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鑫野股份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25 共1307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案例分析

  4.1 鑫野股份案例背景简介。

  鑫野股份主要从事锌、硫酸、铅及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同时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及销售系统。2010年-2012年受国际宏观经济和国内政策的影响,近三年锌加工费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有色金属锌锭的市场需求比较弱,导致公司出现三年连续亏损局面。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则会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在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前面加上ST,即鑫野股份改为"ST鑫野",如果连续三年亏则会被暂停上市处理,待半年整改期完成扭转亏损局面,方可重新申请上市,否则会面临退市的危险。所以对于鑫野股份来说,如果2012年当期实在无力扭转亏损局面,既然如此,鑫野股份索性加大当年的亏损额度,反正亏损没有等级之分,净利润如果为负值,至于大小都同属于亏损,但是2012年通过大幅度计提减值能够为2013年扭亏为盈打下良好的基础。

  鑫野股份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净利润分别是-583,150,188.35元、-1,085,121,207.79元和-3,550,656,434.6元,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自2013年4月鑫野股份报表报出之日起,交易所将其股票停牌,则2013年度的盈利水平对于鑫野股份来说无疑关系到其生死存亡。幸运的是鑫野股份2013年度盈利4,194,848,610.59元,顺利达到了"保壳"的目的(虽然2014年年报、2015年年报都已经出台,但是这两年期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据对于本文的研究主题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针对性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作者主要选取2011-2013年三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4.2 鑫野股份运用资产减值的总体分析。

  鑫野股份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主要集中于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资产,笔者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介绍鑫野股份如何应用资产减值准备。

  近三年减值计提情况。

  鑫野股份近三年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波动性比较大。

  总体看来 2011 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38,634,995.91 元 , 2012 年 计 提2,088,107,249.20元,2012年是2011年的616.62%,2013年计提11,541,922.55元,2013年是2012年的0.55%.由此可见,2012年资产减值准备数据巨大,计提异常。

  2012年都计提了大量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这主要是因为存货和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较大,属于企业流动资产中重要的一部分。鑫野股份对于应收账款的财务会计政策主要是账龄分析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存货主要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受到存货管理水平、存货余额、计价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最新准则规定,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减记至可变现净值,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信息市场不够完善透明,企业很难获得当前合理真实的市场价格,所以对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必然导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缺乏客观的依据,会使之成为公司利润平滑的一种手段。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公司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后期不得转回,这主要是基于过去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利润。自准则实施之日起,很多研究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很少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因为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后期不得转回,必须通过对该资产的处置才有可能"转回",这对于一个打算长期经营的公司不是长久之计,然而对于鑫野股份来说未必。由表4.1可知,鑫野股份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已经被强制ST,预计2012年公司很可能仍然会处于亏损状态,所以为了能够使2013年彻底扭转亏损局面,必定人为地使得2012年一亏到底。从表4.2可以看出,鑫野2012年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1,140,429,047.71元和287,703,936.00元的减值准备。鑫野股份固定资产主要是有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从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看,2012年最保值且不断增值的莫过于房屋建筑物,但是鑫野却在此时对其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

  4.3 鑫野股份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分析。

  4.3.1 应收款项方面。

  1.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鑫野股份财务报告上列出其应收款项主要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按照购货方或者接受劳务方本公司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账款,按从购货方或劳务接受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鑫野股份对于应收款项单项金额重大的,进行单独的减值测试。所谓的金额重大的的标准是单项金额超过三千万人民币,则公司应该对该笔债权进行单独测试。经测试,当有客观证据能够证明集团将无法收回应收款项原有账面价值金额时,应对该笔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此种情况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则是比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对差额部分计提坏账。

  来自于2013年鑫野股份年报2012年鑫野股份对瑞士佳能可公司的一项158,158,991.89元债权进行单独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并且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零,因此对该项债权计提100%坏账准备,该笔坏账准备占2012年坏账准备总额的73.43%(158,158,991.89/215,387,688.86)(来自表4.2和表4.3)。2013年鑫野股份再次对瑞士佳能可公司的一项债权100%计提116,149,561.46元的坏账准备,占本年度坏账准备的-205.11%(来自表4.2和表4.3)。

