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堂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精选5篇)(4)
添加时间:2018-03-26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四。

  题目:基于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及调适

  摘要: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向城市, 再加上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使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个人人生发展的阶段来说,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形成特有的价值取向, 因此,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价值取向; 就业; 心理压力; 大学生;

  随着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涌入,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影响, 也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为大学生处于学业结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特殊阶段, 使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学习和生活, 更有社会、情感、家庭的压力。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深入探讨, 从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从而提高就业效率与质量。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压力探讨

  1. 焦虑心理的普遍性

  大学是采用半开放的教育方式, 大学并不像义务教育那样的完全封闭, 大学是属于开放的教学, 而且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也是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正是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 被很多社会的不良思想所作用, 如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 这些歪曲的观念严重妨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这些观念让大学生普遍产生一种焦虑心理, 急功近利是这种焦虑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大学生焦虑心理在就业方面的体现就是没有长远的规划, 大学生都普遍渴望一蹴而就, 对自己的发展没有长远的打算。

  2013年对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做过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30%的大学毕业生都存在心理焦虑的情况, 甚至有10%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已经是非常焦虑的状态了, 但与此同时也有15%的大学毕业生心理状态显示为不焦虑。从调查结果来看, 当前大学生的两种极端心理状态都与社会中不正常的价值观念有直接的关系, 表现为不焦虑状态的大学生, 虽然已经处于毕业季, 但是仍然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 没有明确的就业价值取向[1]。

  相比较急于就业的大学生来说, 那些还没有就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这种心理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萎靡不振、慵懒、经常翘课或沉迷于网络游戏。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心理问题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高校毕业生不能在就业的时候盲目就业, 在就业的过程中应做到两个认知, 首先是对自我的认知, 其次是对行业的认知, 在这两个认知的基础上选择工作。但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学生的认知尤其是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从自我能力认知的方面分析, 大多数毕业生都存在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这样的偏差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就业的地理方向上分析, 东部沿海地区的较发达城市成为大学毕业生争相选择的就业地点, 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欠发达城市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 因而就形成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大学毕业生扎堆的现象, 这给本来就业竞争压力就大的大城市又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为对自己的认知不足, 一味地想去大城市的高薪岗位, 而现实的结果是一次次的应聘失败, 多次应聘失败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 导致在应聘失败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当面临多次失败之后, 产生一种心理的负担, 认为自己无能, 不能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加上与毕业去向好的同学的比较, 很多大学毕业生会走向极端, 一蹶不振。

  3. 嫉妒心理的弊端

  在学生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因为就业机会和个人能力的不同, 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 而有的同学却迟迟不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开始会对找到工作的同学产生羡慕的心理, 转而痛苦, 最后形成了嫉妒的心理。嫉妒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就是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由羡慕转而形成的敌视心理。在嫉妒心理的长时间影响下, 会慢慢觉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会成为自己的威胁, 心理产生嫉妒的不平衡, 从而借助诽谤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报复, 来找到自我的平衡。大学毕业生从同学找到好的工作的行为上产生嫉妒心理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 这种行动有可能是言语上挖苦, 还有可能是行动上破坏,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

  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适的举措

  1. 提升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自身的兴趣与能力有一个充分正确的估计, 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进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推断, 是否适合这个职业。因而, 就业辅导工作需要帮助大学生对自我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及性格等有一个详尽的认识, 学会对岗位要求进行分析, 从而使自己对就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 将那些不切合实际、虚无缥缈的幻想减少, 使人员与职位完美配对, 避免“高才低就”这样的遗憾出现, 实现自身的理想就业目标。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这方面就业辅导工作也需要加强, 指引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雄心壮志、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信念, 将毕业生到艰苦地方、基层的那种主动性与责任感提升起来。

  2. 消除嫉妒

  在求职的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机遇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即使求职者的资历都是一样的, 但求职的结果也不见得会一样, 还是会产生落差的, 嫉妒心理就会出现。不管是从现在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角度来讲, 这样的心理都是需要去战胜克服的, 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在别人有难处的时候给予帮助, 有成就的时候给予祝福, 有痛苦的时候给予安慰, 真心诚意、正大光明、胸襟坦荡地对待他人, 洒脱的生活, 潇洒的工作, 不必因为内心的不良意识而忐忑不安[2]。另外, 消除嫉妒心理、诚实做人对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利的, 对事业的成功也极其有利。因此,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将各种各样的内心的纷争与烦恼及时排解掉, 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

  3. 将学习重点致力于专业知识与技能上

  如果大学生不重视或是放弃专业学习, 那他们所秉持的就业价值将很难实现, 有些大学生认为, 上大学就是在感受大学环境, 将学习置于次要地位甚至是根本不关心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种观点是绝对不能被赞同的, 并且由于整日无所事事, 很容易就会失去生活的目标, 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自我堕落的现象, 行为上的表现就是常常逃课、沉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 与外面世界判若两人等, 心理上的表现就是特别困倦懒散, 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表现得无精打采, 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甚至轻生的可能性都会随之增大。所以说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应该是大学生进入高校最主要的目的, 发愤成为一个拥有专业特长的专业型人才, 一方面不会辜负高考报名时所选的专业, 另一方面, 将自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 以便日后能在就业市场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借助心情舒畅的工作为日后实现个人价值及梦想奠定基础,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4. 构建心理干预和危机预防机制

  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和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平时就业指导老师就应和学生多接触,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转介给心理咨询中心, 让专业老师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健康成长是极其有利的。高校为学生排忧解难可以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面对面交谈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 或者还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训练, 针对那些有一样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指导, 例如, 学生在毕业时绝大多数都会产生择业焦虑症, 可以对这类学生群体进行团体心理指导等[3]。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给予毕业生高度的重视, 避免消极的判定, 给予积极的引导, 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把情绪宣泄出来, 指引学生在有益的活动中宣泄不愉快的情绪, 如参加体育运动或唱歌等。在心理干预中仍应将预防放在主要位置, 将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作为目的, 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几种方法就是开展小组训练、模拟双选市场、模拟面试考场等。

  三、结语

  每一位毕业生都需要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就是就业, 心理状态的掌控在就业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 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是每个面临择业的毕业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的, 解决问题的态度很重要, 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学生的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建玲, 陈根, 夏金海.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

  [2]黎大志, 姜新生.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9 (5) .

  [3]吕世军, 张海峰, 刘俊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