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 , 可合并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 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 该疾病不断增加。为研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 , 本次研究中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 , 疗效显著 ,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取样分析本院 2012 年 8 月 ~2013 年 10 月收治的 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60 例。对照组中男 40 例 , 女 20 例 , 年龄 54~80 岁 , 平均年龄 (67±3.2) 岁 , 合并糖尿病 35 例 , 高血压 25 例 ;观察组中男 35 例 , 女 25 例 , 年龄 56~82 岁 , 平均年龄 (69±3.5) 岁 ,合并糖尿病 40 例 , 高血压 20 例。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 , 肝肾功能正常。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 包括抗凝、溶栓、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监护心电变化、给氧以及止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 口服辛伐他汀 20 mg, 连续用药治疗 6 个月 , 1 次 /d, 若患者病情允许 , 可对患者实施长期应用治疗。
1. 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 1 年存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 心血管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再次梗死 )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对比两组患者的 1 年存活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 , 均接受为期 1 年的随访观察 , 对照组患者存活 34 例 , 存活率为56.7%, 观察组存活 49 例 , 存活率 81.7%, 观察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用药治疗 6 个月后 ,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 对照组心血管死亡 4 例 , 再次梗死 5 例 , 复发性心绞痛 29 例 , 总发生率为 63.3%(38/60), 观察组心血管死亡 0 例 , 再次梗死 0 例 , 复发性心绞痛 15 例 , 总发生率为 25.0%(15/60),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用药后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 , 均无胃肠不适、肝损伤、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常见多发的心内科疾病 , 具有发病急、有效治疗时间短、高死亡率的特点[3].该疾病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 , 因过劳、便秘、激动、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诱因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 ,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血中血小板发生聚集 , 而形成血块 , 出现心急缺血坏死[4, 5].针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 , 临床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 , 疏通动脉栓塞 , 恢复正常血运 , 防止心肌梗死疾病恶化发展。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血脂代谢调节作用 , 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 , 导致单核细胞的巨噬细胞分泌功能明显下降 , 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炎症反应 , 具有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防止动脉内膜增厚 , 有利于稳定或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该类药物的抗氧化作用显著 , 其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提高血管内皮对血管扩张活性物质的反应 , 改善机体血液供应 , 防止血栓形成 , 减少心血管事件。当前临床中 , 已将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本次研究中 , 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 , 该药物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 , 提高内皮功能。研究中 , 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后 , 1 年存活率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辛伐他汀为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 , 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效果显著。辛伐他汀具有降低低密度蛋白 (LDL) 作用 , 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以及沉积 , 防止脑血管事件发生[6].本次研究中 , 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63.3%,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25.0%,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药理学研究 , 该药物的抗炎效果良好。当前临床认为动脉粥样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炎症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以及增殖有密切关联 , 辛伐他汀的降低 C 反应蛋白 (CRP) 效果显著。辛伐他汀具有上调 NO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血管内皮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 通过旁分泌以及自然分泌所产生以及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 对于维持血管自身稳定效果显著。用药后 ,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 均无不良反应 , 表明辛伐他汀用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基础上 , 增加辛伐他汀类药物治疗 ,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 应用无毒副作用 , 效果显著。
参 考 文 献
[1] 张春德 , 张爱萍 , 陈斌 , 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快速测定血浆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的临床价值 . 中国基层医药 , 2014,13(12):1778-1779.
[2] 李永旺 , 吴君 , 赵洪涛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V1-3 ST 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2014,12(4):303-305.
[3] Argüelles S, Venero JL, García-Rodriguez S, et al. Use of haptoglobinand transthyretin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preclinical diagnosis ofParkinson's disease. Neurochem Int, 2010, 57(3): 227-234.
[4] 杜娟 . 住院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4, 13(7):581-583.
[5] 简立国 , 刘士超 , 王鹏飞 , 等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 中国循环杂志 , 2014, 29(7):501-504.
采用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急、重症患者常用的辅助通气方案。但气管切开术对患者呼吸道的密闭性、完整性及防御机制造成了破坏,此阶段如气道湿化不足,可导致患痰液变稠,严重时可形成痰栓造成气道堵塞,影响气体交换,进而威胁患...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群体的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其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溶栓治疗,在发病初期就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
颅脑损伤具有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其发病率也趋于上升的趋势。尽管医学不断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仍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许多学者对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颅脑损伤后高热被认为是继发性...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急诊的常见病,属于急腹症范畴,需要急诊行手术治疗。但是该病症在发生的早期有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很多医师在检查时出现误诊误治现象。在临床上很多病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诊收治急诊入院的患者中,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较多。为了...
现代医学进入近现代中国后,发展势头极为火热,而中医学在临床阵地上步步退缩。遇到问题,不能用中医的方法来解决。尤其是遇到一些急症时,处理起来首先考虑去西医院急诊科。这并不是中医同仁们没有信心,而是患者对中医药没有信心,不了解中医药的作用。因...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属于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以降脂、溶栓、脑保护等常规疗法为主,但疗效不够理想,为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有必要加用其他辅助疗法。...
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急性期治疗以开通闭塞血管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仍以静、动脉溶栓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其成功率有限,血管再闭塞率较高,尤其是后循环脑梗死致残、致死率极高,疗效令临床医生不满意。近年来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成...
急诊科收治患者往往患有急危重症,所以需要及时予以科学急救措施来挽救其生命,所以急救时间、急救技术、流程及方法与急诊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息息相关。...
目前,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每年大约导致20万人死亡,死亡率超过1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特效解毒剂包括阿托品和肟类化合物等。阿托品的用量及用法已逐渐成熟,而肟类化合物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方面仍存在较...
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病情非常凶险,往往很快发展至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介入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