  2.对资产质量和利润的影响。

  (1)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2010年(亏损第一年)计提坏账16,430,324.37元,2011年(亏损第二年)计提坏账31,238,077.58元,几乎达到2010年的两倍,2012(亏损第三年)年达到215,387,688.86元。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对于同一个公司坏账损失的计提也有很大的差异。然而在2013年不但没有增加坏账准备的金额,反而减少了56,626,377.16元,2013年确认的坏账损失无疑成为鑫野扭亏为盈的一个重要砝码;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表4.4看出,2010年到2012年(坏账损失/流动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是前2011年的19.12倍!(18.14%/0.95%)。2012年坏账损失的计提高达215,387,688.86元,占流动资产的18.14%,从资产负债表层面来看,由于坏账损失的计提分别挤掉了2010/2011/2012流动资产中0.31%、0.95%、18.14%的水分,因此坏账损失对于鑫野股份资产的质量影响是巨大的,准确的确认计量坏账准备的数额无疑成为影响报表使用者对报告信息解读的关键。

  (2)对利润的影响。

  由表4.5可以看出,鑫野股份2010年计提坏账准备占本年净利润的比例为2.82%,2011年占净利润2.88%,没有太大的变化。2012年计提坏账准备高达215,387,688.86元,占同期利润的-6.07%,是2011年的210.76%(6.07%/2.88%)(表4.5)。2012年坏账准备的计提吞噬了当年利润的215,387,688.86元,可见,坏账准备的计提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非常巨大。2013年鑫野股份不但没有计提坏账准备,却转回56,626,377.16元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当期利润,达到了美化报表的目的。

  3.坏账准备的计量问题。

  新的准则将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长期应收款等,但是企业关联方之间和纳税人非购销业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内。鑫野股份财务报告显示其坏账准备主要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两项。

  鑫野股份将企业的应收款项分为两类,单项金额重大和单项金额非重大的。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是单项金额超过三千万人民币,应于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单独的减值测试。鑫野股份将单项债权未超过三千万的直接归于"组合1",且仅仅只有一个组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资产负债表日应对每项债权单独测试或者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账款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则应该与经过减值测试的重大金额应收款项一起根据不同类别和信用风险特征划分若干组合。显然鑫野股份在计提坏账损失时没有严格按照准则的规范,鑫野股份把两千多项债权直接划入"组合1",也就是默认其所拥有的每项债权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信用风险特征。众所周知,鑫野股份的两千多位债务人不可能拥有同一类风险特征,每个公司必然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鑫野股份盲目的把不同类别信用风险特征的公司归为一类。

  另外鑫野股份将单笔应收款项超过"三千万"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显然不稳妥。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两家上市公司与鑫野股份属于同行业且主营业务类似,均属于有色金属行业,以锌锭产品为主。其中株洲冶炼把超过单笔超过300万的应收款项作为重大金额单独测试,云南驰宏则是以500万作为划分标准,显然鑫野股份3000万的标准太大,虽然减少了会计人员每年进行减值测试的工作量,但是却导致鑫野股份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每年仅对一两笔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这个划分标准会导致公司不能正确的反映其应收款项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的按期计提坏账准备。表4.5可以看出,2011年计提坏账损失31,238,077.58元,2012年计提坏账损失215,387,688.86元,2012年是2011年计提数额的6.89倍(215,387,688.86/31,238,077.58)(表4.5),2013年不但没有多计提,反而冲回56,626,377.16元,而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计提数相差不大。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鑫野股份在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波动巨大,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2013年扭亏为盈做准备。

  根据规定企业可以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真实发生的坏账损失。所谓的账龄分析法是根据账龄的长短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这一比例的确定要以企业以前年度与之有类似或者相同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为基础。如表4.6所示:根据鑫野股份的描述,该计提比例的确定是管理层根据债权人信用情况拟定,并经过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批准,企业每年均应该按照该比例计提坏账。但是很显然,该比例的确认基础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缺乏可信性。

