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堂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精选5篇)(2)
添加时间:2018-03-26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二。

  题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研究高职学生主要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 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文章对近年来高职学生压力来源、成因和压力应对方式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作一总结, 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压力源; 应对方式;

  近年来, 高职院校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世界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职教育也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快速发展[1]。然而, 其专科层次的定位, 社会认可度不高, 学生入校门槛较低等现状, 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承受着多重心理压力, 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 面临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 学习的无措、自我定位的迷茫、实习就业的困惑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2]。多项调查报告及研究表明, 大学生心理压力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压力从身体状况、情绪情感、认知判断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3-5]。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辨析, 压力源与压力应对方式分析, 为学生解压提供有效的措施等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服务质量。

  1 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进行过探索, 心理压力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他人或外界事物对自己构成威胁时才可能产生, 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6]。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 指使个体产生压力的刺激事件。在国外, Rawson等的研究显示,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包括学习因素、社交因素、经济因素、就业因素等[7]。Ross等调查发现, 自身内部因素 (38%) 、社会环境因素 (28%) 、人际交往因素 (19%) 、学习因素 (15%) 等主要构成大学生的压力源[8]。Brougham等采用基于5-因子修正处理模型的压力及压力应对评估量表对166名大学生进行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 研究表明:大学生压力源主要来源于学业、财务、家庭、社会、和日常琐事, 相较于男生, 女生整体面临更高水平的压力[9]。

  国内, 黄桂开针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压力源的调查显示, 学业压力居高职学生压力源的首位, 其次是就业压力, 而生活经济压力、社交压力也不容忽视[10]。赵延林, 刘金凌的研究认为, 社会公众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适应岗位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加之激烈的就业竞争, 促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家庭的高期望值与高职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落差,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回报家庭的愿望难以实现, 从而引发自责的心理压力;再者较多高职学生来自经济困难家庭, 高额的学杂费及生活费用, 让学生产生经济担忧;此外, 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薄弱, 而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训练也为其带来双重的学习压力[11]。胡杰林等认为选择“专升本”的高职学生过重的学习内容及课时是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增长,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学生对就业的前景感到迷惘, 体会到就业的艰难, 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12]。

  王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状况, 指出学生心理压力包括: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学习考试、情绪困扰、择业就业等问题;不同人群常见心理压力具体表现为:1.年级:一年级多为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压力, 二年级为恋爱情感、自我定位、择业问题;2.性别:男生问题表现分散, 女生多集中于恋爱、情感问题;3.学生来源:城镇学生心理压力面广, 而农村学生压力主要源自人际交往、自卑情绪及环境适应[13]。杨有福认为, 高职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家庭经济情况, 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认识不足, 自身生理状况变化, 学校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及校内外意外或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等均会促使学生心理压力形成[14]。

  刘琳琳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研究发现:发生率最高 (均高于80%) 的心理压力源成因是:苦恼成绩不理想、发愁生活费不够用、担心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无知心朋友, 分别属于学业成绩、就业前途、人际交往及生活经济问题四大类[15]。张斌对浙江多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压力源问卷测试,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依次是:学业因素、经济因素、前途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个人因素, 并对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关于高职学生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的研究表明, 压力源不存在非常显着差异常[16]。陈赛珊认为, 高职院校学生压力来源于院校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四个方面[17]。

  杨莹对北京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压力成因的调查表明, 各种社会压力给高职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中50%的学生认为其承受的心理压力程度一般;35%的学生承受着较大程度的心理压力;46%的学生将压力源归结于就业及前途, 32%的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来源于经济压力, 19%的学生认为压力源来自学业, 此外还有人际感情等其他来源[18]。

  可以看出, 国内高职学生压力源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按学生生活构成因素调查:压力源一般为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等。2.压力源的性别比较研究:为男生压的力源面广, 且压力水平高于女生。3.压力源的年级比较研究:压力一般随年级增长而增大, 新生压力集中于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 二三年级学生多集中于经济、实习就业等压力。

