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精选5篇)(3)
添加时间:2018-03-26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三。
题目: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探究
摘要: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压力管理的相关策略, 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身的抗压承受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压力源;
大学阶段形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压力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应对困难是有利的, 但如果调节不好, 也可能导致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甚至击垮一个人。大学生因为不能承受巨大压力而导致的自残、伤害及自杀事件较多, 因此, 探究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帮助他们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 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1]。
一、压力的内涵
心理压力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技能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 若管理好压力, 其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具备良好压力管理能力的人能够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克服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压力, 并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第一, 人际关系的压力。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 他们的经历、习惯、个人喜好和性格都不尽相同。因此, 造成了大学生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矛盾心理, 并由此带来巨大压力。当前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并且“以自我为中心”, 只想从人际交往中获得好处, 很少顾及别人的意愿和感受, 从而导致与周围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 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 学习的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 大学生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 必须通过各门课程考试;另一方面, 为了增加就业砝码, 他们还要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如此大的学业负担, 使学生感受到了强大的学业压力,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 经济的压力。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 高校的规模不断增大, 学费也越来越高, 这给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他们常常为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发愁。一方面想通过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另一方面想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的生活开支, 但往往造成时间冲突, 久而久之, 会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
第四, 恋爱的压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时尚消费为特征的爱情物质主义日益盛行, 多数大学生无奈地承认, 如今爱情的浪漫氛围是需要以金钱做后盾来营造的。家庭也对大学生的恋爱有着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恋爱的干涉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第五, 就业的压力。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总量相对减少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是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据教育部统计,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又将创历史新高,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有些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明确, 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评价过高。在就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 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2]。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同时, 对压力事件集中或高发期, 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钱铭怡[3]等对北京的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存在不少误区, 而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
(二) 增强自身的抗压承受力
大学生活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 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 大学生遇到困难, 不应退缩逃避。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 把压力当作成长的动力。
(三)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学生同学校、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其中同学关系特别是舍友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一定要善于运用人际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善于赞扬和感谢;主动交往和乐于助人。
四、结语
压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动力又是阻力, 大学生对压力的理解是应对压力的关键。大学生要缓解心理压力, 既要加强自身的压力管理能力, 又要学会寻求社会的支持系统, 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琼, 杨丽梅, 刘文斐.大学生压力管理探析[J].青春岁月, 2014 (3) :142-143.
[2]赵冬梅, 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分析及管理策略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0 (24) :73-75.
[3]钱铭怡, 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2) :848-852.
上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