M].冨山房,1977:695--719.
  
  13、(日)日弃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传统纹样 I 和 II[M].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
  
  期刊:
  
  1、高阳。中国传统吉祥造型与现代吉祥物[J].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2005,1:10-12.
  
  2、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J].汉声杂志,2000:55-56.
  
  3、王立峰。浅议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禅与茶道和武士道[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12):73.
  
  4、周燕佩,李广志。日本和服纹样起源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28.
  
  5、孙明秀。日本传统植物装饰纹样举隅[J].中国文房四宝,2014(2):512.
  
  6、祁庆富,申敬燮{韩}.中韩日鹤崇尚及吉祥纹样[J].民族艺术,1998(2):131-144.
  
  7、辛艺华。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45):112-116.
  
  8、辛维金,吴铭。日本传统染织纹样与其文化内涵[J].纺织科技进展,2005(1):30-32.
  
  9、马尔凯。十七世纪中国画谱在日本被接受的经过[J].故宫文物月刊,2008(305):86-101.
  
  10、张妙。中日传统纹样的交融[J].新闻天地月刊,2010(5):78-80.
  
  11、丹羽基二,赵敏。日本纹样[J].中国纺织美术,1995:3.
  
  12、片野孝志,王明增。日本传统纹样名典举隅[J].装饰艺术,1987(2):48-50.
  
  13、戴成萍。从民族服饰图案看中国的吉祥文化[J].大连大学学报,2006(5):83-86.
  
  14、裴洪斌,崔昊。浅析中国古代纹饰艺术中的仙鹤题材[J].青年文学家,2013(35):70.
  
  15、王希云。浅析“鹤鹿同春”图案的形式与寓意 [J].文艺生活,2012(8):44-45.
  
  学位论文:
  
  1、(日)田边早苗。中日传统服装图案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10.
  
  2、鞠朝阳。传统型版印染表现语言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8.
  
  3、韦霞。基于包装设计中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应用研究[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08.


  致 谢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在美丽的苏州大学度过了三个年头。三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年,我有幸能够接触到不仅传授我知识、学问,而且从更高层次指导我的人生与价值追求的良师。他们使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获得了追求的动力,留下了研究生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此,我真诚地向我尊敬的老师们和母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晓霞老师的多次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在此,请允许我向尊敬的张晓霞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够在此专心学习,陶冶情操。同时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没有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与理解,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在这里深切地对您们说一声:“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的朋友们,是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我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人生这一驿站中倍感温暖!
  
  最后,再次感谢为我们默默地无私奉献自己的各位老师,老师们辛苦了!
  
  衷心祝愿母校苏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