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教育券的模式、功能及实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848字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以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55 年,弗里德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首次提出“教育券”.

  一、“教育券”思想内涵

  教育券,又称学券、教育凭证、择校补助金券,是指政府把原本直接划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放给学生,由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则用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办学经费。

  教育券是为解决当时美国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缺陷所提出的。随着美国政府作用的扩大和权力集中,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公立免费学校取代私立学校;高等教育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公立大学,导致教育制度的多样性被削弱。公立中小学的教学多样性差,效率降低,教育水平下降,家庭较富裕的学生家长开始择校;公立高校中,学生辍学率、退学率偏高,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公立高校以低学费吸引学生,对私立高校非常不利。而美国政府在教育方面权力过大,干涉过多,而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自由相应较少。针对这些情况,弗里德曼主张政府放弃直接资助和管理教育,让教育进入市场,使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利用“看不见的手”调节教育。由于弗里德曼的思想无法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券”这一相对折中的办法。

  (一)“小政府”

  教育券是新自由主义产物,体现了“小政府”的思想理念,弱化了政府对教育的管治作用。传统的政府教育经费是政府直接财政拨款给学校,学校根据款费进行办学,形成“政府→学校→学生 / 家长”的关系。随着教育券的提出,政府改变传统的拨款方式,而是通过综合教育经费,按照学生人数均分经费,确立受惠家庭;学校需要吸引足够的教育券,才能购置教学资源,形成“政府→学生 / 家长→学校”的关系。

  接受教育学生拿到教育券后,自主选择入学,打破了就近入学的局限。所谓政府不干预,是为了防止政府权力过度集中,而不是完全置之不顾。由于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有利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也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不能完全放弃管理教育制度,仍需出资资助教育。

  (二)“大市场”

  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教育券机制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传统教育模式中,政府作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主体,通过行政性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垄断办学,引起公立学校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教育券制度中发挥“大市场”功效,使市场成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主体,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如价格、信息、教育等市场调控方式。在市场作用下,学校为吸引教育消费者,必然会产生激烈竞争,提高办学效率,从而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促使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分配。由于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需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形成办学特色。“市场”机制调控教育制度,体现了自由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三)关注效率与公平

  教育券理论的提出和运用体现了效率和公平原则,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券制度,对效率和公平的关注不同。关注“公平”的教育券,关注教育财政资源公平的配置、家长自主的教育选择权、学生自由选择的受教育权和学校的发展权等,使私立学校可以在公平环境下生存。关注“效率”的教育券,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打破教育的政府垄断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给所有符合标准的教育机构提供公平、公正、效率的竞争机会,营造“优胜劣汰”的氛围。同时,学校也可充分利用开发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二、教育券的模式及分类

  根据教育券是否发放给所有学生,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将教育券分为“非排富性教育券”和“排富性教育券”[1].

  (一)非排富性模式

  弗里德曼所提出的教育券模式为非排富性模式。他关注自由市场,主张有效率的竞争,认为所有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等面额的教育券,根据学校的收费标准与办学特色,自主选择学校。穷人的和富人一样,不足部分由学生家长自己支付。

  (二)排富性模式

  1. 补偿性教育券模型

  美国社会学家詹克思提出补偿性教育券模型,认为所有的家庭都应收到基本面值的教育券,低收入家庭还将收到第二张补偿性教育券。詹克思认为,教育券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因此,要关注公平,使教育券发放能够让社会弱势群体获得高质量教育。他提出的针对穷人的第二张补偿性教育券,是对低收入家庭的额外教育补贴,为低收入家庭子女获得公平的择校受教育机会提供支持。相对于富人,第二张教育券的补贴只关注穷人,是教育券排富性的体现。

  2. 皮科克和怀斯曼模型

  皮科克和怀斯曼收入关联市场理论认为,家庭对教育费用的支付完全依赖于家庭收入而不是学校的花费,市场无法为学校的花费买单。因此,他们主张家庭收入与教育券面值成反比,即家庭收入越低,教育券的面值应越高。这一模型既强调市场中教育供给者与需求者的自由选择权,也确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一定程度体现教育公平,是教育券排富性的体现。

  三、教育券的功能

  第一,促进学校间的竞争。各个学校为争取更多的教育券,获得更多公共教育资源,势必会展开激烈竞争,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效率、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成为学校及整个教育系统持续改善的重要动力。第三,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为政府退出教育活动微观决策领域,提供政策通道。第四,扶持弱势人群。排富性教育券制度更多关注低收入人群和社会底层人群,有利于达到特殊政策的目标。

  四、教育券的实施

  根据经费来源,美国教育券计划分为私人教育券计划和公共教育券计划。目前,全美已有多个地区推行由公款资助的“教育券”计划,如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弗罗里达州、科罗拉多州。此外,多数地区还有由私人或私立机构资助的教育券。当前,智利等国家也已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

  浙江省长兴县是我国最早实施教育券政策的试点之一。随后,安徽省淮安市也实施教育券政策,向遭受洪涝灾害地区的贫困生发放教育券;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从 2004 年秋季学期开始,政府将教育经费以有价证券的形式给学生发放每年 250~1000 元金额不等的教育券,用来代替书杂费和学杂费,并可自由择校就读[2];2010 年,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低保家庭和贫困学前儿童逐步实施学前教育券补贴;2010年,成都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可在成都招考网打印中考成绩,并可同时打印成都中等职业教育券,面值 1?200元不等;目前,昆明“小升初”摇号入学,相当于一种教育券形式,通过随机抽取号码,部分取代传统考试择校。但这种取消根据分数择优录取的政策,有损学校的招生质量,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率。

  五、结语

  教育券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体现了“小政府”的思想理念,强化了市场的作用,更关注效率。通过“票证”,开始更多地关注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与家长,促使学校通过竞争筹集办学经费,市场自由调控,刺激、活化教育,更有利于学校的多样化存在。弗里德曼的教育券实施建立在充足的财政收入和学校数量的基础上,为当前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容 . 教育券的功能与实施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07,(30):63-64.
  [2]胡建英 . 浅析教育券的公平与效率[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39-4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