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精选5篇)(4)
添加时间:2018-03-2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四:
题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摘要: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做出了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多元化信息环境的变迁, 心理将教育为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还需引进现代心理学研究最新的理论和成果, 引进积极的心理学的理念,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的同时能丰富其内容, 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 本文旨在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的发展态势, 以积极心理学视阈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信息化的便利的同时也让他们面临挑战, 为此各高校给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为了给学生们创造适应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转变工作重点, 开始注重大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 更好的悦纳自我, 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人格, 更加明确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 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更好地完成学业, 从积极心理学发展的视阈出发助力学生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 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A.H.Maslow的《动机与人格》书中, 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ligman提出要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他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新目标, 以往心理学的研究致力于发现和解决心理疾病, 而其实更多的人需要心理学去关注的是如何让人们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定为普通人, 积极心理学要求研究者用一种更加温暖、包容、理解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1].积极心理学研究以主观、个人、群体三个层面为研究方向, 具体内容包含积极主观体验 (生理机制及获得途径) 、积极个人特质 (特质的根源和效果) 、公民美德 (有效能的环境、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社会环境组织) [2].
积极心理学不同于以往的消极心理学过多强调对缺陷的弥补、对心理问题和伤害的关注, 更关注于人类的优势品格和内在的潜力的研究, 心理学不应该单纯的研究心理病理科学, 更应该研究人类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和培养人性中的优势品格和积极力量, 利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类内在的潜能和优势品格, 进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2.1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积极的意识
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发潜能和优势品格的发挥的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 体现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分为三级:一级目标以预防和教育为主, 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 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 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3].在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往往以二三级目标为主, 对以及目标重视不足, 为此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论注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能够达到重视二三级目标的同时强化一级目标, 使得三级目标之间协调发展, 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所有教育部门、高校和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优势心理品格, 增强心理的适应性, 帮助广大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 进而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业, 力争达到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助力大学生完善人格、激发潜能、感受幸福、快乐成长,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2.2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旨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防治心理疾病, 两者不可或缺.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生方向主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幸福.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更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 很好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积极心理学研究视阈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引导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品格更好地建立自尊和自信, 学会悦纳自己充分体验幸福与成长中的快乐和价值.
2.3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首先, 积极心理学在更大的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以上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开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更为丰富, 内容更为充实, 而且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其次, 积极心理学拓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大学生健康教育应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为工作开展总体思路, 逐步形成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依托, 以专业心理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 以学院心理负责人、班级心理委员为抓手, 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营造积极氛围, 同时与学生家长通力配合, 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立体网络.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 在个体心理咨询以及主题团体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中融合, 将开发潜能和发展个体优势品格的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合在日常工作中.最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强调积极心理学认知, 让更多的学生们感受、理解、接纳、应用, 真正达到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发现优势品格的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
3.1 发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以受益面广、收效快速的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发挥主渠道作用.以积极心理学视阈出发根据现实需求建立或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课程体系.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方式, 以“去粗存精”作为开课原则, 压缩以往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增加大学生身边事作为出发点, 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 利用心理学现象、原理帮助学生解决当下的问题并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同时利用慕课、微课、录制校园精品课程等方式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一是要转变观念将, 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潜能开发作为课程的关注重点.在授课内容上着重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减少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识别、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PBL教学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的方式, 在面对心理发展存在的困惑充分利用积极策略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幸福的存在、体验潜能的开发, 从关注问题心理向积极心理的意识层面转变, 助力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开展的意识和运用的能力.
3.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活动的普及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为日常宣传活动, 同时利用时间节点作为重点宣传的关节点所在.每年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作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契机, 利用展板、海报、橱窗、微信公众平台、QQ群、新浪微博、秒拍等制作网络材料进行宣传.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观念进行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在自媒体时代下, 力求能为大学生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积极发展的环境氛围, 促使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传播中来.通过高校内心理辅导站等学生组织来尽可能影响所有在校学生, 让学生们通过发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将心理学知识传播开来, 让校园中更多的学生受益, 针对全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其次可以制定以积极心理为主导思想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 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心理相关活动, 使大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3.3 开展多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每年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精神卫生日两个重要节日作为契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系列活动.包含有心理主题班会、电影展播、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以及其他与心理游戏相关的创意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活动的理论指导, 有意地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导引举办相关活动.使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对积极心理学的热爱, 从而认同自身内在潜能, 并有意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品格、发展自身潜能.
3.4 开展积极心理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作为高校中学生评价的满意度很高、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具有能被广大学生接纳容易开展收效显著的特点.团体辅导的开展可以先从体验式团体辅导展开, 针对大一新生开展, 主要设计的主题为新生适应、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以生宿舍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情绪管理、恋爱心理等内容进行.对大学高年级的同学开展就业相关主题的促进其更好地做与职业相关的决策.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能够使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影响者, 增加学生个体的发掘个人潜能和发展有事品格, 找出新的思路解决所面临的困惑, 达到发展学生潜能.
3.5 举行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是利用素质拓展工具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量身设计的大型体验活动方案.心理素质拓展在自然的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经过设计的心理类活动项目从而感受和发掘个人潜力, 并在团队中激发出团队配合和挑战自我的目标.在整个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将人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部分提升从而挑战自我.参加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勇于挑战自我极限, 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最终能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与竞争意识, 提升沟通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在校园中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因此, 心理拓展训练成为当下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广受好评.
3.6 提倡开展积极心理朋辈辅导活动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的特点, 在大学生很受欢迎, 区别于专业心理辅导, 它是以非专业心理工作者在高校中可以选择高年级心理专业的同学, 也可以是心理爱好者, 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开展朋辈辅导一般是由同龄人担任心理辅导员, 辅助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同学们较为简单的生活中问题.由于同龄人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我们日常的聊天, 虽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有区别, 但其实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在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师资不充足的情况下, 朋辈辅导是很好的补充方式.从事朋辈辅导的人员可通过专业性的积极心理培训, 然后在学校开展辅导工作.
综上所述, 积极心理学已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从积极心理学视阈出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持, 使以往的心理健康工作目标更明确、内容和形式更多样化, 其效果也更显著.今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必将会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能从积极的视阈看待个体的成长, 促使学生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珍, 王文忠, 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
[2]邵迪, 罗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品牌 (下半月) , 2015 (01) .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 2008 (5) .
[4]马喜亭.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 2011 (07-08) .
[5]成敏, 郑予婕, 李文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32 (8) .
[6]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2 (2) .
[7]徐君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4 (4) .
[8]肖潇.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 31 (6) .
[9]余国良, 王浩.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思考:访谈证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