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潮流。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较为短缺,经济增长形式相对粗放。“十三五”计划中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而要实现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过程转变,需要进行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保障。
(一)循环经济及其制度的内涵。
1.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1)循环经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wert 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原理”认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像宇宙飞船的生存模式,实现“资源-产品-排泄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1990 年,英国的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D.W.Pearce&R.K.Turner)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将这种闭物质流的生产模式概括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对于循环经济的总结在不同的领域和视角下概括的也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将循环经济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循环经济即“垃圾经济”.代表国家为以垃圾处理和废弃物管理为根源的德国。在德国所谓的“垃圾处理”指的是垃圾的回收利用,德国政府以避免生产垃圾、减少垃圾源头,对不可避免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最后对无法利用的垃圾进行无害处理的思路,确定了以“预防”为主的一系列代表法律。
二是循环经济实质上由生态经济演变而来。我国学者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实质上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简称,是把清洁生产和排泄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其实质上就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它要求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要符合生态规律,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
笔者认为,所谓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将传统单线型的经济生产模式转变成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经济生产模式,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效、污染排放最低化,主要特征是清洁生产、资源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产模式。
(2)生态文明。
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工业文明走向衰落,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文明将成为人类新文明的开始。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使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即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新文明。这种观点表明,人类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应以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客观世界又进行保护,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实质上是要求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还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发展出发的观点。还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是人与自然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相继,又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取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切成果。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认识、尊重、顺应、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自然,反对漠视、糟践、滥用和盲目的干预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提出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第一次被写进中央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并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将原“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其中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总结了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经验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综合不同学者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符合生态要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所取得的一切积极地成果。
(3)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区别于人类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要求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来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循环经济将传统的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与拥有者,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实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发展“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效率型经济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十七大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体现出要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就要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既要使人与生态环境友好发展,又要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生态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在生产方式上,生态文明所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要求经济的发展是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内的。在生活方式上,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们不应追求过度消费已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应该满足自身需求且不损害生态环境的生活。对此要求建立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使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目标。此类要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相一致。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具体实践方式的保证。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承载能力。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既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又遵循生态环境的规律。