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精选5篇)(3)
添加时间:2018-03-2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三:
题目:不同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 为提高在校弱体质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郑州大学随机抽取120名弱体质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均分为运动处方锻炼组、契约锻炼组和对照组, 对运动处方锻炼组和契约锻炼组进行12周的体育锻炼干预, 并于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elf-reporting Inventory, SCL-90) 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结果 干预前3组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干预后运动处方锻炼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总均分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677, 2.539, 3.076, 3.142, 2.133, 2.735, P值均<0.05) ;契约锻炼组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症和总均分方面得分亦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830, 2.945, 2.987, 3.731, 2.109, 2.111, 4.560, P值均<0.05) 。契约锻炼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均分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76, P<0.01) 。结论 中等强度的运动处方锻炼和契约锻炼均能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提高自我效能感方面契约锻炼模式优于运动处方锻炼模式。
关键词:身体锻炼; 体质; 精神卫生; 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 无形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1-2]。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视屏时间过长, 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 交通的便利降低了步行的概率和时间, 快餐、含糖饮料的过量摄入引起肥胖的发生等[3-6]。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 如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超重肥胖检出率上升等;体质的下降将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7]。自我效能感是自身对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主观预测[8]。多项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后续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动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9-11]。本研究通过不同模式体育锻炼对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干预, 旨在通过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以改善自身的弱体质状况, 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郑州大学2015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2]测试结果, 将测试得分低于60分的学生及不能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的学生界定为弱体质人群, 为保证干预前的同质性, 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0名, 女生60名;大一年级学生29名, 大二年级31名, 大三年级29名, 大四年级31名。平均年龄为 (21.12±1.26) 岁。均遵循自愿参加和知情同意的原则, 通过了郑州大学的伦理学审查。
1.2 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elf-reporting Inventory, SCL-90) 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试。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等于1975年根据Hopkin's症状清单 (HSCL) 研制而成[13]。该量表共由90个条目9个分量表组成, 测试者根据题目描述, 选择“没有”到“严重”, 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 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记1~5分, 得分越高表明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由张建新等[15]于1995年根据德国心理学家Ralf等研制的自我效能感量翻译而成。该量表共由10个条目组成, 测试者根据情况选择“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 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法计1~4分, 问卷平均分即为测试者得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重测信度为0.84[16]。
将选取的120名学生根据性别随机分为3个组, 每组40名, 分别为运动处方锻炼组、契约锻炼组和对照组。 (1) 运动处方锻炼组的锻炼项目为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 具体内容由体育教师进行灵活选择, 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 锻炼时间为45 min, 锻炼的频率为3次/周。锻炼过程主要由学生自主掌握, 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进行协助。 (2) 契约锻炼组在锻炼前向学生讲明契约锻炼的要求和方法, 形成契约式锻炼的氛围。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明确的锻炼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形式, 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并形成锻炼契约, 签订契约锻炼书, 保证坚持锻炼, 每周锻炼后进行信息卡的反馈, 评价锻炼过程, 并进行锻炼的互评和自评, 全程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 对照组正常执行学校的计划, 不进行干预锻炼。
调查干预时间为2016年3—6月。干预组的锻炼时间为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锻炼的强度依据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 指南标准[17], 采用65%~73%最大心率的中等强度进行锻炼, 即12周的锻炼干预控制心率在120~135次/min之间。干预组学生均佩戴遥测心率腕带进行心率的监测;运动后即可采用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进行测试, 了解学生的锻炼感受情况, 以保障学生安全并进行适当调整锻炼计划。问卷现场下发后立即填写并当场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pi Data 3.1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逻辑分析检验,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分析、t检验等,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体育锻炼干预前各组SCL-90和GSES得分比较
干预前, 运动处方锻炼组、契约锻炼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自我效能感总均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2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得分比较