  鑫野股份上述三个问题一定会导致鑫野股份每年账面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实际应计提数出现差异,从而影响企业资产价值并且导致企业当期利润受到严重的影响,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价值和当期盈利水平,同时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有悖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4.坏账准备的披露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客观证据证明其存在减值,必须在财务报告上列示其减值原因以及客观证据并加以说明。表4.3所示,鑫野股份2012年和2013年分别对瑞士佳能可公司的158,158,991.89元和116,149,561.46元债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对两项债权分别计提100%的坏账准备,分别占当年坏账损失总额的73.43%和-205.11%.鑫野股份对这两项坏账损失计提原因的描述是"按照获取的证据判断计提",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必须披露计提的客观证据并说明原因。显然鑫野股份没有在财务报告中说明其计提的具体原因,以及管理当局对于该项债权计提的态度。

  综上所述,在坏账准备的计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鑫野股份在把重大金额的标准划为3000万,远远高于同行业的标准;其次对于非重大金额仅仅全部归于一类组合,并没有按照准则的要求划分若干组合;最后在使用账龄分析法划分确定应收款项不同年度的计提比例时,准则要求必须以企业历史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确定,但显然鑫野股份并没有遵循准则的要求;在坏账准备的披露方面,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披露重大坏账损失的金额已经形成坏账的原因以及对于收回的可能性进行估计,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的查找相关信息,鑫野股份对于几项100%计提的重大坏账损失并没有准确披露,也没用相关证据,只是简单用"按照获取的证据判断计提"一笔带过,使得信息使用者对此项减值损失的计提存在很大的疑惑。

  4.3.2 存货方面。

  存货主要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受到存货管理水平、存货余额、计价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最新准则规定,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减记至可变现净值,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信息市场上不够完善透明,站在企业的角度很难获得当前合理真实的市场价格,所以对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有一定的难度,这必然导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缺乏客观的依据,会成为公司利润平滑的一种手段。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

  鑫野股份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对锌、铜和铅冶炼及产品深加工,由于鑫野股份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于2012年4月10日当天停盘,自2012年4月11日始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鑫野股份"变更为"ST鑫野".根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在2012年度报表报出之日暂停交易,停盘半年整改,如果还没有扭转亏损局面,则鑫野股份会面临退市的危险。

  根据深交所的ST制度我们再来分析鑫野股份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数额,表4.7可以看出2011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6,770,049.95元,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2012年鑫野股份主产品锌锭价格快速下跌,2012年年末,在锌锭价格跌到历史最低点的情况下,企业对存货计提了423,683,559.07元(表4.8)的存货跌价准备,究其原因:第一存货市场价格大额下跌;第二是由于存货数量增加,重大积压。2012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对当期的业绩必然是重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其实只是"账面上的处理",事实上并没有导致经济利益直接流出企业,由于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后期可以转回,一旦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因素消失,应当恢复存货的价值,这必然会对未来年度的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表4.8看出,鑫野股份2012年计提423,683,559.07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主要受到市场宏观经济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的好转,有色金属行业的恢复,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是非常有可能的。由4.9看出,2013年鑫野股份没有继续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仅仅计提了56,573,715.99元,对比2012年数据,不得不让人怀疑2012年鑫野股份大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其实已经包含了2013年应该的计提数,2012年已经为2013年扭亏做了准备。在如此复杂的经济背景环境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似乎成为企业的一件法宝,而鑫野股份对于存货这样过山车似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出于鑫野股份避免退市的原因。

  2.对资产质量和利润的影响。

  (1)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为了反映鑫野股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对其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我们用"存货跌价准备本年计提数/流动资产"指标,分析鑫野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流动资产损是的产生的影响。

  不同年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变化比较大,2011年适中,2012年占比最高,达到35.69%,2013年又回落到了最低点4.31%.

