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堂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精选5篇)
添加时间:2018-03-24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范文一。

  题目:浅析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因素, 对延边大学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阐明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并针对如何改善或者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校; 心理问题; 解决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适应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相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对于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大学生而言, 由于正处于向社会的过渡期, 身心发展不完备的他们很难自如的应付多方面的压力, 因此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 有以下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1.因初期未及时调整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或不满所选专业丧失学习动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继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未能科学合理利用学习外的大量自由时间, 沉迷于社会的多种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在新的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或对他人适应性差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几种是较为突出的类型, 接下来, 我将具体分析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环境变化因素。对于刚刚高中毕业, 即将面临大学生活的学生们, 一时的新奇感过后, 更多的是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畏惧感, 全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交往群体, 多方面的变化都使大学生们措手不及, 比如以下方面的变化:

  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很多情况下, 学习上带来的打击和挫折会给学生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大学的学习理念更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所以这就需要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策略来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 包括学习方法的拓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思维的形成, 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难以走出过去的学习模式, 加之过去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会给有些学生带来一定的情绪影响, 所以当期末出现所付出努力与成绩结果不相符的情况时, 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失落感, 继而开始质疑自我能力, 并产生厌学情绪。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今中国教育体制影响下, 国内大学生相比于国外同龄人的社会经验少得可怜, 对自己缺少独立性的全面认知, 而大学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 所以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为满足自己虚荣心, 深陷贷款、传销的泥潭。

  2.传统思想影响。自由的大学生活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两者中达到平衡, 既要提高学习效率, 还要丰富课余生活, 既保证学习成绩, 还要增加课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然而, 多数中学老师会对学生灌输一种“上大学后万事大吉”的思想, 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认为大学就是“随意、自由、无人约束、为所欲为”的天堂, 因此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 终日悠哉游哉, 认为自己到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 因此极易在大学初期受该想法的影响而自甘堕落。

  3.人际交往环境变化因素。这一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其一是寝室问题, 其二是地域差异问题。

  首先来谈谈寝室问题, 大学后, 居住寝室使独居变成了群居, 但寝室中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不同, 这就需要个人牺牲一部分自我权益来适应他人, 而当代大学生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父母长期的宠爱使他们缺少共享意识和责任意识, 所以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 当小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就有可能引发大家对个别人的不满和愤怒, 继而发生争吵甚至动手, 扰乱寝室环境。

  接下来是地域差异问题, 由于高考使全国性的跨地域性人口流动增多, 因此许多外地的学生由于地域的排他性很难融入到新的交往环境中去, 加之部分家境贫寒学生本身就具有极深的自卑心理, 对他人的行为和话语十分敏感, 一旦受到奚落或嘲笑, 就会产生愤怒、怨尤甚至憎恨的情绪, 继而导致极端心理问题的产生, 比如马加爵事件、曾世杰事件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三、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大学生承担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现如今,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 因此需要社会多方面努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对此,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新生入学初期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 及时发现并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可在各学院举办新生入学讲座, 降低新生初入学的恐惧感,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活与以往学习生活的区别, 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延边大学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 应当针对民族学生聚集的实际,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淡化民族界限。可以经常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宣传民族文化, 引导学生正视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异, 可以在班级中提倡语言的相互学习, 深入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 促进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适应、相互尊重,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培养大学生规划人生的自主意识。学校积极开设有关大学生人生规划的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 深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规划提高学习效率, 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实自我, 丰富社会经验, 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蔡蓉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2]曹颂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10篇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