  2 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压力应对方式, 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负担超出自己可控范围时, 为忍耐、减轻或最小化这种负担而采取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压力应对方式在压力源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有研究发现, 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 若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 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高达43%, 为普通人群的两倍[19]。

  Brougham等研究报道, 根据性别差异, 大学男生和女生面临不同压力种类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女生使用情绪聚焦应对方式的概率更高, 然而, 无论性别如何, 大学生使用情绪聚焦应对方式已成为压力应对方式的主要策略[9]。

  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压力应对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0]。陈启山等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对方式问卷》调查了广东省200名高职院校毕业生压力应对方式。研究表明, 高职学生更偏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其次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 男生更倾向于用解决问题方式, 女生用求助较多;另外, 求助和合理化存在显着的专业差异, 文科高职学生更喜欢用求助, 而理工科学生倾向于使用合理化应对方式[21]。

  吕薇、英玉生以《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617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评, 探讨高职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显示, 高职学生使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六种应对方式的频率存在差异, 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年级、生源差异;其次, 高职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着差异, 表明高职学生的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22]。刘雄英采用陈氏问卷调查方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情绪智力量表 (EIS) 》考察了417名高职学生在应对方式和情绪智力两方面的特点,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同[23]。

  刘琳琳从性别、家庭情况及生源地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了720名高职医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研究显示, 该群体女生在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前途、家庭关系遇变故、健康问题、经济、生活环境、消极应对9个指标明显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心理压力、校园人际关系、经济、生活环境、消极应对7个指标明显高于独生子女;非城镇户口学生在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前途、校园人际交往、异性交往与性问题、经济、生活环境、消极应对9个指标明显高于城镇户口学生[24]。

  曹丽娜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RHMS) 》和《应对方式问卷》探讨223名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选择求助的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的学生性别差异;除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外, 其余五种应对方式存在学生年级差异显着;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较多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反之, 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应对方式较多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25]。

  曾艳芬通过问卷法对广东某女子学院600名高职学生进行压力状况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 该院学生使用积极应对方式频率远高于消极应对方式;而选择使用积极应对方式中, 城镇学生多于农村学生, 理工科学生多于人文社科学生。同时说明在针对女校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培养策略中, 应当更加重视农村学生和文史科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培养[26]。

  陈敏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 以性别、年级因素分别考察556名高职学生主要的压力应对方式。该研究显示, 高职学生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 其次是求助、幻想、退避, 使用最少的是合理化和自责;那女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中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受角色期待的影响, 求助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对不同年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求助得分随年级增长呈递减趋势[19]。

  由此, 我国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焦点在于:压力应对方式的种类;学生年级、性别等因素差异与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压力应对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能积极主动寻求办法解决压力, 释放压力。但解决的方法多是自助式, 如看上网检索相关信息、阅读相关书籍、运动等, 寻求社会支持行为较少, 例如求助心理咨询机构。

  3 结语

  综上,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从研究对象分析, 缺乏民办高职院校、专升本学生、特殊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研究;从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 多采用《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调查方法有待丰富和创新;从研究方式及内容分析, 研究倾向于随机抽取一所或几所高职院校数百名学生进行调查, 处理所得的结论多为特点的陈述和比较, 侧重现象解释, 缺乏压力应对方式效果评估。因此, 可加强特殊群体高职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和研究, 丰富研究对象;增加调查研究方法, 如访谈法、实验法、行为测量法等;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文化因素, 深究高职学生压力源成因及压力应对方式的实质影响因素, 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世界教育的独特贡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6) :10-18.

  [2]卢勇.柳子挫折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004.

  [3]王兰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预防途径[J].陇东学院学报, 2008, 19 (6) :122-125.

  [4]李箐.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3) :72-75.

  [5]宋迎秋, 曾雅丽.大学生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影响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 2008 (2) :128-130.

上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