  由此分析货跌价准备2012年存吞噬了流动资产的35.69%,而2013年基本上没有对流动资产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经分析2011-2013年有共同的特点,均没有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仅仅在存货出售时的转销,在本质上跌价准备的转销并不会对报表上资产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这是新准则制定以来资产减值损失在企业中应用很好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减值损失随意转回继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这一情形。但其三年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于企业资产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正确判断资产负债表的情况。

  (2)对利润的影响。

  为了反映制鑫野股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对其利润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本年计提数/净利润"指标,分析鑫野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的产生的影响。

  鑫野股份存货跌价准备本年计提数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波动比较大,表4.11中,2011年当期(存货跌价准备/净利润)为23.66%,2012年为11.93%,2013年为1.35%,2011-2013年净利润呈现大的波动。2012年的巨额亏损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由于2012年是鑫野股份亏损第三年,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责令其在半年之内整改,否则面临退市的危险,因此对于鑫野股份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在2012年大额亏损,为2013年扭亏做准备。恰如笔者所推断,2013年鑫野并没有对存货计提过多的跌价准备,仅占净利润的1.35%(表4.11),2013年的存货跌价准备对企业净利润基本没有产生影响,这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来说,存货跌价准备不再"雪上加霜"已经是万幸。

  3.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该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日,可以是每个季度末或者每年年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企业必须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挤掉存货中的"水分",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鑫野股份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于锌锭,根据统计2011年-2013年锌锭价格趋于平稳,虽然2012年锌锭价格有所降低,但与鑫野股份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额并不吻合。

  从鑫野股份的财务报告中看出,鑫野股份于每年12月31日对其所拥有的库存商品、原材料、在产品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显然这种做法,会导致虚增前三个季度的资产质量和利润,同时导致第四季度资产质量和利润大幅降低。第四季度集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做法虽然不会影响企业年度报告的相关性,但是却降低了每个季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可靠性,误导信息使用者,不能对每个季度的业绩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显然准则在"对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的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准则并没有强制要求每个企业必须每个季度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企业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可能会导致企业为了减少工作量或者盈余管理的需要随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问题。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关键在于可变现净值如何确定以及确定数额。所谓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成本等。

  估计售价按照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确定,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根据企业历史经验估计确定。表4.8中,2012年鑫野股份库存商品类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高达96.75%,在确定其市场售价时,鑫野股份严重低估当时锌锭的价格,在销售价格的确定方面不准确,导致企业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按照2012年同行业平均销售价格估计,库存商品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该远远小于鑫野计提数额61,477,187.57元(表4.8),由此可见由于鑫野股份2012年对库存商品资产负债表日市场销售价格的低估,导致企业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虽然是基于谨慎性原则,但是使用过度则变成了"隐藏利润"以便后期能够"释放"出来。

  表4.7、4.8、4.9可知,2011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6,770,049.95元,2012年423,683,559.07元,2013年56,573,715.99元,分别占存货期末余额的13.85%、53%、8%.对比同行业两大上市公司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前文已说明这两件上市公司与鑫野股份有类似主营业务和经营规模)数据如下表4.12所示: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2011年-2013年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大概是3%左右,且每年趋于平稳。

  2012年由于锌的市场价格下跌,导致本年存货跌价准备比往年增多,两个同行业上市公司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的增长幅度分别是2011年的209.44%(4.88%/2.33%)和143.09%(4.25%/2.97%),但是鑫野股份的是2011年的386.27%(53.00%/13.85%)倍之多。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鑫野股份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在估计销售价格方面存在很多的人为因素,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同时也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附注中披露以下信息:①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②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③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以及计提情况;④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以及转回情况。2011年-2013年鑫野股份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期以及上期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和本期转销转回金额,但是这三年中均没有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依据,我们无从知晓对于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库存商品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是依据什么证据进行确认的,比如2012年在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73.68%(表4.8),由于商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还是因为预计成本持续升高,从鑫野股份的附注中我们看不出来具体原因;另外,为生产持有的原材料和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是不同的,2011年-2013年鑫野股份同时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是在附注中并没有披露不同的存货所选择的方法。

