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添加时间:2018-03-24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一。
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 积极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人员教育中。大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领军者, 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启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 由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倡导发起, 积极心理学权威对积极心理学的界定是“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 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其核心理念是研究人们性格中积极的一面, 加以扩大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很大差异, 它主张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的种种,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预防心理疾病, 而非传统心理学中患病后再医治。积极心理学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心理学的发展, 采用新思路, 运用新手段, 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念, 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但积极心理学并非与传统心理学完全对立, 二者互为依存, 是看待同一问题的两种角度不同, 不能将其割裂。
塞利格曼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包含三大基石: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第二是研究积极特质, 优势和美德是其中最主要的研究部分;第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 比如民主的社会、美满的家庭和言论自由等。这三大基石分别对应了三个层面:主观层面、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其中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研究, 很大程度上是对幸福感的研究。塞利格曼认为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 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比如同样给你一笔钱, 是父母给你或是你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挣得的, 幸福感是不一样的。在个人层面, 研究个人的24个积极特质, 主要包括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仁爱、正义、节制、智慧、宽容、创造力和天赋等。通过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和培养个体自尊来使积极特质更加鲜明。在组织层面:积极组织系统不仅是保证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直接来源, 而且也是由拥有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人组成。美满的家庭、校风优良的学校、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都使作为个体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大多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人条件等多重原因的影响,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 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但其中大部分学者忽略了随着时间推移的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大学生和当今网络、微博、微信充斥生活的大学生显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今的大学生眼界宽、知识面广、想法容易偏激、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教育, 使其明事理,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沦为表面功夫。人民日报曾报道:境外间谍组织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校园论坛、招聘网站等渠道, 以金钱诱使利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参与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 令人十分震惊。很多高校缺乏国家安全和国防保密教育, 致使大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辨别能力, 而这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所以,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寻求新思路、新方法, 进行正面鼓励与引导, 而非过于关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忽视大学生固有和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美德, 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有许多契合之处, 应激发学生心理中潜在或已经存在的积极情绪, 使其控制自己的行为, 达到教育的效果。还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从心理现象的知、情、意、人格等方面进行培养。
(一) 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积极特质, 提升幸福感
塞利格曼认为, 拉近幸福有六种美德, 分别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他提出三条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2、未来不全像你想象;3、抓住现在的幸福。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多为教师在台上讲授, 学生听讲,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教师居高临下, 高高在上的感觉, 会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 不利于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 耐心倾听, 正面引导, 根据学生身上的六种美德表现强弱来提高其幸福感。用鼓励代替指责, 用预防阻止犯错。大学生自认为心理成熟, 却往往不堪一击。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们总会在学习、生活、交友以及就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人遇到困难就心理崩溃, 寝食难安, 甚至采取极端手段结束生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认知方式处理问题, 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 积极地解决困难, 进而形成积极的性格特质, 在以后的生活中从容自信, 积极向上。大学生如果能经常保持在积极的情绪中, 思维相对其他同学更加活跃, 在面对问题时更能“跳出思维的圈子”, 快速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24种优势中, 应尤其注重对学生“希望”意识的培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 总是对未来抱有希望, 总会战胜自己, 克服困难。
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不乐观, 许多学生在上课时都是“低头一族”, 对于老师的讲授入耳不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是, 如果大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会愿意并且主动与老师沟通, 形成良性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应以学生为主体, 增加其积极的情绪体验, 培养其积极特质, 提升幸福感, 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二) 创造积极环境, 使学生潜移默化得到教育
塞利格曼指出, 从20世纪初开始, 各界学者逐渐认识到坏环境会产生坏行为, 有时候坏环境也会践踏好品性, 有好品性的人也会屈服于恶劣环境, 因此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至关重要。家庭美满固然好, 但是面对出身于离异家庭或继生家庭的大学生,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其积极情绪, 还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正能量的社会氛围来平复他心中的不满与委屈。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友爱的寝室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都会转移他对家庭欠缺的失落感,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大部分同学来自原生家庭, 学校可以开设讲座, 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加, 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来改变家长传统的“分数为王”的观念。让家长更关心学生的性格发展, 形成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 鼓励学生, 养成其乐观向上的性格。学校本身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 校园规划, 楼房建筑, 都表现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使大学生能安全、安心地学习与生活。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社会经验, 提高抗击打能力, 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过渡与衔接。另外, 解决好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摒弃各自为政的现象, 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打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扇窗,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与方法, 不仅用其积极向上的理念预防了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还提升了大学生的幸福感, 使其更好地明确自身使命, 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永琴.团体辅导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 (3) :95-97.
[2]雷丹.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东北大学, 2011.
[3]塞里格曼.真实的幸福[M].沈阳:万卷出版社, 2010.
[4]王文思.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杨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 2016.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