干预后, 运动处方锻炼组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总均分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677, 2.539, 3.076, 3.142, 2.133, 2.735, P值均<0.05) ;其他因子得分也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契约锻炼组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830, 2.945, 2.987, 3.731, 2.109, 2.111, 4.560, P值均<0.05) ;其他因子得分也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前后GSES得分比较
契约锻炼组大学生干预后GSES总均分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76, P<0.01) ;运动处方锻炼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409, 0.176, P值均>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12周不同体育锻炼模式的干预后, 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与同伴的积极沟通、协作和交流中弱体质大学生积极发挥自身潜能, 得到了同伴和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在完成锻炼和获胜时体验到愉悦的心理感受, 提高了社会支持感和自尊水平, 从而降低了弱体质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应激时的恐惧和担忧的感受。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水平起到明显的干预效果[18-21]。
运动处方锻炼组和契约锻炼组2种锻炼模式与对照组心理健康因子差异依然存在统计学意义, 说明不同的锻炼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改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的锻炼模式所选择的锻炼方式和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殷恒婵等[22]研究表明, 不同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张国权等[2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同一项目不同的锻炼形式和频率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不同的影响效果。提示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体育锻炼项目和锻炼模式。契约式锻炼组干预后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症、总均分方面均优于运动处方锻炼组。可能是因为在契约式锻炼干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愉悦的锻炼氛围, 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配合下顺利完成锻炼任务或者取得比赛的胜利, 在该过程中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猜疑和敌对、排斥的心理, 使其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锻炼中。另外, 锻炼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进一步发挥了锻炼者潜在的心理潜能, 客服锻炼中的困难和压力等, 无形中影响到了大学生的生活。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克服一系列困难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信念和信心。Carcia等[24]的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与参与锻炼的坚持性呈正相关关系。Bridle等[25]的研究表明, 自信心偏低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自信心高的学生往往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付出更高的努力, 当个体有信心克服锻炼困难并坚持锻炼时, 就会形成强烈的锻炼意向。本研究结果显示, 运动处方锻炼组和契约锻炼组对弱体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有提高, 其中契约锻炼组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的较为显著。也说明契约锻炼模式在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方面优于运动处方的锻炼模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契约锻炼组的学生在锻炼前根据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建议下拟定了适合自身状况的锻炼计划, 为锻炼的学生明确了锻炼的任务和目标, 使其有规律的进行锻炼, 促进弱体质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的兴趣, 从而更好的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邹文等[26]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运动强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存在差异, 并且中等及以上强度对提高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有效。同时也有研究表明, 锻炼时的心率控制在 (120~140) 次/min之间更有利于积极锻炼心态的形成[27-30]。这也是本研究在锻炼中有效控制学生心率和保障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 运动处方锻炼和契约式锻炼模式对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起到积极地效果, 尤其是在改善弱体质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更为显著。同时, 在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方面, 契约式锻炼模式更优于运动处方的锻炼模式, 有利于弱体质大学生主动的坚持体育锻炼。另外, 尊重弱体质大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个体差异, 给予更多的锻炼支持和营造宽容、轻松、和谐的锻炼环境与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惠贤, 施一敏, 孙海文.戒烟教育干预对吸烟者运动心肺功能影响的观察[J].人民军医, 2013, 13 (6) :635-636.
[2]王国栋.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刘志浩, 卫平民, 黄明豪, 等.南京市大学生饮酒与过量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8) :983-984.
[4]沉思.饮食不规律的危害[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5 (3) :66-67.
[5]张楠.陕西省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行为的参与机制与促进策略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 2012.
[6]邹芳亮, 高钰琳, 符冬菊, 等.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 (8) :1136-1138.
[7]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12) :Ⅲ.
[8]张萍, 张敏, 卢家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5) :568-570.
[9]黎力榕.自我同情、自尊对女大学生自我决定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4 (5) :50-53.
[10]马爱民, 刘守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 2015, 37 (3) :62-64.
[11]王宏亮, 韩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身体协调性的中介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4 (4) :91-93.
[1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学生体质健康网[EB/OL].[2014-07-31].http://www.csh.edu.cn.
[13]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J].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2) :68-70.
[14]史绍蓉, 余玲.运动健康[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