  由表4.8看出,2012年对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高达96.7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鑫野股份财务人员可能是根据相关的证据判断库存商品的减值迹象,并在2012年年末对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但其财务报表上并没有披露该项跌价准备的具体原因,只是含糊的照搬准则的规定叙述了其依据:"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预计其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这个依据不足以说明其全额计提2012年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的原因。2013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与2012年大致相等,一般情况下,随着库存商品数额的增多会导致存货积压、滞销或者保管不善、过期、导致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增加。由表4.9看出,2013年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数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的降低,仅是账面价值的5.63%(2012年96.75%)(表4.8)。很显然鑫野股份在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方面做的不够完善,没有完全遵照准则的要求,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具体情况。准则应对信息披露的统一性作出约束性要求,这样才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比企业资产每年的情况,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作出合理预期。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虽然从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有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南,但是从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看,在实务操作中并没有达到准则制定之初的理想结果。实务操作中企业会利用准则中没有列示的条款,操纵利润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此达到企业所想要的目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基础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成本无非就是存货初始入账价值,但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指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和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所谓的估计售价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据会计估计完成,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同时影响到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准则要求准确详细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以及客观证据,但是鑫野股份只是在财务报表上重述了准则的规定,并没有就本企业的跌价准备的客观依据详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对报表使用者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

  4.3.3 长期资产方面。

  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会计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等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自2007开始后期不得转回,这项规定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减少了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其仅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从会计角度看,这项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理论依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情况。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计提资产减值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通过调整资产的价值使之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如果后期资产价值恢复,根据规定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则无法反映资产真实的情况,有悖于资产的理论涵义。此时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历史成本,同时与可回收金额也不吻合,所以这样的会计处理仅仅满足了稳健性要求,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二,该项准则的制定是为了防止资产减值成为企业利润操纵的手段,但是资产变现或者处置的时候同样能够为企业带来金额的收益。根据规定,当处置长期资产时,原有的资产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冲减当期成本,这样会大幅度增加当期利润。该项规定虽然能够控制企业计提减值的随意性,但是无法控制资产变现时为企业带来的高额利润。鑫野股份2012年大量确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87,703,936.00元,2013年通过处置无形资产,冲减成本增加当期利润125,484,477.48元。第三,即使禁止了长期资产的转回,但是仍然无法避免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鑫野股份2012年确认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140,429,047.71元,占当期账面余额的116.27%(表4.13),导致后期确认较低的固定资产折旧,从而增加了2013年的当期利润。就以上问题,我们分别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析鑫野股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

  1.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 2012 年初 2,484,174,477.04 元到2012 年末突然降低到 980,844,281.57 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2012 年鑫野股份对固定资产计提 1,140,429,047.71 元的减值准备。鑫野股份 2012 年的财务报表中详细披露了 1,140,429,047.71 元资产减值准的计提依据:鑫野股份按照会计持续经营的假设,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历史情况、有色金属市场趋势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现状和可回收性,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进项评估。可回收金额按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可回收金额低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此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其可回收金额,差额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由此看出鑫野股份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可回收金额进行金额的计量,确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于当期在财务报告中做出详细披露。2012 年虽然确认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确认金额异常,但其流程符合准则的要求。2012 年计提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降低了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导致 2013 年少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鑫野股份无形资产全部来自于土地使用权,表 4.14 显示,2011 年没有对土地使用权计提减值准备;2012 年忽然计提减值准备 287,703,936.00 元,理由是预计鑫野目前占有的土地使用权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对无形资产计提 27.77%减值准备;2013 年鑫野股份转销 125,484,477.48 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虽然新准则规定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后期不得转回,但是鑫野股份通过处置无形资产,冲减资产成本,增加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由此可见,虽然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随意性,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的现象。

  2.对资产质量和利润的影响。

  (1)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各年计提数变化比较大,2011 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1.25%,当年没有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12 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非流动资产高达 56.13%,而无形资产也高达 14.16% , 两 项 长 期 资 产 的 减 值 准 备 合 计 占 非 流 动 资 产 的 70.29%(14.16%+56.13%),而 2013 年仅占非流动资产的-4.81%(-5.30%+0.49%),连续两年数据的异常性,笔者对鑫野股份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数据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2)对利润的影响。

  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当期盈利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2 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减少了当期利润的 40.22%(8.10%+32.12%)(表 4.16);2013 年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转销了 2012 年已经计提的 125,484,477.48 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虽然不是直接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直接转回,但是通过"营业外收入"增加当期利润的 2.99%(表 4.16)。

  2013 年鑫野股份仅计提了 11,594,583.72 元(表 4.1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是0.28%(表4.16),由于2012年鑫野大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降低,从而通过 2013 年少计提折旧增加当期利润。以上分析也对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后期不得转回)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提出了挑战,这一规定有效的避免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随意性,但是并没有完全的抑制盈余操作行为。

