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社会主义道德观内涵、核心及原则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发布于:2016-05-23 共61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道德观构建
  【引言】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道德观建设探析引言
  【第一章】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诸种道德观
  【第二章】道德观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历史根源分析
  【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观内涵、核心及原则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的道德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社会主义道德观内涵、核心及原则
  
  处于共产主义道德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科学预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应有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在道德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社会主义道德观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在个人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国家建设方面的高尚品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范式总揽社会主义全局事业,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倡导“五爱”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具体道德规范,引导和发扬社会主义传统美德,服从和服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五种具体道德规范及其总和(简称“五爱”)为基本要义,积极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新道德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激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一段时间内,“五爱”及其总和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全部要义,这一点在现在看来,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五爱”及其总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是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观,是个人在处理与社会之间、与他人之间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也是践行集体主义道德准则的一种表现。
  
  1.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以集体主义准则来处理与维护无产阶级群体之间的共同利益与关系,一切以服从和服务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以解放全人类为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应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准则,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主,将个人才干与智慧投身于国家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时刻以国家振兴与富强为己任,坚决同损害国家利益与国家尊严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这体现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国际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同样重要,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精神。一方面,我们既要创造才干投身于自己祖国的建设中,另一方面,又要以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行动维护世界劳苦大众的共同利益。只有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才能体现个人对国家所作的贡献,才能为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只有建立在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国际主义,才能真正体现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才能帮助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而脱离了国际主义思想的爱国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它不利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更不利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斗争。
  
  2.热爱人民。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民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爱人民,首先,在权益分配上,要求无论何时,人民的利益应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人民利益。这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众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前提。其次,在道德外显方面,要求人们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再次,在个人立场上,要求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有的明确态度,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要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最后,要有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刻,应牺牲自己的权益,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保护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热爱人民,才能真正体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3.热爱科学。
  
  科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也是社会建设与国家建设重中之重。爱科学,就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学习,树立以科学造福全社会,为人民与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学习与运用科学的社会环境。坚持科学的态度,就是要坚持真理,科学是对真理的实践,两者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科学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精神。而真理就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既符合科学规律,也符合人民利益。“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2].因此,热爱科学必然是坚持和维护正义,维护人民利益的崇高品德。
  
  4.热爱劳动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这一点更加突出。社会主义劳动是没有任何阶级之分的,都属于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其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成果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都是光荣的,高尚的。所以,对劳动的热爱动,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践行;热爱劳动,自觉并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表现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热爱劳动,就是不以自身的利益为重,而是以完成社会利益为己任,竭尽全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可见,热爱劳动体现的就是崇高的社会主义精神境界。
  
  5.热爱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以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更高一级社会历史形态,这一社会形态与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的其它形态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就要求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及其发展深刻验证了这一点。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培养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崇高的道德情感;是道德义务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升华,并转化成建设力量的思想过程;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和激情的一种催化,并将其转变为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促成公民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使命感的养成;就是要在爱国主义、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引导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社会主义道德观不仅具备“五爱”及其总和的基本内容,而且还是包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具有逻辑层次并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扭曲等经验教训,完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人格和道德观念而得出的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道德规范。具体内容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排斥现代西方消极价值观。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国人民形成了辛勤劳动、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善并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反对和对抗好逸恶劳、见利忘义、骄奢淫逸等西方消极道德观,展现了中华民族朴实、朴素的生活风范和道德风范,在具体道德要求上,规范了人民大众行为,保障了社会主义秩序的良性运行。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引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新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我们积极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促使社会主义公民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等社会公德的养成;促使广大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和谐共处等家庭美德的养成;促使社会成员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的养成,这样,社会主义道德才能实现行为化,社会文明才会高度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向着正常有序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规范人民知荣辱、明善恶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客观世界的是否有用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不稳定的、易变的、没有方向的。特别是改革至今,价值观念多元化,思想思潮多元化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导致人们多元化的道德观念的产生,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总体上区分了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样做是合理可行的,怎么样做是为人所不齿的。这就会使得人们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合理有用性”的观念,促使其行为向“善”的方面发展,进而通过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流,相互影响,形成稳定的、不变的、牢固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观核心--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要义
  