  3.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问题。

  鑫野股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办公设备,而无形资产仅包含一项土地使用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期末确认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之前,应该首先明确该相关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不存在,则不必估计相关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对于减值迹象的判断主要是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有:资产是否被闲置或者提前处置、资产陈旧或者实体被损坏、资产的经济效益低于预期;外部因素有:经济、法律、技术环境的变化导致市价大幅下跌。

  鑫野股份对其 2012 年计提 1,140,429,047.71 元(表 4.1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解释是"2010 年以来,由于集团大幅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产品结构将从微利亏损产品专项高端盈利产品,鉴于成本效益原则,集团将停止使用部分与生产亏损产品有关的固定资产,集团管理层认为,该闲置的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12 年 12 月 31 日对固定资产补提资产减值损失共计 1,140,429,047.71 元".由此看出鑫野股份 2012 年对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是基于企业内部战略调整的因素,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是在确认时点的判断时很大的程度上该项资产减值的计提依赖于管理层的估计。表 4.17 中,鑫野股份2012年制定战略调整,立刻集中在2012年末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 2013 年仅仅计提 11,594,583.72 元,仅是 2012 年的 10%(11,594,583.72/1,140,429,047.71)。由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进行后期确认时,由于一些内部经营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价格下跌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贬值,但是对其准确的确认是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所不能达到的,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协助,甚至需要外部专业评估认定人员参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难度很大,并且确认的时间往往滞后于信息披露的时间。新的准则虽然在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以及确认时点有着详细的指南,但是还是很难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各期间的利润。

  4.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的计量属性应该选择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差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估计可回收金额时应选择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高者。

  表4.17中,2012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额为1,140,429,047.71元,其中主要是对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计提,分别是587,161,797.51元和532,217,641.80元,鑫野股份管理层对于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说法模棱两可。集团管理层认为"该部分闲置的房屋建筑物以及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结构的调整,部分机器设备未来持续使用中及寿命结束后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经测算,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140,429,047.71元(表4.17)",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关键在于可回收金额的确定,而可回收金额主要是受到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

  鑫野股份通过附注说明其可回收金额主要是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并没有提及公允价值的具体数额。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来自于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和公平市场价格,显然鑫野股份正在使用的房屋建筑物以及机器设备并不存在销售协议价格,另外由于中国资产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市场价格很难真正反映资产的价值。基于以上原因,鑫野股份并没有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很难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鑫野股份直接选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可回收金额。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为11.5%,此折现率是经过管理层批准。准则规定,在确定折现率时必须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也可以选用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和增量借款利率,而鑫野股份只是说11.5%是经过管理层批准的折现率。2012年鑫野股份5年期长期借款利率是6%,而鑫野股份股权成本9%,经测算加权平均资产成本也为8.5%;同行业的株洲冶炼和云南驰宏的折现率分别是9.7%和8.2%,而鑫野股份的折现率是11.5%,过高的折现率使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偏小,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原则,滥用谨慎性原则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对资产价值的正确判断,从而影响到投资决策。

  5.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问题。

  准则要求对于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划分到资产组中,鑫野股份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在报表中披露是否单独认定资产组以及如何认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企业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时,应该在附注中披露其原因。2012年固定资产类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率高达40.06%和81.30%(表4.18),但是鑫野股份在附注中并没有说明计提比例为何如此之高的原因,只是简单地说明"预计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显然这一解释很难让信息使用者信服。

  鑫野股份2012年对土地使用权计提了287,703,936.00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占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的27.77%(表4.18)。2012年对全国土地价值一直保持一种上涨趋势,各大城市"地王"层出不穷,但是鑫野却计提27.77%的减值准备,这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同时,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披露土地使用权所处的位置,土地证号,土地面积等,对于重大的资产减值应当披露土地使用权明细。

  但是鑫野股份仅仅披露2012年计提金额,以及2013年转销金额,并未说明转销的原因。因此鑫野股份应该披露计提的具体原因,计提明细表以及转销的原因,丰富信息内容,为相关报表使用者提供可比信息。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