  道德观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基础,具体来讲,就是社会所处的经济状态。道德观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形态之上的观念、理念。历史观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产生、发展并与之相适应。集体主义道德观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是人们在处理彼此之间利益均衡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根本规范。集体主义倡导当个人的正当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或相互冲突时,以集体或全局利益为主,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在资本主义社会,其主要道德理念是代表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的资产阶级利益,是服从和服务于少数资本家的狭隘道德观。阶级或阶层不同决定了集体主义道德观代表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与资本主义所崇尚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间的界限。另外,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集体主义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的道德观。无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化大生产密切联系,并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根本目标,不仅其内部不存在利益纷争与相互冲突,而且与广大劳动人民甚至整个民族的利益相一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集体主义道德观就成了无产阶级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们的生活领域内疏通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衔接,创立了两者相互统一的经济前提。经济运行必然以集体利益为驱动力,集体利益则必然通过个人利益起基础性作用。在具体市场竞争中,生产者、经营者以集体微小单元为独立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采取优胜劣汰的基本法则占领市场份额,以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时,必须以集体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个人正当利益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服从和服务于全局利益,激发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活力,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竞争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集体主义应最大限度的体现并转化为个人正当利益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要求集体利益保障和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利益,以实现集体利益正常、合理地转化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种对立往往所表现的是集体利益代表全局或是根本利益,而个人利益则偏重于个体具体利益;集体利益注重长远,个人利益依靠眼前。欲使得集体利益代表个人利益,就需要将整体或全局利益转化为个人具体利益,将长远利益分割为不同阶段利益,满足个人合理的、正常的利益需要。可见,两者之间必须具备一座衔接桥梁。但整体或全局利益要转化为个人具体利益,必须使广大群众树立集体利益与个人根本利益目标相一致性的价值观念,通过中间环节,将集体目标分解为多个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实现了,集体目标也将逐步得到实现。长远利益分割为不同阶段以实现个人利益也是同样道理,都以目标的实现为桥梁。将长远利益确定为不同阶段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长远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奋斗目标指导下,使得人们不断满足各时期自身的正常需要和利益,以逐步实现长远利益。只有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集体利益或是全局利益才能发挥到极致,社会主义财富分配才能公平公正。
  
  (三)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原则--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上的思想观念,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来讲,是要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公平公正原则总体思想是坚持完善人,约束人,解放人,发展人。具体来讲,公平公正原则坚持维护集体和个人利益,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完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体制,为人的发展提供公平、平等平台;坚持不断优化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丰富人的精神面貌。
  
  1.公平公正原则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复杂关系中起基础性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讲是利益关系,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社会权益等。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法律和道德两种社会规范进行约束,但两种规范有质的区别。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从内在本质上要求公平公正。因此,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法律关系是一种事实上的平等关系。而道德规范只表现为对具体行为的约束,对多元化思想的引导和对客观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原则上不会触碰到“法”的根本,只能在普遍约束力的影响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即在道德意志和道德观念的驱使下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平等地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事务,平等地享有自身合理权益,平等地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以保障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在具体社会环境中,人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密不可分,同时又矛盾重重。个人思想、能力、素质等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彼此之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出现差异,进而在行为表现上与经济、政治、文化等这些方面的关系处理上出现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公平公正原则从根本上平衡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促使人们养成道德平等观与道德正义感。这就需要人们具体的社会管理与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尊重和维护集体利益,公平享有自身合理的经济利益、政治权益以及文化权益,平等对待社会提供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完善自身道德水平,促进自身良好道德习惯养成。
  
  2.公平公正原则在人的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提倡公平、平等,这种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人,而且是处于具体历史、具体社会中的现实的人。人们要发展,除了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之外,还应在精神领域有相应提升。社会主义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维护个人正当利益,提高人的主体价值。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是人的发展最突出的两个方面,主体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既要求满足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又要求满足其主观方面的需求。两方面条件的满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支配下得到实现。譬如,人们的物质利益的实现,必须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来得到,而不能任意妄为,在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获得这种利益的途径是公平公正的。因而,个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必须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个人价值的实现亦是如此。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方面,贡献力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大小。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这就决定了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处理社会事务时,本着公平原则对社会付出自身劳动,在劳动中完善自身,体现自身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是公正、平等的。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结构,人的发展才能正常有序进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